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电子层 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最外层电子数,D,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B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 C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17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2图为氯原子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1.2.1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Tag内容描述:
1、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电子层 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最外层电子数,D,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B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 C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17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2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1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一) 碱金属元素,课本第5页,课。
2、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核素,1. 质量数,课本第9页,质子和中子,质量数(A)=_,质子数(Z),中子数(N),将原子核内所有_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三、核素,2.原子的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A,3.原子的符号 ZX,A,ZX,质量数A,质子数,元素符号X,中子数=A-Z,电子数=,质子数=Z,举例:,23,原子 11Na 的含义:,表示Na原子中,质子数_,质量数为_, 中子数为_,电子数为_。,Na 其实就是一种核素。,4.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_和一定数目_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各为一种核素。,可以说。
3、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学习目标,课本第4页,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编排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诞生:,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意义:,课本第4页,2.元素周期表形式的完善,(1)演变: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原子的核电荷数,。
4、讨论:我们所知道的周期,周期性:每隔一定数目或时间重复出现的某种变化,这种重复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变化中重复,在重复中变化。,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日升日落、月圆月缺,起床、早读、上课、中午饭、午睡、 上课、晚饭、晚自习、睡觉,讨论:我们所知道的周期,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元素也具体周期性规律,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一、 原子核外。
5、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_ 、_和_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上节课得出结论,课本第15页,决定,结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有周期性变化呢?,我们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子进行研究:,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_,?,?,科学探究,(1) Mg与水的反应,镁与冷水反应缓慢,加热时,反应变快,有大量气泡,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Mg+2H2O Mg(OH)2+H2,1.实验,(2) Mg、Al分别与盐酸的反应,镁与盐酸剧烈反应,有大量。
6、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本第16页,通过大量事实,人们归纳出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位置,结构,性质,元素位置,结构,性质,课本第17页,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结论1.金属性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边。,非金属,金属,非金属性逐渐_,金属性逐渐_,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增强,增强,增强,增强,结论2.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边。,结论3.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