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 级 初一 上课时间 学 科 数学 课题名称 幂的运算 幂的运算 知识模块:知识模块: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1、幂的概念: (1)几个相同因数乘积因数乘积的运算运算结果叫做幂,字母表示为 n a. (2)因数因数a叫做幂的底(数). (3)次数次数n叫做指数. 2、同底

七年级数学教案Tag内容描述:

1、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 级 初一 上课时间 学 科 数学 课题名称 幂的运算 幂的运算 知识模块:知识模块: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1、幂的概念: (1)几个相同因数乘积因数乘积的运算运算结果叫做幂,字母表示为 n a. (2)因数因数a叫做幂的底(数). (3)次数次数n叫做指数. 2、同底数幂: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底数相同的的幂(注: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 3、读法: n a表示n个a的积,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其中a表示底数底数,正整数n表示次数次数 计算结果叫做幂幂. 4、同底数的幂相乘法则:同底数的幂相。

2、 第三章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 3 3.1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 进行初步的预测. 自学指导 阅读教。

3、 第五章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中的轴对称 5 5.1 1 轴对称现象 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及其对称轴.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 P115116,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 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

4、1第 1 章 走进数学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初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图片和人类离不开数学的实例的相关图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2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难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

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2在|2|,|0|,(2)5,|2|,(2)这5个数中负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据探测,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而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在月球上昼夜温差有()A56B56C310D3104下列各组数中,结果相等的是()A+32与+23B23 与(2)3C32与(3)2D|3|3与(3)35a一定是()A正数B负数C0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51.2.2 垂线(二)【知识与技能】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获得探究成功的快乐重点:垂线的有关性质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第 2 课时教学过程设题导入: 你知道沙坑跳远怎样测量跳远距离吗?这里有什么道理呢?导学过程:新知探究思考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 4 个角中如果有一个。

7、51.2.1 垂线(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获得探究成功的快乐重点: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难点:垂线的画法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教学过程设题导入: 幻灯片出示问题:你知道这些仪器吗?工人师傅怎样判断垂直呢?你想想怎样的两条直线垂直呢?导学过程:新知探究(一)垂线的定义(1)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8、 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区别 是_没有端点,_只有 一个端点,_有两个端点。 直线 线段 射线 直线的基本性质是: _。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线段、射线、直线中_可以 度量长度,所以只有_才可 以比较长短。 线段 线段 A B 为什么有些人在A点要到马路对面B点 时,不走人行横道呢? 情境1 : 为什么有些人在A点。

9、第一章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整式的乘除 1 1.1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再特殊”的思想方法.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 P23,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 a manamn(m,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二)自学反馈 1.计算 a 2a 的结果是( 。

10、3.4 点、线、面、体一、教学目 标1、了解几何体、平 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的意 义,2、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3、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 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 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重点:能正确判定由点、线、 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四、教学难点: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 单的几何图形.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楞?楞和。

11、6.3 实数63.1 实数【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无理数扩充到实数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3经历观察与动手作图实践,让学生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不断发展的2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3在对实数的分类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重点:实数的意义和分类难点:无理数的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1 课时教学过程设题导。

12、54 平移【知识与技能】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1 课时教学过程设题导入: 观察生活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案。

13、 第六章第六章 概率初步概率初步 6 6.1 1 感受可能性 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 小. 2.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 P136138,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

14、 课 题 7.1 命题(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能力目标: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情感目标:了解基本事实、定理、说理的概念.初步了解说理的过程,培养说理 能力. 重 点 命题的含义,能够正确指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难 点 理解举反例的教学思想. 一、预习案 1、你能说出偶数、单。

15、3.8 角平分线一、 教学 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掌握角平分线分得的角的关系.3、能运用角平分线分得的角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重点:角平分线分得的角的关系.四、教学难点:运用角平分线分得的角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图,如果AOB=BOC,那么射线 OB 就是AOC 的角平分线.下面我们学习角平分线.(二)讲授新课探究:先用量角器量一量图 3-43 所示的AOB 的度数,再试一试,能否利用它作出射线 OC,使AOC= BOC?(三)重难点精讲角平分线:如果经过角的顶点的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

16、3.6 角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及有关概念.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3、理解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会进行 换算.4、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并能把角进行分类.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重点:角的表示方法.四、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楞,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都给我们以角的形象.下面我们学习角及其分类.(二)讲授新课探索:请用三角尺、直尺或量角器画一个角.我们知道,在图 3-38 中,剪刀张开的两个刃、钟表的时针和分针都给。

17、- 1 -实验中学数学组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3.理解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

18、1.1 正数和负数(1)教学目标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

19、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一、 单元(成章)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理解。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

20、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教案】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数学教案】相关DOC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3.1实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精品)
标签 > 七年级数学教案[编号:9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