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9319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经济开发区致远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块检测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历史脉络中,“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汉代有“漕渠”名称出现,至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被称为漕渠,又因该时期“河”字已不再是黄河的专称,所以“漕河”一词也出现了,用来指称漕运河流。宋代“漕河”名称广泛使用,但同时“运河”一词开始出现,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大运河”的概念也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指的是江南运河。可见,这一时期,运河已然成为一个特有名词,指称某段人工河,但

2、前须加地名指代。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元代已有“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的说法,但使用并不广泛。明史仍称运河为“漕河”,明代其他专书、地方志等也多用漕河之名,如漕河图志万历兖州府志漕河等。事实上,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列运河篇,但称“漕河”,后者则直接称运河:“雍正四年官方正式设置北运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

3、京杭运河”或“大运河”,2014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运河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运道及其背后时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首先,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以“漕”为核心的漕河或漕渠的名称无疑都突出了这种功能,同时,“运河”一词也并未脱离漕运的主旨,而是以“运”字突出了“漕”的状态。其次,漕河、运河等名称都经历了从地方专称到南北通途或地方河流专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运河附属功能逐渐增加和社会交流日渐频繁的过程。“运河”一词在宋代出现似非偶然,比之隋唐时期,运河在保留漕运功能的同时,贸易交流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南宋时期,浙东运

4、河、浙西运河是其经济命脉,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运河名称的起源、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但在社会体系之中,借助水的流转,“运河”成为漕粮运输、文化传播、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在文化体系中,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1. 下列对原文中“运河”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运河”一词在宋朝文献中高频率出现,说明宋代“运河”名称也广泛使用。

5、B. 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在明史和清史稿的记载中称呼不同。C. 运河在宋代不但保留了漕运的基本功能,也承担了对外贸易交流的功能。D. 运河名称的变化是运道及其时势变化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介绍了“运河”一词的出现,并做出“运河”是特指某区域人工河结论。B. 文章梳理运河名称变化的过程,是展示大运河所指区域不断扩大的过程。C. “大运河”是一条河,但在文化体系中是种制度,是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D. 文章论述了运河名称由来、变化及功能,指出大运河文化也是传统文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运河其实是人工河,

6、因此人工开挖应该是运河区别于其他河道的特征之一。B. 与汉唐相比,宋代才出现“运河”这一名称,可能和加强贸易交流的职能有关。C. 运河功能的丰富化既是运河基本功能的延伸,也是社会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D. 运河对当时文化传播、市场构建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中运河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运河一词在宋朝文献中高频率出现”

7、说法错误,原文“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并不等于高频率出现;“宋代运河名称也广泛使用”也不太准确,原文说“漕河”名称广泛使用,“运河”一词开始出现。C项,“承担了对外贸易交流的功能”说法错误,原文“在南宋时期,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D项,“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法错误,原文说“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8、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在文化体系中是种制度,是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说法错误,该项缺少一个前提“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故选C。【3题详解】本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也为现

9、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10、。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梁 衡南国冬日,我到惠安,去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

11、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三年前,我无意中知道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的发现整理者是一位叫吴文季的人,今天终于有缘来访他的故居和墓地。抗战时期,吴文季一身热血投奔抗日,后为生计应聘到驻扎在康定地区的青年军教歌,他在这里采得了情歌溜溜调。抗战胜利后,这首歌被带回南京,经加工配器在学院演出,引起轰动。歌唱家喻宜萱就将它带到巴黎国际音乐节,这首歌就走遍了世界。我曾宿在康定城。那是一座高山峡谷中的小城,河水穿城拍打着堤岸,晚风轻漾,百姓在广场上和着歌的旋律、浪的节拍翩翩起舞。康定情歌已被刻在大渡河边的石碑上,已登上各种演唱会,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传遍全球,甚至被卫星送上太空。但是,很少有人问一问,它的作者

12、是谁?当我在大渡河边惊喜地知道了这首民歌的发现整理者时,立即就想探寻他的身世。几年来我到处搜求有关资料,而这却将自己推入到一种悲凉的空茫。南京解放后,吴文季1949年5月参加解放军,先后在二野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工作,领唱过英雄战胜大渡河等歌曲。但因有到国民党部队教歌的经历,被认为不宜在总政工作,1953年遣送回乡。他以为下放劳动一二年就可以返回北京,走时连行李都没有带全,一批宝贵的创作乐谱也寄存在朋友处,没想到竟是一去不归。那天,我从惠安县城出发,找到洛阳镇,又找到一条小巷。这巷小得仅容一人紧身通过,然后是一处破败的民房。前室只有三步深,墙上挂着他的一张遗像,供少数知情而又知音

13、的人前来瞻仰,地上散乱地堆着一些他当年用过的农具。后室只能放下一张床,是他劳累一天后,挑灯写歌的地方。参观完旧居,访过他的兄嫂,我坚持要去看看他的墓。村里人说,从没有外地人,更没有北京来的人去看,路不好走。我心里一紧,就更想去会一会那颗孤独的灵魂。我们步行从一条蜿蜒的小路爬上一个山包,再左行,又是一条更窄的路。走的人少,两边长满一人多高的野草,一种大朵的黄花夹生其中。领路的村民说:“这叫臭菊,到处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我心里又是一紧,更多了一分惆怅。大家在齐人深的野草和臭菊中觅路,谁也不说话。转过一个小坡,爬上一个山坳,终于出现一座孤坟。浅浅的土堆,前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吴文季之墓,

14、并有一行字:“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自由而歌唱”。我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两旁松柏肃然,世界很静。我想陪这个土堆里的人坐一会儿,他绝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远方的陌生人来与他心灵对话。他整理的那首情歌是在1944年左右,到现在已经60多年,那是他精神世界中最明媚、灿烂的时刻,他孤寂地躺在这里是1966年,也已半个世纪。他长眠后的岁月里,回忆最多的一定是在康定的日子。那强壮的康巴汉子、多情的藏族姑娘,那激烈的赛马、跳舞、歌唱、狂欢的场面。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瞬。我在墓边坐着,远处有一座小山,我问叫什么山,陪同的人说不出具体的名字,倒讲了一个

15、曾在山那边发生的著名的“陈三五娘”故事。穷文人陈三,元宵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五娘邂逅,互相爱慕。黄父却贪财爱势,将五娘允婚他人。陈三便和五娘私奔,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讲故事者说,他们私奔的路线就是从那个山后转过来,一直朝这边,朝吴的墓地走来。吴文季在这里长大,又酷爱民间音乐,他一定看过这出戏。也许,他在这凄冷的墓里,还在一遍一遍地回味着这个故事。吴文季所留资料甚少。他在总政文工团大约有一位女友。离京时,他的衣物、书籍、特别是一些乐谱资料还寄存在她处。但对方的回信渐写渐少,最后终于音断讯绝。这大约是我们知道的他一生中唯一享受过的一丝的爱,像早春里吹过的一缕暖风,然后又复归消失。山上的风大,不可久留,

16、我起身下山,对地方上的朋友说:“墓碑上的那句话应改为: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为标题,感情强烈,充满疑问,自然引出了文眼“悲凉的空茫”,然后转入对吴文季身世的探寻。B. 文章开头写到吴文季采写溜溜调的历史,以溜溜调改编后的康定情歌一唱世人惊叹,来反衬采集美的人却被世人遗忘之憾。C. 作者描写去吴文季墓的路上的环境,小路蜿蜒、行走困难,野草很高,突出了墓地的荒凉,少人来访以及吴文季死后的孤独。D. 本文夹叙夹议,思想深刻,富有哲理,通过回顾被人遗忘的歌者吴文季的坎坷一生,表现出对历史的审视

17、和对世态炎凉的感伤。5. 作者行文善于运用伏笔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组相关句子并进行赏析。6. 文中插说“陈三五娘”,补写“吴文季大约有一位女友”的事情,有什么作用?【答案】4. D 5. 示例一:开头“去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与结尾处“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相照应。以两个鲜明的转折句(对比)来表现作者对历史的拷问和对贡献者被世人遗忘悲剧命运的感叹。示例二:作者去坟墓的路上,“叫臭菊,到处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与后文“我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相照应。“沤肥”比喻贡献。以不被人重视,被人遗忘的花

18、象征(隐喻)了吴文季的贡献和身前死后孤寂的命运。 6. 艺术效果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加入陈三五娘的传说,增强文学感染力,增强了可读性。人物形象上,人物形象更深刻鲜明。“陈三五娘”故事的美好结局与下文中吴文季爱情的不幸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吴文季一生和死后的孤寂。中心主旨上,反衬了在特殊时代的人生变化,表达作者对吴文季悲剧命运的无限惋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比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赏析重点是“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求选出“不

19、正确”“一项”,D项,“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说法错误,且“对世态炎凉的感伤”也不恰当,本文对通过回顾被人遗忘的歌者吴文季的坎坷一生表达了对历史的拷问和对贡献者被世人遗忘悲剧命运的感叹,不是“对世态炎凉的感伤”,也谈不上“思想深刻,富有哲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文章中伏笔能力。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解答此类题,首先寻找出文中伏笔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对此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有艺术手法的,要指出是何种艺术手法,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该伏笔有什

20、么表达效果或者书法了作者什么情感即可。比如本题,要求从文中找出一组作者行文善于运用伏笔照应句子并进行赏析。题干意境指出作者“行文善于运用伏笔照应”,说明文中伏笔照应不止一处,答题时通读文章,任意找出文中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进行赏析即可。本文伏笔又很多,比如:开头“去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与结尾处“他终身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相照应;作者去坟墓的路上,“叫臭菊,到处是,很贱的一种花,常用来沤肥的”,与后文“我就地采了一大把各色的野花,中间裹了一大朵正怒放的臭菊,献在他的墓前”相照应;文章第二段说“抗战时期,吴文季一身热血投奔抗日,后为生计应聘到驻扎在康定地区

21、的青年军教歌”,与后文第五段“但因有到国民党部队教歌的经历,被认为不宜在总政工作,1953年遣送回乡”相照应;等等,从中任意选取一组进行赏析,结合文章主旨对伏笔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有艺术手法的,要指出是何种艺术手法,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该伏笔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书法了作者什么情感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散文中插叙和补叙作用能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插叙的作用有以下:(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2、。(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突出中心思想。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插叙了“陈三五娘”追求爱情而私奔,找到自己幸福的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学感染力和可读性。传说中陈三和五娘美好结局正好与补叙的主人公吴文季与女友的爱情不幸结局形成对比,表现了吴文季没有爱的一生和死后的孤寂。补叙“吴文季大约有一位女友”的事情,但是处于当时的特殊

23、年代,这位女友最终和吴文季“音断讯绝”,虽然吴文季和女友最终音断讯绝,但“这大约是我们知道的他一生中唯一享受过的一丝的爱”,反衬了在特殊时代的人生变化,表达作者对吴文季悲剧命运的无限惋惜。【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

24、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养老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这样一些人群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指为

25、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赢利性。中国养老产业已经形成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养老金融业是核心板块。根据测算,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左右,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材料二:在中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而中国式的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目

26、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材料三:从事老

27、年社会工作多年的郭苹分析称,目前我国老人在养老方面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缺乏生活照料。目前,农村和中小城市有许多年轻人离家去大城市打拼,出国工作、定居的也不少,导致部分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尤其生病时获得的照顾不够。对于高龄空巢、失独、失能老人来说,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突出,一旦生病或跌倒,都没人送他们去医院,替他们挂号、拿药,这是最现实的困难。二、缺乏精神慰藉。老人常出现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精神慰藉需求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不少老人每天守着电视过日子,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三、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照顾。面对低

28、收入家庭的完全不能自理以及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子女往往无能为力。六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家庭收入往往连北京最偏远、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当被问及“如果政府给予补贴,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7. 下列对关于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统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2008年前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B. 十年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一直呈递增态势,并在2017年达到最高。C. 十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同比增速除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增长缓慢。D. 十年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大有愈演

29、愈烈之势。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中国同其他国家老龄化进程所用时间对比,可知中国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B. 比起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用时,我国只用了18年,这固然有人均寿命提高的因素,但国家政策的影响似乎更大。C. 我国老人养老方面一大难题是精神慰藉需求突出,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D. 调查发现,若政府补助,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院,可以看出,多数老年人主观上愿意进入养老院养老。9. 怎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的困境?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7. C 8. C 9. 政

30、府,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真正推动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子女,即便不能常在老人身边照顾,也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要在身心上多给予关怀。社会,应发展养老产业,为老年人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老人,要转变观念,客观认识和接受“老”这个现实,生活上不逞强,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统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包括图表),进行比对,做出判

31、断。本题中,C项,“其他年份均增长缓慢”说法错误,仔细观察材料一中“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统计”图,可发现同比增速数据中,除2010年增长过快外,2016年同比增速有稍微下降。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中国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说法错误,对比可知中国老龄化增速快,不是“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且“老龄化问更加严峻”不是

32、从这些数字中得出的。B项,“国家政策的影响似乎更大”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只罗列两个因素,并没有影响大小的对比。D项,描述的对象是“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不能代表所有老年人的观点。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材料的内容或观点,向外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题貌似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各则材料的中心作答。题目要求结合材料针对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题目中关键词“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

33、出合理化建议”,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中国养老产业已经形成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养老金融业是核心板块。根据测算,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左右,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缺乏生活照料。目前,农村和中小城市有许多年轻人离家去大城市打拼,出国工作、定居的也不少,导致部分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尤其生病时获得的照顾不够。对于高龄空巢、失独、失能老人来说,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突出,一旦生病或跌倒,都没人送他们去医院,替他们挂号、拿药,这是最现实的困难”“缺乏精神慰藉。老人常出

34、现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精神慰藉需求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不少老人每天守着电视过日子,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照顾。面对低收入家庭的完全不能自理以及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子女往往无能为力。六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家庭收入往往连北京最偏远、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当被问及如果政府给予补贴,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从政府、社会、子女和老人自己几个方面对怎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

35、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分政府、社会、子女和老人自己几个方面对怎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

36、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37、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父宁,豫章太守。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谓忱曰:“酒虽会性,忱所以伤生。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众矣,未有若此者也。”召泰为骠骑谘议参军,迁中书侍郎。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复表闻,唯签元显而已。泰建言以

38、为非宜,元显不纳。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后出为东阳太守。卢循之难,泰预发兵千人,开仓给禀,高祖加泰振武将军。高祖还彭城,与共登城,泰有足疾,特命乘舆。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然拙于为治,故不得在政事之官。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明年,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时言事者多以钱货减少,国用不足,欲悉市民铜,更造五铢钱。谏曰:臣闻治国若烹小鲜,拯敝莫若务本。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佘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校之以实,损多益少。景平初,加位特进。明年,致仕,解国子祭酒。少帝在位,多诸愆失,上封事极谏

39、。少帝虽不能纳,亦不加谴。元嘉二年,表贺元正,并陈旱灾,泰诸子禁之,表竞不奏。三年,上以泰先朝旧臣,恩礼甚重,以有脚疾,起居艰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累陈时事,上每优容之。其年秋,旱蝗,又上表。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及文集,传于世。五年,卒,时年七十四,谥曰宣侯。(进自宋书范泰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B.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C. 百姓不足

40、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D.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弟,古代可指同父异母弟、表弟(即姑舅兄弟)或妻弟,现在多用内弟指妻弟,而外弟已不常用。B. 乡侯,是朝廷对非宗室的异姓臣僚的封爵列侯之一。在汉代,列侯增设了县侯、乡侯和亭侯等爵位。C. 国学,文中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D.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法由西汉时汉武帝

41、首创,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换年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泰出身仕宦,多受重用。他的父亲担任豫章太守,外弟担任荆州刺史,他不仅受到外弟推荐,还从父亲那里承袭了阳遂乡侯爵位。B. 范泰直言上奏,不避权贵。元显专权时,他上书直陈其错误;对皇帝的很多过失,敢于极力谏言;对民间疾苦,有时也能为民请命。C. 范泰有功于国,深受礼遇。卢循叛乱时,他打开粮仓供给粮食,受到高帝的赏识,后来多次受到提拔,因有脚病而受到朝廷特殊照顾。D. 范泰重视教育,博学广识。他提议建立国学,不仅广泛阅读,喜好写作,也爱奖掖年轻人,勤勉不倦,撰写了古今善言等文章。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42、译成现代汉语。(1)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2)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我们相处以来,常想办法劝诫你,当你沉醉其间时,想说话却没有机会。等到现在有了机会,却又不需要说了。(2)范泰喜欢喝酒,不拘小节,性情旷达率意自然,即使在公开的场合,也与自己的家中没有差别,高祖特别赏识和喜爱他。【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43、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百姓”“君”“民”“国”“本”“末”“器”“钱”“货”“功”“君民”,虚词“而”“也”“之”“为”“于”“则”,“民贫而国富”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结构相似,“于货则功不补劳”和“在用则君民俱困”结构相似,“百姓”是主语,“不足”,是谓语,“百姓不足”意思是“老百姓不富足”,主谓结构完整,意思表达清楚,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为”意思是“造”,“无施之钱”做其宾语,“为无施之钱”是个完整动宾结构不能分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老百姓不富足,国家怎能富足。没有百姓贫穷而国家却富裕的,根基不充足而枝节却富足的

44、。如今毁坏非用不可的器物而去造无处可用的钱币,对货币来说是功劳不能弥补耗费,对实用来说则是国君和人民都陷入困境。句子可以断开为: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故答案为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国学,文中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完整的文化

45、、学术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说法错误,结合上下文,国学在这里指国子监,是古代最高的教育机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他提议建立国学”说法错误,因为省略较多,在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句子主语的变化,一般而言,传记中省略的主语大多是传主,但还要小心有些比较明显不能让其担当主语的句子。文中是朝廷商议建立国学,不是范泰的建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

46、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游处”,相处;“相戒”,指劝诫你;“相”,指代性副词,偏指一方,你;“戒”,劝诫,劝告;“沈湎”,指沉醉其间;“措言莫由”,想说话却没有机会;“遇”,机遇,机会;“无假”,不需要。(2)中的“通率任心”,性情旷达率意自然;“虽”,即使;“公坐”,指公开的场合;“私室”,指自己的家中;“甚”,特别,非常;“赏爱”,赏识和喜爱。【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47、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范泰,字伯伦,是顺阳山阴人。父亲范宁,担任豫章太守。荆州刺史王忱是范泰的表弟,请奏让他任天门太守。王忱特别爱好喝酒,醉酒往往达数十天,等到清醒,他就庄重威严。范泰对王忱说:“酒虽会通性灵,但也是伤害身体的原因。我们相处以来,常想办法劝诫你,当你沉醉其间时,想说话却没

48、有机会。等到现在有了机会,却又不需要说了。”王忱叹息不已,说:“规劝我的人太多了,没有像你这样的。”朝廷征召范泰为骠骑咨议参军,升任中书侍郎。当时会稽王的世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宫内宫外的百官请假,都不再上表给皇帝,只让元显签署就算了。范泰提出意见认为这样不恰当,元显没有采纳。为父亲守孝辞去官职,继承了父亲阳遂乡侯的爵位。后来外任为东阳太守。卢循发动叛乱,范泰预先派出一千人,打开粮仓供给粮食,高祖加封范泰振武将军。高祖(刘裕)回到彭城,与范泰一起登城,范泰有脚病,高祖特意命令让他乘轿登城。范泰喜欢喝酒,不拘小节,性情旷达率意自然,即使在公开的场合,也与自己的家中没有差别,高祖特别赏识和喜爱他。但他不善于政务,所以不能担任行政官职。高祖当了皇帝,拜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加封他散骑常侍。第二年,商议建立国子监,让范泰兼任国子祭酒。当时言事的人大都认为货币减少,国家开支不足,打算全部购入百姓的铜器,重铸五铢钱。范泰劝谏说:我听说治理国家如煮小鱼,救治弊端不如致力于根本。老百姓不富足,国家怎能富足。没有百姓贫穷而国家却富裕的,根基不充足而枝节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