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304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 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0.0 分)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活性炭净水C. 煤制煤气 D. 干冰降雨2. “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柴 纤维素 B. 米 淀粉 C. 油 脂肪 D. 盐 氯化钠( ) ( ) ( ) ( )3.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 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

2、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4. 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B. 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C. 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 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5.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蒸发食盐水 D. 加热液体6.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B.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

3、火点D. 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7. 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富含蛋白质、脂防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下列不属于酸性食物的是( )A. 鸡蛋 B. 猪肉 C. 菠菜 D. 大米8.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 B. 食醋、牛奶、海水均属于混合物C. 水、液氧、酒精均属于氧化物 D. 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9. 我国科学家寻找到新型催化剂,使低温工业产氢取得突破,反应过程图示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C. 反应

4、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 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10.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B. 氮元素的化合价:C. 溶液的 pH: D.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11. 汉黄岑素(C 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汉黄芩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5B. 汉黄芩素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C. 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

5、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能防止铁生锈C.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时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 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13. 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 等质量的 A、B 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2是 D. 时将 50gA 放入 50g 水中,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2214. 如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

6、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 水蒸气 通过装有生石灰固体的洗气瓶B N2 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C CaCl2 溶液 HCl 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D KCl 固体 K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A. A B. B C. C D. D15. 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 2 2C. D. ()22 316.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B. bc 段 不含 b 点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2+2C.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 d 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0 分)17.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 个氮分子_。(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3)X 2-与 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X 的元素符号为_。18. 金属材料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三月莘县的街道上,出现了一排排“共享电单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环保。(1)所标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2)车架主要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 (填名称);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空气中的铝却比铁耐锈蚀的主要原因是_。(3

8、)为了验证 Mg、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填序号)。稀盐酸MgSO 4 溶液、Fe、CuFeSO 4 溶液 Mg、CuMgSO 4 溶液、FeSO 4 溶液、Cu19. 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2)生活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如果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其中所含有的_(填字母)会导致水体发臭,水草疯长,鱼类死亡。a含氮化合物 b。含磷化合物 c。可溶性钙、镁化合物(3)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灾害,煤燃烧产生的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4)目前未

9、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填字母)。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20. 根据如图信息进行计算(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入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1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g。(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四、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21. A、B、C 、 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是一种常见的盐,其水溶液显碱性,A 和 B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 C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D 是一种常见的碱,B 和 D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厨房常用的调味品。(1)写出 B 的化学式_

10、 ;(2)A 和 B 的反应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B 和 D 反应的实质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2.0 分)22. 请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收集 CO2 不选用装置 C 的原因是_,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明组装 B、C 制取氧气时,B 中一直有气泡产生。而 C 中集气瓶内始终无法把水完全排尽,你认为小明缺少的操作是_。(4)实验室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填序号)。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

11、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 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 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 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 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 _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_ 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

12、小木条。_ 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 2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 化。 C、煤制煤气过程中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D、干冰降雨过程中只是状 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3、。2.【答案】D【解析】解:A、柴( 纤维 素)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 A 错; B、米(淀粉)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 B 错; C、油(脂肪)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 C 错; D、盐( 氯化钠 )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 D 正确。 故选:D。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 们归入无机物。本题考查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3.【答案】A【解析】解:A

14、、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 A 说 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 B 说法正确; 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 现浑浊,故 C 说法正确; D、溶液中 进 行的反应接触面 积大,反 应速率快,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A。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考虑;C、根据溶液的稳定性考虑;D、根据溶液中 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解和乳化的区别。4.【答案】B【解析】解:A、花香四溢,是因 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

15、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错误。 B、食品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滴水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D、热胀 冷缩 ,是因 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

16、答此类题的关键。5.【答案】A【解析】解:A、向 试管中 倾倒液体 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试 管中的液体加 热时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A、根据向 试 管中倾倒液体 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7、 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 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 给试 管中的液体加 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答案】D【解析】解:A高楼 发 生火灾时, 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电梯易发生触电,停电电梯便会停在楼层中间;电梯厢高温时变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电梯运作时会使电梯竖井失去防烟功能,从而产生烟囱效应,使其成 为拔烟助火的垂直通道,既会威 胁人员的安全,又助长了烟火的扩散与蔓延等。所以,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 电梯逃生,故错误;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

18、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将工厂 锅 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正确。 故选:D。A根据火 场 逃生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促 进 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促 进燃料燃烧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C【解析】解:A 鸡蛋中富含蛋白 质 ,属于酸性食物,故不合题意; B猪肉中含有油脂,属于酸性食物,故不合题意; C菠菜中富含维生素,不属于酸

19、性食物,故符合 题意; D大米中富含糖类,属于酸性食物,故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结合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即可。明确常见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结合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即可8.【答案】B【解析】解:A、 氯、碘是非金属元素,汞是金属元素,故 A 错误; B、食醋、牛奶、海水都是由不同种物质在组成的,均属于混合物,故 B 正确; C、水属于氧化物、液氧属于单质、酒精属于有机物,故 C 错误; D、纯碱属于盐, 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故 D 错误。 故选:B 。A、根据元素的类别分析; B、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分析; D、根据碱的组成和性质分析。本考点考

20、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答案】D【解析】解:A、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 A 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发生 变化,故 B 错误; C 反应 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 C 错误; D、利用 该反 应制取氢气,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故 D 正确。 故选:D。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判断;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的 变化;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D、根据 氢能源利用的意 义 分析。

21、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观点和模型图的应用,了解微粒的构成和模型图的意义是解答该类题的关键。10.【答案】D【解析】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为氧气,故错误; B氮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氮元素为 0 价,氨气中氮元素显-3 价,硝酸中氮元素显+5 价,故错误; C硫酸显酸性,pH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pH7,故错误; D人体内元素的含量依次 为氧、碳、氢等,故正确。 故选:D。A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其含量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及其 pH 来分析; D根据人体内所含元素的含量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溶液的

22、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人体内元素的含量,难度不大。11.【答案】B【解析】解:A、 汉黄芩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 ):(165)=12:5,故选项说法正确。B、汉黄芩素是由汉黄芩素分子构成的,1 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 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碳、 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 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 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汉黄芩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

23、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 汉黄芩素化学式的含义, 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B【解析】解: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但混合物中不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也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 锈,隔绝氧气和水一定能防止 铁生锈,故 选项推理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 化,但能量 变化时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铁中 还原出铁,但冶 炼金属不一定要

24、用一氧化碳,也可能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 成的物质。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 结果。 C、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 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 见 的冶炼金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3.【答案】C【解析】解:A、 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 A 错误 ; B、等质量的 A、B 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后,析出

25、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 B 错误; C、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 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BC,故 C 正确; D、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将 50gA 放入 50g 水中,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25g:50g=1:2,故 D 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

26、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14.【答案】D【解析】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 生成氢氧化钙,但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灼热的碳粉能与氧气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 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 溶液和 HCl 均能与碳酸 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 能

27、与过量的稀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 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 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答案】C【解析】解: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转化能

28、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 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 钠 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钠和水, 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 选项错误。 故选:C 。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 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6.【答案】D【解析】解:A、

29、 a 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 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B、bc 段(不含 b 点)氢氧化 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 2+2NaOH=Mg(OH)2+2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 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d 点 时氢氧化 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

30、氯化钠。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7.【答案】2N 2 CH4 O【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 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3)X2-与 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X 的核内质子数为 2+8-2=8,为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O。 故答案为: (1)2N2; (2)CH4; (3)O。(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31、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X2-与 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X 的核内质子数为 2+8-2=8,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 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答案】塑料把手 铁 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解析】解:(1)所标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把手; (2)钢是一种铁的合金,所以车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是在空气中铝却比铁耐锈蚀,主要原因是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3)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两金

32、夹一盐或是两盐夹一金的方法,故可以验证镁、铁、 铜的活动性;故填:; 答案: (1)塑料把手; (2)铁;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3);(1)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 (2)根据元素的分类以及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生铁的组成、亚铁离子的颜色、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 铁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9.【答案】煮沸 a、b 二氧化硫 d【解析】解:(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填:煮沸; (2)生活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如果未 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其中所含有的含氮化合物、含

33、磷化合物会导致水体发臭,水草疯长, 鱼类死亡。故填:a、b; (3)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灾害,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可形成“ 硫酸型“酸雨。故填:二氧化硫; (4)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稀有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填:d。(1)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酸雨的成因来分析; (4)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0.【答案】10【解析】解:根据滤渣为 5g,可得碳酸钙的质量为:15g-5g=10g;设所

34、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10g 111gx=x=10%答:(1)1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根据滤渣可求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 计算过程要完整。21.【答案】HCl 复分解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解析】解:A 是一种常见的盐,其水溶液 显碱性,故 A 是碳酸 钠, A 和 B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C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

35、 B 是酸,生成的 C 是街宴会厅,D 是一种常见的碱,B 和 D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厨房常用的调味品,故 B 是盐酸,D 是氢氧化钠,带入题干,推断合理; (1)B 是 盐酸,故填: HCl; (2)A 是碳酸钠,B 是盐酸,二者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 (3)B 是 盐酸,D 是氢氧化钠,二者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 是一种常见的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 A 是碳酸钠,A 和 B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 C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 B 是酸,生成的 C 是街宴会厅,D

36、是一种常见的碱,B 和 D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厨房常用的调味品,故 B 是盐酸,D 是氢氧化钠,据此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 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22.【答案】集气瓶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O2+Ca(OH) 2=CaCO3+H2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C 或 BD【解析】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37、;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O 2+Ca(OH)2=CaCO3+H2O; (3)小明组装 B、C 制取氧气 时,B 中一直有气泡产生。而 C 中集气瓶内始终无法把水完全排尽,我认为小明缺少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C 或 BD;(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 (2)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

38、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 证明是二氧化碳。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4)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 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39、;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3.【答案】熟石灰 过滤 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 H2O2(或过氧化氢) 木条复燃 2H2O2 2H2O+O22【解析】解:实验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 ,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 进行实验;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 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

40、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 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 锰。【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答案:实验 I熟石灰(或 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过滤;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 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木条复燃 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火星的小木条。【交流讨论】2H 2O2 2H2O+O2。实验根据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进行解答;实验根据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解答;根据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本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验题,难度较大。 试题涉及到了试验设计、常 见离子组的鉴别。学生对方程式的书写应熟练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