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 (共17张PPT)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83365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   (共1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   (共1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   (共1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   (共1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   (共1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现象,一、静电现象,阿斯蒂芬,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2.带电体的特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一)、摩擦起电,一、静电现象,(二)、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美国人富兰克林规定:(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1、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核外

2、电子,原子核,(三)、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1.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那么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当A、B两物体摩擦时,A,B,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4、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注意,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一)、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结构:如右图 3

3、、工作原理:利用 的原理来工作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二)、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三、电流,1、电流是如何现成的?,电荷的定向移动,2、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3、动手实验,(1)、课堂小实验:制作伏打电池、(2)、课外动手实验:自制水果电池。,1、 如果一个带电体能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了电?,想一想,2、 如果一个带电体能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了电?,想一想,3、如果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4、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排斥B,A吸引C,C排斥D,那么ABCD各带什么电?,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电荷互相排斥,_电荷互相吸引.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电荷.,同种,异种,正,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总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教科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