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 赤壁赋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80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 赤壁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 赤壁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 赤壁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 赤壁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 赤壁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壁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苏轼,识记一些字词和文言基本知识点。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3.体会本文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4.感悟苏轼在“乌台诗案”中悲愤但又豁达乐观的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听说这里的女孩子都很会煮饭烧菜,不知道你们会烧什么菜。在重庆,有名的菜有“酸菜鱼” 、 “辣子鱼” 、 “板栗鸭” 、 “啤酒鸭” 、 “辣子鸡” 、 “宫爆鸡丁” 、 “粉蒸排骨” 、 “黄瓜皮蛋汤” 、 “合川肉片” 、 “水煮肉片” 、 “蚂蚁上树” 、 “鱼香茄子煲”等。不过,有一道菜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就是“东坡肉” ,你们知道“东坡肉”是谁发明的吗?是苏东坡。据说,

2、东坡肉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为生计所逼而制作出来的。1079 年,苏东坡写了一首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诗,结果被谏官断章取义地摘出一些诗句告他有谋反之心,苏轼因此被捕入狱,这一案件称为“乌台御史府诗案” 。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到了黄州。苏轼因为获罪,生活拮据,只好实行计划经济。不过,黄州的肉很便宜,东坡嘴馋,为此苏轼颇感满足。有一次有客人来访,他就煮猪肉款待客人,当把猪肉下锅,加进水放入调料,用微水慢慢煨着后,便与客人下起棋来。他下棋的兴致很高,一直下到局终,才想起锅中的肉。他原以为烧焦了,等揭开锅盖,顿觉香气扑鼻。一看,哇塞,只见猪肉色泽红润,汁浓味醇,吃起来醇香可口,糯而不腻。苏东坡在

3、黄州发明的“东坡肉”成为享誉中外的一道名菜,不过,与他的“东坡肉”比较起来,呵呵,他在黄州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更是以一种悲愤而又达观豁然的心态哲理原因而成为千古不朽之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前赤壁赋。二、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 ,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

4、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

5、雨亭记 、 石钟山记 、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082 年。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

6、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逮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刑。最后,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以团练副使安置,不得签署文书。苏轼住在黄州东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黄州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在“江上之清风” 、 “山间之明月”中享受着“造物者之无尽藏” 。这份超然乐观、旷达洒脱,源自儒道佛三种文化在苏轼心中的碰撞和杂糅所获得的超越。四、课文分析分析第一段1.朗读,分析内容:描写夜游赤壁的情形。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 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

7、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2.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做了些什么事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举酒诵诗、随意泛舟,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乐景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事:举酒诵诗,随意泛舟情: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分析第二段1.朗读,分析内容: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2.

8、作者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乐悲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时,作者借助比喻夸张想象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而生动。分析第三段1.作者由眼前的明月联想到“月明星稀”的诗句,同时由这诗句和身边的赤壁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那么,作者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写曹操呢?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更何况是我们这种渔樵江渚的草民呢?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犹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

9、禁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这里作者将曹操和自己做比较,将“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做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和人的渺小。2.本段内容: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分析第四段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回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同学们看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生:两个层次, “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师:第一层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生:从“而又何羡乎”来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来阐发的。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

10、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 “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师:苏轼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 ,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本段写作者从变与不变和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分析第五段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11、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五、总体分析1.你以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据说东坡泛赤壁果有一乐师相随。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客之言与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贬谪黄州后思想的一个方面,当然,乐观一面是主导。 2.我们再来将全文的思路、作者的感情线索清理一下。同学们迅速用一个字归纳一下作者情感的变化。乐 悲 悟 喜3.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课后练习二)本文起笔就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既给作者和朋友无尽的美感,也引发他们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沉思;由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联想到曹操、周瑜等历史

12、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 ,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的“悲” ,是典型的议论;与曹操、周瑜的比较中,更显出自己的渺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最后,又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说明人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寓理于景。六、结束语最后我们用余秋雨的东坡突围里几句话来结束本课:“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