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3 页2017-2018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33 分)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 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A. B. C. D. 3. 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都受到水的压强(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2、D. 一样大4. 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第 2 页,共 23 页A. 湖中倒影 B. 日食现象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5.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B.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 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 短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6. 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A. 在道路两旁、建筑物
3、周围植树B. 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 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7.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B. 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 2s 内静止C. 物体在前 2s 内和后 2s 内的速度相等D. 物体在 6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5/8. 几位同学用一个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的拉力最大的是( )A. 大家都一样大 B. 手臂长的同学 C. 体重大的同学
4、 D. 力气大的同学9. 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下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每隔 0.02s 闪亮一次),据此记录,两球均从 a 下落到 b 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3 页A. 甲球匀速运动,受到阻力大B. 乙球用时短,受到重力大C. 甲球用时较长,为 0.12D. 两球频闪时间相同,均匀速运动10. 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A. B. C. D. 11. 下列
5、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B. 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C. 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D. 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8.0 分)12. 如图所示,用易拉罐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在塑料薄膜上能看到窗外景物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像形成的原理是光的_。13. 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像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6、若白鹭向下俯冲,则白鹭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第 4 页,共 23 页14. 汽车行驶在沙滩、雪地、常因轮胎下陷、打滑而受困。用“脱困板”垫在轮胎下面可化险为夷,“脱困板”下表面宽大,目的是_;上表面凹凸不平,目的是_。15.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_振动产生,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16. 如图所示为 2018 世界杯梅西点球被扑出的画面,守门员用手把足球扑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同时守门员的手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的。17. 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 9.99s 的成绩成为第一个打破百米 10s 大关的黄种人。在比赛过程
7、中。他做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他的百米平均速度约为_m/s(保留整数)。18. 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扫码时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条件。19.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的实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20. 如图所示是“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 3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1)该机器人工作时受到的重力为_牛。(
8、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如图),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 210-3m2,若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 300 牛,则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强为多少?第 5 页,共 23 页21. 随着环保要求的增高,电动汽车使用率也越来越多。某型号的电动清洁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若在某次清扫工作中,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15min通过的路程为 4km。求:整车装备质量 600kg最大载重量 750kg额定工作电压 48V电动机额定功率 3kW最高时速 22km/h(1)这段时间内清洁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大?(2)清洁
9、车空车时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多大?(3 该清洁车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 2.5105Pa,那么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最小是多少?22.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今年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对月球背面开展着陆巡视探测。与之前“嫦娥三号”所携带的“月兔号”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一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即将着陆时,会向下喷出气体,使安全着陆。请你用第 6 页,共 23 页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喷气可以达到减速软着陆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9 分)23.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
10、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 A 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 的像_,证明像与物体一样大。(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使该实验现象更明显,最好在较_(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4. 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 、高度 h、圆柱体底面积 S 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
11、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序号 物体 底面积 S/cm2 高度 h/cm 海绵被压下深度/cm1 合金甲圆柱体 A 10 5 0.52 合金甲圆柱体 B 10 10 13 合金甲圆柱体 C 20 10 14 合金乙圆柱体 A 10 5 1.55 合金乙圆柱体 B 10 10 36 合金乙圆柱体 C 20 10 3第 7 页,共 23 页(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2 分析实验 1、2 或 4、5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
12、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_。(3)分析_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除了转换法外,还有_。25.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板上,平板小车通过电动机来控制运动,正方体木块水平放在平板小车上。开启电动机后,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实验可知,正方体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牛,方向是_。(2)4 秒钟后,若将电动机的转速由每分钟 10 转调至每分钟 30 转,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
13、(3)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还应增加的操作是:_。26. 小金利用烛焰当物体、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当晶状体、光屏作视网膜来探究视觉的形成与调节。(1)当人眼正常观察时,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关系符合事实的是图一中的_。第 8 页,共 23 页(2)保持图一 A 中的凸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 A 中凸透镜换成焦距更_的。相当物体远离时要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才能观察清楚(3)若步骤(2)中未调整凸透镜,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_(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这一步骤则相当于带上眼镜调节视力
14、。(4)在实验中,同组的小东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如图二)放在离凸透镜5cm 的地方,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二中的_(填序号)。第 9 页,共 23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 A 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 B 错误;C、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 们的工作、学 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 C 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 D 正确
15、。故选:D。(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2)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从环保角度,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 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特点及其应用以及噪声,属于声现象的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2.【答案】A【解析】解: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锤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锤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 A
16、符合题意;BCD 都无法判定是否水平。第 10 页,共 23 页故选:A。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会根据重力的方向正确使用水平仪检查物体是否竖直或是否水平。3.【答案】A【解析】解:如图三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 因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所以,三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为 h 甲 h 乙 h 丙 , 由 p=gh 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 p 甲 p 乙 p 丙 。 故选:A。由图可知,知道装入水的质量相等,可知各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条件得出深度 h 的大小关系
17、是本题的关键。4.【答案】B【解析】解: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 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B 符合题 意;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 D 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明确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形成原理,选出第 11 页,共 23 页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5.【答案】C【解析】解:A
18、、 鸡蛋碰石 头时力是大小相等的,只所以鸡蛋破是因为鸡蛋的耐受力小;故 A 错误; B、关闭发动机后汽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 B 错误;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C正确; 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 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大小无关,故短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是由于有惯性,故 D 错误 。 故选:C 。(1)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力的
19、作用效果分析判断; (4)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 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此题考查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 惯性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6.【答案】C【解析】第 12 页,共 23 页解: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 处减弱噪声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 C 符合题意; 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 处减弱噪声的,故
20、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答案】C【解析】解:A、由 s-t 图象可知,当 t=6s 时,路程 s=15m,即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故 A 选项正确;B、由 s-t 图象可知,在 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 B 选项正确;C、物体在前 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5m,后 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v= 可知,则物体在前 2s 内和后2s
21、内的速度不相等,故 C 选项不正确;D、物体在 6s 内的平均速度:v= = =2.5m/s,故 D 选项正确。故选:C 。(1)根据图象可知 6s 时物体运动的路程;(2)在 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 2s 内和后 2s 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4)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第 13 页,共 23 页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 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 难度不大。8.【答案】B【解析】解: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 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
22、,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 故选:B 。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弹簧的根数,同时与弹簧的伸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会越长。都将弹簧拉开,这只是“现象”,谁将弹簧拉得更长,这才是“ 本质”,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9.【答案】A【解析】解:A、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断变大,故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阻力等于重力;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大于阻力,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故甲球受到的阻力大于
23、乙球受到的阻力。故 A 正确; BC、由 图可知,甲球用时 0.02s5=0.1s,乙球所用 时间为 0.02s3=0.06s,故甲球用时较长,乙球用时短;甲乙质量相等, 则重力相等,故 BC 错误; D、由 ABC 分析可知,两球频闪时间不相同,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A。第 14 页,共 23 页(1)根据图示判断甲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阻力大小; (2)知道闪亮一次的时间和闪亮的次数,求出甲乙运动的时间。本题图采用课本上的图片,通过图片判断匀速还是变速,物体受力情况等等,对于课本上的图片,要认真分析图片反映的内容,并且能挖掘和图片相关的
24、物理信息。10.【答案】D【解析】解: 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故 AB 错误;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 D 正确, C 错误。 故选:D。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 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 图。本
25、题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确定折射点,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同时发生时,要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定律作出折射光线。11.【答案】B【解析】解: A、跳水运 动员踩 踏跳板,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 A 不符合题意; 第 15 页,共 23 页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 动,故身体会向前 倾倒,利用的是惯性,故 B 符合题意;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 C 不符合题意; D、游泳运 动员 向后划水,
26、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 进,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2.【答案】倒立;直线传播【解析】解: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 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倒立;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此题主要考查小
27、孔成像的原理和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13.【答案】静止;不变【解析】解: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时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白鹭和它的像大小相等,所以当白鹭向湖面俯冲时,它的像大小不变。第 16 页,共 23 页故答案为:静止;不变。(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 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
28、静止的相对性、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4.【答案】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解析】解: “脱困板”下表面宽大,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从而防止轮胎下陷; “脱困板”上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 故答案为: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1)压强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减小压强;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本题考查
29、了减小压强、增大摩擦的方法,要熟练掌握增大、减小压强和摩擦的方法,会解释有关现象。15.【答案】空气柱 音调【解析】解: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对着试管口吹气,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即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改变。 第 17 页,共 23 页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首先明确吹瓶口时,振 动物体是空气柱;然后明确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 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由此解答。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物理的考点。16.【答案】运动状态;相互【解析】解:守门员用
30、手把足球扑出,足球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守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对守门员施加反作用力,所以守门员的手感觉疼。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 发生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明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解答此题。17.【答案】变速 10【解析】解:苏炳添比赛过程中,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是,所以做 变速运动;百米平均速度为 v= = 10m/s。故答案为:变速;10。第 18 页,共 23
31、 页物体在运动过 程中快慢始 终不变的运动属于匀速运 动;速度快慢变化的是变速运动;已知路程和运动时间,可以得到平均速度。此题考查的是运动分类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但难度较小,是一道基础题。18.【答案】u2f【解析】解: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 。 故答案为:u2f。凸透镜成像时,物距 u2f,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19.【答案】缩小【解析】解: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后(fu 2f,v2f),保持透镜位置不
32、变, 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 换,此 时像距小于物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缩小。凸透镜成像时,物距 u2f,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是照相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是放大镜。20.【答案】30;不变【解析】第 19 页,共 23 页解:(1)该机器人工作时受到的重力:G=mg=3kg10N/kg=30N;(2)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
33、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当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时,机器人仍然静止,机器人的重力不变, 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不变;(3)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强:p= = =1.5105Pa。答:(1)30;(2)不变;(3)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强为 1.5105Pa。(1)利用 G=mg 计算该机器人工作时受到的重力;(2)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3)知道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和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力,根据 p= 求出机器人 对玻璃的压强。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和压强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根据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平衡力找出平衡力是解题关键。21.【答案】解:(1)t=15m
34、in=0.25h,这段时间内清洁车的行驶速度:v= = =16km/h; 40.25(2)清洁车空车时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G=mg=600kg10N/kg=6000N;(3)清洁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F= G=m g=(600kg+750kg)10N/ kg=13500N,由 p= 可得,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最小值为:S= = =5.410-2m2。 135002.5105答:(1)这段时间内清洁车的行驶速度是 16km/h;(2)清洁车空车时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 6000N;(3)该清洁车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 2.5105Pa,那么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
35、积最小是 5.410-2m2。【解析】第 20 页,共 23 页(1)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这段时间内清洁车的行驶速度;(2)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3)利用 G=mg 求出清洁车满载时的重力,即对地面的压力,根据 p= 即可求出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电动车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电动车把速度、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压强公式联系起来,综合性很强,有一定的 难度。22.【答案】答:“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靠近月球表面将着陆时,会向下喷出气体,使飞船受到向上的力而减速,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是
36、相互的,是一道基础题。23.【答案】前面;完全重合;暗【解析】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面才能观察到蜡烛 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 A 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所以此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答案为:(1)前面;(2)完全重合;(3)暗。(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7、,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第 21 页,共 23 页(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4.【答案】海绵被压下深度;高度有关;2、3 或 5、6;控制变量法【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该小组同学是通过海绵被压下深度来判断压强大小的,这是转
38、换法的运用;(2)分析实验 1、2 或 4、5 可以看出, 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高度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3)要想得出“ 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 时,实心圆柱体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的结论 ,要求圆柱体的密度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也相同,而底面积必须不同,故序号 2、3 或 5、6 符合要求。(4)此本实验的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答案为:(1)海绵被压下深度;(2)高度有关;(3)2、3 或 5、6;(4)控制变量法。(1)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9、是转换法的运用;(2)分析实验 1、2 或 4、5,找出控制量和 变化时,再进一步确定压强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3)根据实验结论,确定符合题意的实验的序号;(4)本实验用到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第 22 页,共 23 页在“探究实心 圆柱体对地面的 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重点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对实验结果的归纳与分析等。25.【答案】2;水平向左;摩擦力与速度没有关系;在正方体木块上适当加一重物,重复实验【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0-2 秒,拉力逐 渐增大,拉力最大达到 2.3N 时(这个过程中物体静止,受平衡力,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 2.3N为最
40、大静摩擦力),随后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变小,最后拉力大小保持 2N 不变;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在水平面,大小为 2N,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故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即大小为 2N,方向水平向左;(2)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压力大小不变,故滑 动摩擦力不变,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 说明摩擦力与速度没有关系;(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压力大小,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还应增加的操作是在正方体木 块上适当加一重物,重复实验。
41、故答案为:(1)2;水平向左;(2)摩擦力与速度没有关系; (3)在正方体木块上适当加一重物,重复实验。(1)分析测力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判断木块由静止到运动过程中,拉力随摩擦力的变化关系,根据二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回答;(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分析;(3)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平板小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压力大小。第 23 页,共 23 页本题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及摩擦力的知识。26.【答案】A;大;凹;A【解析】解:(1)当人眼正常观察时,眼睛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机的原理相
42、同,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且物距大于像距,故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关系符合事实的是图一中的 A 图;(2)保持图一 A 中的凸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 A 中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大的,减小偏折能力;(3)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也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4)若将印有字母“F” 的纸 片(图二)放在离凸透镜 5cm 的地方,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 A。故答案为:(1)A;(2)大;(3)凹;(4)A。(1)明白眼睛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机原理相同;(2)根据物距变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分析解答;(3)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