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277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第十六课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2018四川学业水平测试)1905 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明确解释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涵是( C )A实现民族独立 B联俄联共C推翻专制统治 D平分地主土地解析 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推翻专制统治相符,故本题选 C 项。2(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C )A民族主义

2、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解析 本题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就要实行“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故本题选 C 项。3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 500 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 “民权” “民国” “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200 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C )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解析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说明辛亥革命

3、并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三民主义也并未深入人心,A、B 两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三民主义成为一股社会思潮,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 C 项符合题意。4(2019惠州高二检测)宣统帝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出( A )A民族主义在孙中山心中根深蒂固B南京临时政府坚持反清复明思想C资产阶级革命派庆贺清政府灭亡D孙中山从明朝历史中汲取了经验解析 宣统帝退位,孙中山率领官员祭奠明太祖朱元璋体现了孙中山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并不能看出南京临时政府反清复明,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资

4、产阶级革命派庆贺,且此表述是现象而非实质,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孙中山从明朝历史中汲取了经验,故 D 项错误。51924 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 ”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C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和主张来看,应是 1924 年孙中山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改组国民党,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故 C 项正确。6毛泽东强调新三民主义必

5、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C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策略,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涵,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相对于旧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故选 C 项。7(2019泰州高二检测)1924 年 8 月 10 日,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及“成为全国土地主人的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 ”,甚至提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 D )A已经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主张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

6、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解析 根据题干中“1924 年” “耕者有其田”等信息可看出,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而题干中孙中山的观点正是对“平均地权”思想的发展,故选 D 项。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故排除。8在新三民主义旗帜下发生的事件有( D )成立中国国民党 召开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大革命A B C D解析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 D 项。9(2019扬州高二检测)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的教训以及国内外形势提出来的,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

7、进的精神,是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B它代表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C它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D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解析 旧三民主义突出“反满” ,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但国民党并非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能代表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故 B 项符合题意;新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第一次围共合作的政治

8、基础,故 D 项不符合题意。10今年(2019 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 153 周年。下列对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C )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B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C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解析 林则徐、魏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 A 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史实,故 C 项正确;D 项是毛泽东的功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

9、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摘自 1912 年 4 月 1 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材料二 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

10、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摘自 1912 年 6 月 22 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10 分)解析 依据材料一“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 “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分析概括孙中山所认为应预防的具体社会问题。答案 问题: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

11、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20 分)解析 依据材料一的出处及材料二信息的分析概括孙中山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综合两则材料的时代背景及对孙中山具体活动的认识理解,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孙中山上述认识和活动。答案 活动:致力于宣传实现民生主义(或社会革命) ;呼吁优先发展交通业,修筑铁路。评价:注意吸取欧美国家的教训,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错误地认为民族、民权革命已经成功;民生设想摹本停留于演讲和规划层面,实际进展不大,在当时的中国难以真正实现。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12、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 年 6 月)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 年 8 月 13 日)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

13、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略 孙文学说(19171919 年)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 年 4 月 20 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 ”是什么。(8 分)解析 本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答案 “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9 分)解析 本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答案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9 分)解析 本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答案 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解析 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答案 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3 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