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525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2、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5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5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

3、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2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以上变化反映了A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C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3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赢的这一做法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

4、哲学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4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6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

5、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及“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7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A是对“知识即美德”思想的继承发展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81416 世纪罗马经历了约 40 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

6、而登上权力巔峰。这反映出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9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10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开启

7、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11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由此可见A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B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C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D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12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 B反映社会生活 C富于观赏性 D体现文化融合13

8、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14下图为明代与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A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B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C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D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15到 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科学概念的每一种主要的假设原子是构成自然的坚固的、不毁的、独立的砌块,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一切现象具有严格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对自然进行客观的观察是可能的

9、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进行理论综合B物种起源发表改变了人们世界观C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量子论建立起对物体研究的宏观视角161862 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7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 17 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

10、基础上的。在 18 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 1785 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18陈旭麓先生认为,20 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19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

11、的传教士。1582 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B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D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20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影响了国

12、人救国方案的选择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21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2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C全面纠正“

13、文革”的错误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231955 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 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242000 年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伟大目标。2005 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 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左右。这一变化说明了A教育现代化已经实现B教

14、育面貌彻底的改变C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D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25“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下列作品与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风格一致的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6、 27、 28、 29 四 个 大 题 , 共 计 50 分 , 考 生 根 据 具 体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梁启超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在这里,我最赞

15、成梁启超先生的话,因为阳明学说正好像给一个已失去思维能力的人注射了一针健脑滋补剂,使凝固的思想活跃起来。王阳明不仅提出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还进一步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在以孔子为至圣的当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为。他实际上是否定了圣人和众人之间的差别,树立起众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王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白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你看满街都是圣人。”摘自诸焕灿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解放作用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 12 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启了宗教改革

16、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阳明学说”的内容和梁启超肯定王阳明学说

17、的理由。(7分)(2)有人把王阳明称作“中国的马丁.路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解。(5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1516 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 17 世纪才开始的,到了 18 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 1516 世纪,而应该放在 1718 世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

18、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 1918 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 1 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 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

19、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梁启超依靠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的主张。(6 分)一 轮

20、 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历 史 卷 ( A)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答 案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的直接目的是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而不是使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 C正确。A、B、C 三项均不是直接政治效果,排除。【答案】C2【解析】商鞅变法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汉宣帝和曹魏时期否定“父子别居”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重视家庭人伦亲情,故 A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家庭有利于赋税的征派,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优劣,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3【解析】理学

21、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把理学思想融入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中,促进儒学的世俗化,故 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 A;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非以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为标志,B 错误;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D 错误。【答案】C4【解析】材料信息“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说明太极图说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并不能认定它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毕竟它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东西,包含了更多的唯心主义元素,故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万物的发展变化

22、,不能得出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 B 项; 太极图说中“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用语,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始终”“生死”“善恶”等用语则说明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 C 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故D 项排除。【答案】C5【解析】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体现出律学以礼入法的传统,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

23、学的特点,故 D 项排除。【答案】B6【解析】材料信息是,颜元等人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主专制,主张恢复分封制。这是当时反专制思想的反映,故 D 项正确;主张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故 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材料和土地私有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7【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 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并非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B 错误;材料强调幸福标准取决于“品德”,不是“个人主观感受”,排除 C;理念论

24、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唯物论相对,材料无法体现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排除 D。【答案】A8【解析】1416 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时期,“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用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其目的是应对文艺复兴运动对封建教会的冲击,这恰恰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故 B 项正确;人权至上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故 A 项排除;至于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哪里,材料没有说明,可排除 C 项;开启了宗教改造的是马丁路德,因此 D 项错误。【答案】B9【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

25、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 B项正确,A 项错误;C 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故 D 项排除。【答案】B10【解析】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 D 正确;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 A

26、 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 B 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 C 错误。故选 D。【答案】D11【解析】根据“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可知,白居易非常重视诗歌的平易通俗,广受民众欢迎,故 A 正确;材料反映白居易的诗歌很受欢迎,与商品意识无关,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文学繁荣,排除 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技术进步,排除 D。【答案】A12【解析】从材料“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元杂剧的观赏性,故

27、 C 项正确,D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流传范围广和反映社会生活,故 AB 项排除。【答案】C13【解析】从材料“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空间清代昆山,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 B。A 明显与史实不符。明清古典小说繁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但与材料不符,故不选 C。戏曲兴盛确跟民众需求相关,但也与材料含义脱离,故 D 错误。【答案】B14【解析】第一幅明代图中写到“一臂国在西海之北,其人一目一孔一手”,反映出世人对异域停留在想象空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观察第二幅清代图中并结合所学可看出所画之异域人物已基本接近当时人物的身体特征、着装打

28、扮等,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已有较多真实的接触,了解了他们。对应时空可得知,这主要得益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中西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D 正确;宫廷画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的绘画,题中图片是对异域人物的描绘,A 错误;第一幅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反映西方人野蛮,B 错误;材料反映中国与世界有较多接触后,对异域人物的描绘趋于真实,无法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排除 C。【答案】D15【解析】经典力学体系确立与 17 世纪末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A 错误;物种起源发表于 1859 年,故 B 错误;材料 “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反映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

29、空间的本质属性,故 C 正确;量子论主要是研究微观世界,不是宏观,故 D 错误。故选 C。【答案】C16【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界中的认识不能够套用到人类社会领域,B 正确;材料是马克思对生物进化论的认识,马克思并没有讲到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A 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进化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C 错误;马克思认为,所谓的生存斗争,不能运用于人类社会,D 错误。【答案】B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现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 17 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可知,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 正

30、确;A 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未体现英国政府的作用,故 B 项错误; 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1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和联系。立宪派主张进行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 A 项错误;二者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 B 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 C 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故 D

31、项错误。【答案】B19【解析】根据材料中利玛窦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并在传教中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体现了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故 D 正确;题中利玛窦传教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只是其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天主教教义与儒家经典融合,故 A 错误;利玛窦到中国进行传教,尽管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尊重了中国习俗,但并没有背离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故B 错误;题中体现的是利玛窦在中国进行传教的过程中尊重中国习俗,并没有关于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内容,故 C 错误。【答案】D20【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

32、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 B。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 D。【答案】A21【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

33、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 D。【答案】C2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 年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突出了思想解放的价值,故 B 项正确。延安整风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故 A 项错误。C 项是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内容,故错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故 D 项错误。【答案】B23【解析】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34、反映了对美术家的作品忽视社会主义建设倾向的批判,说明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故 C 正确;1955 年中国并没有严重的 “左”倾错误,故 A 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 年,故 B 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故 D 错误。故选 C。【答案】C24【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我国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 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西部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D 项。【答案】C25【解析】“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体现出反传统的艺术特点,此类作

35、品应该是现代主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立体派绘画,故 D 项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故 A 项错误;人间喜剧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 BC 错误。【答案】D26(12 分)【答案】(1)内容:挑战正统思想;树立众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致良知、知行合一。(3 分)理由:甲午中日战争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日益腐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用王阳明思想批判封建传统思想。(4 分)(2)观点一:赞同:两者出现的背景相似: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两者的内容相似:批判权威;主张独立、平等

36、;强调人心中有信仰;解放思想。观点二:不赞同:原因不同:王阳明所处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且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阶段,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 16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已有一定发展,人文主义也有发展,教会权威受到质疑。性质不同:王阳明的思想没有超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路德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5 分)27(12 分)【答案】示例一:1516 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在 1516 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 1516 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

37、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 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 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示例二:1718 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 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 17 世纪,随着殖民扩张

38、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 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28(12 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西方近代科学倾向于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把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与安排,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西方科学家注重于实验和理论的探究,更有利于推动科学的深远发展。1687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中外科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促使中西方科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出现了重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科学的发展历程。29(14 分)【答案】(1)一战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工业革命导致贫富悬殊拉大;科技发展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工具;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不满。(8 分)(2)一战后,梁启超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弊端,主张用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破除对西方文明的迷信;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吸收西方近代文明的优秀成果。(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