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现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003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现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现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现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现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如图为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A表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C说明国家财政经济统一D体现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023潍坊三模)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全国粮食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该举措旨在()A避免城乡差别的扩大B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C进一步密切城乡联系D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

2、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劳资协商会议以生产为中心,资方提计划,劳方提意见,双方代表人数一样,都有表决权。这体现了新中国()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4如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5(2023红桥区一模)1950年起,中央政府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机床等八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由中央进行差额调拨。“一五”期间

3、,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这种调整()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的局面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6(2023辽宁模拟)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

4、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中国实力已超越了苏东国家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8(2023恩施市校级模拟)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某一次全国会议上提出:“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账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夜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这一主张()A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

5、经济B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C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D有利于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9(2023聊城三模)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A国民经济的恢复B财政经济的统一C生产关系的调整D物价的基本稳定10(2023江苏模拟)车鸣峪兵工厂建立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其建设指挥部设在隰县交口公社,工厂隐蔽于群山环抱、沟深谷幽之处,与世隔绝,鲜为人知。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B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C社会主义的改造成就D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6、11(2023上饶模拟)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据此推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平衡地区经济发展B调整国家工业布局C完善经济发展链条D应对国际紧张局势12(2023大祥区校级模拟)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黄炎培等人时指出,要使地下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经验B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私人经济是社会

7、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瞩目成就13(2023龙华区校级模拟)1984年4月,石家庄市造纸厂的马胜利将“包”字引进城,自告奋勇承包企业,当年就实现利润140万元,他被誉为“国企承包第一人”。这说明,河北省()A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之风B给予了民营企业合法地位C创新了国营企业经营模式D致力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14(2019怀化模拟)197819 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8、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15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材料反映()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按劳分配方式全面推广C经济体制改革得以深化D城乡工资差异渐趋平衡162009年修订的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极大地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

9、民营快递企业打开了大门。截至2020年全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这从侧面反映()A我国传统邮政业已彻底消失B新时期快递服务的全民覆盖C新时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D新的贸易形式便利人们生活17(2023邯郸三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18(2023湖北模拟)下表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

10、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次序时间主要内容第一个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第二个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第三个1984年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第四个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第五个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农村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多次反复19(2023鞍山模拟)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人民生

11、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20(2023日喀则市一模)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通过资格审查1183万余人,平均竞争比超过60: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0000:1。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后继乏力B价值取向因势而动C追求稳定幸福生活成为共识D经济体制已出现根本性变革21(2023贵溪市校级三模)如图是19551985年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实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A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B收入增长并不必然促进消费增长C该时期国人的收入整体增长缓慢D

12、从众心理导致国人消费意愿偏低二材料题(共1小题)22(2023如皋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的流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政府主导的社会人口流动和社会人口的自发流动。1958年后的两年半内,由于工矿业发展而致2500多万人从农村流出。20世纪50年代末政府发动支边运动,仅在1959年和1960年就有17个省、自治区动员和安置支边青壮年及退伍兵99.7万人。同时,“农村分配上的某些平均主义”引起一部分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政府从1961年开始大力精减非农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加强农业生产。到1963年7月精减工作结束时,全国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共

13、减少职工1887万人。在“大跃进”中被动员支边的人员也大批倒流回内地。摘编自赵入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不过几百万;全国流动人口小学学历占比接近40%;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入地主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迁移原因多为婚姻迁入、家属随迁、投亲靠友等社会原因。到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2.47亿,此后流动人口数量开始缓慢下降,流动人口规模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中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2017年,务工经商迁移流动人口比重达63.1%;2018年,东部地区净输入农民工

14、达5398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等问题,流出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摘编自高向东、王新贤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影响人口流动的政策性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建议。参考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如图为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

15、化()A表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C说明国家财政经济统一D体现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考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国民经济的恢复,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和把握。【解答】A.“全面恢复”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根据材料数据分析可知,材料中私营商品流转额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供销社和国营商品流转额比重大幅度上升,这与这一时期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变为国营经济相关,带有一定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B正确;C.材料无关统一财经,排除;D.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段并不完全相吻合,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

16、国民经济的恢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2023潍坊三模)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全国粮食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该举措旨在()A避免城乡差别的扩大B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C进一步密切城乡联系D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考点】一五计划【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依据材料“1953年10月”“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及所学可知,

17、1953年我国开始了“一五”计划。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为了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城乡差别的信息,该政策与缩小城乡差别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城乡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已经完成,该政策与巩固土改成果无关,故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劳资协商会议以生产为中心,资方提计

18、划,劳方提意见,双方代表人数一样,都有表决权。这体现了新中国()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考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的经济,解答本题根据所学知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可知,体现了国家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妥协的办法,兼顾公私利益,合理发展工商业,故A正确;材料只涉及建国初期会发发展经济的措施,不能全面体现社会特点,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合理调整工商业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并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

19、除C;根据材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不能说明“接管”,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的经济,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4如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考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1951年”“陈永康

20、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陈永康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的尝试,体现了当时农民对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故选D项;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而不是1951年,故排除A;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不是1951年,故排除B;1958年中国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而不是1951年,故排除C。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5(2023红桥区一模)1950年起,中央政府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机床等八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由中央进行差额调拨。“一五”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

21、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这种调整()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的局面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考点】一五计划【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中“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中央统一调拨”。一五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说明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国民经济恢复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调配物资,未说明适应,工业化的建设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

22、的是由政府统一调配物资,说明物资供应不丰富,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2023辽宁模拟)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考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要

23、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依据材料“1953年8月,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民积极性问题,排除C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A社会

24、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中国实力已超越了苏东国家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考点】一五计划【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材料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引领的结果,故选C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当时无法体现优越性,排除A项;经济发展速度不等于国家“实力”,排除B项;D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2023恩施市校级模拟)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某一次全国会议上提出

25、:“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账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夜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这一主张()A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B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C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D有利于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考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956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及三大

26、改造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1956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云提出要留用的旧商人,利用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这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是指19491952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提出于1992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

27、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9(2023聊城三模)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A国民经济的恢复B财政经济的统一C生产关系的调整D物价的基本稳定【考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大规模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进行了三大改造,解放了生产力,C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在

28、1952年基本完成,排除A项;财政经济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而蔬菜产量的提升主要跟农业生产有关,排除B项;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在1950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2023江苏模拟)车鸣峪兵工厂建立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其建设指挥部设在隰县交口公社,工厂隐蔽于群山环抱、沟深谷幽之处,与世隔绝,鲜为人知。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B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C社会主义的改造成就D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点】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需要学

29、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车鸣峪兵工厂鲜为人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兵工厂建造的时间应为三线建设时期,此时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从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D项正确;据材料“车鸣峪兵工厂建立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其建设指挥部设在隰县交口公社,工厂隐蔽于群山环抱、沟深谷幽之处,与世隔绝,鲜为人知”可知该兵工厂建造于三线建设时期,时间应为20世纪60年代,过渡时期的方针是一化三改,进行一五计划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为1953年至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

30、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2023上饶模拟)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据此推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平衡地区经济发展B调整国家工业布局C完善经济发展链条D应对国际紧张局势【考点】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结合题干“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进行回答。【解

31、答】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以首的资本主义国对中国依然进行封锁,而中苏关系走向破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推进“三线建设”,故D项正确;平衡经济发展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调整国家工业布局是客观作用,并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完善经济发展链条,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12(2023大祥区校级模拟)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黄炎培等人时指出,要使地下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只

32、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经验B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私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瞩目成就【考点】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要求学生结合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黄炎培等人时指出,要使地下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

33、国确立,但在题干中毛泽东提出“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可知在当时在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与题干中可以雇工,搞资本主义不符,排除A项;1956年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题干并未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2023龙华区校级模拟)1984年4月,石家庄市造纸厂的马胜利将“包”字引进城,自告奋勇承包企业,当年就实现利润1

34、40万元,他被誉为“国企承包第一人”。这说明,河北省()A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之风B给予了民营企业合法地位C创新了国营企业经营模式D致力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改革开放时期,石家庄造纸厂的马胜利将国有企业承包,推行政企分开,推动了造纸厂的发展,说明河北省创新了国营企业的经营模式,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之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涉及民营企业,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并非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35、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2019怀化模拟)197819 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

36、978年到1991年某电视台的管理模式和财政运作更多的接受了市场因素,说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在逐渐的变革。B.1991年我国的宏观调控还是存在的。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在1992年以后。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全面展开的,与材料时间不能完全吻合。故选:A。【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特点。15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

37、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材料反映()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按劳分配方式全面推广C经济体制改革得以深化D城乡工资差异渐趋平衡【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时间和材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依据材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8、,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典型表现是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利用绩效激发企业活力。因此材料中的工资改革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故C项正确;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资改革方案的制定,还没有实施,不能说明按劳分配方式全面推广,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农村,无法得出城乡工资差异渐趋平衡,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62009年修订的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极大

39、地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民营快递企业打开了大门。截至2020年全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这从侧面反映()A我国传统邮政业已彻底消失B新时期快递服务的全民覆盖C新时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D新的贸易形式便利人们生活【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材料“2009年修订的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极大地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民营快递企业打开了大门。截至2020年全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反映新时

40、期快递业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流程,因便利人们生活,发展非常快,故选D项;传统邮政业还在运营,排除A项;材料表明快递业迅速发展,但无法判断已经全民覆盖,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2023邯郸三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41、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学会辩证看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并把握题干主旨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过程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继续发展和改革集体经营模式,这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村发展道路的表现,D项正确;有些生产对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就是有限的,并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实际情况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逐渐发展壮大,排除B项;个体农耕在当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

42、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18(2023湖北模拟)下表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次序时间主要内容第一个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第二个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第三个1984年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第四个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第五个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农村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多次反复【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

43、【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信息是“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放活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等。【解答】A.根据“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放活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的措施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A正确;B.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C.1984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023鞍山模拟)1991年,国

44、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学生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由待业、安排就业到失业、就业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的增强,A正确;21世纪初才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故选:

45、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0(2023日喀则市一模)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通过资格审查1183万余人,平均竞争比超过60: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0000:1。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后继乏力B价值取向因势而动C追求稳定幸福生活成为共识D经济体制已出现根本性变革【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自主选择。目前受疫情、国内就业等因素影响,多倾向于稳定,价值取向因势而动,B项正确;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