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21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时空坐标,学习近代前期中国的先进思想,要与当时国内外历史背景相结合,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并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特点及其继承性,认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加以理解体会。,学习指导,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教材问题解答,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代表人物

2、(1)林则徐 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 。 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 ”。 (2)魏源:编写 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海国图志,3.影响:“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思维点拨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 (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 (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 (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

3、能实施。,1.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提示 强国御侮。,提示,学习思考,二、体用之争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西学的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表现 (1)洋务派:倡行“ ”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中法战争前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基本立场: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代表人物: 、郑观应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王韬,3.评价 (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局限于要不要学习

4、 的层面。 (2)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西方物质文化,2.“中体西用”中的“体”“用”分别是什么含义? 提示 “中体西用”中“体”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纲常名教;“用”指西方文化特别是科技文化。 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提示 力主实行政治改革。,提示,学习思考,4.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 说明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提示,学习思考,三、维新

5、思潮 1.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1)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使早期维新派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 ”,“上下同心”,洋务派“仅袭其皮毛”。 (2)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 的要求。 (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 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维新思潮的兴起 (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 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参民政,君主立宪制度,政治制度,民族工业,(2)代表人物及主张,万木草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理论依据,民权,君主立宪,变革教育,专制君权,男女,进化论,西方文化,3.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内容 要不要 。

6、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 制度。 要不要废“ ”、提倡西学、改革 制度等方面。 (2)影响 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运动。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八股,教育,思想解放,轻巧识记 用一、二、三、四法记忆西学东渐 一个中心:向西方学习。 两次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三个思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潮”。 四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5.你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教材P85) 提示 康有为在研究和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时,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即“移花接木”。这一方面使维新理

7、论的传播减少了很多阻力,同时也说明了康有为变法理论的保守性和局限性。,提示,学习思考,6.右面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 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提示,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史料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今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8、?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史料二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选自朋僚函稿,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的是郑观应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认识。 指出了“体”“用”的含义;批评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弊端。史料二为李鸿章的主张,是核心主张;是其具体主张。,答案,问题思考 (1)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 答案 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

9、须追赶世界潮流。 (2)如何评价李鸿章的主张? 答案 李鸿章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提升,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积极性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2.局限性 (1)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

10、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2)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主题二 康梁的维新思想,史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史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定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

11、,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为梁启超的主张,是核心语。史料二为康有为的主张,“皆以变法而强”说明康有为强烈要求变法图强。“勿去旧衙门”等措施反映出康有为畏首畏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问题思考 (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梁启超比魏源、洋务派的进步体现在哪里?为此,他是怎样实践他的主张的? 答案 进步体现:他认为除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教育制度,更需要学习政治制度。 实践:同康有为一起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史料二表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变化:史料第一段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第二段中却畏首

12、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 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答案,拓展提升,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2.评价 (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触及了反封建和追求

13、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课堂小结,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自强而探索、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

14、动。,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 解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从思想的角度分析的; B、C、D三项是从具体认识及活动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答案,解析,1,2,3,4,5,1,2,3,4,5,2.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 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解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

15、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答案,解析,3.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之伦常名教,故C项正确; 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错误; B项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1,2,3,4,5,答案,解析,4.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16、”等阶段,其中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是 A.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B.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C.郑观应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D.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1,2,3,4,5,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的原因在于未能准确掌握各派的思想主张,误认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康有为等维新派。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不是康有为等维新派,而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只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仅限于提出主张,并没有付诸实践,C项正确。,5.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作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

17、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之作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1,2,3,4,5,答案,解析,教材问题解答,课中思考题 这种“中体西用”的观点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主张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不同点:对西方科技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面对现实,师夷之长技以自强。顽固派则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解析与探究 顽固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反对西学的武器,是一种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观点。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倡导西学的依

18、据,反映了他们的体用观。维新派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是中国忧患的根源,抨击“西学中源”说,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自我测评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 2.内容:宣传西方政治学说,进行维新变法,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历史影响: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