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3222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离骚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离骚(节选)教 学 课 件,教学目标 、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难点 、比喻、对偶。 、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背诵。,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

2、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屈原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名平,字原。楚武王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26岁的屈原,即任楚国左徒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后由于群小的嫉妒、诬陷

3、,遭楚怀王疏远,被贬为三闾大夫,后又两度被放逐。,屈原简介,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都,屈原怀着自己不得实现的政治理想,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

4、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

5、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一、整 体 感 知,要求:朗读课文,弄懂文意,并将其改写(翻译)成白话诗。,二、重 点 感 悟,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和情感(即本诗的学习重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提问一,本诗思想及情感,思想:在述怀中(诗的前一部分),表现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在反省中(诗的后一部分),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情感:忧国忧民,追求理想。,三、美 点 赏 析,要求:找

6、出本诗中的“美点”,即诗中洋溢着思想美和情感美的一些诗句,然后稍作评析。,本诗中有很多优美诗句,你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提问二,名 句 赏 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借“香草美人”,写自己心志,是屈原诗歌的惯用表现手法。本诗中哪些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提问三,借“香草美人”,写自己心志,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

8、,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

9、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大家联系起来

10、体会可能就容易明白了。,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

11、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四、拓 展 探 究,要求:将学习的范围扩大,延伸到与本课学习有关的领域,以获得比较深刻、比较广泛的知识体系,甚至对某一方面的了解达到研究的高度,乃至自成一家之言。,你想深入了解屈原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子的世界”吧!,拓展一,纪念,故乡,代表作,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研究性学习,屈原固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可他所面对的却是昏君与佞臣。为此,他一再遭贬,最后沉江自尽。今天,有人认为,屈原沉江是不值的。对此,你怎样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对战国时期楚国的那段历史作点研究与分析,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谢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