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解析:选 B 据材料“有学者认为 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 B 项正确;
2、 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王韬易言跋:“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 ”郑观应危言新编:“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常经也。 ”这表明二人( )A否定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变革B排斥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C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趋同D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根本对立解析:选 B 王韬与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并不反对政治变革,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王韬与郑观应都主张维护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说明排斥西方近代民权民主思想,故 B 项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进行一切变革,而王韬与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体制与经济技术的变革,故 C 项错误;王韬、郑观
3、应作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其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一致,故 D 项错误。3光绪二年,郭嵩焘率随员在伦敦设立了使馆。他将赴英途中的见闻记入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该书寄到总理衙门,遭到满朝文武大臣们的攻击和谩骂,直到他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该书的遭遇反映了( )A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B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C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D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不难得知,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提议遭到了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和攻击,这就说明中国近代化进程阻力强大,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4杨宁一在历
4、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美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 D 项。51895 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1912 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道:“自吾观
5、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 ”由此可见(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解析:选 D 严复是维新思想家,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且材料未提及严复关于民权主张,故 A 项错误;严复从强调公权到强调强人政治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能得出其主张日趋落后,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严复思想的作用,故 C 项错误;严复强调国家共有的民主政治,强人政治则强调实现民主政治需要强人君主的领导,符合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故 D 项正确。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
6、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 “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解析:选 C 结合所学知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主导,故 A 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并未说明西学的势力减弱,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翻译和理解可知 C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并存,故 D 项错误。71920 年,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宣言宣布:苏俄放弃沙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
7、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举(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B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C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D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解析:选 D 造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改变的是五四运动,故 A 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反帝反封,革命方向没有变化,故 B 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兴起于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故 C 项错误;1920 年苏俄对北京政府示好的行为,推动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故 D 项正确。81924 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他主张
8、( )A解决民生问题 B废除封建剥削C实行土地国有 D践行社会主义解析:选 A 据材料“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可知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属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孙中山意在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和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材料不涉及废除封建剥削,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平均地权 ”,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不涉及土地国有,故 C 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主张践行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共产党,故 D 项错误。91956 年 4 月,毛泽东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
9、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 )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选 C 据材料“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发表这一讲话时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已建立,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材料与此无关,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这是毛泽东针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讲话,主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发挥中央和地
10、方两个积极性,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 C 项正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 1958 年提出来的经济建设总路线,故 D 项错误。10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 ”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
11、禁锢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解析:选 D 1978 年 5 月,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 A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 B 项错误;有利于打破 “左”的错误,故 C 项错误;邓小平的讲话成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故 D 项正确。11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 年至 1958 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 7 493人,其中 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 10.6%的学习理科, 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
12、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 D 1995 年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对,故 A 项错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时间不对,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留苏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不涉及国内的文化教育改革,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留苏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占绝大多数,故 D 项正确。1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司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 B 京张铁路通车 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铁路建
13、成 C “南优 2 号”育种成功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 物种起源发表 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解析:选 C 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并未直接运用于航海,故 A 项错误;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的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故 B 项错误;杂交水稻“南优 2 号”育种成功有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故 C 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
14、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信,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 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
15、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 “黑金政治 ”,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
1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与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5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10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相同点可根据材料一“保国者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得出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同点可根据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得出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而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从明清易代、专
17、制政治的发展、封建经济发展状况及儒学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 “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得出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 黑金政治 ”得出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感觉失望;根据材料二“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得出中国国情复杂,民众素质低下,革命会带来内乱与专制;根据材料二“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得出与时俱进,对民主政治和民
18、族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答案:(1)异: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同: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背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代变迁;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儒学陷入僵化。 (2)转变: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 原因: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感觉失望;中国国情复杂,民众素质低下,革命会带来内乱与专制;与时俱进,对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
19、、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道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论证须有史实依据。)(12 分)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资产阶级革命派自
20、己葬送了革命成果” ,所拟论题要符合要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 12 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要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要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示例: 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 论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