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汉字音韵之中蕴含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受惠于祖先的恩赐,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汉语,在音韵美中进行着日常生活工作。那么,在闲暇之时,我们是否能静下心来欣赏一下汉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学遗产中蕴含的音韵之美呢?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美字体赏美文汉语的音韵美汉语美在音。音也叫声韵。音韵的核心是汉字的声、韵、调三者的结合,和现代语音学里面的元音、辅音、声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汉字的音韵美不仅仅表现在押韵上,很多汉语的句子本身就是由声调构成的美的旋律。例如,元代关汉卿
2、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这句话读起来就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如音乐中跳动的音符。很多外国朋友都说,中国人说话就像唱歌似的。为什么汉语有这样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就是汉语的声调。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中国诗人便可借此奏出或激越高亢、或低昂沉郁、或简淡清亮、或重浊宏迈的乐章。其音韵之美变化无端,可使人闻之变色,或喜上心头、或泣下沾襟。汉字音韵美除了受惠于汉字的声调、音节特点外,还得助于它的音义同构现象。据研究发现,许多汉语单字的发音与其所代表的含义具有某种契合。就是说,凡意义相对昂扬奋发、时空关系及含义指
3、向都呈正向扩张型的字,其读音多响亮、厚壮,发音时的双唇开口度都相对较大,这类音为阳性音。反之,凡意思相对收缩、压抑、呈负向退降的字,其读音多沉钝、拘谨,发音时双唇开口度都相对较小,这类音为阴性音。汉语的音韵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指出,中国古代的韵律文学,从古老的诗经开始,到离骚 ,再到汉唐以来的诗词,直至今日仍经久不衰,创作者和读者对于韵律和谐、平仄有序的音韵之美有着极其执着的审美和坚持。这种文化底蕴,不仅有汉语的语音特征作为其物理载体,更体现出人类对于音乐艺术之美的永恒追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双
4、声和叠韵的巧妙运用,读来别有一番情韵。在外国人眼中,汉语是如音乐一般的语言。外语中没有汉语的四个声调,因此外国人听汉语音调的高低起伏,就如同欣赏音乐一般,觉得听说汉语是一种悦耳的享受,并深深为汉字的音韵美而着迷。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课内素材汉字之美的原因之一是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 再别康桥首尾两节,利用双声、叠韵、叠音、摹声等形式,辅以骈散相错、长短相间、音乐、停顿等手段,再配上独特的平仄相对、错落有致的声调造就了独特的音韵之美,读来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这种音乐美,是西方语种所不及的。语言大师借此优势,写成了声调婉转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的文章。再如戴望
5、舒的雨巷 ,读着浸入其中,仿佛自己也和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步入了烟雨蒙蒙的江南小巷。不过,这种美对于在语言造诣上、达不到炉火纯青境界的我们来说,只可仰读,而难以企及。前些时候,老师让我们创作了一首合韵的律诗。真可谓是绞尽脑汁, “处心积虑”煎熬了一个半小时,而难得佳句。对那些语言大师的敬佩之意愈加深刻而真实了。吟诵着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仿佛听到了树叶落地时的声音,萧萧一地落叶,如吹奏的一曲错综的长笛;仿佛听到了长江之水一路奔波而来,遇到了阻碍依然前行的坚强的声音。当然,这也许听来有些过于感性或者做作,可是当你真的完全沉静其中,而“沉醉不知归路”之时,真的能听到汉字里的声音
6、。还是引用那句话“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旋律美” 、 “祖国文化” 、 “诗词探微”等话题中。精彩运用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三美”统一于汉字。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汉字具有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音,抒情达意;形,悟义表象;义,依境而生。汉字传达着其符号含义,同时也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积淀。古文字阶段,部分汉字形体还具有相当直观的表意性。这种通过自己的形象表意的字符称为形符。早期汉字象形程度较高,表意字多使用形符。象形字、指事字如
7、“山、鱼、鸟、木、本、末”等以形表意,会意字如“寇、即、既、北、得、弃”等合形会意。这种形义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义,并且很多汉字里承载了博大的中华文明。听“呼”仿佛听得到那一种只属于“呼”的声音;看“泉”如见清水往外冒;遇“仙”其隐与山林之状便跃然与心。同时从“富” “裕”我看到了古代的幸福观,一口田,一个家,衣食无忧就是“富裕” ,简单而实在的追求。我常常想,我们今天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为什么会感到空虚、感到贫乏呢?是不是我们要求的太多了?我们要找出问题的根源,还要去我们中华文明中去追溯,因为那是我们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文字承载的文明之美。 (选自汉字之美)汉 语 如 乐汉语如乐,乐在汉
8、语。请看下面这首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没有人不会为此诗所描绘的宏伟壮观的景象所震撼。但除了视象美之外,我们感到一种更强有力的东西回荡在我们的耳鼓,这就是它那响亮、强壮,甚至带有一种威压感的阳性音。由于它们在含义上表现了廓大的空间关系,语音上也响亮、开口度大,声威赫赫,因此,这是典型的音义同构现象,非常圆满贴切地传达了诗人想要为我们描绘出的万里长空的宏伟视象。既然描绘宏伟场面的作品宜于使用具有阳性音的阳性字眼,那么,不言而喻,描写低沉、压抑的情绪的作品就宜于使用
9、具有阴性音的阴性字眼了。我们来看一首在情调上与李白那种豪放诗篇完全相反的作品,即情绪压抑、低沉的作品:声 声 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一首极度愁苦之作。正如所料,作者使用了大量具有阴性音的阴性字。尤其是韵脚/i/音,是典型的阴性音,开口度最小,因而也最宜于传达负性信息。大量的双声、迭字全都是阴性字。另外,汉字可以重叠使用构成迭音词,它读音清晰,节奏明朗,用在诗文中,能使语句
10、铿锵悦耳,富于乐感,充满韵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寒生更点当当里”。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宛转。其实,双声叠韵词、叠音词的音韵,除了具有和谐悦耳的功能以外,还因其直接表现了描写对象的声响特征拟声,使读者可以越过词语的概念意义,仅凭其语音就获得了对诗句全部或局部意蕴的理解。这种拟声达意的表现方式在后来以口语的大量运用见长的元曲中,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然,中国
11、古典诗歌音韵美远非限于对拟声词的频繁运用,即使诗歌中一般语言的音韵也几乎都具有象征的功能,举凡情景物象、人物情态、情感意蕴,几乎无不从诗歌语言的音韵中投射出来。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一节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先看“昔” 、 “今”两个时间副词。 “昔”发音时气流从合并的两齿之间向外流出,且带拖延音,与“昔”之过去或历史的悠长历久之义相吻合;“今”由短而清的前鼻音发出,且气流驻留于口腔而不外延,恰似“今”之现在时和短暂的意义。再看“往” 、 “来”两个动词。 “往”发音时口型由嘬而微闭再张开,气息随之一拥而出,似门由闭而开,人从屋内走出离去;“来”发音时口型预显慌开,舌尖
12、离开上颚而下落,并稍稍往后(回)抽动,恰似将门打开,人从门外走进屋内。再看“杨柳”两个名词。 “杨”发音洪亮且用上声,正如杨树高大挺拔的形象;“柳”发音清澈宛转细腻,正如垂柳的柔条细枝。至于“依依” 、 “霏霏” ,前者发音时舌尖紧抵合并的双齿,气息往外流而受阻,只能发出细细的声音,好像互相依恋,不得不离,但感情难舍的情形;后者发音时由上齿抵下唇继而在气息的爆破中抬升,发出虚而飘的声音,正如细雨迷蒙、雪花飞扬的情形。这里, “我”往昔离开和今日归来的不同情态、不同的环境气氛、不同的心情,在音韵上获得了奇妙的象征,甚至像时间这样的抽象概念也赋予了恰如其意的音韵特征。中国古典诗歌就是以这种音义同构
13、的音律形象,声情并茂地阐发诗意。这就使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符号系统的汉语具有了双重的表意功能:既通过语言的一般概念意义写物抒情,又通过词音的象征功能隐喻对象的情景意韵特征,使人对诗意的把握领会既可以通过词语概念由抽象到具体的转换想象而获得,又可以通过对词语音韵的直接感知而获得。(选自新浪博客)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对峙 稚嫩 秩序 栉风沐雨 博闻强识B熨帖 呼吁 宽裕 不以语人 文采郁郁C着陆 斟酌 琢磨 绰约多姿 真知灼见D昳丽 肄业 演绎 自怨自艾 苦心孤诣解析:C 项“绰”读“chu” ,其余读“zhu” 。A 项都读“zh” 。B 项都读“y” 。D 项都读“
14、y”。答案: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嗜好 对峙 有恃无恐 舐犊情深B熟悉 檄文 熙来攘往 晨光熹微C氤氲 殷红 绿草如茵 万马齐喑D庇护 辟邪 奴颜婢膝 筚路蓝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但易读错的字的读音。A 项“峙”应读“zh” ,其他都读“sh” 。B 项“檄”应读“x” ,其他都读“x” 。C 项“殷”应读“yn” ,其他都读“yn” 。D 项都读“b”。答案:D3下面词语的注音、标调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耳鸣(r mn) 照相(zho xin)流水(li shi) 喋血(di xu)B喜好(x ho) 宛然(wn rn)一会儿(y hur) 迎面(yn mn
15、)C有为(yu wi) 怯懦(qi nu)愧疚(ku ji) 鲜活(xin hu)D结构(ji u) 人品(rn pn)抬头(ti to ) 险峻(xin jn)解析:本题考查汉语拼音的标调规则。其规则为:先点 、o、e;后点 i、u、,i、u 并列标在后, 若碰到 j、q、x,去掉两点莫犹豫。A 项“水”应为“shu ”;B 项“面”应为“min ”;D 项“头”应为“tu ” 。答案:C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唐雎(j) 秦桧(hu) 曹刿(u) 秦穆公(m)B范晔(y) 姚鼐(ni) 费祎(y) 契诃(h)夫C晁(cho)错 嵇(j)康 靳(jn)尚 睢景臣(su)D尉迟(
16、wich) 诸葛(zh) 万俟(mq) 欧阳(uyn)解析:D 项中尉:y 。答案:D5给下面这首诗注音。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解析: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要用大写字母。答案:白 Bi 发 f 三 sn 千 qin 丈 zhn,缘 Yun 愁 chu 似 s 个 长 chn。不 B知 zh 明 mn 镜 jn 里 l,何 H 处 ch 得 d 秋 qi 霜 shun?6读下面的拗口令,然后给它加上拼音。纺织厂里有混纺布:红混纺布、粉混纺布、红粉混纺布、粉红混纺布。答案:略7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
17、的发言补写完整。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1)_。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2)_。答案:(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2)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8中国青年志愿者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志。_(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_答案:(1)“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 “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大拇指像鸽头,共余四指像鸽翅。(2)“心”象征着爱心, “手”象征着援助, “鸽子”象征着美好。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