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7743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机械运动(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 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C.正常 D.无法比较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

2、,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作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列车 D.列车车厢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B.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C.甲、乙都向东运动D.甲、乙都向西运动6.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 )A.速度的大小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7.甲物体以乙物体

3、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成立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20 米,它在第 4 秒内的速度是 ( )A.2.5 米 /秒 B.20 米 /秒C.5 米 /秒 D.8 米 /秒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3 米 /秒,后 3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5 米 /秒,则它在5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 4 米 /秒B.小于 5 米 /秒而大于 3 米 /秒C.等于 5 米 /秒D.大于 5 米 /秒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

4、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 2 s 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 表示 . 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 表示 . 13.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 5.72 cm 和 5.73 cm,则准确值是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4.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 D 的示数如

5、下:D1 D2 D3 D41.63 cm 1.91 cm 1.89 cm 1.91 cm则球的直径应取 cm. 15.2012 年 6 月 18 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 16.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 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17.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 .如果小车以 36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 450 m 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

6、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为参照物 . 18.一列长 100 m 的火车,穿过 500 m 的某一山洞,若火车运行速度是 108 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 s. 1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 2 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 1.5 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20.2012 年 7 月 10 日中国海军在南海实行实弹军演以彰显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 830 m/s,飞机的速度为 800 km/h,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 10 千米,则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只需 秒 .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 8 分,共 2

7、4 分)2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 A 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两个错误之处 .2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总长度 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D.将拉直的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 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 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23.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

8、: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 15 厘米、30 厘米、45 厘米处所用的时间是 1.00 秒,1 .92秒,2 .82 秒 .(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 1:v =0.45米2.82秒 =方法 2:v 3=0.15米1.00秒 +(0.30-0.15)米(1.92-1.00)秒 +(0.45-0.30)米

9、(2.82-1.92)秒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 四、计算题(16 分)24.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 D301 次列车的时刻表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D301 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米每秒?(2)某次列车速度为 120 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车次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时间里程/k

10、mD3011北京始发站 21:35 0 0D3012常州06:29 06:318 h54 min1298D3013上海07:39 终点站10 h4 min1463【答案与解析】1.D解析: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 172.5 mm,先把它换算成 cm 是 17.25 cm,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是饮水杯的高度 .故选 D.2.A解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实际的长度会变小 .用它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偏大 .故选 A.3.D解析: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

11、个物体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所以选项 A,B,C 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4.D解析:被研究的乘客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跟乘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路边的树木、走动的列车员、停在车站上的另一列车任意一个作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都发生变化,乘客都是运动的 .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乘客和车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故选 D.5.D解析:甲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12、,说明他向西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他与甲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他与甲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运动 .故选 D.6.C解析: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同时起跑,观众可以通过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时间相等,路程越长,运动员跑得越快 .故选 C.7.B解析: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说明甲和乙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静止;当以丙为参照物时,甲是运动的,那么与甲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乙,选择丙为参照物时的运动状态与甲相同,即以丙为参照物乙也是运动的 .故选 B.8.A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 .8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20 米,它的平均

13、速度是 2.5 m/s,它在第 4 秒内的速度还是 2.5 m/s.故选 A.9.B解析: v ,s 1=v1t1=3 m/s2 s=6 m,s2=v2t2=5 m/s3 s=15 m,s=s1+s2=6 m+15 =m=21 m,物体的平均速度 v 4.2 m/s.故选 B.=215=10.D解析: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 A 和 B 都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在前 2 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选项

14、 C 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 40 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 8 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 5 m/s,故选项 D 是正确的 .故选 D.11.米 m解析: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m .12.秒 s解析: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 .13.5.7 1 mm解析:某物体的长度是 5.72 cm 和 5.73 cm,则最后的 0.02 cm 和 0.03 cm 为估读值,5 .7 cm 为准确值;倒数第二位的数字 7 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单位,即分度值为 1 mm.14.1.90解析:由图可知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 1.63 cm,1.9

15、1 cm,1.89 cm,1.91 cm.可知1.63 cm 这个数据明显是错误的,故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 .90 cm.1.91+1.89+1.91315.相同 静止解析:“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两者之间必须相对静止,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 .16.列车行驶 1 秒通过的路程是 15 米解析: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7.45 汽车解析:已知 v=36 km/h=10 m/s,s=450 m,则 t 45 s;看到车外路=45010/=灯后退是以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 .18.20解析:火车运行速度: v=108 km/h=1

16、08 m/s=30 m/s,火车运行路程: s=L 火车 +L 山13.6洞 =100 m+500 m=600 m,v ,t 20 s.= =60030/=19.31解析:已知 s 甲 s 乙 =21, t 甲 t 乙 =11 .5=23,根据 v 可得:=.甲乙 =甲甲乙乙=甲乙 乙甲 =2132=3120.16.4解析:飞机的速度为 800 km/h222 m/s,导弹距离飞机 10 km=10000 m,设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需要的时间为 t,v ,根据题意得 v1t=v2t+s0,代入数值得 830 =m/st=222 m/st+10000 m,解得 t16 .4 s.21.(1)刻度

17、尺没有放正;(2)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2.(1)A C 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 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 n,即得细铜丝直径 (2)DEBF解析: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细铜丝在圆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 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些线圈的长度 L,再用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 d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错误的步骤是: C,缺少的步骤 F: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 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 n,即得细铜丝直径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DEBF.23.(1)不是 (2)方法 1 (3)增大纸板角度 (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解析:(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18、,在相同的路程(15 cm)内,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 .方法 1 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 2 是各段平均速度加起来除以3,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3)增大纸板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4)乙实验的物体是自由下落,下落时间短,如果增长玻璃管的长度,可以增加下落时间,便于测量 .24.解:(1)由速度公式 v 40 .37 m/s. (2)从北京到上海此列车需要= 146300036000+240的时间 t1 12 .2 h.=1=1463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