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新高考I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70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新高考I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新高考I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新高考I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新高考I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新高考I卷)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

2、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

3、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

4、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弘扬幸福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5、,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在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材料二: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人所奉行。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已经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资源占

6、有幸福观会导致人生异化,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物质享受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

7、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摘编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8、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的观点,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B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2(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快乐更重要。B先秦诸子认为,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就会自觉修身行道。C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会成为贪欲的奴隶。D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

9、重负。3(3分)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B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C习近平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后让病人好转时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4(5分)材料一

10、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5分)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答案】1 D 2 D 3 A 4论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文章第一段总写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对幸福的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后面三段从“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乐。”“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三个角度去分写,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述有条有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具有说服的力量。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文中引用和举例先秦诸子、礼记大学中的名言警句与事例,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增强了文章的论证说服力

11、。语言表述坚决肯定,给人不容辩驳之感。如“是”、“才是”、“就是”等大量肯定词语,增强了论证力量,更具说服力。 5敢于担当,奉献社会。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错误,由原文“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可知,文中只写出了“个人发展”与“天下平”的关系,并未言明“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属无中生有。B.“但其观点完全一致”错误,由原文“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

12、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可知,先秦诸子的言论所表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追求精神快乐的本质是相同的。C.“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错误,由原文“资源占有幸福观会导致人生异化,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物质享受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可知,两者的危害都很严重,没有孰重孰轻之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

13、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错误,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二“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可知,只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才会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幸福观是: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A.“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没有写道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幸福,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B.“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他觉得特别骄傲”,个人奋斗让他获得了幸福,与材料二的观点相符。C.此句强调了奋斗者是最为富

14、足的人,最幸福的人,与材料二的观点相符。D.王静成认为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后让病人好转时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与材料二的观点相符。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原文“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可知,第一段总写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对幸福的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后面三段从“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三个角度去分写,运用了三个小分论点,结构严谨,论述有条有理。由材料一“老子认为。孔子认为,。孟子认为。庄子认为”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不要不沉溺于物质享受,

15、追求精神快乐。由原文“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引用论证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增强了文章的论证说服力。由原文“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可知,“是”、“才是”、“就是”等大量肯定词语,增强了论证力量,更具说服力。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可知,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由原文“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

16、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可以得出,幸福就是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由原文材料一在第2段非常明确地提出“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可知,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由原文“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可知,幸福就是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充满乐趣。由原文“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可知,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二)现代文阅读(

17、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遗忘的士兵【注】法盖伊萨杰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发现在我们师等待过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没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寻找一无所获。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自从我被编入了进攻部队以来,就再也没有收到葆拉的信。虽然我们的部队活动频繁,但是和葆拉失去联系这件事一直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在那些战斗中的极度沮丧和厌倦里,儿女情长的话语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那些在爆炸中坍塌的房屋似乎也让我对生活的正常感觉随之坍塌,那些战争里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无法实现的爱情所造成的痛苦。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

18、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还在朝不保夕的话,那他如何能够为那些爱情的失意而耿耿于怀呢?自从别尔戈罗德的恐怖以后,我对世界的所有原来的认识都被摧毁了。在瞬息万变的战局里,我们常常不知道到底要放弃生活里的哪些事物才可以取得某种身心上的平衡。我依然不愿向死亡屈服。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我从老兵那里也学会了一件宝贵的事情,那就是无论在何种艰难的环境里,我都可以重温那些美好的回忆,即使我躺在冰冷的雨地里任凭雨水湿透全身的时候也不例外。那些在我脸上流下的雨水可以让我的眼泪不被别人看到。雨在不停地下着,

19、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停了下来。我们站的河岸边的土地完全成了一片踩起来像海绵的地方。我们全身早就没有一处是干的了,有些人干脆把自己的衣裤都脱了,光着身子在岸边等待着。大多数时间我们都站在岸边看着那些渡船在来回地运送着士兵们。到了中午的时候,尽管天依旧下着小雨,但是一队俄国人的伊柳辛式强击机出现在了我们这里。我们一边诅咒着这些带来厄运的飞行器,一边迫使自己趴在了黏糊糊的河岸的泥土上。那些飞机向我们来回扫射和投弹了3次。又有一些士兵成了这次渡河行动新的阵亡者。终于在下午6点钟的时候,那时天色已经渐渐变暗,我们师的部队开始登船了。模糊和短促的笑容闪现在人们的脸上,至少我们开始过河了,这一切的麻烦可以暂告

20、一段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换上干衣服,然后就是好好睡一觉,再也不用担心俄国人了。我们都在憧憬河那边的新生活,但是还有一个恐惧在我们过河的时候会发生问题吗?那些过度使用和严重超载的渡船是否能够撑得住?或者它们会突然沉没并将船上的士兵带到幽深的河底?还有那些俄国人的雅克飞机如果那些飞机出现的话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场屠杀。天渐渐黑了,俄国飞机在晚上很少出来,也许至少现在我们不再受它们的威胁了。当轮到我时,我和大约100名士兵登上了渡船,渡船的木板边上被数以千计的士兵的皮靴底磨得到处是木渣。水面离渡船的边上只有大约20厘米,这让我有些不安。过河大约花了15分钟,但是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样

21、。河水缓缓而轻柔地从我们的周围流过,这让我们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烦躁和狂乱。有几个家伙一直在数数,不知道他们是在计算时间呢,还是在帮助自己睡觉。船的前部传来声音说我们马上就要靠岸了。那些在船前部的人可以看到那个笼罩在雾气之中的河岸了。我们的心跳开始加速,默默地希望船的马达能够转得更快一些。我们马上就要上岸了,而此时天空依旧是安静如常。一艘空空的渡船经过我们向东岸驶去。我们冷冷地看着这艘船。任何向东的运动都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现在西岸离我们只有20米远了。我们依旧不敢动一动,如果是在其他的情形下,我们一定会跳起来欢呼。在经历了那么多天的等待和沮丧之后,我们得救了。现在船离岸只有10米了然后就

22、是5米。马达开始倒转起来,船缓缓地停了下来,停靠在一个由木桩搭成的码头上。我们又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说要慢慢和小心地挪动。我们一个接一个踏上了岸边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就像是东岸那般泥泞。但是这些泥泞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到了河的另一边。西岸意味着安全,这里也是我们和俄国人之间的天然屏障。大家都强烈渴望这种安全感很久了。德军战报里的命令是明确的:我们必须要死死守住第聂伯河的防线。敌人不能从这条防线通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发起反攻,一直把那些俄国佬丢到伏尔加河里去。在痛苦而漫长的撤退途中,还有在东岸的似乎无尽的等待中,所有人都在想着这个命令。我们的厄运似乎随着我们踏上西岸而结束了,我们就要重新

23、整编,领到干净的衣服,休假,还有那个我们还没有被打败的信念。当然,西岸依旧是俄国的土地,但是这是一块在几年前曾经欢迎过我们的土地,这里的人们喜欢我们。我们似乎感到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一样。【注】节选自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该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已经不在乎战争局势的发展,“我”试图从过河的人中找到自己的朋友,体现“我”仍然关心着朋友的安危。B“我”对渡河后换上干衣服、好好睡一觉的想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表明已经筋疲力竭的士兵们渴望摆脱困境。C文中“但是还有一个恐惧”

24、之后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接着连用几个问号,渲染紧张的氛围,突出大家内心惊惶。D文中多处使用数字对对象进行描述,既表明“我”在战场上观察细致入微,也表现出“我”在渡河过程中极其不安。7(3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中“宝贵的事情”指在艰难处境中重温美好回忆,这是战场生存智慧的体现。B句子中“都站在岸边看着”体现出士兵们对渡河急切以及对战争的惨烈感到麻木。C句子中“又”表述似乎淡写轻描,但眼前的景象其实已经在不同的时空反复上演。D句子中“也许”和中“似乎”都体现对安全不确定,表明士兵们内心战战兢兢。8(5分)本文记述了“我”随军渡过第聂伯河的过程,文章第2段有何作用?

25、请简要分析。9(5分)文章题为“被遗忘的士兵”,请根据文本谈谈对此标题的理解。【答案】6 A 7 B 8补充交代“我”与葆拉交往经历,丰富人物形象;描写“我”经历战争后的心理,侧面表现战争的残酷;表现“我”强烈的求生欲,为下文渡河过程中种种表现作铺垫。 9参战士兵被社会遗忘,战争阻断了士兵们爱情、财富等正常的社会心理和需求;参战士兵被历史遗忘,作为非正义一方的成员,注定只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作者是战争的亲历者,标题体现出其对战争戕害人性的控诉以及对战争本质的反思。【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体现我仍然关心着朋友的安危”错误。原文“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发

26、现在我们师等待过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没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寻找一无所获。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可知,此时残酷的战争已经摧毁了士兵对朋友的挂念,“找到自己的朋友”只是为了找到同道中人。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以及对战争的惨烈感到麻木”错误。原文“大多数时间我们都站在岸边看着那些渡船在来回地运送着士兵们”“我们一边诅咒着这些带来厄运的飞行器”“模糊和短促的笑容闪现在人们的脸上,但是还有一个恐惧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场屠杀”可知,士兵们对战争是恐惧和痛恨。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由原文

27、“自从我被编入了进攻部队以来,就再也没有收到葆拉的信。虽然我们的部队活动频繁,但是和葆拉失去联系这件事一直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在那些战斗中的极度沮丧和厌倦里,儿女情长的话语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可知,补充交代“我”与葆拉交往经历,丰富人物形象;由原文“那些在爆炸中坍塌的房屋”“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还在朝不保夕的话”“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可知,描写“我”经历战争后的心理,侧面表现战争的残酷;由原文“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

28、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过河大约花了15分钟,但是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河水缓缓而轻柔地从我们的周围流过,这让我们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烦躁和狂乱”“我们一定会跳起来欢呼。在经历了那么多天的等待和沮丧之后,我们得救了”可知,表现“我”强烈的求生欲,为下文渡河过程中种种表现作铺垫。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原文“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发现在我们师等待过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没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寻找一无所获。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

29、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我依然不愿向死亡屈服。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可知,参战士兵被社会遗忘,战争阻断了士兵们爱情、财富等正常的社会心理和需求;由原文“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又有一些士兵成了这次渡河行动新的阵亡者”“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场屠杀”“德军战报里的命令是明确的:我们必须要死死守住第聂伯河的防线。敌人不能从这条防线通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发起反攻,一直把那些俄国佬丢到伏尔加河里去”可知,参战

30、士兵被历史遗忘,作为非正义一方的成员,注定只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由原文“在那些战斗中的极度沮丧和厌倦里,儿女情长的话语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还在朝不保夕的话,那他如何能够为那些爱情的失意而耿耿于怀呢?自从别尔戈罗德的恐怖以后,我对世界的所有原来的认识都被摧毁了”“这让我们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烦躁和狂乱”可知,“作者是战争的亲历者,标题体现出其对战争戕害人性的控诉以及对战争本质的反思。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高适者,渤海

31、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

32、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

33、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10(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D适自骆谷西驰

34、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中的“迁”,与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不同。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C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D永泰,文中指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

35、。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2)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14(3分)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36、析。【答案】10 C 11 B 12 A 13(1)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2)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 14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玄宗”

37、是“谒见”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军卒”是“不恤”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升迁;降职、贬官。句意:不久升他做侍御史。/我降职做九江郡司马。B.错误。“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错误,应为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左”。C.正确。句意: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D.正确。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高适征讨哥舒翰”错误,文中“征于翰讨禄山”指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而不是高适征讨哥舒翰。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擅权”;独揽大权;“

38、薄”,轻视;“以”,用礼节。(2)“负”,仗恃;“侧目”,害怕;“忌”,妒忌。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可知,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由原文“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可知,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由原文“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可知,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由原文“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可知,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参考译文:材料一:高适,是

39、渤海郡蓚县人。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做。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透彻的了解。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几年之间,诗歌的体裁格调渐渐变化,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担任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任命高适做左拾遗兼监

40、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称赞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

41、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材料二:高适,字达夫,还有一种说法是仲武,沧州人。他年轻时心胸宽广,不拘小节,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混迹于赌徒之中,才气名声却传播开来。后来高适考中有道科,授职封丘县尉。不久,哥舒翰上表推荐高适任掌书记,后来又升任谏议大夫。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蜀中内乱时,高适出任蜀州、彭州的刺史,又升西川节度使,归朝后,任左散骑常侍。于永泰初年去世。高适崇尚气节,谈论王业与霸业,滔滔不绝,从不厌倦。他遭逢国家多

42、难之时,以建功立业自我期望,到50岁才学写诗,立即就写得很好,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每写完一篇,好事的人总喜欢传扬吟诵。高适曾到汴州,和李白、杜甫相会,酒酣耳热之际登上吹台,慷慨悲歌,迎风怀古。没有人能揣测他们的心情。相互间有许多唱和之作。现在高适还有诗文等二十卷著作,以及他编选的从至德到大历年间作者二十六人的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都传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从军行(唐

43、)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宫阙名。15(3分)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

44、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16(6分)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无衣采用了重章复沓的形式。表现出生死与共、兄弟情深的战友情谊。无衣反复提到“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这是用赋的手法铺陈内容,表明与战友同赴战场,表现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无畏的爱国精神。从军行用了借代的手法。“烽火”“牙璋”“凤阙”分别代指战争、将帅、京城或长安,营造战争氛围,表达保家卫国的情怀;用了反衬修辞。“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形容风雪很大、风烈雪猛,反衬出将士在艰苦

45、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英勇顽强;直抒胸臆,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出诗人内心中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从军征战,建立功勋,体现出投笔从戎的情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B.“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错误。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无衣诗共三章,三章中出现了大量相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等,可见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章的首二句,都以问答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生死与共、兄弟情深的战友情谊。无衣全诗三章,反复提到“修我戈矛”“修我矛戟”

46、“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表现这是用赋的手法铺陈内容,增强了感染力,表明与战友同赴战场,表现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无畏的爱国精神,凸显主题。从军行中:用了借代的手法。“烽火”“牙璋”“凤阙”分别代指战争、将帅、京城或长安,营造战争氛围,表达保家卫国的情怀;用了反衬修辞。“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风雪很大、风烈雪猛、大雪弥漫、北风呼啸等。表现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英勇顽强,反衬出将士们的战斗豪情;用了直抒胸臆手法。首联中“心中自不平”直抒胸臆,此情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

47、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写出诗人内心中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从军征战,建立功勋,体现出投笔从戎的情怀。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写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可早上进谏晚上即遭贬黜。(2)屈原在离骚中写不愿同流合污,退而洁身自好,运用比喻,抒发自己荷花般高洁的句子是“ , ”。(3)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答案】 余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