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710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全国甲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概略地说,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

2、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不过,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上的引领固然重要,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则是文化变迁之基础,两者互动合拍才使某种品味成为主流阶层的文化标识。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据后以论前”,按历史哲学家阿瑟丹托的看法,历史评论都是“据后以论前”的:立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不断修正对前面发生事情的评价。当这个历史叙述不断延展,每一次加入新著作,都会

3、使得已经在这段历史中的原有经典著作挪动位置哪怕是一点点的挪动。胡宝国说:“宋代史家有追求会通的风气他们从会通的角度看史记,自然会给司马迁以很高的评价。到唐初为止,除史记之外,可以说还没有一部成功的通史,到唐宋后出现“三通”、资治通鉴等出色的通史著作,长于会通的史记随之更受重视;后世纪传体越是蓬勃发展,纪传体鼻祖史记的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 汉书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它的背后有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强盛的大一统王朝的加持。在班固看来,唐虞三代之所以能扬名后世,是因为有典籍记载其成功。从班固这个自我定位来看,汉书如同记载上古尧舜之事的尧典一样,是一个朝代的记功碑。一个王朝和一本史著相得益彰,这

4、一情形在渗透着强烈批判精神的史记上是不存在的。中国历史至唐宋走出了一新境,到隋唐中国重归统一强盛,此后宋元明清诸王朝加入历史,足够长的历史就给人们呈现了更多的可能。对唐之后的人来说,可以羡汉也可以慕唐,还可以推赵宋,汉朝作为“典范王朝”的意义在人们心中因为唐宋等朝代的出现不再具有唯一性,汉书价值的下降某种程度上与此不无关联。史记本为私书,而汉书实为官书。史记称得上是古代最富有个人色彩的史书。班固在宫廷直接监控下以“官督私撰”的方式完成前汉兴亡史,书成之后又得到朝廷推广,成了历代封建王朝编纂官方史学的前驱。史记虽列正史之首,列朝统治者心中的正史范本显然是汉书而不是史记。唐朝后陈陈相因,益发衬出作

5、为私人修史的史记的独立精神和个性风采。(节选自章益国“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但中唐之前人们喜欢史记,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汉书。B.社会阶层结构影响文化变迁,随着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符合贵族审美的汉书地位下降。C.与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不同,汉书有典范王朝的加持,汉书与汉朝历史相互成就。D.与史记不同,班固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因而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答案】B【解析】A项“中唐之前人们喜欢史记,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汉书”表述绝对化,以中唐为节点的“史升汉降”是个整体趋势,是“概略”的说法。C

6、.“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说法错误,原文只有“汉书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并不能推出“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原文也有“渗透着强烈批判精神”的看法。D.因果关系不成立。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除班固对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还有“官督私撰”的方式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介绍现象,再提出问题,然后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B.文章介绍阿瑟丹托“据后以论前”的观点,有助于在历史叙述中理解“史升汉降”。C.第三段引用胡宝国的观点,论证了史记长于会通的特点推动了其历史地位的提升。D.文章举出班固汉书创作和推广的史实,是为了

7、说明汉书不是私书而是官书。【答案】A【解析】A项“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错误。原文是横向展开原因分析;这种论证结构也不一定“符合认知的逻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的引领、某种主流文化品位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迷信精英人物作用。B.据历史学“据后以论前”的观点,史记以后的每部新历史著作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C.在寻求历史解释、建构史家批判精神、研究唐朝古文运动上,史记有比汉书更大的价值。D.梁启超把司马迁称为“史界太祖”,而以“作俑”之词加于班固,可以支撑“史升汉降”的观点。【答案】B【解析】B项“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有误

8、。原文是“挪动位置”,不一定是提高,也可能是下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如果你喜欢喝茶,尤其是喜欢喝红茶,那么应该会注意到:当泡好的红茶晾凉之后,茶水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膜,用勺子接触薄膜时,它就会像浮冰一样散裂开,而且勺子表面还会沾上棕色的物质。有人说茶膜是炒茶用的油;有人说是茶叶本身的“植物油”或叶片含有的“蜡”;还有人说是茶叶制作过程中混入的浮灰。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早在1994年,帝国理工学院两位化学家迈克尔和德格拉提乌斯就注意到了“茶膜现象”。迈克尔教授说:“只有知道茶膜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有效消除它。”于是,他们通过扫

9、面电镜、质谱仪等精密仪器分析发现,茶膜并不是一层“油膜”,而是空气、茶多酚和碳酸钙离子在茶水表面相互作用后,形成了难溶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微小颗粒,它们附着在有机物表面形成了薄膜。微小难溶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余的是复杂有机化学物质或矿物质的混合物。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诱导茶膜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仅靠钙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一者并不能让茶膜“显现”,必须是两者同时存在才行。茶膜有时能看到,有时又看不到。两位化学家发现,当使用实验室的蒸馏水泡茶时,就不会有茶膜出现。这就说明泡茶用的水中的某些成分是形成茶膜的关键因素。实验室的蒸馏水和普通自来水最大的差别,就是自来水中会含有钙镁等离子,钙离

10、子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茶膜。也就是说泡茶用水的硬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茶膜。机灵的小伙伴一定会想到,根据茶膜的多少,就可以检测家里饮用水的硬度了!除了水的硬度会影响茶膜的形成外,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呢?两位化学家为了避免让茶水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他们在氨气环境中泡茶,发现在这种环境中泡的茶,很难观察到茶膜。所以,只有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会形成茶膜,茶膜的形成必然发生了氧化反应。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卡罗琳对“茶膜现象”也进行了研究。为了探究这层薄膜的特性,她使用双锥界面流变仪从流变学角度分析了茶膜的力学性质。她用不同浓度的碳酸钙溶液去泡茶,有的时候肉眼看不到茶膜,但是使用流变仪可以“看到”茶膜。

11、这是什么原因呢?当茶膜的弹性模量小于粘性模量时,茶膜便以液态形式呈现;当茶膜的弹性模量大于粘性模量时,茶膜就会以固态形式呈现,这时你轻微碰它一下,茶膜就会碎裂。你也许会有疑问,经常购买的柠檬红茶中就不会出现茶膜,难道说这是由于使用了纯净水或者隔绝氧气泡茶?其实糖分或者柠檬汁会使茶膜变薄或者抑制其形成。但是喝奶茶时,有时却能看见茶膜,有时却又看不见茶膜,这是因为少量的牛奶会促进茶膜的形成,而大量的牛奶则不会让红茶形成茶膜。在全球范围内的茶叶消费品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红茶,另外30%是绿茶。茶的品种是由茶叶加工方式所决定的,例如发酵、氧化、碾压、蒸煮和干燥等方式。茶膜基本不会在白茶、黄茶、绿茶或轻度

12、加工的乌龙茶晾凉后形成,只会在红茶上形成,这是因为红茶相较于其他品种的茶叶,是属于全发酵的,其发酵时间比较长,氧化程度在70%-95%之间。茶膜看上去脏脏的,像极了加油站旁边水坑里的“油膜”,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事实上,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茶膜只是附着在有机物表面的一些难溶小颗粒,它没有什么味道,也没有什么口感,对人体并无危害。(摘编自杨超茶水表面有层“薄膜”,是茶脏了还是茶杯脏了?)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茶膜并不是一层“油膜”,而是难溶的微小颗粒附着在有机物表面而形成的薄膜。B.影响茶膜形成的因素很多,如水中的钙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就能够让茶膜“

13、显现”。C.用不同的饮用水泡同一种茶叶,如果形成的茶膜越多,则说明泡茶之水硬度越高。D.茶膜弹性模量小于粘性模量时,茶膜呈固态,肉眼可见;反之,肉眼看不见茶膜。【答案】A【解析】B项“水中的钙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错,结合原文“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诱导茶膜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仅靠钙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一者并不能让茶膜显现,必须是两者同时存在才行”可知,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两者同时存在才能让茶膜“显现”。C.“如果形成的茶膜越多,则说明泡茶之水硬度越高”表述绝对,忽略了其他条件的影响。如“只有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会形成茶膜,茶膜的形成必然发生了氧化反应”。D.“小于”错。原文是“当茶膜的弹性

14、模量大于粘性模量时,茶膜就会以固态形式呈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从生活现象起笔,点出说明对象,接着列举人们对茶膜的猜想,然后分析茶膜产生的原因,条理清晰。B.“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呢?”这些问句不仅引发读者的思考,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C.作者用“你”“我们”等人称代词,平易亲切,既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又体现出科普文的客观真实。D.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茶膜比作浮冰,同时又列举数据进行说明,使文章生动具体、科学严谨。【答案】C【解析】“客观真实”错。采用“你”“我们”等人称代词,平易亲切,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15、体现可读性,便于宣传科普知识。6.喝红茶时,如果想要减少“茶膜”,有哪些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答案】趁热喝,不要晾凉;使用纯净水等硬度较低的水泡茶;加些柠檬汁、糖或大量牛奶;做好密封,尽量减少茶水与氧气接触,减少氧化反应。(2分/点,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解析】:由“当泡好的红茶晾凉之后,茶水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膜”,“茶膜基本不会在白茶、黄茶、绿茶或轻度加工的乌龙茶晾凉后形成”可概括出:趁热喝,不要晾凉;由“泡茶用水的硬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茶膜”“当使用实验室的蒸馏水泡茶时,就不会有茶膜出现”,可概括出:使用纯净水等硬度较低的水泡茶;由“糖分或者柠檬汁会使茶膜变薄或者抑制其形成

16、”“大量的牛奶则不会让红茶形成茶膜”可概括出:加些柠檬汁、糖或大量牛奶。由“只有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会形成茶膜,茶膜的形成必然发生了氧化反应”可知“应做好密封,尽量减少茶水与氧气接触,减少发生氧化反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棣花贾平凹商州的人,或许是常出门的,或许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门前的大山,但是,棣花却是知道的。棣花之所以出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文人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商州唯一的举人韩玄子,韩玄子当年文才如何,现无据可查,但举人的第八代子孙仍健在,民国初年就以画虎闻名全州,至今各县一些老户人家,中堂之上都挂有他的作品。或立于莽林咆哮,或卧于石下眈眈。拳脚

17、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一个厉害角色,身不高四尺,头小,手小,脚小,却应了“小五全”之相术,自幼习得少林武功。他的徒弟各县都有,便流传着他神乎其神的举动,说是他从不关门,从不被贼偷,冬夏以坐为睡。一个大画笔,一个硬拳脚为世人皆知。但那些小商小贩知道棣花的,倒是棣花的集市。棣花的集市与别处的不同,每七天一次,早晨七点钟人便涌集,一直到晚上十点人群不散。中午太阳端的时辰,达到高潮,那人如要把棣花街挤破一般。西至商县的孝义、夜村、白杨店、沙河子,北上许家庄、油坊沟、苗沟,南到两岔河、谢沟、巫山眉,东到茶坊、两岭、双堡子,百十里方圆,人物,货物,都集中到这里买卖交易。其实,棣花并不是个县城,也不是个区镇,

18、仅仅是个十六个小队的大队而已。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村庄分散。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两边高、中间低,宛若一柄下弦月,而月内长满青松,尽一搂粗细,棵棵并排,距离相等,可以从树缝看出山峰低洼线和山那边的云天。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其水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供全棣花人吃、喝、洗、刷。泉水流下,注入正街后上百亩的池塘之中。这就是有名的荷花塘了。这里,一到腊月,廿三日是小年。晚上家家烙烧饼,那戏楼上便开戏了,看戏的涌满了场子,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或庙宇的屋脊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八个地堆在

19、东西场边,人们就搭着梯子上去,将草埋住身子,一边取暖,一边看戏,常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满天星斗,遍地银霜,戏不知什么时候早就散了。戏是老戏,演员却是本地人,每一个角色出来,下边就啾啾议论:这是谁家的儿子,好一表人才;这是谁家的媳妇,扮啥像啥;这是谁家的公公,儿子孙子都一大堆了,还抬脚动手地在台上蹦逖。有一个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可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这免不了叫台下人惊奇;但使人看不上的是他兼报节目,却总要学着普通话,因为说得十分生硬,人称“醋熘普通话”,他一报幕,下边就笑,有人在骂:“呀,又听洋腔了!”“醋熘熘,醋熘。”“真是难听死了!”“哼,红薯把他吃得变种了!”虽然就是

20、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这戏从廿三一直演到正月十六。到了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了大肉水饺,各小队就忙着收拾扮社火了。十六个小队,每队扮二至三台,谁也不能重复谁,一切都在悄悄进行,严加守密。只是锣鼓家伙声一村敲起,村村应和,鼓是牛皮古鼓,大如蒲篮,铜锣如筛,重十八斤,需两人抬着来敲。出奇的是那社火号杆长三尺,不好吹响,一村最多仅一两人能吹。中午十二点一过,大塬上的钟楼上五十吨的铁铸大钟被三个人用榔头撞响,十六个小队就抬出社火在正街集中,然后由西到东,在大场上绕转三匝,然后再由东到西。上塬,到雷家塬,再到石板沟,后返回正街。那社火被人山人海拥着,排在一起,各显出千秋。十六个队年年出众的是西街

21、村。东街村年年比不过西街村,这年腊月就重新打芯子,合计新花样,做出了一台“哪吒出世”,下边是三张偌大的荷叶,一枝莲茎,一指粗细,支楞楞,颤巍巍,长五尺有二,上是一朵白中泛红的盛妍荷花,花中坐一小孩,作哪吒模样。一抬出,人人喝彩,大叫:“今年要夺魁了!”抬到正街,西街的就迎面过来,一看人家,又逊眼了。过来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大圣高出桌面一丈,一脚凌空前跷,一脚后蹬,做腾云驾雾状,那金箍棒握在手中,棒头用尼龙绳空悬白骨精,那妖怪竟是不满一岁的婴儿所扮,抬起一走动,那婴儿就摇晃不已,人们全涌过去狂喊:“盖帽了!”每一次经过正街,沿街的单位就鞭炮齐鸣,若在某一家门前热闹,这叫“轰庄子”,最为吉

22、庆,主人就少不了拿出一条好烟,再将一节二尺长的红绸子布缠在狮子头上,龙首上,或社火上的孩子身上,耍闹人就斜叼着纸烟,热闹得更起劲了。棣花就是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美。所以棣花的姑娘从不愿嫁到外地,外地的姑娘千方百计要嫁到棣花。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但辛苦得乐哉,寿命便长,大都三世同堂;人称“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十六个小队,队队都有百岁老人。(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不仅写了棣花现实中的人物群像,生活气息浓厚,还采用工笔手法勾勒棣花文武传奇人物的形象,有着虚实相生的效果。B.第二段写棣花自然景色,有视觉有味觉,有动态有

23、静态,同时长短句式相结合,整散句式相结合,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C.文章写扮社火时,和一般散文写法不同,着力于叙述情节化,在情节起伏中写出了社火节目精彩纷呈的特点。D.文章文风朴实,展现棣花的自然、社会构成形态,再现棣花的风俗景象,如秦腔一般,展现出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存哲学。【答案】A【解析】A.“采用工笔手法勾勒”错误。采用的是白描手法,故选A。8.第三段写棣花演戏的情景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如“呀,又听洋腔了”“醋溜熘,醋熘”,形象地说明演员报幕的特点。运用环境描写,如“大场四周的杨柳树”“庙宇的屋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

24、八个地堆在东西场边”等,描写了演戏的环境。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观众的反映表现演出效果,诙谐幽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与“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演员是业余演员与“戏演得确实不错”形成对比,有着传奇意味。【解析】“他一报幕,呀,又听洋腔了!醋熘熘,醋熘”“真是难听死了”“哼,红薯把他吃得变种了”,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形象地说明演员报幕的特点。“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或庙宇的屋脊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八个地堆在东西场边”,描写了演戏的环境。“每一个角色出来,下边就啾啾议论:这是谁家的儿子,好一表人才;这是谁家的

25、媳妇,扮啥像啥;这是谁家的公公,儿子孙子都一大堆了,还抬脚动手地在台上蹦跶”,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观众的反映表现演出效果,诙谐幽默。“有一个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可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台下说话结结巴巴与上台口齿十分流利形成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虽然就是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演员是业余演员与“戏演得确实不错”形成对比,有着传奇意味9.在贾平凹看来,有意思的散文全在于真情和趣味上。这篇文章是怎样表现真情和趣味的?请从选材、立意角度分析。(6分)【答案】:真情:这篇文章通过写棣花山美、水美、人美,表现了对棣花的浓烈绵长的爱。趣味:选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

26、举人韩玄子等,以及介绍农民快乐、长寿的生存状态,表现黄土地上的人情风味,都有着吸引人的力量;选取与别处不同的集市,富有诗意色彩的山水,热闹、竞争激烈、别出心裁的社火表演等,表现这里的风土特色、文化志趣,意趣盎然。【解析】:真情:“但举人的第八代子孙仍健在,民国初年就以画虎闻名全州拳脚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一个厉害角色一个大画笔,一个硬拳脚为世人皆知”“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其水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戏是老戏,演员却是本地人虽然就是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棣花山美、水美、人美

27、,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棣花的浓烈绵长的爱。趣味:“文人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商州唯一的举人韩玄子,韩玄子当年文才如何,现无据可查”“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但辛苦得乐哉,寿命便长”,作者选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举人韩玄子等,以及介绍农民快乐、长寿的生存状态,表现黄土地上的人情风味,都有着吸引人的力量;“棣花的集市与别处的不同,每七天一次,早晨七点钟人便涌集,一直到晚上十点人群不散那人如要把棣花街挤破一般百十里方圆,人物,货物,都集中到这里买卖交易”“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东街村年年比不过西街村,这年腊月就重前打芯子,合计新花样,做出了一

28、台哪吒出世今年要夺魁了!西街的就迎面过来,一看人家,又逊眼了。过来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们全涌过去狂喊:盖帽了”,选取与别处不同的集市,富有诗意色彩的山水,热闹、竞争激烈、别出心裁的社火表演等,表现这里的风土特色、文化志趣,意趣盎然。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太宗以墩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

29、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贞观末年,以谴还第,黄门侍郎褚遂良言于帝曰:“玄龄事君自无所负,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帝悟,遽召于家。后避位不出

30、。久之,会帝幸芙蓉园观风俗,玄龄敕子弟汛扫廷堂,曰:“乘舆且临幸。”有顷,帝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决。诏皇太子就省。擢子遗爱右卫中郎将,遗则朝散大夫,令及见之。薨,年七十一,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班剑、羽葆、鼓吹、绢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高宗诏配享太宗庙廷。(取材于新唐书房玄龄)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年十八A举B进士C吏部侍郎D高孝

31、基E名知人F谓裴矩曰【答案】ACF解析“进士”为名词,作“举”的宾语,其后断句;“吏部侍郎高孝基”为名词,作主语,其后不可断.A。句子翻译为:十八岁,考中进士。礼部侍郎高孝基凭借知人闻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坟籍就是古代典籍、经典的意思,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经传”所指大致相同。B草隶,草书与隶书的简称。中国汉字的演变包含“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C军门,一般指军营之门,代指军营。这里是指对李世民的尊称,当时李世民巡视渭北,任命房乔做行军记室参军。D乘舆,原指皇帝座驾,本文是代指李世民。为了避讳,不

32、直接称皇帝,用皇帝身边的物品指代皇帝,如“陛下”等。【答案】C【解析】C.“这里是指对李世民的尊称”错,军门,是指“军营之门”。军门,在明清可以用来表示对都督巡抚的尊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房乔胸有大志,眼光高远。他年轻有为,早有为天下忧的大志;每征伐到一处,别人都争抢财物,房乔却不这样。B房乔才华突出,善于应对。房乔对于各种文书很熟悉,依马可待,不打草稿,文理畅然;应对自然,让高祖感叹不已。C房乔勤于政事,做人谨慎。他早起晚睡,为国尽忠,不让国家受到损失;犯了错误,就低头认罪,畏惧、警惕。D房乔居高自省,教子有方。房乔身居高位,却担心下一代骄傲奢

33、侈;他搜集历代有名的家训书法真迹,做成屏风,警戒子孙。【答案】D.【解析】D.“他搜集历代有名的家训书法真迹”错,原文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是搜集历代家训,自己书写成屏风,令他们各取一具。13把文中加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玄龄事君自无所负,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答案】房玄龄主持国政,早晚勤勉努力,为了公家的事竭尽全力,不想让一件事物没有着落。房玄龄侍奉君主从来没有辜负您的地方,不能够因为一点错误就表现出来把他贬出京城,这不是天子任用大臣的用意。【解析】当:掌管、主持;夙:早;任:衷心为了;失所:不在该在

34、的地方。句子翻译为:房玄龄主持国政,早晚勤勉努力,为了公家的事竭尽全力,不想让一件事物没有着落。事:侍奉;所负:所+动词,表示名词性短语,“所辜负的地方”;眚:小错误,失误;任:任用。句子翻译为:房玄龄侍奉君主从来没有辜负您的地方,不能够因为一点错误就表现出来把他贬出京城,这不是天子任用大臣的用意。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房玄龄从小就机智敏捷,贯通古代经典文集,擅长写文章,书法擅长草书隶书。十八岁,考中进士。礼部侍郎高孝基凭借知人闻名,对裴矩说:“我看的人多了,没见过像房玄龄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是国家的栋梁,只是遗憾我不能看到他飞黄腾达了。”(房玄龄)看到天下大乱,慷慨激昂有为天下

35、解忧的大志。 太宗凭借敦煌公的身份征伐渭北,房玄龄拿着马鞭来到太宗军营,和太宗一见如故,任命他做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太宗被封秦王后,即任命房玄龄做了府记室,封他做临淄侯。每次征战一定跟从,众将军争着夺取珍奇物品,房玄龄只是收揽人才送到幕府,与各位将领秘密联结,人人都愿意为太宗效力。太宗曾经说:“汉光武帝得到邓禹,门人更加亲近。现在我得到房玄龄,就像邓禹呀。”待在秦王府里十年,军队的兵符檄文,有时倚马可待,文章简洁,道理详尽,从来不打草稿。高祖说:“这个人的机敏器量,是应该任命他做的官职。每次替我儿子陈述事情,千里之外就好像我儿子和我对面说话一样。” 房玄龄主持国政,早晚勤奋努力,为了国家的事竭

36、尽全力,不让一人一物失去该去的位置。没有嫉妒心理,听到别人有优点,就好像自己一样高兴。在管理官吏方面明白通达,却用文雅的手段实施,讨论法案实施法令,一定追求公平。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衡量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即使地位低才能小的人也能够尽其所能。有时因为事情被责备,一定低头认罪,畏惧、警惕自己,好像无地白容的样子。 贞观末年,因为被贬回到自己家里,黄门侍郎褚遂良对皇帝说:“房玄龄侍奉君主从来没有辜负您的地方,不能够因为一点错误就表现出来把他贬出京城,这不是天子任用大臣的用意。”皇帝醒悟,立刻从家里召回他。后来把官职让出来不再出门。过了很长时间,正赶上皇帝到芙蓉园游览考察风俗,房玄龄赶紧命令子弟洒

37、扫院子和屋子,说:“皇帝将要到我家里来。”不一会,皇帝果然驾临他的府第,于是用车拉着房玄龄回到宫中。 房玄龄治理家庭很有方法,常常担心孩子骄傲奢侈,仗势欺凌别人,于是搜集古今家训,自己书写成屏风,让他们各自拿取一副,说:“在这些地方注意,就足够保全自身了!汉代袁氏家族历代都是忠良之士,这是我心里崇尚的,你们应该以他们为老师。” 病情很严重,皇帝命令凿穿院墙来方便问候房玄龄,亲自握着手和他道别。并下诏让皇太子来探问。提拔他的儿子房遗爱做右卫中郎将,遗则做了朝散大夫,好让他们及时见到房玄龄。七十一岁而死,赠太傅、并州都督,谥号文昭,赠给班剑、羽葆、鼓吹、绢布二千段、粟米两千斛,陪葬昭陵。高宗下诏陪

38、享太宗庙堂。【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

39、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黄州:今湖北黄冈。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当时作者西行入蜀,舟过黄州,见前代遗迹,念时势艰危,叹英雄已矣,无限感慨油然而生。楚囚:本指楚国战俘,后借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借指取悦于人的优伶。仲谋:即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国君。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用典准确精当,“局促”“迁流”表现了作者处境困厄窘迫,为全诗定下基调。B.“江声不尽”表达逝者如斯的感慨,与“大江东

40、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同。C.颈联写旅程,“万里”与“一帆”相对,于一片苍凉萧瑟中更显出羁旅的孤寂凄清。D.陆游的爱国诗篇兼有李白的雄浑奔放和杜甫的沉郁悲凉,本诗属于后一类型。【答案】B【解析】(1)B“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同”中“逝者如斯”“相同”欠妥。“江声不尽”,似表英雄无尽之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故选B。15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怒与悲慨。抒发了作者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无奈和不平。【解析】“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

41、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似骂而实为发自内心的赞语,陆游在诗中化用此语,正话反说,慨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寄予了诗人对对当时小朝廷不思振作(收复失地)的愤激与悲慨之情。译文: 我常常为自己的身不由己悲伤,就好像楚钟仪被囚禁一样;又叹息自己被贬谪放逐,还要学齐国倡优讨好尊上。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万里远行,旅愁使我平添了白发;船过黄州,风帆浴着冰冷的日光。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时放翁

42、西行入蜀,舟过黄州,见前代遗迹,念时事艰危,叹英雄已矣,顾自身飘零,无限伤感,油然而起,遂形诸诗篇。故题为黄州,诗却非常专咏黄州;看似咏古之诗,实是伤感之作。读此诗,决不可拘泥于题目,泥于文字,当于词意凄怆之处,识其激愤之情;于笔力横绝之处,求其不平之气;于音节顿挫之处,听其深沉之慨。 放翁越人,万里赴蜀,苦为微官所缚,局促如辕下驹。故首句即标其情,自卑如楚囚之难堪。史记乐书:“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司马贞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此所谓“齐优”,与放翁行迹,殊不相类。故此句“齐优”二字,实放翁信手拈来,率尔成对,未必真用以自喻。首联所写,全在“局促”“迁流”四

43、字,若泥于“楚囚”“齐优”,以为放翁必有所指,反失诗意。 黄州位于长江中游,三国争雄之地。杜甫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颔联出句,即借用杜诗。此句“英雄”,似可指已被长江巨浪淘尽的三国风流人物。但放翁之意,本不在怀古,故此“英雄”实是自道。其恨,正是上联所言“局促”“迁流”之恨,是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之恨。颔联对句从李贺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化出。人虽多情,天意无私。衰兰送客,秋草迎人,于人倍增伤感,于天却是时之当然。而天之无情,又正衬托出人心之不平。此联文约意深,笔力绝高。 颈联紧接上联。万里羁愁,正是英雄之恨;频添白发,又与草木摇落相映;一帆

44、寒日,对照两岸秋声;黄州城下,点出兴感之地。放翁于此时、此地、此景,总是无限感慨,不能不吐,但又不欲畅言,故但借眼前景象,反复致意。中间两联,虽所写情景相似,但笔法错综,变化无端。 长江、汉水流域,有赤壁多处。苏轼谪官黄州,误信其地传说,言“簧周西山簏,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数游其地,作赋填词,语意高妙,堪称古今绝唱。其实苏轼所游之处,乃黄冈城外赤鼻矶,三国“赤壁之战”旧址,在今湖北蒲圻县东北,两者并非一地。但黄州赤壁,却因苏轼之故,声名大振。后人过黄州遂思赤壁,见痴壁又必追忆昔日英雄。特别在偏安半壁,强敌入犯之时,更是思英雄再世,与敌抗衡。放翁于

45、此,却偏道赤壁已成陈迹,万事尽赴东流,世事成败,又何足道,生子何须定似仲谋。放翁一生,志在恢复失地,即使僵卧孤村,犹梦铁马,提笔狂书,思驱敌人,决不会出此消极之言。明王嗣奭评杜甫诗句“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皆尘埃”时“说总是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杜臆)此诗末联,也正是因为当时小朝廷不思振作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陆游抒写爱国热情的诗篇,有的高亢激昂,一泻千里,有的则悲痛低沉,哀惋悱恻。这首七律基调低沉,是后一类型的代表。【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

46、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

47、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周敦颐爱莲说中借莲花对君子大加赞美,用“”来赞美君子可敬而不可侮慢,用“”来赞美君子美德远播。(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在赤壁赋中作者则用“”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3)“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成为古人寄托情感的最佳载体。而白居易尤好写月,他或以月烘托气氛,或借月思乡怀人,如“,”。【答案】(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远益清(重点字:亵、焉)(2)卷起千堆雪 白露横江(重点字:露)(3)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重点字:浸)或: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舫)或: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重点字:绕)或: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重点字:真、珠)或: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重点字: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