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伪国风”现象,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冠之以“国风”“古典”之名,貌似借用了历史典故、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等元素,实则以无可考证的服装造型、语言修辞、朝代背景进行“恶搞”“戏说”。比如,一些缺乏历史根基与史学考索的网络剧,在叙事上旁枝斜出,拖沓冗长,仅以玄、诞、怪、奇的剧情吸引受众注意力;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如此一
2、味迎合,忽视引领,势必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作品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化“长城”。例如:某部影视作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为题材,却堆砌诸多中国元素来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式“勇斗怪兽”的故事。从学界、业界到观众,普遍诟病这部电影缺乏“长城精神”的深厚底蕴,完全是“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植入。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清除“伪国风”现象,涤浊扬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传
3、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清除“伪国风”现象,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网络文艺培根铸魂的根本之路。只有守正才能创新,这表现在网络文艺呈现形式上,就应当要弘扬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述,他认为,“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中国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以虚代实,程式化,营造意境,都旨在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当然,守正不是循规蹈矩、
4、墨守成规。在守正的路上,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如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就认为,不可把中西方哲学、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简单对立,而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同时吸收西方哲学合理的、有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起来,互补生辉,兼容整合。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比如,由北京卫视与爱奇艺网络平台联动播出的纪实节目上新了,故宫就是一部守正创新之作。每期节目中,嘉宾化身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以时空穿越的方式探察历史的幽微,最后与设计领域专业人
5、士一起打造一款文化创意衍生品。这种节目以“寻找”为形式,实际在“故”与“新”之间架设桥梁,基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宫廷文化、古典文化,探寻守正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让藏于深宫楼阁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化走近普通人的日常,以多元网络媒介的方式为国人打开一扇历史之窗,为全球受众打开一扇东方文化之窗。(摘编自张金尧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材料二: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古风文化中试图表达的意境也带有中国画风,比如古风歌词中化用了不少古典诗词,细细品来,其中传递的正是歌词创作者与古代诗人的共同情绪和相似意涵,而这些内涵恰恰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且民
6、众高度认同的,这也是古风文化能够引发人们共情的关键。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没有食古不化的僵硬痕迹,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古风音乐的歌词往往采用文白结合的语言形式,让人们能够明白意思,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的旋律也是为人们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古风文化的通俗性并不是低俗,其背后的情感意蕴包含着当代中国人和古人对国家命运、人生价值的共性思考,在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古风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和情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接
7、触和习得的,如华服就完全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服饰所使用。最重要的是,古风文化的流行多是青年人自发行为,而不是服从于官方组织或者主流社会的要求,这种自发行为和自组织模式更能够增强参与者对古风文化的认同。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以最初的音乐、漫画、仙侠小说为起端,但巧妙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逐渐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摘编自王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网络剧通过怪诞的剧情设置、杜撰的历史人物和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停滞
8、不前。B. 一些影视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材,并堆砌中国元素来讲述好莱坞式的故事,以“中国风”之名兴“欧美风”之实,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C. 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并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D. 古风文化能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传播,得益于其沿袭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的做法,同时商业运作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仲呈祥先生的论述,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B. 上新了,故宫采用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播出方式,以及其打造文
9、化创意衍生品的节目内容,都符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指导意见。C. 我们在评价古风歌词时,不只要品读其语言的运用,更应关注其是否传达从古至今的共同情绪和共性思考。D. 古风文化的草根性特点,启发我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唤起年轻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A. 周庄、西塘等特色古镇推出汉服主题活动。B. 以明朝江南地区为蓝本设计的手游江南百景图。C. 上海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D. 创作者拍摄短视频还原各朝代女子妆容与发饰。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 近日,某平台发起一个名为“寻找
10、古籍守护人”的互联网公益活动,鼓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古代美食等不同形式,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引来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和互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此项活动具有哪些优点。【答案】1. D 2. A 3. C 4. 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批驳了网络文艺作品的“伪国风”现象;然后,引用中央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最后提出网络文艺应以守正创新为根本,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5. 优点:民族性突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沿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唤起当代人对古籍的重视;与当代文化、当代生活相适应,用通俗和创新的形式,如说书、录制
11、短视频等,更易为人们所接受;草根性鲜明,以公益活动的形式,以互联网平台,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分析,“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在原文中不属于“博取眼球”的做法,是“严重脱离历史实际”。B.“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
12、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可知,应是“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 C.“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可知,应是这与费孝通先生的“美美与共”观点不谋而和。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此”指前文的中华美学精神;又根据此段“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
13、美学精神的真谛”分析可知,引述仲呈祥先生的言论只是举例阐述何为“中华美学精神”,而网络文艺要重视的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不是“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材料二“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可知,古风文化具有民族性、普通性和草根性的特点。根据原文“古风文化的流行多是青年
14、人自发行为,而不是服从于官方组织或者主流社会的要求”“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可知,古风文化应与官方的、正式的、主流的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区分开来。综合上述两点,“汉服主题活动”“设计的手游”“拍摄短视频还原妆容与发饰”都符合古风文化要求。“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不符合要求。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主要讲“伪国风”现象,然后批驳网络文艺作品的“伪国风”现象,最后明确“伪国风”现象会“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段,指出“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第三段讲做法,引用中央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优秀传
15、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如“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四段讲如何做,即“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最后两段具体分析如何“守正创新”,如“守正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也就是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是开始先提出问题,指出网络文艺作品的“伪国风”现象;然后分析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做;最后是对做法的具体分析。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6、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原文“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以最初的音乐、漫画、仙侠小说为起端,但巧妙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这些内涵恰恰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且民众高度认同的,这也是古风文化能够引发人们共情的关键”等分析可知,“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民族性突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根据原文“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没有食古不化的僵硬痕迹,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古风音乐的歌词往往采用文白结合的语言形式,
17、让人们能够明白意思,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的旋律也是为人们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分析可知,从形式上来分析,此项活动鼓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古代美食等不同形式展示,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用通俗和创新的形式,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根据原文“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古风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和情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和习得的”分析,“寻找古籍守护人”的互联网公益活动,是利用互联网,且是公益活动,它的草根性鲜明,这样可以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司马迁发愤郭沫若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胡子吗?唉” 司马迁含糊着说,“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
19、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任少卿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说:“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少卿,”司马
20、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少卿连忙摇着头说:“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注啦!”“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你看,一共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
21、集在了这儿。”“是。”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是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任少卿唯唯诺诺地听着,又像在点头,又像在摇头。听到说出朋友中没有一两个朱家郭解,觉得自己的脸皮微微地烘热了一下;但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自己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子长,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
22、皇的焚书。”“多谢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我早已预防。我每写定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已经装进了石匣,另藏别处。假如我的书将来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千个秦始皇出来也不能把我怎样啦。”“是,”任少卿又连连地点起头来。“你很周到。我改天也很想来抄一部副本带到益州去。益州虽然偏僻,但大有贵本家司马相如的遗风。”“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了逐客令来。“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
23、我,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啦。”“是,”少卿连忙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两人走出房门,不一会,司马迁回到了书房,把刚才写着的原稿的末尾几句念了一遍。七年,而太史令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写到这里,他把左手伸到嘴上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地要理理胡子。然而他的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
24、一个空。司马迁愤愤地“哼”了一声,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1936年4月26日(有删改)注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出自诗小雅小升,意思是君子不要轻易说话,隔墙有耳。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能将读者迅速拉入遥远的历史场景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激发着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B. 小说以对话贯穿全篇,随着对话展开,人物形象形显色现,一个充满正义、不为权势所屈的司马迁形象呼之欲出。C. 小说注重动作描写,对话中多次写任少卿”点头”“摇头”动作,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D. 小说借司马迁遭遇影射现实,渗透作者对国家、民族
25、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7. 关于文中司马迁升官中书令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高官,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B. 亲戚故旧的态度变化既表现当时人们的势利,也增加了司马迁得宫后的愤慨。C. 晋升中书令给司马迁的内心带来了羞辱和愤慨,为后文坚持创作史记实现人生价值作了铺垫。D. 司马迁的突然升官,与上文因言获罪,在荒谬中表达出本文抨击权势的主题。8. 在与任少卿会面的过程中,司马迁的情感发生了起伏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 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是一个隐忍著书的史官形象,本文则将其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
26、的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 C 7. A 8. 不大喜欢:见面时的客套。厌恨:“胡子”“宫廷生活”刺伤了司马迁。愤慨:任少卿此时的巴结。兴奋:谈及自己的作品。高兴,面对任少卿的恭维。生气:少卿提及“宦官”请他抬举。 9. 情节上,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富于变化。主题上,表现了对权势的批判,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主题丰富多元。使读者获得新鲜的震撼的阅读感受。【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理解错误,“点头”“摇头”动作主要是暗示人物心理,表明任少卿对司马迁的言行不完全赞同
27、。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重要情节内容的能力。A.“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可知,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的高官,表现的是司马迁的才华。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可知,司马迁在刚与任少卿见面时的客套话,表现了司马迁并不大喜欢任少卿。根据原文“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胡子吗?唉 司马迁含糊着说,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
28、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可知,任少卿谈到的“胡子”“宫廷生活”刺伤了司马迁,司马迁产生了厌恨之情。根据原文“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可知,任少卿此时的巴结让司马迁产生了愤慨之情。根据原文“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
29、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可知,司马迁与任少卿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表现出了兴奋之情。根据原文“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是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可知,面对任少卿的恭维,司马迁有了高兴之情。根据原文“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
30、宦官啦”“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来了逐客令来”可知,任少卿提及“宦官”请司马迁抬举时,司马迁很生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可从故事情节、文章主题、读者感受三方面作答。根据原文“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司马迁笑着说”“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来了逐客令来”可知,将司马迁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情节上,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富于变化。根据原文“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
31、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可知,将司马迁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主题上,表现了司马迁对权势的批判,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小说主题丰富多元。根据原文“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以及文中对司马迁对任少卿
32、态度情感的变化的描写,可知,将司马迁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新鲜的震撼的阅读感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
33、也。 (摘自荀子臣道)材料二: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解褐沂水主簿,按版籍,得逋户脱口漏租者甚众。徙知太和县,就加大理评事。江外民险悍多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事,以申规诲,老幼多传诵之。久之,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有陂塘之利,浚治以备水旱。复为光禄寺丞,转运使又上其政绩,连诏褒之。真宗即位,判鼓司、登闻院。出内府缗帛市边粮,诏纶乘传往均市之。景德元年,改盐铁判官。上疏言边事,甚被嘉奖。纶久次州县,留意吏事,每便殿请对,语必移晷,或夜中召见,多所敷启。俄上奏曰:“臣屡蒙召对皆延数刻屈万乘之尊接一介之士,圣德渊深,体其至愚,安敢循嘿不言。谨搪十事该治本者附于章左。”词颇深切,上为嘉
34、奖。景德二年,与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判鸿胪寺。先是,群臣诏葬,公私所费无定式。纶言其事,诏同晁迥、朱巽、刘承珪校品秩之差,定为制度,遂遵行之。纶以三公、尚书、九列之任,唐末以来,有司渐繁,纲目不一,谓宜采通礼六典令式,比类沿革,著为大典,时论称之。进秩右司谏、兵部员外郎。时诏禁群臣匿名上封及非次升殿奏事,纶谓“忠说之人,当开奖言路,若疏远之士,尤艰请对”,上颇嘉之。迁户部郎中、直昭文馆,会峻待制之秩,又兼集贤殿修撰。建议修释奠仪,颁于天下;立常平仓,隶司农寺,以平民余,皆从之。出知杭州,属江潮为患,乃立埽岸,以易柱石之制,免水患。大中祥符八年复
35、知青州。岁饥,发公廪以救饿殍,全安甚众。天禧四年冬,以疾求归故里。五年,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戚纶)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臣A屡蒙B召对C皆延D数刻E屈万乘F之尊G接一介H之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比,勾结,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不相同。B.“刑”同“型”,榜样,与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中的“刑”词义相同。C. 申,告诫、申诫,与齐桓晋文之事“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申”词义相同。D.峻,增加、提高,与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
36、“峻”用法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戚纶担任了沂水主簿,调查名册和户籍,搜查到拖欠赋税、逃脱赋税、漏交租税的人很多。B.长江以南的民风刁蛮强悍,诉讼不断,戚纶把当地风俗和百姓日常生活写成歌谣来告诫教化百姓。C.针对官府繁多、官员冗杂、政令不一的现象,戚纶建议把唐朝的通礼六典作为当朝法典。D.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和越级言事时,他进言说,谏言者应该被给予奖励,否则就会堵塞言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纶久次州县,留意吏事,每便殿请对,语必移晷。(4分)(2)岁饥,发公廪以救饿殍,全安甚众。(4分)14. 荀子认为圣臣不同
37、于功臣,他能够根据社会现实制订法令制度。据此,戚纶理当为一代圣臣。其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答案】10. CEG 【解析】每处1分,学生填涂超出3处不得分。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下多次承蒙召见应对,每次都被接见很长时间,委屈皇上的尊严,接见微贱之臣。“臣屡蒙召对”是一主谓句,句子结构完整,其后断开,即C处;“数刻”是“延”的补语,补语后面断开,即E处;“万乘之尊”是“屈”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G处。【答案】11.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勾结;等到。句意:拉党结派互相勾结。/等到祖母离开,用手关上门。两者词义不相同。B.错
38、误。“刑”同“型”,作榜样;施加刑罚、用刑。句意:他像影子一样随时给百姓作榜样。/给人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两者词义不相同。C.正确。告诫、规诫。句意:来规诫教诲百姓,当地百姓大多传诵它。/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两者词义相同。D.正确。动词,增加、提高;形容词,严厉。句意:恰逢提高待制的等级。/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两者用法不相同。【答案】12. C【解析】C.“戚纶建议把唐朝的通礼六典的作为当朝法典”错,由原文“比类沿革,著为大典”可知,应是“采用通礼六典法令条规,按类进行继承和改革”而不是“直接作为当朝法典”。【答案】13. (1) 戚纶长期驻留州县官,对政事十分关注
39、,每次上殿应答皇帝,必谈到日影西移。 【解析】“次”,驻留;“对”,应答;“移晷”,日影西移。“次”“对”“移晷”三处,每翻译对一处给1分,整体句意正确给1分。“次”学生翻译为 “驻留” “停留”可得分,如果翻译为“驻扎”,不准确,不给分。“对”,学生翻译为“应答皇帝”“回答皇帝问话”可得分,如果翻译为“应对”,不准确,不给分。“移晷”学生翻译为“日影西移”“日影西斜”“时间很长”“时间很久”可得分,如果保留原词“移晷”或翻译为“移动日晷”不得分。【答案】13.(2)这年发生饥荒,戚纶拿出官府所藏粮食来救助饥饿的百姓,使许多老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安定生活。【解析】“饥”发生饥荒;“发”,打开、拿出
40、;“饿殍”,饥饿的百姓;“全安”,使动用法,使保全安定。“饥”“发”“饿殍”全安”四处,每翻译对一处给1分。“饥”学生翻译为“发生饥荒”“收成不好”可得分,如果翻译为“饥饿”不得分。“发”学生翻译为“打开”“拿出”可得分,如果翻译为“下发”“发放”不得分。“饿殍”学生翻译为“饥饿的百姓”“快饿死的百姓”可以得分,如果保留原词“饿殍”或翻译为翻译为“饿死的人/百姓”不得分。“全安”学生翻译为“保全安定”可得分,如果翻译为“全部安全”“全部安定”不得分。【答案】14. 主管贡举时,他制订了选拔人才的制度;任鸿胪寺时,制订了朝廷的安葬制度;建议沿革唐朝的通礼六典,制订当朝法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
41、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与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可知,主管贡举时,他制订了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原文“判鸿胪寺。先是,群臣诏葬,公私所费无定式。纶言其事,诏同晁迥、朱巽、刘承珪校品秩之差,定为制度,遂遵行之”可知,任鸿胪寺时,制订了朝廷的安葬制度;由原文“纶以三公、尚书、九列之任,唐末以来,有司渐繁,纲目不一,谓宜采通礼六典令式,比类沿革,著为大典”可知,建议沿革唐朝的通礼六典,制订当朝法典。【补充得分细则】每点1分。本题强调的是“他能够根据社会现实制订法令制度”,如果学生只是泛泛归纳回答戚纶的政绩,如“担任沂水主簿,调查名册和户籍”
42、“戚纶写下谕民诗五十篇,来规诫教诲百姓”“担任大理评事、知永嘉县时,疏通治理防止水涝旱灾”“上奏章建议皇帝慎重地选择应该治本的十件事情”“任杭州知州,建立防水埽,改变树立柱石的办法,免除了水患”等均不得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子的类别:有阿谀奉承的臣子,有篡夺君权的臣子,有立功的臣子,有圣明的臣子。对内不能治理民众,对外不能抵御外侮,百姓不亲近他,诸侯不信任他;但是机巧奸诈,阿谀奉承,善于从君主那里博得宠幸,这是阿谀奉承的臣子。对上不忠于君主,对下善于在民众中骗取声誉,不顾有利于公家的原则和普遍适用的道义,拉党结派互相勾结,把封锁蒙蔽君主、图谋私利作为自己的主要事务,这是篡夺君权的臣子。对内能
43、够治理民众,对外能够抵御外侮,民众亲近他,士人信赖他,对上忠于君主,对下爱护百姓而不懈怠,这是立功的臣子。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爱护百姓,对政策法令和教育感化,他像影子一样随时给百姓作榜样,应付突发变故,他就像回声一样敏捷,推论类似的事物、综合对照同类的东西,用来应对各种变故,多方设法制定法令制度,这些就是圣贤的臣子。材料二: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他担任了沂水主簿,调查名册和户籍,搜查到拖欠赋税、逃脱赋税、漏交租税的人很多。调任太和县知县,加任大理评事。长江以南百姓性情刁蛮强悍,经常诉讼,戚纶写下谕民诗五十篇,运用当地风俗和百姓熟悉的事情,来规诫教诲百姓,当地百姓大多传诵它。不久,被授予大理
44、评事、知永嘉县。境内有池塘灌溉之利,疏通治理防止水涝旱灾。又担任光禄寺丞,转运使又将其政绩上报,朝廷多次下诏书褒奖戚纶。真宗即位,不久判鼓司、登闻院。拿出官府所藏钱帛买军粮,朝廷诏令戚纶乘坐驿车前往协调买卖。景德元年,改任盐铁判官。上疏奏言边防之事,很受真宗嘉奖。戚纶长期驻留州县官,对政事十分关注,每次上殿应答皇帝,必谈到日影西移,有时夜中被召见,也多有陈述。不久戚纶上奏说:“臣下多次承蒙召见应对,每次都被接见很长时间,委屈皇上的尊严,接见微贱之臣,圣德广大,体谅臣下的愚钝,怎敢顺俗不言呢?慎重地选择应该治本的十件事情附在奏章左边。”言词很诚恳切合实际,真宗给予嘉奖。景德二年,起用赵安仁、晁迥
45、、陈充、朱巽共同主管贡举,戚纶上奏阐释选拔文士的办法,大多成为条规制令,得到朝廷采用。通判鸿胪寺。在此之前,王公大臣受诏安葬,公私花费没有一定的标准。戚纶上书禀告此事,诏令戚纶与晁迥、朱巽、刘承王圭校定官吏的等级,形成制度,于是遵照执行。戚纶认为三公、尚书、九列的官职,从唐末以来,有司逐渐增加,号令不统一,建议应当采用通礼六典法令条规,按类进行继承和改革,写成大典,当时人们对此称赞不已。晋升为右司谏、兵部员外郎。当时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以及越级上廷言事,戚纶认为“忠诚正直的人,应当广开言路并对上言者予以奖励,如果是朝廷疏远之人,就更难上书言事了”,真宗对此很赞赏。升任户部郎中、直昭文馆,恰逢
46、提高待制的等级,又兼任集贤院修撰。建议制作并解释祭奠礼仪,颁布天下;设立常平仓,隶属司农寺,来平抑民间买卖,都被采纳。离开京城就任杭州知州,所在之地江水涨潮成为祸患,戚纶于是就在岸边建立防水埽,改变树立柱石的办法,免除了水患。大中祥符八年又任青州知州。这年发生饥荒,戚纶拿出官府所藏粮食来救助饥饿的百姓,使许多老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安定生活。天禧四年,改任保静军副使。这年冬天,由于患病请求回归乡里五年死,终年六十八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郊园即事王勃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注
47、】县溜:飞泉。县同悬。簪: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B. 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C. 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情。D. 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16. 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答案】15. B 16. 巧用比喻手法写景。把“断山”比作“画障”,把“县溜”发出的声音比作“鸣琴”的声音,将“断山”之景与“县溜”之声生动地呈现出来。动静(或:视听)结合。本联既描写了“断山”如画一般美丽的景色,也描写了山泉发出的如琴声一般动听的声音。长于炼字。“疑”写出了诗人面对美景的惊叹之情,“泻”写出了瀑布的气势。【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B“侧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分析错误,颈联说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