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57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等。如乾隆时学者翟灏即是龚例:“苟可资多识者,靡不览。诸子之瓌论,百家之琐语,山经地志之异闻,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贯串之;下至街谈巷说,亦必考所由来,有所得辄札记之,意或龃龉,则旁参互巧。穿穴以求其合。自壮至老,

2、手搦翰一管,撰述无倦。”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清梁章钜说:“子书杂家最多,而有数部不可磨灭之书,必须专读者。如班固之白虎通义、颜之推之家训、王应麟之困学纪闻,皆当家有其书。”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寝盛”,出现了苏鹗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等一大批学术札记名著,“足为考镜之资”。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孙诒让札迻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

3、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顾炎武写作日知录,一年之中“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积30年之功才写成此书。古代学术札记多类此,是学者们在学术兴趣的驱动下潜心钻研、深造精诣而获得的成果。古人学术札记多有新创之见、精粹之论,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比如乾嘉学术札记的训诂研究,其中很多微观的具体训释大都是精义妙论。清胡培翚说:“(乾嘉)有札记之书,所释非一经,每经不数条,顾较通释全经者时有创获。”清凌扬藻也有相近看法:“盖传注之文,全释一经,或不免敷衍以足

4、篇目。杂家之言,偶举一义,大抵有所独得,乃特笔于书,说多可取。”可见,乾嘉学术札记所载者,多有作者在经义训诂上的创新自得之言,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过通释全经之书。乾嘉札记的理论阐述也同样富有学术价值,如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集中反映了他的训诂理论,“其中批评前人望文生训和增字解经的弊病以及论经文假借各条,尤为明白割切,为研究训诂学和注释学者所不可不反复细读的重要文献”(郭在贻语)。严元照娱亲雅言:“释诂篇首训始,篇末训死,两端具矣。”梁玉绳瞥记:“释训自子子孙孙引无极以下十六句,皆用韵语,如七言古诗。此训诂之创格也。”此类札记材料,昭揭了古代训诂著作的高妙精微之处,可谓独具只眼、识见洞达。古代札记在形

5、式上显得自由洒落、散漫无制。学术札记亦是如此,随意抒写,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体系形式的建构,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内在的思想理路。事实上,不少学术札记往往暗含隐性的知识体系。对一部学术札记或若于相类的学术札记进行总体性观照就会发现,尽管其中的论述文字显得零碎散杂,漫无统纪,但实际上往往是围绕特定的学术论题或论域来展开研讨的,彼此关联,暗含着立体化的、动态生成的隐性系统。比如,乾嘉时代众多学术札记中的训诂理论材料,零珠碎玑般地散见于各处,屏杂于考据性文字之中,缺乏独立的显性体系,但如果从论题或论域的视角进行宏观审视,整体把握和解读这些分散的碎片化理论材料,

6、则知其中蕴含着相通的思想因素,潜藏着内在的知识构架及其逻辑秩序,有其隐性体系。 (摘编自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札记在古人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很多学者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B.以乾嘉学术札记的训诂研究为例,其中无论是微观的具体训释,还是宏观的理论探讨,多有精义妙论。C.在经义述闻通说中,王引之批评前人望文生训和增字解经的弊病并对经文假借进行了论述,值得反复研读。D.作为一种文体,学术札记往往没有严谨而规整的显性结构,这与其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者不在意体系建构有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7、(3分)A.清代在训诂研究上的成果,大多以札记形式呈现,这是从札记入手了解清代训诂学研究状况的重要前提。B.关于经义训诂学的研究,乾嘉学术札记所记载的创新之言,其学术价值超过当时通释全经之书。C.为了发现可能暗含在古代学术札记中的隐性知识体系,我们需要对一部学术札记或若干相类的学术札记进行总体观照。D.学术札记是我国古代学术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前人的学术精髓和学术智慧,可以为当今学术研究提供参考。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清章学诚说:“札记者,读书练识,以自进于道之所有事也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B.元陶宗仪在外劳作,辍耕休息时则探究学问,

8、并摘树叶记其所得,贮存于盎中,“如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后据此编成辍耕录。C.郑复光费隐与知录通过问答形式普及了诸多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试图使人“见事之奇怪者如物理自然之常”。D.王念孙针对“连语字”训诂望文生义与穿凿附会的现象,在其札记读书杂志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4.有人说:“学术札记不仅承载着古人的学术成绩,还折射出先贤的治学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5.本文的引用论证很有特点,班级读书小组想写一篇该方面的读书札记。请根据文本内容,参照示例,在表格空白处填写“评论意见”。(6分)读书札记(评论式)文章名称评论对象评论意见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

9、代学术引用方式示例:以直接引用为主,指明出处,保留原文的意义,体现了学术论文严谨性。引用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史更新“死而复生” 刘流赵连荣在尸首堆里找来找去,找了两个过儿,找不见他的儿子赵保中。猛然间,尸首里边站起一个人来。“啊!”这一家伙,把个老头子给吓得倒退了三步。赵连荣使劲儿揉了揉眼,仔细这么一看:喝!好大的个头儿,足有一冒手高,赵连荣要看他,都得仰着脖儿。只见他膀扇儿有门扇这么宽,胳膊有小檩条儿那么粗,四方脸盘儿又红又黑,两只眼睛又圆又大。浓眉毛,高颧骨,高鼻梁,宽下巴,看样子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可是长了有半寸多长的稀稀拉拉的

10、连鬓胡髭。他满脸都是灰尘,就象刚打砖窑里钻出来一样。在他的左眼窝儿下边有一个小洞,一条紫红的血线从里边流出来,顺着鼻窝儿流到嘴角儿,又流到脖子下头去。身上的衣服满是血浆泥土,已经看不清他穿的军装是什么颜色了。他手里没了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象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怒目横眉,咬牙切齿,全身都带着杀气。他笔直地站着,动也不动,活象个铁打的金刚。这个人说话了:“老大伯,别害怕。我没有死,我还活着。我受了伤,渴得要命。”赵连荣一听他说话,这才把疑心定下来。那人往前挪动了挪动:“老大伯,我真没有死,这不是我还会走道会说话吗?你看看:还认得我不?我叫史更新,我就是在你儿子赵保中领导下的史排长,我跟着赵营长来看

11、这你老人家、我在你那上房屋西头住过。不是有一天,我帮你铡草,还替你磨过铡刀吗?大伯.咱别在这儿多说话了,恐怕敌人还要来,你快点把我领到别处去,我歇一会儿,你给我烧点水喝,我好去追赶队练:赵连荣一听史更新还要追队伍去,不由得就吸了一口气:你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要追队伍?”;老大伯,只要我死不了,我就要追队伍。”赵连荣听着可还是摇头:“现在到处都有敌人,你一个人又没有武器了,我看”史更新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微微一笑:“大伯,我不会被敌人打死,别的不用说了。”赵连荣一看,史更新这么坚决,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好吧,既然这样,那就快走,到我家去,烧水做饭还方便,吃了喝了,把你这伤好好地包扎包扎,你就赶快去

12、追队伍。可是我背不动你,我扶着你走吧。”史更新说:“用不着扶,我能走。”说着两人就往家里走。史更新心里着急,恨不能一步走进家去,他的路又熟,不知不觉就走到赵连荣的前头。赵连荣一看他这股子劲头儿,心里话:真是好样的!受了这么重的伤,走起路来还这么有劲儿,气势还这样的勇猛。他在后边跟着,止不住的点头称赞:好小伙子,真行!这样的战士,鬼子兵八个绑到一块儿也比不了他。说话之间,两人进了家门。到了院里一看:可不好了!三间正房和两陪房都烧塌了架,火头虽然熄灭,可是死火还在着,烧得什么东西还吱吱的直响。院子里还有一个深坑,看得出这是炸弹炸的。一所整整齐齐的院落,连炸带烧,弄得破烂不堪,只有西南角上剩下了半间

13、厕所,一间牛棚。史更新一看这个情景,不由得又是一阵难过。他发着狠地咬了一咬牙。这一咬牙可不要紧,就感着伤口火辣辣的酸疼,疼得钻心,眼睛流泪,豆大的汗珠子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两腿一软就倒在地下。这时候的赵连荣怎么样了呢?他没有注意史更新。因为他一进家门,心里就又气又恨。他的脸色变成了铁青,浑身发抖,使劲睁着两只老眼,看看这也完了,那也毁了,这个祖祖辈辈的老家,被糟蹋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心如刀搅,呆若木鸡!呆了好久,他把大腿一拍,“咳!”使劲地咳了一声,这才吐出一口怒气。只见他捶着胸膛,跺着双脚,大声喊着:“保中啊,这个仇你可要报啊!”这工夫史更新在地下躺着哼了一声。老头子这才回过头来,一看,知道他是

14、因受伤过重,再加上又饥又渴,才跌倒在地。他慌忙上前把他扶了起来。房子全烧光了,只剩下厕所和牛棚没有烧,这可让他到哪儿去休息呢?只好把史更新扶进了牛棚,让他躺在草上休息。 赵连荣回身出来,想要给史更新弄吃弄喝。做饭是没有办法了,想法给他烧点儿水吧,可是铁锅已经炸碎了;水瓮也炸得光剩了个底儿,里边只有一壶水,还掉进去了许多灰土。咳!没有别的办法,他在地下拾起一块破锅片子来、放在火上,把水瓮底子上那点泥汤子倒进去,就这样烧起来了。诸位,这时候老头子已经顾不得别的,他在旁边一蹲,直瞪着眼看着,恨不能一时把水烧开,赶快给灾更新喝了,好让他去追赶队伍,替他杀敌雪恨。好不容易才把水烧开了.他用衣裳袖子捂着,

15、把水端进了牛棚,又想起自己腰里还带着两个剩窝头,急忙掏出来,掰碎了,在水里一泡,放在史更新的面前:“史排长.对不起你啊!你将就着吃了吧。”史更新知道赵连荣的脾气,他叫你吃你就得吃,所以一句客气话也没说,他就连吃带喝吃起来了。说话之间,史更新就把这点东西吃完了。可是他倒觉着浑身无力,伤口疼痛,脑袋发沉,眼睛也懒得睁,连话也不愿多说了。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外边不远的地方“兵勾儿”响了一枪。史更新一听是“三八式”步枪响,知道是敌人又来了。就觉着浑身一紧,腾的一下子站起来就要往外走。他又一想:这时候往外走不行啊!可是又怕敌人来搜查,连累了赵连荣。于是就说:“老大伯,敌人来了,你赶快躲出去。”史更新又准

16、备进行决死的战斗了。正是:热血写成字壮志坚定永恒心(节选自刘流烈火金钢第一回史更新死而复生赵连荣舍身成仁)文本二烈火金钢的创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评书”形式,既可以做为文学作品读,也可以做为评书演员演出的脚本,但它的初稿却并非如此,而是新体小说。怎么有了这种变化呢?一方面是父亲喜爱和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写起来更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评书”做为传统的民族形式,长期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既可雅俗共赏,又可以使许多没有文化的人通过演员的演讲受到教育,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他的创作目的十分明确,当时就有人表示看不起这种形式,还有好心的同志对他讲这种形式的作品上不了文学史。但他好像根

17、本没有考虑到成名成家,也没有想到要在文学史上留什么名,他就是想用文字再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党所领导的艰苦卓绝、残酷壮丽的抗日战争画卷,让后人知道曾经有过那样一场残酷的战争,有那样英雄的人民,那样伟大的党。(节选自刘丽华关于我的父亲刘流和他的)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更新进赵连荣家后“两腿一软就倒在地下”的行为与他近乎“超人”的形象,看似矛盾,但合乎文本语境。B.家园已成废墟,赵连荣还是想法方设法给史更新烧水做饭,这体现了群众的淳朴善良和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C.赵保中在文中没有正面出现,但赵连荣、史更新的言行,可以引发读者联想,有助于英雄形象的塑造。D

18、.文中大量使用“一”字,如“一口怒气”“水里一泡”“浑身一紧”等,均营造了现场感,加快叙事节奏。7.对文本一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中史更新的出场用了工笔描写,使魁伟高大、勇猛刚强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引发读者阅读兴趣。B.句子独立成段,一方面突出史更新的英雄形象,强化了赞美之情,同时也避免了讲述的平铺直叙。 C.句子描写了被敌人炸得面目全非的家园环境,为下文写史赵二人逃离险境、追赶部队的情节提供依据。D.句子是作者讲述策略中对“听书人”的提问与提醒,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体现出评书的特点。8.文本一结尾用诗词做结,既契合评书特点,又点明思想主题。你会选用什么词填入横

19、线,请说明理由。(4分)9.烈火金钢是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兼具真实性与传奇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人使门尹般如昔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先轸曰:“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

20、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楚师背脚而合,晋侯患之。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共其不违。言里山河,必无害也。”楚师败绩。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材料二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白:“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

21、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注】鄙:城濮附近之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

22、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说A乃拘B宛春C于卫D且私E许复F曹卫G曹卫告H绝于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吝惜、吝啬,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思相同。B.壮,强盛、雄壮,与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壮”意思相同。C.食言,指不履行诺言、言而无信,与成语“食言而肥”中的“食言”意思相同。 D.山河.指的是大山大河,此处是子犯借晋国地势险要,劝谏晋文公下定决心开战。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国被楚国围攻,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想与楚国

23、交战,先轸认为,让宋向齐秦赠礼,由两国求楚退兵,挑起楚国与齐秦的矛盾,实现开战目的。B.晋文公听从先轸的建议,没有答应楚国复卫、封曹、释宋的要求,私下答应曹卫复国以离间他们和楚国的关系,并拘押使者宛春来激怒楚国C.面对楚军进逼,晋军选择退让,子犯认为出兵作战,士气高低关键在于道义上是否占理,而晋军的退让能使己方立于有理的位置、D.文公采纳咎犯建议,击败楚国,行赏时雍季居首位,因为雍季认为咎犯建议属于竭泽而渔、焚戮而田,不是长久之道,自己说的才对白世有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二含辟之,所以报也。(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14

24、.成语有“兵不厌诈”,孙子兵法中亦有言“兵者,诡道也”,它们都强调了战争需要什么条件?吕氏春秋对此的态度又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戏为六绝句(其六)杜甫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论诗十绝句(其四)戴复古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注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祖述:效法;仿效。别裁:区别淘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

25、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16、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近来班上攀比、游玩之风颇盛,魏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演大宗十思疏里的“”和“”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

26、节俭、游玩要有节制。(2)古人常发生命之思:有感喟止命短暂的,如赤壁赋中的“”;有的则表示虽然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存在则足绵延长久的,如春江花月夜中的“”。(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窗,犹如一个画框,镶嵌着作者的人生悲欢。高中古诗文里的“窗”常常传达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在树木的世界里,绚丽多姿的树皮也如衣裳一般,给不同的树木赋予了不同的“穿衣风格”。每一种树木都像是一个“绿色精灵”,被多彩的树皮装点,这赋予了林界多元的美感。例如,着一身“迷

27、彩服”的白皮松,其幼树树皮呈灰绿色,待其脱落后露出浅黄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黄褐、红色,展现出迷人的色彩;彩虹桉树,则身披五颜六色的外衣,水分充足时,它毫不吝啬自己的美丽,用“撞色拼接”向人们展示自然魅力;而“火烧木”罗浮柿,则以黑褐色的树皮傲视群芳,宛如穿着黑天鹅晚礼服的公主,显得高贵冷艳。,树皮的不同形态特征还赋予了树皮纹理之美。朴树的树皮光滑无痕,展现出平滑之美;黄连木的外皮呈现出鳞状开裂的形态,展现出独特的开裂之美。此外,还有些树皮的形态各异,如眼睛状的枝痕、圆环形的叶痕等,都散发出象形之美。这些形态各异的树皮是树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形成,也使树皮形态整体上趋于达到完美。林林总

28、总的树皮千姿百态,但你以为它仅仅是件美丽的“皮囊”?不,树皮还承担着运送养料的重要功能。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通过树皮里的韧皮部组织被输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如果韧皮部受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出,树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怕伤心,树怕剥皮”。18.下列句中的“通过”与文中加点的“通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一分)A.冀申调动,没有通过局党委,你为什么放他走?B.我们又在通过一片洼地,水从脚腕没到膝盖了。C.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D.请唐先生宣布保国会草章,请往会诸君通过,以便进行。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29、流畅。(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彩虹桉树的树皮五颜六色,水分充足时,更容易呈现出多样色彩”,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22.请结合语段内容写一则倡导语,倡导人们爱树护树,要求使用“让字句”,字数不少于30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出发”与“到达”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也是充满哲思的话题。有时,出发是洋溢欢笑的启航,到达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有时,出发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到达则是阶段性的总结关于“出发”与“到达”,你有着怎

30、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2.B3.D4.学术成绩:学术札记成果数量多,所涉猎的研究范围广;学术札记研究程度深且有精妙新颖之见。治学精神:勤于为学,刻苦钻研,笔耕不辍;潜心为学,严谨审慎,实事求是。 5.文章引用大量学术札记的具体内容,论据较为权威,增强说服力;文章引用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充实文章内容,又展现作者深厚的学养。6.D7.C8.示例:选择“无畏”一词。从文本形式看,“无畏”一词与下句“永恒”词性相同,上下句形成对仗,符合评书特点,俗雅兼具;从文本

31、内容看,“无畏”一词既能概括史更新坚定无畏的英雄形象特征,也突出了作品全民抗战、奋勇杀敌的主题。9.生活真实:素材取自真实的历史,抗战背景、全民团结抗日的事实;艺术真实:小说中人物抗日、保家卫国的情感真实,人物际遇给读者带来的共情和共鸣真实;传奇性:故事传奇,充满悬念、巧合;人物形象传奇,“死而复生”。10.ADG11.B12.D13.(1)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今天,退却三舍的距离来躲避他们,就是作为报答。(2)遇到危难用诈术,足以击退敌人;回来以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14.欺骗(或欺诈之术)。靠诈术成功,最终也必定因此而失败;各种诈术充满国家,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安定。15.D16.

32、化用现象,应该像杜诗所说要多方面向前人学习,既有所选择批评,又充分尊重、博采众长;又要如戴诗所说贵在创新,强调独创,不应该因循守旧。17.(1)戒奢以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哀吾生之须臾、人生代代无穷已(3)示例一:小轩窗,正梳妆示例二: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18.C19.示例一:形态各异的树皮是树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这也使树皮形态整体上趋于完美。示例二:形态各异的树皮是树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自然产物,这也使树皮形态整体上趋于完美。20.除了色彩之美就会因得不到养料而死亡21.原句巧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使彩虹桉树形象特点更鲜明具体;原句“撞色拼接”本为服装设计手法,借用于此,写出彩虹校树色彩丰富之美,引发读者联想;原句“彩虹桉树”单独成句,强化对象,增强语言节奏感。22.答案示例:让我们用心呵护树木的“衣裳”,让每一棵树都健康生长,为世界增添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