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457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如约而至,透骨的寒冷和暖心的激情在这一刻交汇,碰撞出充满希望的火热。哈尔滨的冷,与生俱来。作为我国最北边的省会城市,这里冬季漫长,动辄出现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因此哈尔滨有了响亮的名号“冰城”。冷是阻碍,对发展构成制约。粮食作物只能种一季,基建工程也因低温、冻土等面临重重困难。由于室外寒冷,东北人曾有宅在家里“猫冬”的习惯。冷也是资源,别具特色优势。每年12月,松花江上的冰冻了,太阳岛上的

2、雪厚了,“冰豆腐”和“大雪垛”在能工巧匠手中“华美变身”,成为美丽的冰雪胜景,吸引着不远千里络绎而来的游客大军。以高寒为气候特质的哈尔滨,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这座地处北疆的东北城市,正在把制约发展的“冷”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热”,在聚光灯下焕发无限生机。今日的哈尔滨,寒冷不变,热度却“只增不减”,背后是这座城市深挖冰雪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各种“有求必应”举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主动作为。让哈尔滨在这个冬天“走红”的,还有中外文化在哈尔滨碰撞、交融带给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东北大花”主题与火车、汽车融合,将冻梨改刀、切块、摆盘,用勺子吃烤红薯,路边新增温暖驿站,东北大汉学会

3、“夹子音”,哈尔滨的建筑、饮食、洗浴文化以及市民的热情好客,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土”与“洋”的对话与融合,使哈尔滨更添奇妙丰富的色彩。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映衬着白雪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很多国外游客驻足欣赏货架上的传统手工艺品。一家铺着浓浓东北风的大花布的摊位上,摆着多款俄式“大列巴”。哈尔滨,曾经是松花江边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百姓,带着开天辟地的豪迈,历尽千辛万苦“闯”到这里,成为重要的开发建设者。这座城市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埋头探索,焕发青春荣光。“85 后”郑好是新时代“闯关东人”,2022 年,他从日本北海道大学毕业回国,成为哈

4、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短短几个月,他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围绕寒区冰雪路面开展研究。寒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也是冰雪游的宝贵财富。抓住“文旅热”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新经济、新业态,让城市发展尽显青春与活力。(摘编自新华社“冰城”缘何成“热点” 人文经济视野下的哈尔滨观察)材料二: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游”火爆出圈,但好运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水到渠成: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带动: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推动冰雪经济蓬勃发展,让冰天雪地也能变成金山银山;伴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我国消费结构正加快从实物消费主导向服

5、务消费主导转换;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持续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用“掏家底”的诚意,千方百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努力接住了这轮流量。消费的潜能,藏在对美丽山河的热爱里。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奇谲壮丽,文化瑰宝灿若星辰,可以全方位满足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好奇与探索。2024 年元旦假期,北上赏冰滑雪、南下赏花看海的“南北互跨”长线游成为热点。网络数据显示,广东、浙江、上海是冰雪游客源地前三名,贡献了全国三成左右的冰雪游预订量。更要看到的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差距意味着潜力,不断提高的城市生活品质将激发更多需求,新型城镇化带动的内需潜力将以万亿计。消费的潜能,藏在

6、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从“吃饱穿暖”转向了“吃好穿美”,也对价值实现和情绪满足有了更高要求,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期待。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要加快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消费的潜能,还藏在对身心体验的追求里。花钱消费,图的是花得高兴玩得开心,甚至期待下次再来,这也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实现“开门红”,为新年消费市场开了一个

7、好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消费潜能向何处寻 不在别处,正是在民生所盼、高质量发展所需之中。(摘编自赵晗、张翀从哈尔滨“出圈”看中国消费潜能)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粮食作物只能种一季,基建工程因低温、冻土等困难重重,加之室外寒冷导致的“猫冬”习惯,制约东北发展。B.哈尔滨以高寒气候特质为出发点,突出自身优势,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C.哈尔滨主动作为,推出各种人性化举措,因此能够深挖出这座城市所深藏的冰雪禀赋。D.中西文化在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对话与融合带给了这片土地独特魅

8、力。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伴随着我国消费结构转换,冬奥带动冰雪经济发展,且哈尔滨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才有了东北冰雪游的火爆出圈。B.广东、浙江、上海是冰雪游客源地前三名;北上赏冰滑雪、南下赏花看海成为热点,占据最大旅游市场份额。C.中国人当今的消费需求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对价值实现和情绪满足的更高要求,希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只要在民生所盼、高质量发展中所需寻到消费潜能,就可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3.下列选项对哈尔滨的描述,更偏向经济视野的一项是(3分)A.冰雪大世界展出青花瓷雪雕、冰雪水墨画、冰版画。B.中央大街89号马迭

9、尔宾馆的“阳台音乐”倾情上演。C.老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但图案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D.开发“滨滨有礼”、冰雪服饰等100.多种工艺品和纪念品。4.哈尔滨爆火,校报“壮游天下”栏目选取了材料一,你作为小编请为其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导读,概括内容,吸引读者,要求110字以内。(4分)5.要激发深藏的中国旅游市场消费潜能尚需许多措施,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马尔克斯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你最好把车

10、窗关上。”女人说。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飘进窗子里来。小女孩把她们随身带着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到离窗稍远的位子上。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小女孩十二岁。那个女人矮小孱弱,穿的衣服像件法袍。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十二点了,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女人低着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小女孩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她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

11、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镇上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女人停下来不吃了。“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小女孩向窗外望了一下。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梳梳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你要有什么事儿,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小女孩点点头。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目不转睛地瞅着母亲。母亲也用温和的目光看了她一眼。小镇热得像个蒸笼。母女俩下了车,穿过空无一人的车站。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人把椅子靠在树荫下,在大街上睡午觉。母女俩悄悄

12、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的住处走去。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 ”“我要找神父。”母亲说。“神父正在睡觉呢。”“我有急事。”母亲固执地道。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他叫你们三点以后再来。”开门的妇女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的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情。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开门的那位妇女的哥哥。你有什么事”他问。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天空。“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

13、阳落山嘛。”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 ”他问道。“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谁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神父还是听不明白。“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神父打量了她一眼。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拿出一支老式手枪,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能够准

14、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举起枪,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她随即听到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卧着一具男尸。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说。“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我唯一的儿子。”神父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的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的。神父吁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女人回答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女人,又看看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

15、,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插嘴说。“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他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窗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树荫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的反常样子,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等一会儿走吧。”说话的时候,他没看那个女人。“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16、”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谢谢。”那个女人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像电影镜头一样,小说的场景从行驶中的火车开始;“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车窗锈住了”等描写,奠定了小说不太明快的叙事基调。B.透过“鲜花”“丧服”等词语,我们隐约可以猜测到母女俩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拜祭活动,但拜祭谁,作者故意设下悬念,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并没有提及。C.随着神父的出场,此前笼罩在母女俩身上的迷

17、雾逐渐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小偷”母亲的身份,让女人变得冷漠而无情。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几乎是一种纯客观的摄像式的描写,语言非常节制,和作品内在的浓烈情感形成极大的反差。7.关于文中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处,神父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母女俩的关心,他主要是从天气状况出发给予母女俩一句很平常的劝说。B.第处,从“小偷”中枪后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明确“小偷”这一形象并没有被赋予过多的负面色彩,卡络斯森特诺不是小偷,一切都是小镇人的误解。C.第处,神父的举止是为了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的伤害,他的言谈中充满了一种设身处地般的体贴。D.第处,神父的这句劝阻多少有点儿无能

18、为力,神父内心所有的波澜只能凝聚在这一句话中,耐人寻味。8.女人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意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分)9.如欲以“一曲含蓄的母爱的赞歌”为题写一则礼拜二午睡时刻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

19、,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盂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愤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

20、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曰:“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节选自战国策)【注】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

21、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记:布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驱而之薛A使吏召诸民B当偿者C悉来D合券E券遍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存,在文中是“安慰、慰问”的意思,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意思相同。B.比,“等同、和 一样”的意思,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不同。C.何市,意为“买什么”。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D.期,读j,“一周年,满一年”的意思,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

22、”意思不同。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谖托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通过多次弹剑而歌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而孟尝君则有求必应。B.冯谖经门客推荐去孟尝君的封地薛邑收债,临行前,他问孟尝君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什么是我家里缺少的就带些回来吧。C.冯谖到达薛邑后,召集欠债的人核对契券,核对完后,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当场烧毁契券,将债务一笔勾销,百姓感激孟尝君的仁慈。D.文章从写冯谖受人轻视,到写他焚券“市义”,再到后来“迎君道中终日”的情景,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8分)(1)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4.冯谖“市义”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元稹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注】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冠”,以文采出众著称。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庾亮,据载他曾在武昌登南楼赏月,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建有“庾亮楼”,其景观称作“庾楼明月”。1

24、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写荷叶像铜钱一样平铺在水面上,比喻巧妙,引人入胜。B.颔联写水上柳絮、隔楼黄莺,视听、动静结合,委婉道出环境静谧。C.颈联描述诗人沉醉美景,生活悠闲,随心所欲,流连忘返。D.诗歌独辟蹊径,抓住“楼”“水”来写,重重叠叠,妙笔相赴。16.请从记游诗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总结“十思”后,顺势劝谏君主还应当做到“ , ”,方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比喻手法,

25、写景雄奇壮阔,与柳永望海潮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3)“雁”,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有“鸿雁传书”的典故,人们常常用“雁”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想生意兴隆,就要有A 的吃货。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肚圆胃胀,打着饱嗝方舒服。一种称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主家,吃客 路相随、 B 。日大厨有事,就

26、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这不是你家大厨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说中了。徒弟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被称为吃家在老街就是最高荣誉了,他们类似于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午饭时间到了,现有一批游客到老街寻找美味,作

27、为这里的主人,你如何向游客介绍这条老街 请写一段推介词,字数不超过50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春和夏似乎着意在色彩上铺陈,堆红叠绿,难免流于形式的浅。秋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听觉的,那些声音,或清越或铿锵,从色彩深处突兀出来,有破静为动之妙,凸显的是内核之美。( )倚灯夜读时,常有唧唧虫声自院墙根下穿庭入户而来,惯来人们形容它的叫声是“唧唧,唧唧”,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里恐怕有十来个“唧”字,不紧不缓地连成一气,最后一个“唧”字尾音悠长,像两个省略号后面还接了一个破折号。( )那虫声清亮,从墙根下传来,浸染着秋的夜气的潮凉

28、和湿润,仿佛一粒粒的露珠,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 )却原来,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句子,于幕后走向台前,去抚摸烟火尘民的听觉。蛐蛐的叫声是小美,细碎、悠扬、轻柔,像风过桂花落,覆盖一秋的夜枕。( )万物的形色和声貌上,从来都附着生命个体的灵魂温度。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且去听听秋声吧。20.“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这几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A.处 B.处 C.处 D.处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体现了汉语用词灵活、重视形象的特点。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22.文中画波

29、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分)四、作文(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走过千山万水,还要跋山涉水;跨过雄关险隘,还要闯关夺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招待会上的一句重要讲话。国家如此,人生亦然。作为青年人,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C 【解析】因果关系不成立。2.A 【解析】B.北上赏冰滑雪、南下赏花看海“占据最大旅游市场份额”于

30、文无据。C.“中国人当今的消费需求不再是吃饱穿暖”错,原文是“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从吃饱穿暖转向了吃好穿美,也对价值实现和情绪满足有了更高要求,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更高期待”。D.“只要就”绝对化。3.D 【解析】选项要求更“偏向经济视野”,只有D项符合要求。4.哈尔滨成为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这里有“冷”与“热”的极致体验,冰天雪地充满希望的火热;这里有“土”与“洋”的碰撞融通,中外文化交流汇成新的交响;这里有“闯”与“创”的传承开拓,迸发出新时代的澎湃活力。(冷与热、土与洋、闯与创各1分,文采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5.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注重文化融合。

31、要有闯荡和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促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每条2分,答出任意三条、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C 【解析】“冷漠而无情”错。7.B 【解析】“不是小偷,一切都是小镇人的误解”错。8.这话是说给神父的:我的儿子,不可能是一个小偷。(你们因为“莫须有”的猜测杀了他,是应该接受灵魂的拷问和审判的)这话是说给自己的:在母亲的心目中,“他”不论做过什么,都不影响“他是一个好孩

32、子”这一形象。“他”一直都是母亲的骄傲。“他”是一个担负家庭重任、宁愿把牙全部拔掉了、当拳击手常被人打得几天不能起床也不偷东西吃的好儿子,是任何母亲都应该骄傲的孩子。(每条2分,答出其中两条、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身份的特殊,使母亲的表达,压抑悲痛而又隐忍。儿子是被人当做小偷打死,但是母亲坚信自己的儿子是个好人,她来这里祭奠她的儿子,并为他正名。母亲的悲痛无法言说,母亲必须极力克制自己的情感。母亲是自尊而又坚毅的,文章表现的非常含蓄。为维护儿子的形象,母亲在神父面前“平静”“温和”“不动声色”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等语句,彰显了母亲的自尊坚毅。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

33、而不动声色,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隐藏着的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都被含蓄地隐藏了起来。(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A C E(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正确断句是: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诸民当偿者”是定语后置句,不能分开。11.A 【解析】“存”在文中是“生活、养活”的意思。与“枉用相存”中的“存”意思不同。12.B 【解析】“经门客推荐”错,是冯谖自己主动的。13.(1)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整日在路上迎接他。(“就国”“终日”各1分,“迎君道

34、中”句式1分,句意1分)(2)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云”“响”“赢”“景”各1分)14.目的:使孟尝君赢得薛地民心。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每条1分)性格:深谋远虑、做事果断。(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5.B 【解析】“动静结合”错,“拂水柳花”柳絮轻拂水面,突出画面的动态美;黄莺婉转,隔楼鸣唱,也是动景,没有“静”。16.诗歌前两联抓住襄阳楼、荷叶、柳花、莺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襄阳楼下清新明丽的初夏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写诗人水畔看云,楼前信马,表达了

35、对襄阳楼风光的迷恋,也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潇洒自在的个性特点。尾联用典,化用王粲、庾亮的典故,意为襄阳楼的美景使得王粲登楼观赏,使得庾亮登楼赏月,再次表达对襄阳楼优美风光的赞颂之情。(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7.(1)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2)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4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3)示例一: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示例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示例三: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2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

36、A.成群结队B.不离不弃(每词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得分)19.示例:老街是浸染过九个朝代皇帝紫气的古街,老街的店主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格局,老街有文化底蕴。(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字数要求,亦可酌情给分)20.C 【解析】根据“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和“于幕后走向台前”,可知引用的古诗填入处最恰当。21.词类活用,将形容词“红”“绿”活用为名词。形象突出,“红”“绿”二字凸显春、夏在色彩上给人的感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2.通感(比喻)。(1分)作者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1分)将清亮的“虫声”比作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的露珠,(1分)使抽象的声音清晰可感,使“虫声”的特点更为具体、形象,(1分)能给读者留下新颖、生动的印象。(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