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017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35分)(一) (本题共5小题, 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城市文化空间是“得到城市居民普遍认同的,具有文化记载、传播、生产和消费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社会中,随着城市商业化日益加剧,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当下,如何改造和利用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克服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危机,已成为城市空间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近些年来,线上书店不断挤压城市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消费者的电子阅读习惯直接威胁着城市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城市实体书店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

2、闭潮”后,依托空间改造转型升级,从资本的空间化到空间的资本化,城市实体书店由同质化文化空间复制转向追求异质化文化空间符号价值;从文化的空间化到空间的文化化,城市实体书店空间由单纯的售书场所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实体书店空间的改造升级是对消费空间变革的一种回应。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找到了解决其生存发展的门路,但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否有利于书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能否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 能否支撑城市居民的空间权利均等化,还有待讨论。“建立公众互动对话空间、心灵静思空间及关爱弱势群体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正义的题中之义。非正义的空

3、间常常是服务于资本的工具,通过隐蔽的手段维持着资本的扩张,扩大了权力的不平等。而正义的空间, 则具有公平、平等、包容, 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特点。实体书店的选址依据是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客流量、受众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书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截至2020年11月,西西弗书店在全国70多个城市拥有300多家实体连锁书店,主要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从实体书店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其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于城市内部空间而言,这些实体书店多分布于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地,为了吸引客流量,这些场所甚至提出,只要实体书店愿意入驻, 商厦、购物中心可以减免租金,给予装修补贴。人

4、们进入城市实体书店,可以享受到新型实体书店空间提供的文化资源,也有机会建立人际关系,积累社会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有城市实体书店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利用书店空间,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转化又反过来促进新一轮资源的再生产,但并非只有这些区域的居民才能去实体书店阅读和消费,没有实体书店入驻的区域,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相较于传统实体书店,如今的实体书店空间功能分区更加多元。比如,在PageOne书店空间,咖啡区、文创商品区、小型展览区等均是空间延伸的功能分区。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才可以进入,小型展览区和讲座区则提

5、供给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传统实体书店空间布局多以书籍类别为标准进行分区陈列,而新型实体书店空间则是根据书籍内容、封面设计、受众点评意见等要素进行划分,并根据书籍内容和风格,在书籍周边空间摆放关联产品。顾客在传统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与在转型升级后的实体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顾客可以快速感知和体验书籍文本丰富的符号价值与意义,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理解,不完全受文本自身的束缚”,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大多数普通艺术家总是难以实现机会公平,而实体书店作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不能脱离受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求。从2010年开始,诚品书

6、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还提供专门的展演和公关团队,为艺术家制定宣传推广计划,使书店成为艺术作品创作和展演的空间。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许多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空间资源的障碍。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减少了因地域身份差异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利不平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被霸权话语所建构的“非正常”群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比如,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为支持非洲裔作者,专门为他们设置书架,每周更新一次书籍; 而书店外南侧墙壁上则涂鸦着由少数族裔艺术家完成的作

7、品。总之, 城市实体书店空间试图关怀处境艰难的艺术家、身处异乡的外国旅居者、位于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正是借助空间正义追寻社会正义的一种尝试。(摘编自江凌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在城市商业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改造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异化危机。B.作者认为,依托空间改造,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能否实现人文关怀,还有待讨论。C. 客流量是实体书店考虑是否入驻的因素之一,而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吸引实体书店入驻也为了追求客流量。D.传统实体书店空间主要按书籍类

8、别分区陈列,人们在此空间阅读书籍产生的理解受到文本束缚的可能性更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处于消费空间变革的当下,城市实体书店通过出售书籍营利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B.“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说明非实体书店入驻区的居民也能利用书店空间实现资源转化,但是便利性不足。C.从第六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实体书店的功能分区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使人们能根据自身需求进入不同功能区。D.城市实体书店邀请艺术家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既能为受众提供审美体验,又能使艺术家借此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横线句

9、观点的一项是()(3分)A.北京人文考古书店看似冷清,实则常有来自博物馆、研究所的客户来消费、交流,依托书店形成庞大的考古文博圈。B.日本Book Truck书店以卡车作为流动空间,运行于城市各个角落,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可以来此购买需要的书籍与服务。C.顾客通过预约进入上海朵云书院,置身于配有巨大的盆栽喷水池和石墩的书店“空中花园”,可观赏黄浦江两岸景色。D.单向空间书店创办人许知远曾发出求助信,直言“书店撑不住了”,后在读者、社会人士的捐赠支持下,渡过难关。4.举例论证有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两种事实形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不同事实形式证明了城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正义特点。请根据文本完成下

10、列表格。(5分)事实形式事例阐述空间正义特点概括总体性事实新型实体书店根据多样元素进行空间划分空间互动性及多样性枚举个别事实空间包容性5.梅溪书院作为长沙的新地标,是集书店与艺术馆于一身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其建筑外观呈现钢琴形象,空间结构错落有致;书店内的文创、手工、展览等众多项目互补共存;书目甄选则考虑文化主题、湖湘文化、时下热点等。请结合材料中关于城市实体书店的阐释对梅溪书院的特点加以分析。(5分)(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炊烟苏三皮渔夫这天回家有些早。太阳像五月的稻子,刚涂上一层金黄,吊儿郎当地挂在西山山顶,仿佛一不留神就会掉到山后去。渔夫系好

11、小船的缆绳,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慢吞吞地走向了三窝村。这天好像很寻常,但又好像很不寻常。渔夫数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数着数着,渔夫大惊失色渔夫发觉三窝村的炊烟不见了。以往这个时候,三窝村的炊烟仿佛商量好似的,一股劲地冒出来。族长家的炊烟是个小矮人,身子短,鼻子长,滑稽得很:李老六家的炊烟是个瘦个儿,像一根竹竿倒插在烟囱上;甜婶娘家的炊烟圆滚滚的,像裹着棉絮的熊猫:渔夫家的炊烟则像一棵笔直的树,树冠开得很宽。如果不加阻拦,就会遮盖了整个三窝村三窝村怎么可能没有了炊烟?没有了炊烟的三窝村,怎么会是三窝村?渔夫顺路筵进李老六家的院子,把李老六的木门擂得山响。李老六睡眼惺忪地开了门,不明所以地

12、望着渔夫。渔夫急切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般安稳?李老六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问渔夫, 怎么了?渔夫没好气地说,你就不应该睡懒觉,你家的炊烟呢?你见着你家的炊烟了吗?李老六瞥了渔夫一眼没好气地说, 还以为多大的事儿, 走, 走, 走, 别打扰俺睡懒觉。渔夫自讨无趣。李老六是个光棍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想啥时睡就啥时睡,连族长也干预不着。李老六家的炊烟跟李老六一个德性,时隐时现,即便偶尔会不经意地从烟囱蹿出来,也会瘦得像一根竹竿。从李老六家院里出来,渔夫直奔族长家。族长正坐在菩提树下和人嘻嘻哈哈地聊着天。见渔夫急匆匆地闯进来,族长止住了笑,一脸严肃地对渔夫说,说过多少回了,遇事莫慌,怎么

13、就是没个长进?渔夫顿了一下, 肚子里的那口气才刚刚跟了上来。渔夫说, 村里的炊烟全不见了, 咋能不慌?渔夫话音刚落,一丝慌乱掠过族长的脸,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族长跟着渔夫到后院一看,果真是。族长家的炊烟也已不知所终,而灶膛里的火苗还蹿得老高。族长说不出个所以然,无奈地把渔夫先打发走了。渔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出现在女人跟前。女人张罗着解下渔夫肩上的鱼篓,抖了两下, 可一条鱼也没有滑下来。女人叹了口气,轻柔地说,没鱼就少吃一顿吧。渔夫没有应女人的话。渔夫早上撒网时,没有留意渔网破了个大洞,鱼儿顺着大洞溜走了。这是极少有过的事情。每次撒网前,渔夫总会细致地把渔网检查一遍,但是今天,渔夫居然鬼使神差

14、地没有检查渔网,这才导致两手空空。渔夫发觉不对劲,可怎么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就好像有什么事情在脑门打了个结一般。要是渔夫没有疏忽,像往常一样检查过渔网,也就不至于发现不了渔网破了个大洞;倘若渔网没有破个大洞,也就不至于两手空空,更不至于在太阳下山前就回到三窝村。这里面,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着这些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但是,源头在哪里,渔夫将不出来。渔夫并没有和女人说起炊烟不见了的事。渔夫一句话也没有说。渔夫的女人十分贤惠,她默默地伺候渔夫吃过晚饭,又给渔夫端来热水洗脚。渔夫的女人对渔夫说,你忙碌了一天,劳累了,就早些儿歇息。说完,渔夫的女人就织渔网去了。族长和渔夫不一样。族长有早睡的习惯,渔夫没

15、有。每次捕鱼回来,渔夫得处理渔获。渔夫把渔获分类,分大鱼小鱼,分名贵鱼和寻常鱼。渔夫还得给渔获冰封。这么一来,等渔夫忙完,已几近子夜时分。渔夫的女人第二天会将渔获挑到市场叫卖,换些银两补贴家用,间或也会拣些杂货或小物件,譬如雪花膏。渔夫的脚长年泡在海水里,每到三九寒冬就会龟裂得像七月的稻田。渔夫屋前屋后转悠了几圈,不时仰望一下他家的烟囱。渔夫家的烟囱高大而笔直,渔夫多年前想不明白他的爷爷为什么会砌这么高大的烟囱,按理说,他们小户人家一个小烟囱就足够用了。每次渔夫问起他爷爷,爷爷总是笑而不答。有时渔夫问得急了,渔夫的爷爷就会说,你慢慢就会知道了。但是,直至爷爷驾着白鹤飞向西边,渔夫还是想不明白他

16、们家的烟囱为什么会这般高大。渔夫盯着他家的烟囱看了好一会儿,看不出任何一点儿炊烟出走的迹象。渔夫想,炊烟也许厌烦了这种日子,也许厌烦了三窝村,甚至厌烦了三窝村所有的人和事,它们才集体离家出走。这么想,渔夫就不禁隐隐担忧起来,炊烟们要是走得远了,认不得回来的路,那该如何是好?这么想,渔夫就坐不住了。渔夫急匆匆地来到族长家,把族长家的木门擂得山响。所幸的是,族长还没有睡觉。要是族长睡下了,渔夫少不了挨一顿骂。渔夫对族长说,要是炊烟走得远了,回不来,那如何是好?族长笑而不语。族长伸出手, 变戏法似的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然后指着天西边对渔夫说,你快看。渔夫抬起头,看见一连串炊烟正在天空中遛弯儿,像暮归的

17、羊群。在前头带队的是族长家的炊烟,紧跟着的是李老六家的炊烟,还有甜婶娘家的炊烟三窝村的炊烟全都在那儿。渔夫家的炊烟在队伍的最后, 它像一棵从天空里长出来的树, 高大笔直, 宽大的树冠枝叶繁茂。 而渔夫的爷爷, 正躺在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吊床上,悠然地抚摸着星星。这么一瞬间,渔夫的眼睛湿润了。(本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阳像五月的稻子,涂上一层金黄”,小说通过色彩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了特定的生活场景。B.“一步,两步,三步”“走,走,走”,其中都有逗号停顿,前者强调渔夫“慢行”,后者强调李老六不耐烦。C.“间或也会拣些杂货或小

18、物件,譬如雪花膏”,这里的“雪花膏”隐喻美好生活,抒写了村民的理想追求。D. 小说以“这么一瞬间,渔夫的眼睛湿润了”结束全文, 留下空白, 引人思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句子在语义上与前后文紧密相连,一个“但”字强调这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天。B. 句子描写族长的神态,笔触细腻,一个“但”字暗示族长的情绪发生了变化。C. 句子用数字表现渔夫的毫无所获,一个“可”字蕴含着渔夫女人的失望心理。D. 句子写出渔夫未检查渔网的意外,一个“可”字预示着故事发展会跌宕起伏。8. 有评论者认为,渔夫的心情随着炊烟而变化,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梳理

19、。(4分)9. 评点,是人们品析文章的常用方法,学习评点,有助于研习文章。根据要求对文章画波浪线的两处进行评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淮浦先生张公传明吴廷翰公讳某,字廷言,自称淮浦钓者,无为桐城乡人。公生颖秀异常,始读书,能通大义。及长,潜心正学,博通五经,尤邃于春秋,至诸子百家靡不殚究,与兄载道一时皆以经学闻,然不为举子业。尝从葵苍公入京师,阅历山川形胜及民风土俗。每喟然兴叹,盖深有志于时焉。及归,坎坷,人无由知,乃隐居泥汊河,以渔为业,不别治生。郡举怀才抱德,吏以煤从事,曰:“何以异于举业?”辞不就。府

20、守宋公鉴、州守赵公璧闻而高之,数延不至。后更回禄,愈不能自存,乃入城,做刘氏塾。既而官授一社,先府君始遣不肖往学焉。未几,郡大疫,家口多没,公悲悼之余,神气安定,起居如常,竟不染。性不喜老释攻之不遗余力若世俗巫觋祷祝一切禁不行。乡人迂之,至是始心服公。呜呼!公为人孤介绝俗,性复峭直,时面规人过不贷,乡人稍为不善者,唯恐公知之。家极贫,无寸业,不喜干谒富人,室无屐迹焉。方伯微时,与其相善,后贵显,数欲得一顾,竟不往。方伯子石池先生恩亦雅敬公,然毫发不以资。某童子时窃尝记公终日危坐,短衣弊履,凝尘满几,澹如也。每饔飧不继,其室悬釜以待,有叹声,公若罔闻。时于童子家取米一二合作粥,然亦止今日,若明日

21、亦不复计。盖有人所甚不堪者,而未尝一见颜色。每朗吟长啸,声如玉磬,琅琅然,闻者莫不竦敬,不知其贫也。尝自赞曰:“言不足以惊世, 貌不足以动人,饘粥于以糊口,缊袍于以蔽身, 匪矫情而干誉,聊乐道以安贫。文敛华而就实, 学温故而知新,樓神乎鸿濛之表,适意乎寂寞之滨。吾之所志如此而已, 庶几效古之逸民。”某尝得之故纸中, 乃手笔也。夫公之所志如此, 而世方眩于功利词章之习,孰有能窥之者!(选自吴廷翰集,有删改)注淮浦先生张公:吴廷翰外祖父张纶,作者早年曾受其启迪。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名。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

22、不给分。(3分)性不喜A老释B攻之C不遗余力D若世俗E巫觋祷祝F一切G禁H不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延,邀请,与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帝”的“延”词义都不同。B. 不肖,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才、不贤,也可用作自谦之辞,文中为作者自指。C. 贷,宽恕、宽免之意,与成语“严惩不贷”“法无可贷”中的“贷”词义相同。D. 微,无、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淮浦先生聪颖过人,通晓大义,曾跟随葵菴公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俗民情,有济世之志;后回归乡里

23、,虽不得志,但其品行深受地方官吏推崇。B. 在淮浦先生教授乡学后不久,郡里发生大瘟疫,先生家中人口大多病死,他悲伤之余神态依然安详平和, 日常生活照常,由此乡人认为他迂腐。C. 石池先生与其父亲方伯一样,也非常敬重淮浦先生,但从未给过先生任何钱财资助,这与先生为人耿直方正、性格严峻刚正、追求异于世俗有关。D. 淮浦先生学问高深,其诗文风格质朴,寄寓高远,却很少有人能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作者认为这与世人汲汲于功名,一味研习科考文章有关。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郡举怀才抱德,吏以牒从事, 曰:“何以异于举业?”(4分)(2) 吾之所志如此而已,庶几效古之逸民。(4

24、分)14. 淮浦先生自赞为“乐道以安贫”,其“乐道安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朱祖谋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新雪涕,旧弦诗。愔愔门馆蝶来稀。红萸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注裴村: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是朱祖谋的好友,刘光第在农历八月被处死,九月九日朱写了这首词。别业,就是别墅。愔愔:幽深寂静的样子。红萸:即茱萸。15.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写诗人见到的裴村别墅之景

25、,“野水斜桥”景致疏淡,意境清冷幽寂。B.“愁心”句“愁”字直抒胸臆,“空”字表明诗人满腔愁思却无人可倾诉。C.“凄迷”两句“垂鞭过”“侧帽窥”表现诗人对杀害志士的清王朝的蔑视。D.“新雪涕”三句今昔对比,昔日弦歌赋诗,今日独自落泪,别墅不再热闹。16. 此词结尾借红萸白菊的“有所思”写词人之思,情思蕴藉,请结合全词分析其情感内涵。(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 “,”两句描写了太阳红如朱砂,下面又有红光承托的壮丽景色。(2)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以杜鹃的夜间悲鸣渲染蜀道荒凉悲凄的气氛。(3)电影长安三

26、万里是从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展开的,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燕歌行中的“,”两句既表明他对战争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知,又充分讴歌了志士为保卫家国而献身的精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是涉及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在现实生活中,发电厂烧煤、汽车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 让“天上”的二氧化碳越来越浓, 导致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太空扩散, 地球的气温便会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使用了可再生能源,A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油和煤是碳氢化合物,我们还可以把它们变成材料来使用。除了需要

27、在未来探寻颠覆性的技术外, 目前已知的最佳利用途径,是煤的分质利用。煤不是单纯的碳, 煤中的碳氢比是 1 比0.8, 也就是每 10个碳原子伴有8个氢分子。如果用煤当燃料,就相当于把氢也一起烧掉了。煤的分质利用,是把煤所含的碳变成焦炭或半焦,把氢拿出来利用。那么问题就是,B ?如果用来烧,还是会产生二氧化碳, 所以要为半焦找到出路。碳本身也是还原剂, 如果把半焦加热到一定温度, 碰到二氧化碳, 就会把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制作乙醇具有一定优势。中国乙醇的生产量只有200万吨/年,美国的生产量是4000万吨/年。中国要生产的乙醇,但苦于没有粮食。如果我们可以用一氧化碳做发酵原料,就以

28、免不再需要用粮食制造乙醇。如果摆脱了资源和能源的匮乏,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即从化石能源时代进入到可再生能源时代。届时,化石能源也将迈入从燃料变成材料的时代。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

29、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20. 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的三个“各”字在语意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21. 请从下列A、B两句中选择一句填入文中

30、画横线处,并阐述选择的理由。(4分)A: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B:有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的鼻子和嘴22.画波浪线语句是先生与他的对话,其中“是陕西”一句未使用双引号,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同一片大海和天空/同迎着黎明和繁星/同样的向往和憧憬/同圆我们一个梦/我们同拥有一个家/心相融、爱相加/纵天涯,隔不开牵挂/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生命温暖生命/力量激发力量,绽放。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歌词“同爱”“同在”互为基础, 相融相生。同爱同在, 同在同爱,共向美好。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