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33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东汉时,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均曾下诏要求刺史亲预庶政,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 地方豪强受到压制B. 刺史制度明显异化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 中央无力控制地方2. 隋文帝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

2、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 )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 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 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D. 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3.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A. 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 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C. 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 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4.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

3、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 )A. 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B. 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 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D. 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5. 下表相关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情况,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汉武帝元时二年(公元前109年),“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云南地区接受中央政府管辖B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撰文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对匈奴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C西晋政府发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晋归义羌侯”印文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D萨班灵骨塔遗址(公元

4、1251年,萨班在凉州去世,蒙古统治者为其建塔)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A. AB. BC. CD. D6. 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这揭示出清末新政A. 加速了清政府灭亡B. 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C. 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D. 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7.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

5、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A. 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 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C. 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 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8. 如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由此可知,当时的关税改革( )年份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19284.1%5.5%193428.9%15.7%A. 源于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B. 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C. 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D. 降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9. 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

6、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A. 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D. 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10. 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这主要表明了( )A. 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B.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C.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 制定民族政策的

7、基本精神11. 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A. 注重经济立法B. 突出社会立法C. 维护国家统一D. 完善法律程序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论坛、10+3(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对话等机制,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

8、区、中日韩三边对话合作机制等。这反映出我国( )A. 积极促进南南合作B. 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 与第三世界联系密切D. 外交领域实现重大突破13. 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很快被转录到小册子上。西塞罗曾说,直到公元前1世纪,学童还要把它们熟记于心。即便这些规则早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效力,它们仍被重新发布和修订。这表明,古罗马( )A. 司法实践注重形式B. 法律适用范围扩大C. 立法活动脱离实际D. 法治精神影响深远14. 877年,法兰克王国路易二世在即位仪式上宜读誓词:“我,路易,由于上帝的慈悲和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1108年,路易六世加冕时,教士在涂油礼之前再次询问在场民众是否

9、确认。这表明当时( )A. 国王已成为最高专制统治者B.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C. 民众选举影响王权合法性D. 王权与教权斗争在逐渐强化15.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公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上述现象反映出英法( )A 公民选举权扩大B. 议会改革成效显著C. 民主政治的发展D. 君主制度走向衰亡16.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但是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从而提高了国内消费水平和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由此可见

10、,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A. 美国依然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B. 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C. 美元特权地位让美国继续受益D. 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良好的文官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

11、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3)综上所述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西方的文官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

12、极作用。18. 阅读下列材料:宋朝以来部分重要乡约摘要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宋朝吕大钧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规定乡民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规定不参加乡约者将罚银1两;设有约长、约副、约正等,职责明确明朝吕坤乡甲约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以“约”为一个组织单元;官府在各约之上设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各约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行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紧接着“读律”(讲解律法)摘编自陈忠海乡约与乡村治理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概括宋朝以来乡

13、约发展表现出的特点。(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乡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9.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

14、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 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由此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摘编自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国际法体系发生了巨大

15、变化,一方面,国际法主体持续增加并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也不断扩大,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国家权利义务范围也并行扩展;另一方面,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从同意导向到强制导向”以及“从整体性到分散性”的转变日趋明显。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历史背景。(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表现。综上所述,谈谈国际法与近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20.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彰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5年8月,美国第一次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该

16、法规定,对社会下层应实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险法不仅有助于美国社会克服严重的“个人主义”,而且“让人们预先尝到了在运转中的福利国家的滋味”,为战后美国推行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罗斯福在对社会下层群众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对垄断资产阶级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政策。1935年8月,美国实行了新的征税法,加重对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课税,把5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31%,把5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75%,还增加了财产税和赠款税,公司交纳的税额也有所增加。1936年的税收法促使大公司将利润尽量分配给股东,以便向股东们征收附加税。这些税法限制了财富的大量集中,加强了国家对私人垄断资本的限制。摘编

17、自赵菊玲罗斯福新政“评析”材料二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1955年,国家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1958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两个养老保险制度在适当放宽养老条件和提高待遇标准的基础上作了统一规定,并一直沿用到1978年。摘编自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评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制度建

18、立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简析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东汉时,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均曾下诏要求刺史亲预庶政,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 地方豪强受到压制B. 刺史制度明显异化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 中央无力控制地方【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刺史逐渐取得了地方行政权、人事权和兵权,不再是专门的监察官员,说明刺史制

19、度发生了明显异化,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刺史压制地方豪强,排除A项;刺史职权的变化削弱而非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央已无力控制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2. 隋文帝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 )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 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 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D. 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

20、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可知,隋文帝实行“输籍之法”,使大量农民脱离豪强地主,成为国家的编户,人口的增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输籍之法”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排除B项;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不足,排除C项;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

21、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A. 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 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C. 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 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可知,唐代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可以直接奏请皇帝,无需向御史大夫请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监察制度,未体现中央权力分割,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权的运行,并不是御史的监察范围,排除C项;从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并不能得出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4.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

22、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 )A. 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B. 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 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D. 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可得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强制的现象,官员从中获利,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项正确;青苗法可以增加收入,排除A项;青苗法与加强对农民管理无关,排除B项;C项与青苗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 下表相关史料反映了中国古

23、代边疆治理的情况,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汉武帝元时二年(公元前109年),“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云南地区接受中央政府管辖B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撰文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对匈奴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C 西晋政府发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晋归义羌侯”印文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D萨班灵骨塔遗址(公元1251年,萨班在凉州去世,蒙古统治者为其建塔)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赐滇王印,复长其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A项正确;“封燕然山铭”,两汉时

24、期对匈奴是军事打击,排除B项;“晋归义羌侯”,体现的是少数民族与中原之间的民族交融,排除C项;“萨班灵骨塔”体现的是元朝蒙古统治者和西藏地区之间的政治联系密切,而清朝时期,我国疆域基本奠定,排除D项。故选A项。6. 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这揭示出清末新政A.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 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C. 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D. 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

25、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可知清末新政导致了统治的混乱,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政措施的具体成效,排除B项;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只体现了材料“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不能反映整个材料意思,排除C项;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A. 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 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现实需求C

26、. 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 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当时的背景之下确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于受到个人的视野、思想观念与野心等影响,袁世凯把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帝制两件事划上了等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从侧面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民主共和是当时的发展潮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袁世凯时期中央集权式微,其恢复帝制,有强化中央权威的目的。但恢复帝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中央政府缺乏对南方各省的实际支配力,不能体现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8. 如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南京国民政

27、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由此可知,当时的关税改革( )年份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19284.1%5.5%193428.9%15.7%A. 源于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B. 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C. 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D. 降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4年与1928年相比,南京国民政府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B项正确;民众反帝爱国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28、;官僚资本的膨胀出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排除C项;关税变化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成本的高低,排除D项。故选B项。9. 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A. 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D. 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实行赋分制,加强干部管理与考核,这有利于推动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行政效能,优化

29、政治风气,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干部管理,没有涉及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中工作效能占50分,是考核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干部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体现边区政权吸纳或扩大新阶级加入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0. 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这主要表明了( )A. 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B.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C.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 制

30、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在复电中指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为战胜外来侵略、建设富强国家提供了力量。其中“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点明了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D项正确;材料未能说明参加抗美援朝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排除B项;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但并非根本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11. 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

31、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A. 注重经济立法B. 突出社会立法C. 维护国家统一D. 完善法律程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的几个阶段中,我国制定或修订了大量法律,这些法律都具有普遍社会意义,说明共同点是突出社会立法,B项正确;经济立法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能算做起共同点,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修订或制定,不能说明完善法律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

32、区论坛、10+3(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对话等机制,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三边对话合作机制等。这反映出我国( )A. 积极促进南南合作B. 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 与第三世界联系密切D. 外交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21世纪以来,我国推动上合组织成立,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论坛、10+3(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对话等机制,这些外交举措围绕周边国家进行,反映了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项正确;南南合作强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材料中的日本不符,排除A项;日本、韩国不是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D项错在“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13.

33、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很快被转录到小册子上。西塞罗曾说,直到公元前1世纪,学童还要把它们熟记于心。即便这些规则早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效力,它们仍被重新发布和修订。这表明,古罗马( )A. 司法实践注重形式B. 法律适用范围扩大C. 立法活动脱离实际D. 法治精神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失去法律效力后仍被作为启蒙读物,体现了早期罗马法治精神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学童熟记”和“重新发布和修订”均不属于司法实践,排除A项;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适用范围确有扩大,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重新发布和

34、修订”属于立法活动,但传承法治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并非“脱离实际”,排除C项。故选D项。14. 877年,法兰克王国路易二世在即位仪式上宜读誓词:“我,路易,由于上帝的慈悲和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1108年,路易六世加冕时,教士在涂油礼之前再次询问在场民众是否确认。这表明当时( )A. 国王已成为最高专制统治者B.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C. 民众选举影响王权的合法性D. 王权与教权斗争在逐渐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君主承认其能够即位与“人民的选举”有关,国王加冕时需要询问在场民众的意愿等,表明当时民众选举影响王权的合法性,C项正确;国王成为最高专制统治者与“上帝的

35、慈悲和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无关,排除B项;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以及王权逐渐强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公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上述现象反映出英法( )A. 公民选举权扩大B. 议会改革成效显著C. 民主政治的发展D. 君主制度走向衰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通过不流血政变及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共同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C项正确;公民选举权扩大、议会改革成效显著是民

36、主政治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A项;英国至今仍然是君主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6.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但是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从而提高了国内消费水平和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A. 美国依然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B. 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C. 美元特权地位让美国继续受益D. 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美国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可知,美元居于实质上的霸权地位,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C项正确;由材料可以看出美国从

37、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但不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美元仍是国际货币, 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良好的文官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

38、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3)综上所述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西方的文官制度对人类社会发

39、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择性。影响: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2)不同: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明清科举选官忽视对录取考生综合素质考评, 西方文官制度对入职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3)积极作用:中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

40、性;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可知,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根据“(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和择优录取的选择性。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根据“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41、。(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根据“(明清)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可知,明清科举选官忽视对录取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 西方文官制度对入职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原因:根据材料二中“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和文明发展等角度分析可知,19世纪中期,

4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等,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3)积极作用:综合两则材料及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中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8. 阅读下列材料:宋朝以来部分重要乡约摘要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宋朝吕大钧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规定乡民

43、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规定不参加乡约者将罚银1两;设有约长、约副、约正等,职责明确明朝吕坤乡甲约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以“约”为一个组织单元;官府在各约之上设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各约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行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紧接着“读律”(讲解律法)摘编自陈忠海乡约与乡村治理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概括宋朝以来乡约发展表现出的特点。(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乡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1)特点: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德和礼;道德教化和

44、行为规范相结合;强调互助互勉;主张乡民自治。 (2)示例:观点:乡约在古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阐述:北宋吕氏乡约以教化为主,改善了社会风气;之后乡约中加入了朝廷治理的要求,将乡约和国家治理相结合;南赣乡约扩大了覆盖面,并设约长等分工管理;乡甲约融合乡约和保甲法,以“约”为单位,由进行政府监督,增强了乡约的有效性;清朝时期,将乡约宣讲与解读朝廷律法相结合,强化了国家对乡约的影响。总之,宋朝以来的乡约中不断渗透国家治理因素,使乡约的乡村治理功能不断增强。【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德业相劝”“敦孝悌以重人伦”可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可知,注重德和礼;根据

45、“讲解完圣谕”“读律”“规定乡民共同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可知,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相结合;根据“患难相恤”可知,强调互助互勉;综合“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等信息可知,主张乡民自治。(2)论述:首先,综合材料信息,整理出一个观点,如通过整合吕氏乡约等四个乡约的时间、制定者和内容变化,可得出观点乡约在古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确定观点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展开阐述,如通过分析吕氏乡约以教化为主,之后乡约逐步加入并强化朝廷治理要求,将乡约和国家治理相结合,不仅扩大覆盖面,还设约长等管理,融合乡约和保甲法,把乡约宣讲

46、与解读朝廷律法相结合等做法,不断强化国家对乡约的治理和影响;最后,总结、升华,得出相关认识,如明确宋朝以来的乡约中不断渗透国家治理因素,使乡约的乡村治理功能不断增强;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9.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 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