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 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 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 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2. 以下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2、. 3.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各国政治制度具有各自独特性的原因包括( )社会经济发展使然 历史传承不同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 文化传统各异A. B. C. D. 4. 唐代续曹大家女训有云“士族传写,行于时,妪媚孩提皆通晓”。宋代袁氏世范写道“以夫妇之所知能行者语诸世俗,使田夫、幽闺妇女皆晓然”。这反映了唐宋年间A.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 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C. 士族家法学风的严明D. 三纲五常规范言行礼仪5.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
3、但两者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A. 推动社会转型B. 增加政府收入C. 得到统治者支持D. 加强中央集权6. 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相互纠察,由此构成了横纵交错监视网络,有利于整肃朝纲,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其职权过重,监察过于苛刻,也影响了正常的行政。这一监察体系设置于A. 西汉B. 唐朝C. 明朝D. 清朝7.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 )A. 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
4、策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C. 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D. 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8. 大陆法系是以古罗马的法律观念作为法律创制的基础;其中的成文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法是主体,判例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创造的法律,也是欧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遵循前例”是英美法系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由此看出两大法系的不同点包括( )渊源不同 司法原则不同法官地位不同 判例法的地位不同A. B. C. D. 9.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
5、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A. 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 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 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发展特征10.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A. 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B.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C. 实行中华民族一家亲D. 分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援助11. 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发
6、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A. 王进喜、焦裕禄B. 雷锋、黄大年C 李四光、杨善洲D. 华罗庚、黄文秀12. 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看出,中法建交(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 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C.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D. 体现中国独立自
7、主和平外交方针13.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根本任务是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C.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 纠正“左”的错误14. 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A. 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 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C. 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15. 2020年,十三
8、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内容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撰该法典的出发点是A.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B.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适应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5分。共55分。16. 各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呈现互相学习、借鉴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血缘;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
9、的制度,察举实行之初,往往还能举出众望所归的人才,但到了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现象在选官上的表现就是,所举之人多是豪门权贵子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来评议人才,并作出相应品定,在品评的过程中,往往轻才德而重家世,以至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显然与以上几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它极大地扩大了官员的选择面;其次,科举制给了渴望入仕者以很大的主动性,而不像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地方官员去察举推荐,使得很多真正有才能但是却不怎么高调的人最终被疏忽了。总的来说,科举取士确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
10、最大程度吸引知识分子,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的最优制度。罗干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度实行的积极意义。材料二1854年,在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要求下,财政部的官员拟就丁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1855年,文官委员会成立,开始招募文官考试,这表明文官
11、改革正式启动。1870年,文官委员会指示在获得本部大臣同意的部(内政部和外交部除外)实施面向社会的文官招考。摘编自潘兴明英囤文官制度及其改革(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实行原因和特点。17. 国际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初的民族国家主要是欧洲西部的英格兰、法兰西、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均诞生于16-17世纪之间。后来,北欧的丹麦、东欧、南欧等一些地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发展趋势,大致在18世纪初叶变为主权国家,这就意味着现代国际社会的诞生。但是,绝对王权民族国家的建立却意味着一系列规模更大、也更加血腥残酷的王朝战争。这场战争的惨烈性激发了有
12、关自然法问题的创造性思考,这种思考产生了一套旨在限制国际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这一伟大工作主要是由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完成的。摘编自马克森主编世界文明史上(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法形成的原因和表现。材料二1920年1月2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苏俄暂时被排除,以后发展到63个,美国始终未加入国联。国联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盟约共26条,其中包括: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盟约对“侵略”和“侵略者”的涵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也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还规定代表大会和行政院
13、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这样,任何一个会员国都可以阻挠关于制裁侵略的决议通过,使这一规定成为一句空话。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2)依据材料二,说明国联盟约作为国际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材料三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联合国的成员国包括了世界
14、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继承了近代以来国际间协调关系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惯例,同时又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表达了世界各国维护国际长期和平的美好愿望。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3)依据材料三,对比一战后建立的国联,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有怎样的进步性?并分析“联合国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这句话如何理解?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材料时间法律内容节选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
15、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
16、党逐步建设人民民主政权”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 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 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 其机构设置和
17、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可知,罗马人的“混合政体”有效协调了各方利益,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适应并推动了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C项正确;古罗马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并不是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排除A项;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近代欧美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不同,排除B项;古罗马的机构设置没有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排除D项。故选C项。2. 以下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8、,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中的“陇西、上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疆域西至陇西,且推行郡县制;根据材料图中的“鞑靼、奴儿干都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反映的是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明朝曾通好鞑靼,且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根据材料图中的“西夏、辽、河东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反映的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北宋与西夏、辽等政权并立,且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图中的“山南西道、山南东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反映的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制。由此可知,材料中
19、的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3.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各国政治制度具有各自独特性的原因包括( )社会经济发展使然 历史传承不同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 文化传统各异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有所不同导致,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
20、题意,排除与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4. 唐代续曹大家女训有云“士族传写,行于时,妪媚孩提皆通晓”。宋代袁氏世范写道“以夫妇之所知能行者语诸世俗,使田夫、幽闺妇女皆晓然”。这反映了唐宋年间A.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 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C. 士族家法学风的严明D. 三纲五常规范言行礼仪【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的家训流传于妇孺之口,而且家训书写也多世俗化,这体现了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A项与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士族家法特征,排除C项;三纲五常不等于家训,排除D项。故选B项。5.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也存在巨大差异,
21、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A 推动社会转型B. 增加政府收入C. 得到统治者支持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转型,而王安石变法失败,没有推动社会转型,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主要区别,排除BCD项。故选A项。6. 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相互纠察,由此构成了横纵交错的监视网络,有利于整肃朝纲,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其职权过重,监察过于苛刻,也影响了正常的行政。这一监察体系设置于A. 西汉B. 唐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
22、料可知,自朱元璋以来,明代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十分严密的监察体制。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互相纠察,由此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监视网络,皇帝可总其纲,监督协调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C项正确;西汉在地方设立刺史制度,没有都察院,排除A项;唐朝将国家按区域划分为道,任命巡察御史按所划分的道进行巡察,排除B项;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监察制度,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
23、 )A. 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C. 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D. 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土改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B项正确;改土归流不是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改土归流不是优待少数民族、也不是实现民族平等,排除CD项。故选B项。8. 大陆法系是以古罗马的法律观念作为法律创制的基础;其中的成文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法是主体,判例法是法官在审
24、理案件过程中创造的法律,也是欧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遵循前例”是英美法系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由此看出两大法系的不同点包括( )渊源不同 司法原则不同法官地位不同 判例法的地位不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判例所构成的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故正确。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诉讼
25、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职能,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载人”而不能参与争论;故司法原则、法官地位不同,正确。故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
26、当时A. 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 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 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可知,存在传统考试方式和内容;依据“政治及西学政治”、“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可知,体现了学习西方的教育,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排除B项;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排除C项。故选D项。10.
27、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A. 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B.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C. 实行中华民族一家亲D. 分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援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藏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A项正确;西藏自治区成立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期援助,排除D项。故选A项。
28、11. 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A. 王进喜、焦裕禄B. 雷锋、黄大年C. 李四光、杨善洲D. 华罗庚、黄文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其中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A项正确;黄大年、杨善洲、黄文秀获得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12. 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
29、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看出,中法建交(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 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C.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D. 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B项正确;AC项都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但不是最优选项,排除AC项;材料强调中法建立的外交关系的影响,与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30、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根本任务是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C.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 纠正“左”的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可得出邓小平强调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摆脱贫困,A项正确;BCD项不是根本任务,排除BCD项。故选A项。14. 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
3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A. 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 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C. 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系列公务员法的颁布和修订,反映了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情况,排除B项;公务员改革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开始推行”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2、民法典,共7编、1260条,内容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撰该法典的出发点是A.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B.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适应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丰富的内容、庞大的体系,对社会生活进行法律规范的根本出发点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中共十八大,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排除B项;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出发点是适应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AC项
33、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项。故选D项。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5分。共55分。16. 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呈现互相学习、借鉴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血缘;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察举实行之初,往往还能举出众望所归的人才,但到了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现象在选官上的表现就是,所举之人多是豪门权贵子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来评议人才,并作出相应品定,在品评的过程中,往往轻才德而重家世,以至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34、的局面。显然与以上几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它极大地扩大了官员的选择面;其次,科举制给了渴望入仕者以很大的主动性,而不像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地方官员去察举推荐,使得很多真正有才能但是却不怎么高调的人最终被疏忽了。总的来说,科举取士确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最大程度吸引知识分子,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的最优制度。罗干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度实行的积极意义。材料二1854年,在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要求下,财政部的官员拟就丁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
35、出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1855年,文官委员会成立,开始招募文官考试,这表明文官改革正式启动。1870年,文官委员会指示在获得本部大臣同意的部(内政部和外交部除外)实施面向社会的文官招考。摘编自潘兴明英囤文官制度及其改革(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实行的原因和特点。【答案】(1)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学,趋向科学和公平
36、。选官方式:由世袭、推荐到考试,趋向公平、公开、公正。选官权力:选官权从地方受过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积极意义: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体现了公正公平。 (2)原因:开明人士建议;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后,对专业人才需求增加。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革除党派色彩;严格考核业绩,公平对待;官员分类,科学管理。【解析】【小问1详解】趋势:选官标准:根据“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血缘”“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概括得出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学,趋向科学和公平。选官方式:根据“依
37、据就是血缘”“往往轻才德而重家世”,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由世袭、推荐到考试,趋向公平、公开、公正。选官权力:根据“只能被动地被地方官员去察举推荐”,结合所学,概括得出选官权从地方受过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积极意义:根据“它极大地扩大了官员的选择面”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的最优制度”得出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根据“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得出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体现了公正公平;根据所学,还可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角度进行总结。【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财政大臣格莱斯顿要求下”,概括得出开明人士建议;根据所
38、学,还可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后,对专业人才需求增加等方面进行总结。特点:根据“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概括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根据“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概括得出革除党派色彩;根据“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概括得出严格考核业绩,公平对待;根据“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概括得出官员分类,科学管理。17. 国际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初的民族国家主要是欧洲西部的英格兰、法兰西、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均诞生于16-17世纪之间。后来,北欧的丹麦、东欧、南欧等一些地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发展趋势,大致在18世纪初叶变为主权
39、国家,这就意味着现代国际社会的诞生。但是,绝对王权民族国家的建立却意味着一系列规模更大、也更加血腥残酷的王朝战争。这场战争的惨烈性激发了有关自然法问题的创造性思考,这种思考产生了一套旨在限制国际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这一伟大工作主要是由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完成的。摘编自马克森主编世界文明史上(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法形成的原因和表现。材料二1920年1月2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苏俄暂时被排除,以后发展到63个,美国始终未加入国联。国联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盟约共26条,其中包括: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
40、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盟约对“侵略”和“侵略者”的涵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也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还规定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这样,任何一个会员国都可以阻挠关于制裁侵略的决议通过,使这一规定成为一句空话。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2)依据材料二,说明国联盟约作为国际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材料三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
41、会等,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联合国的成员国包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继承了近代以来国际间协调关系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惯例,同时又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表达了世界各国维护国际长期和平的美好愿望。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3)依据材料三,对比一战后建立的国联,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有怎样的进步性?并分析“联合国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1)原因: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加强;欧洲战事频繁;学者和思想家对战争问题的研究。表现: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君主制定条约和接受约束。
42、(2)进步性: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协议;国联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局限:体制上的弊端,实行所有国家全体一致原则;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则被长期排斥在外;缺乏公正性,国联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因而不能取得成员国的信任和支持;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或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3)进步性: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设立运行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成员
43、国为独立主权国家。理解:二战结束后,美苏是超级大国,英法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五个国家在联合国中同时具有大国否决权,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联合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都加入联合国,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力量逐渐凝聚,对抗大国压迫。二战结束后,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初的民族国家主要是欧洲西部的英格兰、法兰西、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均诞生于16-17世纪之间”得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一“绝对王权民族
44、国家的建立却意味着一系列规模更大、也更加血腥残酷的王朝战争”得出王权加强;欧洲战事频繁;根据材料一“这种思考产生了一套旨在限制国际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这一伟大工作主要是由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完成的”得出学者和思想家对战争问题的研究。表现:根据材料一“大致在18世纪初叶变为主权国家,这就意味着现代国际社会的诞生”和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国际法形成的表现是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君主制定条约和接受约束。【小问2详解】进步性:根据材料二“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
45、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协议;国联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局限:根据材料二“还规定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这样,任何一个会员国都可以阻挠关于制裁侵略的决议通过,使这一规定成为一句空话。”得出体制上的弊端,实行所有国家全体一致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则被长期排斥在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国联的实质方面回答是缺乏公正性,国联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因而不能取得成员国的信任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
46、略中国东北(或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小问3详解】进步性:根据材料三“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得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根据材料三“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得出设立运行的主要机构;根据材料三“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联合国的成员国包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得出联合国的成员国为独立主权国家。理解:根据材料三“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和所学知识得出,二战结束后,美苏是超级大国,英法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五个国家在联合国中同时具有大国否决权,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根据材料三“联合国的成员国包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继承了近代以来国际间协调关系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惯例,同时又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表达了世界各国维护国际长期和平的美好愿望。”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都加入联合国,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力量逐渐凝聚,对抗大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