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福建省七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确实,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三国演义在国外引起轰动,林黛玉已从古代“活”
2、到现代,文学典型总是这样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傲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然而,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
3、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其实,林黛玉性格和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正是典型塑造艺术追求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表现。18世纪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而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现实主义达到高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像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使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
4、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描写,展现了女人这一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丰美的意蕴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浸沉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因此,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因此,文学典型就是这样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人物的形象,其性格的丰富性和
5、灵魂的深度,使得这种和人类自身一样的生命形式更具有艺术魅力。(摘编自童庆炳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材料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及其具体现实环境,否则就会“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这是典型人物常塑常新的根由所在。典型人物表现美,不应仅是内容或题材意义上的,也应是形式或文体意义上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自
6、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当前,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越来越受到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体现时代精神高度和民族文化风骨,而且标示了社会潮流的进步方向。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应当切实担负起典型塑造的责任。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摘编自胡一峰塑造典型人物,为时代传神写照)材料三: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
7、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8、。”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贯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9、。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
10、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1.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典型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但高于一般文学形象,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读者艺术享受。B. 要想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就有必要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C. 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从典型人物的灵魂里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D. 英雄楷模具有重要的精神特质,受到大众尊敬和推崇,将他们转化为典型人物有利于传递时代精神。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1、 )A. 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B. 材料一认为林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的规范反抗的叛逆行为,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显出其生命的张力。C.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偏重类型化,性格单一化,就不能符合典型人物的特点,也不会具有艺术魅力。D. 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时代精神自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艺术地、审美地传达出来,也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式传达。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萍的怀念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B. 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所有的人,
12、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C.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面对鲨鱼的轮番攻击不屈不挠,展现出人类的自信和勇气。D. 庄子杂篇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4. 文艺工作者如何将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5. 学校红楼梦文学社团举办红楼人物品读会,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形象艺术魅力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启示王愿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滚跌、跋涉,小部队终于走出了这段充满着艰难和危险的烂泥潭。排长钟彦标踏上了一块大些的草墩,把背上的伤员轻轻放下,抬头看了
13、看天,西北方向,一块乌云正缓缓地漫上来。再向前望去,他的心不由得一沉。这块不过亩把地大的高地上,散散乱乱地挤着五六十个红军战士;有一多半是伤病员。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像他们一样,是掉队下来的。有的在拍打着空空的粮袋;有的寻找着野菜;有的干脆在矮树丛间找柴火、生篝火、搭帐篷,准备宿营了;有的吵吵嚷嚷,在辩论着什么:“谁爱走谁走,我可是不走了!”“对,反正是赶不上大队了,明天早点走还不是一样!”“不行!”人群里有个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暴雨马上就到,得往前赶呀!”钟彦标循着这个声音望去,只见讲话的是个重伤员,他从一个临时绑起的担架上欠起身,喘息着,焦急地摆着手:“同志们!”可是,他那微弱的声音却被
14、杂乱的吵嚷声淹没了。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西北风斜推着急骤的雨点,夹杂着指尖大的冰雹,密集地扫射过来,本来就乱着的人群,更是混乱了。钟彦标的心急得像几把刀子在戳,在搅。他一会儿招呼伤员向他这边靠,一会儿又俯到担架上,掩住一个伤员的上半身,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分成几半。就在这时,忽然人影一闪,一个人大步奔过来。他一边走,一边解着衣扣,然后,两手猛地扯起衣襟,用身躯掩住了两个伤员。冰雹,正在他的军帽上、肩头上和握着衣襟的双手上,四散飞迸;雨水,顺着浓黑的眉毛和胡须急急地流下来。这些,那人全不在意,只是叉开两腿,稳稳地站在那里,身躯略略前倾,两眼定定地注视着身前的伤员。突然,他那浓密的胡须抖动了一下,
15、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喊声:“共产党员们,到这边来!”这喊声不高,还有些沙哑,却一下子冲进了钟彦标的心。仿佛借着这喊声的冲力,他的心顿时开了一条缝,透进了一线亮光:“是呀,应该号召党员们”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和那个同志一起,齐声喊道:“共产党员们,到这边来!”口号,由一个老党员和一个年轻党员同声喊出来,更加响亮了。他们来到了这个老同志身边,你挨着我,我靠着你,像雁行一样一字排开,筑成了一堵人墙,用那些宽阔的脊背,为伤病员遮挡着狂风、暴雨、冰雹。看着眼前的情景,钟彦标的心头宽松了。他感激地向着那个老同志看了一眼,情不自禁地向他靠得更紧了。老同志转过头来,低声问道:“你是干部?”“是。”钟彦标回答,“
16、红五团二连的排长。”“为什么停下?”问话里透着不满,“为什么不带着同志们走?”“这人员复杂不太好带”钟彦标望着这双眼里闪着的严厉的光,慌忙低下了头。“不对!”老同志把声音提高了,“单位再多,也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嘛!怎么能说没法带呢!”接着,俯到那个戴大八角帽的伤员身边,帮他擦抹脸上的水点。伤员感激地点了点头,喘息了一阵,挣扎着欠起身,从怀里掏出装着一小截炒青株的粮袋子,递给了老同志,说道:“同志,拿去,分给断粮的同志吃了,好往前走”老同志没有接粮袋,却紧紧抓住了那只瘦骨嶙峋的手。过了一会儿,老同志又说话了。话是对着钟彦标说的:“看,我们有多好的同志啊!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不好带?”老同志
17、的话音更低、更沙哑了。钟彦标却从这话音里觉出了深沉的感情,得到了启发。他激动地抬起头,又看到了浓眉下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明亮、清澈又充满着热情。“排长同志,”老同志温和地说,“我们军队的党支部,不在营,不在团,却在连里,这是为什么呢?”“知道。”钟彦标回答。总支部书记讲过:1927年秋天,毛主席领导着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的时候,亲自在连队建党,把党支部建在连上。从那以后,红军不管怎样艰难困苦也顶得住、拖不垮,从不溃散回忆着这历史的经验,想着老同志问话的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心头更敞亮了。“知道就好哇!”老同志胡须缓缓展开,笑了,“那么,现在你应该怎么办呢?”“我应该依靠党员同志”“对,并且把他们
18、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核心,一个堡垒,”老同志接过了他的话,“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去赶上大队!”接二连三的启示,使钟彦标的心头完全豁亮了。他猛地把手伸进怀里,掏出那个珍藏的油布小包,打开来,拿出自己的党证,然后,把手一挥,叫道:“共产党员,到这里来开会!”他高高举起了党证,权且代替了党旗。党证上那红色印章红星、镰刀、斧头,虽然不大,却像一簇火焰一样,鲜红、明亮,照耀着草地,照耀着会场。连伤病员在内,15个来自各个部队的共产党员,这些被饥饿、寒冷、疾病、战伤折磨着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员们,围着这一簇火焰,成了一个战斗的集体。党员大会在庄严地进行。热烈的讨论开始了,一项项提议提出来了,一项项决议做出来了
19、。开会的工夫,那位老同志一直注视着会议的进行。钟彦标看见,在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睛里,流露着高兴和赞许的神情。当通过了最后一项决议,老同志举起了手:“我提议,大家唱支歌!”老同志站起来,用那充满感情的胸音唱了个起句,然后,胳膊猛然一挥,歌声,随着他的指尖爆发出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同名小说。故事发生于红军长征期间,文中老同志的原型是周恩来。文本二:在文学作品中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王愿坚选择了这个当代文艺创作的重大课题,认真地进行了大胆而又有意义的革命探索。王愿坚的作品,是通过描绘毛主席和
20、周总理、朱委员长在长征生活中的一点侧影,来展现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丰采的。作家根据他们在长征途中的光辉业绩,通过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索,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地统一起来,读者从中看到自己所崇敬的、所热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面容和身影。(节选自陈绍华试谈王愿坚的短篇小说)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是对行军途中恶劣环境的描写,既烘托了钟彦标焦急复杂的心情,又暗示了上文混乱的局面。B. 小说虽以钟彦标为核心组织情节,但文中的“老同志”是关键人物,他是艰难困苦时期发挥坚强领导作用的党员代表。C. 小说对党证
21、的相关描写细致生动,形成特写镜头的效果,突出党在艰难困苦时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D. 小说以大家高唱国际歌结尾,庄重严肃,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念,并与开头的混乱形成对比,有力突出了主题。7. 关于文本一开头部分描写暴雨来临前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彦标的心不由得“一沉”,因为他意识到暴雨将至,这么多人聚集在高地上不继续赶路会很危险。B. 战士们“散乱地挤着”“吵吵嚷嚷”等表现,表明因钟彦标的指挥不当而导致队伍陷入混乱局面。C. 呼吁大家继续赶路的重伤员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但他的意见并未得到大家响应。D. 作者采用现场实录的方式,综合运用环境、动作
22、、语言描写来渲染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8. 小说以“启示”为题,文中多次写道“老同志”的眼神、表情及语言带给钟彦标的启示,请结合相关描写,说说钟彦标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9. 文本二指出,王愿坚的作品“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地统一起来”,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民。”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赀,是独乐者也,不可。”赵简子春筑台于邯郸,天雨而不息,谓左右曰:“可无趋种乎?”尹铎对
23、曰:“公事急,厝种而悬之台,夫虽欲趋种,不能得也。”简子惕然,乃释台罢役曰:“我以台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为台,故知吾之爱也。”中行穆子围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许,军吏曰:“师徒不勤,可得城,奚故不受?”曰:“有以吾城反者,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我独类好焉?赏所甚恶,有失赏也,若所好何?不赏,是失信也,奚以示民?”鼓人又请降,使人视之,其民尚有食也,不听。鼓人告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对曰:“其
24、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况居而求利者也。(节选自说苑贵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B. 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C. 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D 止夫乐者/上下同之
25、/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台”是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为高出地面的方形平顶构筑物,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上。B. “可无趋种乎”与“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不同。C.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像春风吹拂着人们,像夏雨滋润人,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D. “况居而求利者也”与“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招待景公宴饮费用不够,有人建议向百姓征收贴补,但晏子不愿因此而增加百姓的负担。B. 赵简子得知
26、因为自己筑台而耽误了百姓农时播种,深感不安,就中止了筑台放百姓回家。C. 中行穆子围攻鼓国,有人要献城请降,被他一再拒绝,直到鼓国粮绝力竭,中行穆子才攻取。D. 孟简子原有三千门客,但当获罪逃亡时,只有三人跟随,这是因为孟简子平日待人寡恩薄情。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以台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为台,故知吾之爱也。(2)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14. 晏子、赵简子、中行穆子的言行反映了他们心目中共同的追求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观雪二首其一杨万里坐看深来尺许强,偏于薄暮发寒光。半空舞倦居然
27、嬾注,一点风来特地忙。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倩谁细燃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注嬾,通“懒”。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场雪虽然下得大,积得深,而诗人却饶有兴致地长时间观雪。B. 时而“嬾”时而“忙”,经诗人点化,雪尽显可爱俏皮的模样。C. “琼花”“梅蕊”都是雪的别称,分别状写了雪花的形态和精神。D.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明白,富有幽默情趣,形成独特的风格。16.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词已尽而味方永,善之善也。”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认为,立身
28、处世有追求道义和追求功利的区别的句子是“_,_”。(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出“_,_ ”的历史教训,借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防微杜渐、不可玩物丧志。(3)古诗词中,“江”与“月”经常被搭配在一起营造独特的意境,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70年来,陈俊武 ,永不止步,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20世纪80年代,陈俊武设计的融合圣贾斯工艺技术的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
29、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功成名就,总会面对各种纷扰。看重什么、看淡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之尺,丈量品格的厚薄,标示境界的高低。陈俊武看重的是祖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进步,看淡的是个人的荣誉地位;坚守的是振兴祖国石油化工的初心,舍弃的是个人的待遇排场。科技报国,淡泊名利,无怨无悔,这是他一生 的人生追求。科学探究无止境,陈俊武依旧遥望前方。18. 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第二段画波浪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30、 文中画横线句子(第三段画横线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全球湿地展望报告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47.4万亿美元,可见, 。然而, 。该报告警告,自1970年起全球湿地面积减少了35,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3倍,超过四分之一的湿地物种遭到了灭绝威胁。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开发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超过半数的国际重要湿地遭农业用
31、地破坏。此外, ,极地湿地和山区湿地尤其处于危险之中,而海洋升温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珊瑚白化严重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生计和海岸保护等服务。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亟需强化跨农业、城市发展与湿地管理部门的融合与协调。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拟南芥,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B.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长沙,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C. 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D. 陶潜
32、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骨气”“立意”“用笔”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三个术语。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常用是否有“骨气”来衡量一幅画作的优劣。这里的“骨气”,就是精气神。而“骨气”取决于画家的思想境界、艺术追求,也就是画家的“立意”。当然,一幅画作的完成还要依靠画家的功底和技巧,也就是“用笔”。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33、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福建省七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确实,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
34、迎,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三国演义在国外引起轰动,林黛玉已从古代“活”到现代,文学典型总是这样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傲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然而,世俗环境
35、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其实,林黛玉性格和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正是典型塑造艺术追求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表现。18世纪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而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现实主义达到高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像列夫托
36、尔斯泰的作品那样,使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描写,展现了女人这一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丰美的意蕴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浸沉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因此,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因此,文
37、学典型就是这样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人物的形象,其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的深度,使得这种和人类自身一样的生命形式更具有艺术魅力。(摘编自童庆炳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材料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及其具体现实环境,否则就会“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这是典型人物常塑常新的根由所在。典型人物表现美,不应仅是内容
38、或题材意义上的,也应是形式或文体意义上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自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当前,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越来越受到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体现时代精神高度和民族文化风骨,而且标示了社会潮流的进步方向。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应当切实担负起典型塑造的责任。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摘编自胡一峰塑造典型人物,为时代传神写照)材料三:一语未了
39、,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
40、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贯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
41、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
42、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1.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典型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但高于一般文学形象,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读者艺术享受。B. 要想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就有必要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C. 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从典型人物的灵魂里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D. 英雄楷模具有重要的精神特质,受到大众尊敬和推崇,将他们转化为典型人物有
43、利于传递时代精神。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B. 材料一认为林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的规范反抗的叛逆行为,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显出其生命的张力。C.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偏重类型化,性格单一化,就不能符合典型人物的特点,也不会具有艺术魅力。D. 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时代精神自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艺术地、审美地传达出来,也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式传达。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
44、萍的怀念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B. 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C.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面对鲨鱼的轮番攻击不屈不挠,展现出人类的自信和勇气。D. 庄子杂篇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4. 文艺工作者如何将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5. 学校红楼梦文学社团举办红楼人物品读会,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形象艺术魅力的理解。【答案】1. C 2. D 3. D 4. 切实担负典型塑造的责任,表现英雄楷模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深度。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英雄楷模及其具体
45、现实环境,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度。呼应时代的审美追求,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实现新表达。 5. 王熙凤是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典型。呈现了性格和生命的丰富与多彩。一边对黛玉热辣似火,一边又语含暗示,提醒“主客”“里外”有别;既放诞无礼,又精明强干。显示灵魂的深度。这一典型既形象符合历史和生活真实,又寄寓了作者曹雪芹对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对家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得益于作家对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进行艺术、审美的表达。【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错。应是作家的灵魂深度决定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即黑格尔说的:“一个艺术家的
46、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但不是二者一样。例如鲁迅与样林嫂的灵魂深度是不一样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 .“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错。材料一第一段“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据此看出,属于张冠李戴,“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指的是希腊神话;强加因果,前后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B.“叛逆行为显出其生命
47、的张力”错。材料一第四段“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据此看出是“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C.“不会具有艺术魅力”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五段“18世纪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但并未提到不具有艺术魅力。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来自其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的深度”。A.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萍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体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可作为材料一的名言论据。 B.“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说出了人物形象的共性特点,可作为材料一的名言论据。C.桑迪亚哥,面对鲨鱼的攻击不屈不挠,展现出人类的自信和勇气,体现出勇敢坚毅的人物形象特征,可作为材料一的名言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