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湖南省多所学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明清时期,浙江衢州地区木植业出现一种“拚”的经营方式: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拚”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这种经营方式的出现()A. 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B. 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C.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普遍形成D. 导致了木材加工业的兴盛2. 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
2、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孝文帝的改革()A. 增强了对汉民族的认同B. 激化了民族矛盾C. 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D. 加强了中央集权3. 下图是宋代的宗教摩崖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含有轮回、罪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据此可知( )A. 儒道佛三教融合发展趋势B. 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C. 理学价值观念被普遍认同D. 佛教受儒学影响而世俗化4. 清末新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破产农民和城市游民;二是小知识分子尤其是留学生。清政府在编练新军时,要求应募士兵“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对于有文化的人在薪饷上给予优待。新军的这一状况(
3、)A. 使革命动员具备可能B. 表明清廷重视文教C. 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D. 动摇政权统治基础5. 如表是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分配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农业(%)7.111.317.710.79.8工业(%)42.560.449.855.555.4其中:重工业(%)36.154.045.951.149.6A. 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B. 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注意农、轻、重的协调发展D. 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6. 汉谟拉
4、比法典结语中写道:“为使强不凌弱,为使孤寡各得其所为使国中法庭便于审讯,为使国中宣判便于决定,为使受害之人得伸正义,我以我的金玉良言铭刻于我的石柱上,并置于我的肖像亦即公正之王的肖像之前。”这表明该法典()A. 旨在维护统治秩序B. 宣扬君权神授理论C. 重点解决民生问题D. 具有同态复仇色彩7. 在建筑和绘画里,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希腊画家发明前缩法,不理会审美的客观标准:盾牌本来有其完美的圆形,而观看者看东西是平透视,这圆形就可以随观看者的视点调整。这说明()A. 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缺少互动B. 激进民主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C. 夸张变形
5、的现代美术逐渐兴起D. 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8. 11世纪的英王威廉一世及其继任者们酷爱狩猎,为保护动物以供狩猎而建立王室森林区,并推出森林法,国王猎物的法律地位甚至与人类等同。12世纪时王室森林区达到最大规模,约占国土的1/3。王室森林区的划定()A. 深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B. 表明英国经济形态落后C. 反映了英国王权的强化D. 使法律具有较大随意性9. 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A. 朝鲜王朝照搬唐朝制度B. 儒学对朝鲜影响较大C. 规范选才推动社
6、会发展D. 历代国王均重视选官10. 大津巴布韦由修那部落建于中世纪时期,主要可分成三部分:山丘建筑群、卫城和山谷建筑群。下面考古发掘推断而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考古发掘推断结论A山丘建筑群建在330英尺高的山坡上,零星分布着数个遗址。其中还有花岗岩雕的鸟。统治者可能住在此地,花岗岩雕的鸟可能来显示统治者的神性。B卫城是巨大的卵形遗址,由9米高、244米长的围墙围住。该地防卫森严,用途非同寻常,该地可能是统治者的居住地。c山谷建筑群没有其他遗迹大,但拥有黄金熔铸的遗迹和精细的排水系统。大津巴布韦可能曾存在过一个繁荣的社会,可能是中世纪津巴布韦社会和政治的中心。D遗址建筑共由90多万块花
7、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黑人不太可能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他们不太可能创造出先进的文化。A. AB. BC. CD. D11. 据资料统计,黑人部落“猎奴战争”在400年的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的计算方法,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一亿人口,这个数字相当于1980年非洲人口总和。这从侧面反映出()A. 满足了美洲劳动力的不足B. 世界市场形成中的野蛮性C. 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D. 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2. 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
8、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A. 表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C. 打击了西欧封建统治阶级D.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13. 小癞子是1554年在西班牙出版的一部小说,作者不详,但出版后很快被译为欧洲各种文字,得到广泛传播。小癫子的第5个主人,是一个兜售赎罪券的人,他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使赎罪券畅销。材料说明()A. 宗教改革兴起于西班牙B. 反宗教成为欧洲共识C. 教会腐化引起广泛不满D. 赎罪券难以打开市场14. 法国历史上的“1791年宪法”关于选
9、举制度的规定曾引起过激烈争论;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西哀耶斯主张,年满26岁的男子有公民权,但在选举权上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者,才能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低于这一数额者无选举权,为“消极公民”。这一主张()A. 践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B. 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C. 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 意在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15. 研究表明,当把人口规模为5000人及以上的居民定居地算作城市,欧洲整体的城市化水平在1600年时为12.9%,1800年上升到13.8%。但是,如果把英国排除在外,1800年的城市化水平竟然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B. 多数
10、欧洲国家尚未统一C. 资本主义萌芽仍待发展D. 宗教神学阻碍社会转型16.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以下对于教育的认知不符合史实的是()A.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私学的发展B. 清政府推行的“癸卯学制”有利于普及初等教育C. 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向商业化转变D. 英国第一部工厂法有利于提升工人文化素质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1月召开的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历次革命运动大多遭到了失败,他认识到依靠一派军
11、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正当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他以新的希望,俄国经验“殊可为我党师法”。而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于是在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动农工”三大政策的开始。1922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 摘编自覃飞燕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历史启示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分别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不
12、成熟,双方在对待合作者的策略方针上存有种种不足,使合作中途夭折。与前者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在合作中策略运用得当,得以善始善终,完成了其伟大历史使命。 摘编自李百齐、吴炳芬两次国共合作之比较(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同。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印加帝国的金属冶炼业达到了美洲同时期其他文明不曾达到的高度,印加人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等的冶炼,还有能力冶炼合金,印加人对黄金的推崇和大量使用,使得印加帝国也被欧洲人称为“黄金帝国”。印
13、加帝国的农业水平和阿兹特克文明相似,都拥有发达的灌溉系统,但主粮为马铃薯和藜麦。另外,印加帝国拥有更加丰富的畜牧业,羊和骆马被大量饲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手工产品来源。印加帝国商品经济落后,虽然有对外贸易活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某种形式的货币,以及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但整体看来并不普遍,大多数家庭始终采取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历史读本(世界史)材料二到 15-16世纪之交,美洲等地的文明与欧亚和北非相比,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们的政治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主要依靠少数有能力的统治者和军事力量来维持松散的联合,远未形成共同的心理和文化认同。虽然美洲印第
14、安人在相当多的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比如阿兹特克的城市建设,玛雅人的数学和天文学,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比如,全体印第安人都不会使用铁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这大大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他们虽然也知道轮子,却只把它作为玩具,交通运输除了使用少数高力外,就靠人力扛运了。印加人则没有成熟的文字,还处于结绳记事的阶段。 摘编自周巩固世界文明史(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加文明的经济发展特点。(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美洲文明发展滞缓的原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
15、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华工大批移入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华工与外国公司订有“契约”,契约规定这些华工的膳宿、路费均由公司预先垫付,为偿还膳宿、路费,华工8年内必须为其雇主劳动,劳动期间毫无人身自由,是“变相的苦力奴隶”
16、。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双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彼此都注意友好相待,互谅互让,最终达成一系列协议。协议规定:禁止掠卖、虐待华工并改善华工待遇;发展双边贸易、直接互通有无;确立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平等互利原则。 摘编自沙丁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拉关系演变的趋势。(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以后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太宗)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突厥)。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
17、,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为郡县。”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彦博又曰:“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祜、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
18、要卷九论安边(1) 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诏议安边之策中两种不同的主张,并分析其提出主张的原因。(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拚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可知,明清时期的这合作的方式,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也反映出商业资本注重源头对经济的控制,A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商业资本的拓展,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 租佃关系在宋朝时已经成熟,且材料描述的信息与租佃关系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描述木材加工业的兴盛,排除D项。 故选:
19、A。本题考查古代租佃关系,依据材料“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拚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租佃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2.【答案】A【解析】材料“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反映孝文帝在进行庙号改革时,为了能遵循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该做法体现了他对汉文化的认可,有利于增强鲜卑族对汉民族的认同,A项正确; 庙号改革体现的是孝文帝对汉文化的认可,有利于民族交融,没有激化民族矛盾,排除B项; 孝文帝的庙号改革遵循儒家礼制有助于强化儒家的主流地位,排除C
20、项; 材料内容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对汉文化的认可,没有反映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评价,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答案】D【解析】据材料“虽然其中含有轮回、罪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可知佛教吸收了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进而呈现出世俗化特征,故选D项。材料只有佛教受儒家影响,而佛道儒强调三教合一,排除A项;中国古代儒家一直处于正统地位,排除B项;“普遍认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
21、知,清末新军中主体的知识分子或留学生,由于具备文化素养,成为了革命党人宣传先进思想的重要对象,这使革命动员具备可能,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征兵的文化要求,不能体现文教的整体情况,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障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摇统治基础并非编练新军的必然结果,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D【解析】根据“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分配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对基本建设的投资中,虽然农业和工业都有所涉及
22、,但是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投资比重远远超过农业,这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项正确; 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表述绝对化,排除A项; 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 注意农、轻、重的协调发展不符合材料中的数据,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A【解析】法典所关注的“强不凌弱”“国中法庭便于审讯”“受害之人得伸正义”等,本质上是统治秩序的各个方面,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
23、并没有君权神授理论,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典重点是要维护统治,而不是解决民生,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态复仇是相同的报复方式,这在材料中并没有出现,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答案】D【解析】根据“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可知在古埃及和古希腊人的建筑和绘画创作里,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倾向,说明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审美富有人文价值取向,D项正确; 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缺少互动,排
24、除A项; “个人主义泛滥”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特点,而非现代美术的兴起,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古希腊文明的相关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8.【答案】C【解析】根据“国王猎物的法律地位甚至与人类等同。12世纪时王室森林区达到最大规模,约占国土的1/3。”得出王室森林区的划定体现了国王特权,其面积之大则进一步印证了王权的加强,C项正确; 从森林的规划看不出受到游牧民族文化影响,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不能得出落后,排除B项;
25、森林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体现随意性,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可以看出朝鲜以儒生作为考试对象,说明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朝鲜的影响很大,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照搬”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未涉及科举对朝鲜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 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不能看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状况。排除D项。 故选:
26、B。本题考查儒学的外传,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儒学的外传,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文化的代表,说明非洲人曾经创造了相对发达的文明,D项说法无视史实,过于贬低黑人,是材料遗址不能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D正确; ABC都是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本题侧重于考查大津巴布韦文明,解题关键在于对史料和史料价值的把握。本题侧重于考查大津巴布韦文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1.【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黑奴贸易中非洲
27、人口损失严重,B项符合“侧面反映”,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错误,D项是直接反映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答案】C【解析】A贸易中心转移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B材料体现不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 C大量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使得传统的地主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工商业者崛起,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材料没有涉及到让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C【解析】小癞子中揭露了通过虚假宣传售卖赎罪券的行为,该书的广泛传播反映了这
28、类不满教会的情绪普遍存在,C项正确; 宗教改革兴起于德国而非西班牙,A不符合史实,排除; 批评教会不等于反宗教,也不能说明是共识,排除B项; 材料中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使赎罪券畅销,不能说明赎罪券难以打开市场,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答案】C【解析】A.启蒙思想主要包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材料关于选举权的规定明显有财产限制,这是不平等的体现,故A项错误; B.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是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 C.结合材料“
29、但在选举权上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者,才能有选举权”可知,1791年宪法中对选举权的规定下,财产上富有的人才有选举权,这显然有利于资产阶级,故C项正确; D.材料涉及的是1791年宪法中对选举权的规定,并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政体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答案】A【解析】根据“欧洲整体的城市化水平在1600年时为12.9%,1800年上升到13.8%。”可得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城市化迅速
30、发展,至1800年,工业革命仍以英国为主,是欧洲城市化的绝对主力,A项正确; 当时欧洲国家只有少数没有统一,排除B项; 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开展,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而不是萌芽状态,排除C项; 19世纪宗教神学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已经弱化,且材料没有体现宗教神学阻碍社会转型,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答案】C【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31、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清政府推行的“癸卯学制”有利于普及初等教育,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英国第一部工厂法有利于提升工人文化素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答案】【小题1】背景:帝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完成对国民党的改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小题2】不同:前者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2、后者没有双方共同承认的政治纲领;前者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由国民党掌握,后者则是双方拥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前者任务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后者是为了共同抗日;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最终的胜利。【解析】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同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答案】【小题1】特点:金属冶炼业高度发达;灌溉农业发达但作物有限;畜牧业产品相对丰富;商业经济发展落后。【小题2】原因:
33、高山高原环境限制;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政权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文化认同,科技发展失衡。【解析】本题考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第一问要结合印加文明的经济发展特点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古代美洲文明发展滞缓的原因来解答。本题考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答案】【小题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9世纪(中国、拉丁美洲)。据材料一“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可知从间接往来到直接往来;据材料二“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
34、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可知从民间往来到官方建交;综合两则材料信息可知,从经贸联系扩展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联系。【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拉丁美洲)。据材料二“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双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可知西学东渐促使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化转型;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取得民族独立,为清政府与拉丁美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建都有遭受殖民侵略的共同经历,推动了中拉之间的外交关系呈现出
35、平等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19世纪中叶以后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答案】【小题1】主张一:中书令温彦博主张对突厥实行安抚政策。 原因:汉代民族政策的借鉴;当政者的仁爱之心;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唐代社会稳定。(任答一点即可) 主张二:秘书监魏征主张对匈奴实行剿灭政策。 原因:匈奴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匈奴的残忍和缺乏诚信;秦汉北击匈奴的案例。(任答一点即可)【小题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第一问要结合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的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