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494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

2、大需求。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 )A 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B 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质量粗糙C 协定关税后英国商品价格低廉D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 商品经济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 自然经济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

3、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4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

4、,部分投放市场6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商业经济的发展7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 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 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 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8明代范潦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己矣。”对材料分析准确的是( )A 松江地区商品经济发

5、展B 儒家思想影响日渐式微C 江南社会风气逐渐败坏D 经济变动冲击伦理观念9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0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专制政治强化A B C D 1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了哪些准备(

6、)一定的物质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力量指导方针A B C D 12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B 民族资本企业C 外国资本企业D 官僚资本企业13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C 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D 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14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变法图存”成为社

7、会主流思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 B C D 15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 新中国的成立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 “一五”计划的执行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16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B C D 17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

8、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18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的是( )A 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B 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C 浦东的开发开放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20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外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成

9、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李招娣析近代以来服饰的政治元素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认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认识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22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

10、”、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1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24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主要是中国落后了;关键是西方腾飞了;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

12、?简要说明理由。2017-2018学年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答 案1D【解析】材料“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说明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外国商品在华滞销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A项错误;BC项不符题意。2C【解析】“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说明中国的经济形态满足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正确;A不符合材料农业经济特点;B和D属于鸦片战争后新经济形势,排除。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旨

13、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从考古挖掘来看,秦魏墓葬出土了成套的铁制农具,表明当时铁制农具在当时普遍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B正确;A项“独断经营”,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C项“必备品”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结论仅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 【名师点睛】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

14、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小农经济形式兴起了。4B【解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排除。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5C【解析】由材料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C项正确,D项错误;私营手工业产品全部投放市场,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产品部分用于纳税,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

15、工业6D【解析】本题考查商周经济,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消费,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故选D。其他选型均不符合材料主要原因。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者往往被称为百工,但在春秋战国之前,无论是手工业者还是商人均由官府供养,收入所得自然也归官府,这种现象被称为“工商食官”现象,春秋战国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自由商人才出现,而

16、传统手工业者依然还受官府的严格管理和人身控制。7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题干中未体现,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某些人的社会地位政治身份货经济效益的变化,不是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C项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D项与题意不符;“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说明不同的阶层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体现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故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8D【解析】材料中反映的主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伦理观念的影响

17、,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阐释,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江南社会分气逐渐败坏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松江)嘉、隆以来”“伦教荡然,纲常己矣”等信息可得出经济变动冲击了伦理观念,故D项正确。9C【解析】据材料“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缓解土地兼并,故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反映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抑制豪强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

18、际上考查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以及印刷工艺提高,都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而专制政治强化,明显不利于出版业的繁荣,排除含的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11D【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从阶级力量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从思想文化上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不对,这属于主观因素,因此选D。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点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1)经济上: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19、2)政治上: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3)文化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2C【解析】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从1840年后产生,到1949年结束。洋务企业是2,产生于1860年左右,结束于1894年左右,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民族资本企业是3,产生于1870年左右,结束于1956年,故B错误;外国资本企业是1,从1840年后产生,到1949年结束,故C正确;官僚资本企业是4,产生于1927年,结束

20、于1949年,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近代中国各种经济形式的产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再紧扣题干“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图形变化,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3B【解析】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推动了民间创办近代企业的风气大开,并且引发了买卖这种新型工矿企业所发股票的高潮,表明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模式,故B项正确;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是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社会各界支持”的说法不妥,如顽固、保守势力仍然抵制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洋务企业的影响而非特点,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

21、为幸”,紧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14D【解析】据材料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第二个高峰是一战时期1914年到1919年短暂的春天,这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故正确,故D正确。“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属于维新变法时期,故排除;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也属于维新变法时期,故排除。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影响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时

22、间是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在1953年,选项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计划的执行是在1953年,选项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16B【解析】发生在1958年人民公社会时期;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17A【解析】A项,1992年“下海潮”即“投身商海”(现象)反映了(本质)“商海”更主要的是市场(价值规律)说了算。人们敢冒事业风险,投身市场经商的现象说明社会对市场经济形态的认可。数字“12万”和“1000万”说明了对市场经济认可的程度。联系1992年历史,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更坚定了人们继续进行改革的信心,明确改革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市场经济已是中国时代经济之潮流,市场经济改革已成

24、为社会共识。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多种经济成份于1984年开始全面发展而不是1992年,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全面展开而不是1992年,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故D项错误。18B【解析】结合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A是1993年,排除;1982年,

25、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排除C;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错误。19C【解析】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故答案为C。ABD均设立于80年代。20D【解析】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到2000年上海某地区外贸大幅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故D项正确;上海不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举办在20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

26、项错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在2001年,故C项错误。故选D。21评分标准: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史实准确。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达一等紧扣材料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等符合材料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三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示例:赞同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变革推动了服饰的变化这一认识论述:鸦片战争后,随国门洞开,西服等服饰开始传入中国,服装出现土洋并存的状况。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后,推动西装流行、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服饰出现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多元化趋势。新中国成立后,

27、受两级格局和国内“左”的错误影响,干部服、列宁装、连衣裙等服饰一度流行,体现了朴素单一、政治色彩强烈的特点。改革开放后,随社会环境的改变,服饰变化呈现个性、新颖,美观、开放的特色。总之,近现代服饰由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呆板向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发展的变化反映了国内的政治变革及社会变迁。【解析】评分标准: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史实准确。(12分)主题观点(2分)史论结合(8分)逻辑表达(2分)一等(912分)紧扣材料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等(58分)符合材料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三等(04分)基本符合主题,观

28、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本问探讨,需要结合史实说明,注意抓住角度“中国近现代政治史”,首先对材料观点表态,如赞同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变革推动了服饰的变化这一认识,其次结合史实说明,抓住四个重要的时间段,即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服装的变化和政治的关系作答即可,最后总结认识,阐述服装的变化特点,并说明与国内政治变革及社会变迁,即近现代服饰由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呆板向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发展的变化反映了国内的政治变革及社会变迁。22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

29、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解析】直接原因:根据“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得出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结合所学,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基本趋势:可从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受教育的机会、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等角度分析解答。23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

30、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中国足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两个主要信息从产量的总体增速和产量增速的变化两方面概括即可。说明时需结合当时两国的具体政策,如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31、中国的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等等,需注意其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或消极影响。24赞成“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在演变,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赞成主要是“西方腾飞”。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赞成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依然故我。【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开放试题题型。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 亮明自己的观点; 要能够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 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 详实; 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中任意选择任意观点进行分析论证,结合“落后”和“腾飞”时期政治、经济以及政策等因素分析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