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406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

2、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

3、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

4、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

5、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材料二: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6、,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a】”:(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

7、你要研究的东西。(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

8、辑)【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原文是“让逻

9、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B.“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原文是“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C.“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错误。原文是“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

10、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C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D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错误。材料二提到的“美诺悖论”是从两个皆真的前提,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说的不是一个概念。“自相矛盾”是指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可见“美诺悖论”和“自相矛盾”不是一个推理过程。故选D。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

11、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3分)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这是程颢对“博闻强识”的一种看法。这没有反驳“玩物丧志”的观点,不属于虚拟论敌。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

12、,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是针对论点举出反例,属于虚拟论敌。故选C。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答案】材料一开篇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点明观点: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第二三段通过举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例子论证“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13、。接着又列举祝福的事例论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然后,通过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议论提纲来论证“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结尾“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和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之间有因果联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答案】材料一提到,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陆游本诗颈

14、联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快乐。但结合首联,诗人先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再表达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由此可以推断,颈联隐藏的信息是,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作草分茶消磨时光。首联抒情议论为因,颈联行为为果,一因一果,逻辑自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阐明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意思是世态人情近年来淡薄如纱,自己为什么还客居在繁华的京城呢?这是诗人的议论抒情,表达了对世态人情淡薄

15、的慨叹和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意思是自己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细品清茗,这是陆游的行为动作。根据首联的议论可以推断出,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作草分茶消磨时光。悠闲的生活隐藏着陆游闲极无聊的心绪。(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战士 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

16、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

17、。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后面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

18、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

19、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

20、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不过他,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时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小说中几次出现“我”和肉铺的掌柜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悲观无奈。C“残疾军人”“合作社”“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

21、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D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抗战中遇到的几位受伤战士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答案】B 【解析】“悲观无奈”的说法错误,应是“英勇顽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标题“战士”突出醒目,吸引读者,既能够点明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曾经的军人身份,也有利于表达作品赞美军人的主题。B“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

22、连接在一起,使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D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文字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答案】B 【解析】“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于文无据。8小说中的“伙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爱恨分明,不怕牺牲。在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自立自信。受伤后加入战友的合作社自主谋生,始终相信白己还有能力杀敌。率直急躁。他对掌柜言语粗粝,因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英勇善战,刚烈坚忍。因追敌而身受重伤,却主动请求再上战场杀敌,指挥打伏击战。【解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来概

23、括。伙计在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拼命追赶敌人,说明他爱恨分明,不怕牺牲。伙计在受伤后还一直认为最好的生活就是杀敌,相信自己还能杀敌,说明他是个富有革命战斗精神、充满自信的战士。他在肉铺中工作十分失落,说话直接,说明他是个直性子的人。他胯骨受伤,最后坐在山头指挥民兵作战并获胜,说明他英勇善战,刚烈坚忍。9“战士”的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解析】视角转换之后,文章的讲述视角就由单一视角转换为多元

24、化视角,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特点,且令故事更具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

25、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鉬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26、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答案】D【解析】句中,“久矣”是陈述“天下无道”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殡于东阶”意思是死了停棺

27、在东厢的台阶。“于东阶”是“殡”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郭,城郭。初时,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故有外城内郭之说;后泛指城邑。B皋陶,即皋繇,相传为尧的大臣,掌管刑法,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佐禹治水有功。C麟,即麒麟,传说中的灵兽,象征着吉祥;麟与凤、龙、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D东阶,在古代朝堂两阶制的时代,东阶供主人行走为主阶,西阶供客人行走为宾阶。【答案】A【解析】A项,“初时,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故有外城内郭之说”表述错误,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故选A。12下列对文

28、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孔子与南宫敬叔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回到鲁国后,投到他门下的弟子即刻多了起来。B孔子前往郑国与众弟子走散,有郑国人称疲惫的孔子像丧家狗,孔子不生气,见其达观的人生态度。C孔子先感慨于麒麟被人捕获,又感叹于河图洛书不复出现,后感伤于颜回之死,他晚年悲愤不已。D孔子重病,子贡前去探望,孔子对子贡的哭诉表现了孔子临死不忘用世,无限凄怆悲惋之态尽现。【答案】A【解析】A项,“投到他门下的弟子即刻多了起来”理解错误,不是“即刻”,而是“渐渐多起来”,见原文“弟子稍益进焉”中“稍”字意。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

29、,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答案】(1)孔子欣然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2)孔子正在门口拄着拐杖徬徨而行,说:“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啊?”【解析】得分点:(1)“形状”,相貌;“末”,不是根本的、主要的;“然”,对的。(2)“逍遥”,彷徨;“赐”,指端木赐;“何其晚”,为什么这么迟。14文段记载“明岁,子路死于卫”,有怎样的用意?(3分)【答案】颜渊死后,子路又死,说明孔子晚年迭遭打击以致重病辞世,从中可见孔子大道不行的绝望和孔门师徒的情重。【解析】孔子的一生为推行大道而奔波,能

30、理解并推行的仁政的君主微乎其微。前面信奉并积极推行他思想的弟子颜渊死了,孔子痛彻心扉,表现出师徒情深。现在子路又死了,孔子再次遭到打击,一下子病倒了。“负杖逍遥于门”,发出“天下无道久矣”的慨叹。“明岁,子路死于卫”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大道不行的绝望和孔门师徒的情重。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u,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禾)。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

31、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这几句话是: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有的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

32、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春天,在大野这个地方狩猎。给叔孙氏驾车的商猎获了一头怪兽,他们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孔子看了后说:“这是麒麟。”于是便将它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上再不见神龙负图出现,洛水上再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就快要完啦!”颜渊死了,孔子说:“这是老天要我死呀!”等到他西去大野狩猎见到麒麟,说:“我的主张到尽头了!”第二年,子路死在卫国。孔子生病了,子贡请求看望他。孔子正在门口拄着拐杖在口彷徨而行,说:

33、“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啊?”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奉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霁夜 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霁

34、:雨后或雪后转晴。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寂历:寂静冷清。帘栊:窗帘和窗牖。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B.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C.最先触发诗人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D.诗人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

35、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答案】D【解析】D项,“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原文先写“狂风送雨”,虚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景色阴沉;接着写“淡月笼云”,雨霁后的朦胧月色;然后写“独将凉意伴流萤”,流萤闪闪发亮。可见整首诗景物安排由幽暗转向明朗。16.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答案】对比,作者将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夜雨初霁的清静。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角度写“淡月笼云”,从触觉角度写“凉意”,从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静、清新之感。想象,诗歌尾联作者想

36、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答虚写也可。)以声衬静(答“以动衬静”亦可),以墙铃声、落叶声反衬暴风雨之后秋夜的清冷、寂静。【解析】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富于特征性的景物。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

37、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引动清秋逸兴,很有艺术效果。尾联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给人清爽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词中的“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2)归去来兮辞并序围绕“归”这个中心抒写,其中的“_,_”体现了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心理。(3)荷花,也称芙蓉、莲花,历来文人所青睐,或用以描绘优美风

38、光,或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或用以比喻美好理想,比如“_,_”。【答案】 . 烟柳画桥 . 风帘翠幕 . 问征夫以前路 . 恨晨光之熹微 .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战争的 。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团结并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实现

39、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此中华民族 、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 。维护苦难历史、铭记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理念,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屈辱史、血泪史得出的深刻结论。亲历过战争的苦痛,更深知和平的宝贵,更要对任何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保持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蹂躏视死如归任人宰割横行无忌B糟蹋百折不挠人为刀俎横行无忌C蹂躏百折不挠任人宰割横行肆虐D糟蹋视死如归人为刀俎横行肆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糟蹋:浪费或随意损坏;侮辱。蹂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凌辱。语境指中国

40、人民受侵略战争的欺凌,应用“蹂躏”;第二空,百折不挠: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语境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意志坚定,不怕挫折,创立了新中国,应用“百折不挠”;第三空,任人宰割: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能力。人为刀俎: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语境指人们饱受欺凌,没有反抗能力,应用“任人宰割”;第四空,横行肆虐: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语境所指对象为“侵略者”,应用“横行肆虐”。故选C。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

41、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和闺女一般。B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文中引号表示直接引用。A.表示特殊含义,“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B.表示讽刺、否定,表明“秩序”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语。C.表示强调,“之”字表明火把排成的形状。D.表示直接引用,与文

42、中引号作用相同。故选D。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案】铭记苦难历史、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屈辱史、血泪史中得出的深刻结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类错误:一是搭配不当,“维护”与“历史”、“铭记”与“理念”动宾搭配不当,应为“铭记苦难历史,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理念”与“结论”主宾搭配不当,删掉“的理念”;二是成分残缺,“从近代以来屈辱史、血泪史”介词残缺,应改为“从中”。(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43、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在庄子以及之后的道家看来,它有性格,有意志,有活力,江河海是它的血脉,新疆天山北部有个洞,那是地球的嘴巴,通过它呼吸和叹气。我们人类不过是。作为细菌,要遵守细菌的守则,不然地球会痛会生病,最后先倒霉的还是细菌自己。【答案】地球是有生命的寄生在地球上面的细菌而已不要破坏地球【解析】第空注意后文“那是地球的嘴巴,通过它呼吸和叹气”,第空注意后面的“细菌”,第空注意后文“地球会痛会生病”。抓住这些关键点,结合前后语句补写即可。2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慎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可增删词语

44、。5分)“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术,最早载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解释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种利诱面前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答案】慎独亦叫慎心,是最早载于礼记中庸中的以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为原则的由中国儒家创造出的一种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的修身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及下定义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给“慎独”下定义,

45、要在语段中找一个句子作为定义的主干句,这个主干句就是第一句中的“慎独是修身术”。然后提炼修饰成分,如谁创造的,“由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最早的记载,“最早载于中庸中”;具体含义,“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说到底就是慎心”;其主要作用,“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等。整理这些内容,按照合理顺序排列,将其添加到主干句中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几个大学生要去登山,他们先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46、”“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说的是登山遇到大雨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其中登山专家的话是审题重点,即“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这里的“风雨”可以理解为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往山顶走”可以理解为“迎难而上”;“向山下跑”则意为“临阵脱逃”。综合分析可知,这道作文的最佳立意应是肯定迎难而上的积极意义。可以是个人战胜困难前进,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战胜艰难险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