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812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当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仍然以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在线讨论测试等形式为主。教师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频繁操作设备、组织课堂活动、批改作业、进行网络互动等,这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观念并无更新。智慧教学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与数字化教学相比,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室向智慧学习环境转型,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智慧教学平台能自动向教师推送备课素材

2、,引入外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自动分析学生作业成绩,等等。师生间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摘编自杨现民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材料二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而全”的教育资源“杂货铺”,为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使用的人少之又少?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以参照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例子。一是走产教融合之路。主持院校联合了全国3个行业协会、45所院校和5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整合,率先实现全国金融专业群(包括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优

3、质教学资源“怎么建”的问题。二是更新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运营等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场景,尝试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大大激发教与学的活力,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用”的问题。三是实行多元评价。设置校企“在线双导师”,支持教师应用网络空间进行在线点评与在线实训指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提高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解决了资源库应用效果“怎么评”的问题。(摘编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好还得用好)材料三法国和挪威等国家开始将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作为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英国、爱沙尼亚、芬兰等也正计划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使用

4、快速变化的技术来驾驭世界。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主题内容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数字化技术向学习者提供模拟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应用知识或技能并展开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教师要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息。这些做法对于我们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思想纠偏”很有借鉴意义。(摘编自余胜泉欧洲数字化教育发展现状与启迪)材料四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

5、学环境之中,数字化教育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和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这极易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退化。数字化环境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规范约束,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易发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数字化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可带来强烈刺激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倾向于回避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成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身心发展严重受损。(摘编自王森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学主要采取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等形式,存在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6、教学观念守旧等不足。B.依靠数字化技术的升级,智慧教学大大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依赖,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C.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调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很好地利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并在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发展。D.欧洲不少国家十分重视数字化与教育的融合,希望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和转变教师的角色,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比我国当前的数字化教学,未来的智慧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开放,师生间的互动将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能开展更有针对性

7、的教学。B.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是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与种类,忽略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提供足够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C.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这既与数字化技术虚拟化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教育者和学习者不恰当的使用方式有关。D.在世界范围,积极改变传统教育、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说明数字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四观点的一项是()(3分)A.沉溺于虚拟世界而迷失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性。B.原本是学习利器的网络,成了青少年游戏欢乐的天地。C.虚拟与现实的混淆,造成主体的判断力缺失。D.数字化的

8、教育环境,为个体的学习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转变的地方?(6分)(二)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文本一闹市闲民汪曾祺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

9、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

10、、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

11、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

12、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这是一个活庄子。(有删改)文本二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写小说,要把全篇大体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想好。在写每一段之间,我是想得几乎能背下来,才写的(写的时候自然会又有些变化)。写出后,如果不满意,我就把原稿扔在一边,重新写过。我不习惯在原稿上涂改。在原稿上涂改,我觉得很别扭,思路纷杂

13、,文气不贯。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谁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中国人写字,除了笔法,还讲究“行气”。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中国人写文章讲究“文气”,这是很有道理的。(选自汪曾祺揉面谈语言运用,有改动)6.下列

14、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3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有“都市闲人”,文本一中的老头是“闹市闲民”,“不

15、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但境界比前者高。B.“闹市闲民”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看到的一个老人,而作者本人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也是一个闲人。C.文中对老人过去的经历并没有介绍,经历的大事也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D.虽然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但其书法却不被包世臣看好。8.文本一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4分)9.文本二中说:“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

16、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文本一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

17、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

18、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取材于宋史沈括传)注解:解州,地名。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

19、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B.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C.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D.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

20、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B.“进士”,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C.“朕”,在文中是皇帝的自称,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以后是皇帝的专有名词。D.“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吏向帝王上书言事,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D.沈括博学善文

21、,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2)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14.从征用车辆和谏止填塞私人盐井这两件事来看,沈括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人稀”点

22、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16.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有着相同的命运而互相同情的句子是“,”。(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两句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23、,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11分)春天,西湖边飘逸着芬芳的花香,不时有鸟儿传来清脆的歌声,犹如一位报春使者向人们传递春的讯息。那桃花,开得格外艳,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姿态,每一朵都有不一样的娇媚,游人奔走其间,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而“柳浪闻莺”的垂柳,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天,去“曲院风荷”走走吧。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湛蓝的夜幕上那闪烁着的点点繁星。温柔的湖水犹如一面清澈的玻璃镜子,映照着如同画卷的湖光山色,异常美丽。湖中,

24、一朵朵荷花好似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微风拂过,她们就会翩翩起舞,动作是那么优雅,简直就是天生的舞者。走上湖中曲曲折折、各具风情的木桥,近看荷花,会发现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裂开似的。满眼都是荷花,看久了,你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嬉戏在大荷叶下,享受着那夏日里难得的阴凉。到了静谧的夜晚,微风徐徐地吹着,荷叶轻轻地摇曳着,漫步湖边,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18.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排比、比喻B.夸张、排比C.对偶、借代D.对偶、夸张19.文中两处引用诗句

25、有什么作用?(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自我控制模式的最佳用途之一,是改造学习习惯。学生在这方面的最大障碍大概是他们总喜欢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当某一学科的成绩长期不理想后,他们可能会期望自己连续几个小时地看书,乃至不间断地做大量练习。其实这样往往事半功倍,收效甚微。可以预料,他们肯定是以失败告终。22.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字左右)(5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

26、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百多年前,外国记者曾拍下国人呆

27、滞木讷的影像;迈入新时代的当今中国,到处可见幸福开心的笑脸。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发言人就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问题做出的回应,义正词严,斩钉截铁;联合国休息室内,中东某国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沉默不语,神情沮丧正像歌中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请联系现实,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B解析B项,“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错误,原文有“师生间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2.D解析D项,“在

28、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错误,原文有“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3.D解析材料四论述的是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出现人文意蕴的缺失,D项是数字化教育环境的优点。4.参考答案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论证时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解析可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等角度分析。5.参考答案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陈旧观念。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方面片面追求“大而全”(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把教师当作知识提供者而不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教练。在使用数字化教学的同时忽略人文意识的培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答题区域。

29、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概括即可。6.A解析A项“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修辞手法。7.B解析A项,“但境界比前者高”没有依据。C项,“并没有介绍”错,是没有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于文无据。D项,曲解文意,包世臣对王羲之的书法是赞赏的。8.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变。卓有智慧,看透世事。经历的大事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曾祺都

30、做不来,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9.“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简单,甚至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闹”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保有这样的“闲”。作者将“闹市”与“闲民”并置,是环境与心境的对比,揭示了幸福知足的心理,表现了享受生活的乐趣。10.A解析根据“者,也”判断句句式,可排除C、D两项;“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一句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11.A解析A项,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12.B解析B项,原文是“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意思是不

31、能一下子禁绝,势必要派人去守卫,这样一来,恐怕就得不偿失了。13.(1)百姓不了解国家的意图,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盐去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2)沈括于是启程回朝。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淳朴和广杂,人心的拥护和不满,写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14.参考答案工作认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解析沈括对古人的兵车比较了解,而且对忠州、万州、戎州、泸州等的盐井情况较为了解,可见沈括工作务实,注重调查研究。参考译文沈括字存中,由于父亲的官位,他享受朝廷恩荫,担任了沭阳县主簿。沈括考

32、中进士后,被派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后来升为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图谱仪器大多浑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淮南发生了饥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视调查。他到达淮南后,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同时组织修通河渠,整治荒芜的田地,以此来救治水害。随后他又升任集贤校理,奉命巡视调查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当时,朝廷大量征用民间的车辆,百姓不了解国家的意图,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盐去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上书议论这两件事的奏疏多得如织布机上的纱线

33、,但都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沈括侍立在皇帝身旁,皇帝看着他说:“你知道征用车辆的事吗?”沈括回答说:“知道。”皇帝问:“这事怎么样?”沈括说:“请问征用车辆要做什么用呢?”皇帝说:“北面的辽军用马来取胜,没有车是不能够抵挡他们的。”沈括说:“车战的好处,在历代都可以看到。但是古人所说的兵车,是轻车,由五匹马来拉,有利于快速进军。现在民间的载重货车庞大而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所以人们都叫它太平车,只能供平时用用罢了。”皇帝高兴地说:“别人的话没有说到这些,我要好好考虑一下。”接着又问他蜀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的私人盐井都填塞掉而运解州的盐去,使所有的盐都由官府发售,当然好。但是,忠州、万州

34、、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小盐井特别多,是不能够一下子禁绝的,势必要派人去守卫,这样一来,恐怕就得不偿失了。”皇帝点头,认为很对。第二天,这两件事就都停止了。辽国的萧禧来争要河东黄嵬一带的土地,留在宾馆不肯离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返回。”皇帝派沈括前去探问。沈括到枢密院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近来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上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为边界,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差三十里远,就上表述说这件事。皇帝听后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于是,皇帝命令将所画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理屈词穷,才不再争论了。皇帝赏赐了沈括一千两白金,让他出使去辽国。他到了契

35、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谈。沈括找到争论土地的数十份文件,预先让办事人员背熟它。杨益戒提出问题,沈括就让办事人员回答。另一天再提出,还是同样回答。最后杨益戒无话可答,傲慢地说:“你们连几里的地方也不愿意放弃,难道想轻易断绝两国的和好吗?”沈括说:“现在你们北朝舍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凭借暴力来役使你们的人民,这对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总共会晤了六次,契丹方面知道沈括的意志不会改变,就丢开了黄嵬地区不谈。沈括于是启程回朝。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淳朴和广杂,人心的拥护和不满,写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

36、、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而且都有论述和著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以及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15.A解析“相逢本不期”以及颈联和尾联都表现出与故友的重逢之喜,只有“忽怪鬓中丝”一句含有“淡淡的悲伤”,但后面又回到喜悦之中,因此,全诗感情基调是愉悦的。16.参考答案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诗人的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

37、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诗人与故友相聚的喜悦。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解析题干“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可以有四层指令,一是定位尾联,二是笔法灵活,三是意蕴丰富,四是赏析。“尾联”就要考虑诗的结构,“笔法”就要考虑这一联的写法,“意蕴”就是要考虑这一联的表情达意之处,“赏析”是考查审美鉴赏。17.(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8.A解析文段中主要使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没有用到夸张、借代、对偶的修辞手

38、法。19.参考答案使文章读起来优美而富有诗意;增强了文段的意境美。解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内容两方面考虑,重点考虑其内容方面的作用。20.参考答案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或者变成了湖中的一条小鱼解析根据横线前的内容来看,第处的表述对象应是西湖,而且是阳光照射下的西湖;横线后面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其喻体是“点点繁星”,因此,横线上所填内容应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的意思。第处主要根据“嬉戏在大荷叶下”,而且前面内容是“你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因此第处应填写“变成了湖中的一条小鱼”。21.参考答案“改造学习习惯”改为“改善学习习惯”。将“乃至”改为“或者”。将“事半功倍”改为“事倍功半”。“肯定是以失败告终”改为“还会失败”。解析第句“改造习惯”搭配不当;第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第句“事半功倍”词语使用不当;第句表意太绝对。22.参考答案意象是从外界移入诗中的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力量的鲜明生动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解析下定义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