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汇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班级: 姓名: 情景默写1. 孔子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 , ”。2.从“ ”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3.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 , , ”,他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可达到的效果是“ , ”。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4.冉求的政治设想中想要治理“ , ”的国家,他认为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 ”的治国效果。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 , ”,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5.赤在回答中表明自己政治志向的句子是“ , ,
2、, ”。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6.“ , ”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 ”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7.当孔子问曾皙志向时,曾皙说自己的与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 。8.曾晳所描绘的盛世图景是:“ , , , , , , ”。这是曾皙向往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仁政、礼乐治国的理想社会。9.孔子因到处碰壁,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所以“ : ”,对曾皙的述志不但盛赞,而且喟然长叹。10.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 。”重点句翻译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 毋: 以: 【翻译】 2. 千乘之
3、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千乘之国: 摄: 加: 师旅: 因: 饥馑: 【翻译】 3.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希: 舍: 作: 撰: 【翻译】 4.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会: 同: 端: 章甫: 【翻译】 5.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风: 咏: 【翻译】 6.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让: 哂: 【翻译】 文学文化常识1_: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2_: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3_: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
4、,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4_: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5_: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6_: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7_: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8_:暮春,农历三月。9_: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10_:少年,未成年的男子。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句翻译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 幼: 【翻译】 2.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 寡妻: 御: 【翻译】 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谨: 庠序: 申: 悌: 戴: 【翻译】 文学文化常识1_: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2_: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3_: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4_: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5_: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犹言天下,全国各处;指全世界各处;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6_:中国商周和汉初时期,由帝王分封并受帝王统辖的列国国君。7_:本义指奴仆。因为臣与君的关系如同奴仆与主子一样,所以由奴仆引申指官吏。臣在古代又是官员面对君的自称。8_:古代指中原地
6、区。9_: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10_:善事父母,敬爱兄长。庖丁解牛重点句翻译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 进: 技: 【翻译】 2.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批: 郤: 导: 窾: 固然: 技: 经: 肯:附在骨上的肉。 綮:筋骨接合处。 軱:大骨。【翻译】 3.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更: 割: 族: 折: 【翻译】 4.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间: 厚: 恢恢乎: 【翻译】 5.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满志: 善: 【翻
7、译】 文学文化常识1_:是名叫“丁”的厨师,先秦古书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2_: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翻译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 贰: 【翻译】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鄙: 陪: 【翻译】 3.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 共: 乏困: 【翻译】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东: 封: 肆: 西: 阙: 焉: 【翻译】 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 利: 唯: 图: 【翻译】 6.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夫人: 【翻译】 7.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8、;以乱易整,不武。因: 敝: 与: 知: 易: 武: 【翻译】 1 _: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2_: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3_: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表示恭敬。4_: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秦始皇之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以此自称。5_:外交使者。 6_:宣誓缔约。鸿门宴重点句翻译1.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秋毫: 籍: 【翻译】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出入: 非常:
9、 【翻译】 3.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数: 目: 三: 【翻译】: 4.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 举: 刑: 胜: 【翻译】 5.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大行: 顾: 细谨: 辞: 让: 【翻译】 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刀俎: 为: 【翻译】 文学文化常识1_:函谷关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2_: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3_: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相为官名始于此。战国时或称相邦(汉人改“邦”为“国”),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4
10、_:君主宠爱女子。5_: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6_: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7_: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8_: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堂上礼节南向为尊,室内礼节东向为尊。9_: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10_: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11_: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12_:古时常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称。13. :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其中。14
11、: :史记传记的一种,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人物形象分析(四字成语)1.刘邦: 、 、 、 2.项羽: 、 、 、 3.张良: 、 、 、 4.范增: 、 、 、 5.项伯: 、 、 、 6.项庄: 、 、 、 7.樊哙: 、 、 、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句翻译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求、欲、思: 固: 浚: 德义: 【翻译】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当: 神器: 域中: 休: 【翻译】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居安思危: 戒奢以
12、俭: 伐根: 塞源: 【翻译】 4.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承天景命: 殷忧: 克终: 盖: 【翻译】 5.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诚: 傲物: 骨肉: 行路: 【翻译】 6.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 苟免: 怀仁: 貌恭: 【翻译】 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畏: 载舟覆舟: 所以深慎: 奔车朽索: 【翻译】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简能
13、: 任: 善: 效: 【翻译】 理解性默写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概括了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2.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 ”。3.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将百姓喻为水,将施政者喻为大船,劝施政者要谨慎处理其与百姓之间的关系。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一句,是说 “兼听则明”;“ ”一句,是说 “偏听则暗”。这两句是劝说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要听信谗言。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
14、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 ”。 文学文化常识 1_: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讽、谏、谤、讥、说”的区别: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2_: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3_: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
15、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4_: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5_: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 , 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名正则言顺而事行,这就为下文的 “正名”提供了推理前提。2.司马光指责王安石变法为“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对此进行反驳的句子是 , , 。3.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 , 既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果决精神的一种概括。4. 答司马谏议书中, , , 三句,写王安石指责司马光不应以不做事、无所作为为善,墨守成规为安,击中保守派踏着祖宗的足迹亦步亦趋的思想要害,犀利深刻。5.王安石转述司马光对他的批评内容是:“ 、 、 、 、_ _。”6.王安石在反驳司马光的论述中有礼有节,进退有据,说“ _ ,_,_,_”增强了批驳的力度。重点句翻译1.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窃: 游处: 操: 强聒: 见: 上报: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