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湛(zhn)蓝 殷(yn)红 振(zhn)耳欲聋 黯(n) 然失色B. 愧怍(zu) 羁绊(bn) 强(qing)词夺理 矫(jio)揉造作C. 污秽(hu) 锃(zng)亮 提心吊(di)胆 惟妙惟肖(xio)D. 商贾(ji) 国殇(shng) 不屑置辩(bin) 闲情逸致(zh)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以浩瀚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情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令观众拍手叫绝。B.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
2、具有不容置疑的推动作用。C. 她不仅喜欢兰花,见了牡丹、菊花和海棠,也喜欢得不得了,真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D.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C. 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成功,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开采工程的效率。D. 为了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学校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A. B. C. D.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谪”“左迁”“贬”“放”“罢”均用于官员的降职或免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即指“被降职”。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
4、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C.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加冠”指古代男子16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成年;“不惑之年”指40岁。D.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积累(25分)(一)(9分)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5、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
6、没有发生变化一项是( )A.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对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B. 带领妻子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C. 带领妻子儿子和乡邻来到这个没有出路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D.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绝好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
7、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除了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外,还表现出他们担心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C.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D.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是要告诉人们: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二)(10分)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问:“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
8、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即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趋)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9、”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选自史记孙子传)注阖闾(h l),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勒:操练、演练或指挥;斧钺:(f yu):古代兵器。规矩绳墨:标准和要求。9.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试以妇人乎? 以:用B. 于是鼓之右 鼓
10、:击鼓或用鼓声C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徇:攻占D. 北威齐、晋 威:威慑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2)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11. 结合上文,自选角度,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一点感悟。第卷(主观题 73分)(三)古诗文积累。(共6分)12.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2)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4)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5)在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诗人引用典故的诗句是“_,_。”三、作文(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11、,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13.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滴水虽少,一人节约一滴,留下一片汪洋;一粒米虽小,一人节约一粒,聚成万斛粮仓;一度电虽弱,一人节约一度,点亮万家灯火;一张纸虽薄,一人节约一张,叠成万卷书香。班级要召开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主题班会,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14. 题目:走过初中三年,回望曾经的校园及成长之路,有一些人、有一些事,也许会偶然忘记,但更多的是会常常记起。请以“回望初中这三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
12、0字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B卷(共50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共15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剃头阿六凌鼎年常言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不,剃头阿六依然挑着剃头担走街串乡。是年民国三十一年。那天,田爷突然想起明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日子,虽说年景不好,兵荒马乱的,但人生满一花甲毕竟是大事。祝寿是谈不上了,拾掇拾掇头发,光光鲜鲜的,也算自己对得起自己。于是,田爷决定剃头、修面。正在这时,剃头阿六走进了这篇故事。田爷对这位剃头匠的手艺打着问号。他试探性地问:“师傅会哪几种发式?”剃头阿六
13、一指剃头担,但见一方泛黄的白布上书有“童叟无欺,保君满意。”并自言自语云:“虽云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嗬,口气倒不小。田爷遂加上了一句:“倘若不满意呢?”“砸我担!”剃头阿六干脆得一刮两响。这年月,剃头的能混个肚子圆就上上大吉了。一个乡下剃头佬,如此大言不惭,莫非真有本事,能使人耳目一新?剃头阿六很快进入角色,真正是一丝不苟。正理着,突然“镗、镗、镗”的大锣声急骤响起。不好,小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不一会,哭爷的喊娘的,鸡飞狗跳,猪嚎驴叫,逃的逃躲的躲,整个村庄乱了套。田爷急煞,顾不得半截子阴阳头,起身欲走。剃头阿六不由分说,一把按住,说:“慌啥,还没完。这模样,算出你自己丑还算出我的丑?”
14、天哪!炸弹跟屁股就来了,性命保不保都天知道,还剃甚么头,真是的。田爷死活不肯再剃,再三表示剃头钱决不少一个子。剃头阿六仿佛受了极大侮辱似的,拿起一把磨得锃光锃亮的剃须刀在田爷面前晃了晃说:“莫动,莫嚷。割了喉咙莫怨我手艺不精!” 由于那把明晃晃的剃须刀,田爷不敢再动弹,只是浑身上下筛糠般抖个不停。“轰!轰”日本人的炸弹在村头炸响了。田爷吓出一身冷汗,头皮也湿得有水淌下。剃头阿六顾自剃头,一点不在乎可能出现的危险,仿佛压根儿没听见炸弹的爆炸声,没看见村庄里乱糟糟一片逃难景象。终于,剃头阿六收起了剃须刀,取出一面破旧的镜子给田爷照看,嘴里说:“满意不满意在你,手艺绝不马虎在我。”田爷哪有心思照看镜
15、子,急欲付钱开溜。就在这当儿,飞机的呼啸声近了,炸弹从天而降。弹片击中剃头佬后背,血染红了他整个背脊。田爷抱着血人般的剃头佬不知所措。剃头阿六死死盯着田爷,断断续续地说:“如、如不满、满意,可以不、不给钱。”田爷连连说道:“满意,真的很满意”可惜剃头佬永远听不见了。(选自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小小说15. 剃头阿六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16. 根据全文,分析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剃头阿六顾自剃头,一点不在乎可能出现的危险,仿佛压根儿没听见炸弹爆炸声,没看见村庄里乱糟糟一片逃难景象。17. 小说有一些人物反常行为的细节描写,请你举出一例并进行分析。18. 同学甲说剃头阿六太犟,不值得;同学乙
16、说他精神可贵。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二)(共15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
17、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的。这个选本
18、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以上三点,
19、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是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进了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是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编自振甫谈谈)19. 分别举一例说说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0. 第段说“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请问“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是什么?21. 从全文看,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有什么
20、弊病?22. 古文观止广泛流布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回答。五、诗歌鉴赏(6分)23.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按要求回答问题春夜洛城 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 洛城,即洛阳。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 故园:故乡,家乡。(1)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2)说说诗中“折柳”的寓意及作用?六、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4分)名著阅读。24.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
21、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上文节选自 _(作者)的长篇小说_,该小说以_为主要描写对象,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上文主要采用了_描写。仿写。25. 爱的奉献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人人都需要爱,但我们在获得爱的同时,也应为需要爱的人付出真诚
22、的爱心。请仿照已有的例句写两句话。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_; _。综合探究26. 材料一: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与痛点。2018年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而国家卫健委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至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为53.6%,50.2%、52.7、52.6%。材料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认为,近视低龄化、重
23、度化严重,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两大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二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负担过度过早,这其中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也同时包含过多过久接触使用各类电子产品等。材料三:家庭是青少年近视防治的第一道防线。倪海龙表示:家庭是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力量,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家长要主动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不轻信“近视可治愈”“降低度数”“治眼神器”等虚假宣传;要以身作则,带头不做“低头族”,增加亲子时间;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保证孩子每天至少2小时日间户外活动;要密切关注孩子视力变化和眼睛异常迹象,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材料四:在防治
24、青少年近视这条道路上,仅靠家长的努力和孩子的自觉是不够的,还需多方合力,形成护眼爱眼的社会风气。倪海龙表示:“学校是防控近视的主战场,学校要真正抓落实,切实保障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业负担减负和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四川省成都市迎宾路小学校长陈雪表示:在学校层面,要做到强眼先强体,科学保障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强化科学的读写姿势,让学生能够自发地纠正读写姿势;每一位老师都肩负起提醒教育的责任。(1)请根据“材料一”,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请请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生活实际,向青少年朋友提出至少三条防治近视的建议。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
25、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湛(zhn)蓝 殷(yn)红 振(zhn)耳欲聋 黯(n) 然失色B. 愧怍(zu) 羁绊(bn) 强(qing)词夺理 矫(jio)揉造作C. 污秽(hu) 锃(zng)亮 提心吊(di)胆 惟妙惟肖(xio)D. 商贾(ji) 国殇(shng) 不屑置辩(bin) 闲情逸致(zh)【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C.提心吊(di)胆dio,惟妙惟肖(xio)xio;D.商贾(ji)g;故选B。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以浩瀚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情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令观众拍手叫
26、绝。B.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推动作用。C. 她不仅喜欢兰花,见了牡丹、菊花和海棠,也喜欢得不得了,真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D.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拍手叫绝:遇到、听到的人或事超越自已的想像空间,非常的绝妙,情不自禁地拍手称绝叫好。使用正确;B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使用正确;C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这里指她喜爱的花多,喜爱广泛,褒贬误用,使用有误;D藏污纳垢
27、: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使用正确;故选C。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C. 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研制成功,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开采工程的效率。D. 为了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学校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B.句式杂糅。可将“的原因”或“造成的”删去;C.搭配不当。可将“推进”改为“提高”;D.否定不当。可删去“不”字;故选A。4. 下
28、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组句成段的能力。按照逻辑顺序,为中心句,从“所以说”判断,为结尾总结句。排除AD。在的的后面,正好举例证明的观点。排除C,即可得出答案为所
29、B。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谪”“左迁”“贬”“放”“罢”均用于官员的降职或免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即指“被降职”。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C.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加冠”指古代男子16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成年;“不惑之年”指40岁。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C.有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
30、示已经成年;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积累(25分)(一)(9分)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31、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对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B.
32、 带领妻子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C. 带领妻子儿子和乡邻来到这个没有出路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D.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绝好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除了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外,还表现出他们担心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C.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
33、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D.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是要告诉人们: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答案】6. D 7. A 8. B【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古今意义。A.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形容食物的口感新鲜美味;B.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 C.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之意;D.酒食:没有变化,均指酒和食物。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34、。划线句重点词语有:妻子指妻子儿女;绝境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翻译为: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B.妻子翻译为妻子,理解有误;C.绝境翻译为:没有出路的地方,理解有误;D.绝境翻译为绝好的地方,理解有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主要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没有“担心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之意。故选B。(二)(10分)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问:“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
35、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即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趋)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
36、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选自史记孙子传)注阖闾(h l),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勒:操练、演练或指挥;斧钺:(f yu):古代兵器。规矩绳墨:标准和要求。9.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试以妇人乎? 以:用B. 于是鼓之右 鼓:击鼓或用鼓声C.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37、 徇:攻占D. 北威齐、晋 威:威慑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2)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11. 结合上文,自选角度,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一点感悟。【答案】9. C 10. (1)我既然已经接受任命(或受命)当将军,将军在军队中,(对)国君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2)宫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标准和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11. 示例1:要做成任何事,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执行力:如果孙武不对两个队长进行斩首以维护严明的纪律,要使她们成为训练有素的队伍是不可能的。示例2:处罚要得当,不能一概而论:在宫女们还是没有按规定
38、执行,孙武只是将两位队长斩首进行威慑,没有处罚其他人,最终达到了训练的要求。示例3:要不怕权势,不怕得罪人,遇事严格按制度执行:在吴王为两个队长求情的情况下,孙武毅然按军纪处死了齐王的两位爱妃,以确保训练严格进行并取得实效。【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C.句意为: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 徇,动词,巡行,示众;而非“攻占”;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39、、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1)重点词:既已,既然已经;受命,接受任命;将,将军;在军队中,君命,国君的命令;有所不受,有的可以不接受。(2)重点词:妇人,宫女们;左右前后,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起,跪下起立;中,合乎,符合;规矩,标准;绳墨,指要求。【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读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可知,孙武斩了吴王的两位爱妃,可知他是一个善于治军,军纪严明的人。由此可知,要做成任何事,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执行力:如果孙武不对两个队长进行斩首以维护严明的纪律,要使她们成为训练有素的队伍是不可能的。根据“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可知,孙武是一个为
40、人刚直、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懂得用兵之道的人。由此可知,要不怕权势,不怕得罪人,遇事严格按制度执行:在吴王为两个队长求情的情况下,孙武毅然按军纪处死了齐王的两位爱妃,以确保训练严格进行并取得实效。根据“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即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可知,孙武赏罚分明,处罚得当。由此可知,处罚要得当,不能一概而论:在宫女们还是没有按规定执行,孙武只是将两位队长斩首进行威慑,没有处罚其他人,最终达到了训练的要求。根据“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等可知,吴王知人善用,顾全大局,不因小失大
41、。由此可知,作为领导者要知人善用,顾全大局。【点睛】参考译文孙子,字武,是齐国人。他以所著兵法求见于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为我操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阖闾问:“可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于是答应孙子,选出宫中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王的宠姬二人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持戟。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的方向吗?”妇女们说:“知道。”孙子说:“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后方是按背所向。”妇女们说:“是。”规定宣布清楚,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妇女们大笑
42、。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重复了多遍,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妇女们又大笑。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清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队长的过错了。”说着就要将左右两队的队长斩首。吴王从台上观看,见爱姬将要被斩,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请不要斩首。”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用地位在她们之下的人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然后孙子派使者回报吴王说:“
43、士兵已经阵容整齐,大王可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可以。”吴王说:“将军请回客舍休息,寡人不愿下台观看。”孙子说:“大王只不过喜欢我书上的话,并不能采用其内容。”从此阖闾才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他为将。吴国西面击破强楚,攻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孙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第卷(主观题 73分)(三)古诗文积累。(共6分)12.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2)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4)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5)在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诗人引用典故的诗
44、句是“_,_。”【答案】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英雄末路当磨折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寥、畏、遮、郎、末、钓”等字要正确书写。三、作文(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13.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滴水虽少,一人节约一滴,留下一片汪洋;一粒米虽小,一人节约一粒,聚成万斛粮仓;一度电虽弱,一人节约一度,点亮万家灯火;一张纸虽薄,一人节约一张,叠成
45、万卷书香。班级要召开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主题班会,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答案】例文:节约,从你我做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节约,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我们稍微一注意就能节约一粒米、一分钱。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人浪费水资源就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不过有些人却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水是我用钱买来的,属于我所有,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爱用多少就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