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71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蜀相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A写景诗B怀古诗C哲理诗D闲适诗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问君西游何时还青泥何盘盘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悲不见九州同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守或匪亲或:倘若B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C连峰去天不盈尺盈:充满D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雄飞雌从绕林间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题型二:古

2、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史白居易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相首联“丞相”和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C蜀

3、相颈联的“老臣心”即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6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C蜀相颔联的“自”蕴含了对丞相已逝的追悼之情。D蜀相和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7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杏花天赋莫愁周密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注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名莫愁,聪明美

4、丽,能歌善舞,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周密:南宋文学家,宋亡后隐居不仕。两桨:出自古歌谣石城乐中“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瑞云盘翠侵妆额”三句描写了莫愁女的发式特点以及眉梢上郁积着的忧愁。B“返魂”二句用典,化用屈原的招魂,以期待有人能将她招回到故国。C最后写江南江北的哀愁、日暮风急中的石城,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感。D整首词笔触清丽,情感深挚,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楚感慨,实属上乘之作。9词中“垂杨自碧”和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题型三: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草堂诗魂细

5、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

6、,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

7、,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

8、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

9、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0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清人顾复初的对联,深刻反映了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之大。同时也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终究会占有辉煌。B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杜甫因以彪炳青史,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就是杜甫全部价值所在。C“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表达了作者对杜甫人生经

10、历及历史的深切思考,表明幸与不幸是相对的这一深刻哲理。D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如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11如何理解“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除了杜甫,你还能再举出一个中国历史上文人的成就与命运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吗?12作者认为“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结合原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题型四:课内经典阅读理解13蜀相和书愤中均用到了诸葛亮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题型五:语言表达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英雄”一

11、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要求:写一个主题论证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文体知识的能力。B.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所以为怀古诗。故选B。2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

12、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何:疑问代词,什么。句意:西行的友人什么时候回来。何:疑问副词,多么。句意:青泥岭多么曲折盘旋。但:副词,只。句意: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但:副词,只。句意: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故选C。【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

13、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3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和用法。C项,“连峰去天不盈尺”意思是“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盈”意思是“满,足”。故选C。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所给选项,选出答案。

14、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D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加省略句。A项,“号古木”应为“(于)古木号”。B项,“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之)”。C项,“绕林间”应为“(于)林间绕”。故选D。5D6D7(1)内容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2)感情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

15、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咏史则主要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D.“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错。咏史尾联“前后出师遗表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不是指出师北伐的史实。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错。咏史中没有实景,颔联“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并非写景,而是比喻明君贤相相遇合。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内容上:蜀相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后四句

16、咏叹丞相才德,叙写诸葛亮的功业。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咏史则全部写史,这首诗将诸葛亮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写诸葛亮躬逢明主,君臣相契,大展宏志;后一阶段写诸葛亮肩负托孤之重,竭尽忠诚,至死方休。简括地凝缩了诸葛亮的一生。由此得出内容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情感上:蜀相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

17、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咏史前两联写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林,“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写明君贤相相遇合,这是诸葛亮蜀汉事业的起点。接着写“托孤既尽殷勤

18、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说刘备托孤,后句说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作为臣子的诸葛亮“忠义心”须倾,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诸葛亮为开创蜀汉的基业,殚精竭智,运筹帷幄,历经百战。尤其是刘备托孤以后的十一年,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中,独挡风雨,力挽狂澜。六次北伐,饱尝艰辛,无时不在为光复汉室而“报国还倾忠义心”。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始自“隆中对”,终至“出师表”,他的忠心令人动容。而“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也同时表达了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遗憾。由此得出感情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

19、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咏史则主要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8C9两个“自”字都含有春色依旧而无人欣赏之意,都包含了作者一种无奈的情感。“垂杨自碧”是写尽管绿杨依旧,但人事全非,表面是对莫愁女一个人的怀念,实则抒发了词人对时事的哀叹和国家垂亡之感。“映阶碧草自春色”,表面上也是在写碧草无人赏玩,实则是写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蜀相诸葛亮的痛惜。【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感”错误,这里应是“抒发了国家垂亡之感”。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本词中“垂杨自碧”是说绿杨依旧,而人事全非;蜀相“映阶碧

20、草自春色”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无人欣赏。都描写春色,包含了作者一种无奈的情感。本词“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尽管绿杨依旧,而人事全非。在词人的眼中,同样一个莫愁,物是人非,这里不是对某一个人的怀念,而是抒发了对时事的慨叹,以及国家垂亡之感。“映阶碧草自春色”碧草映阶,无人欣赏,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借眼前遗迹荒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10B1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才空有济世之才与用世之志,却仕途坎坷,命运凄凉,无用武之地。如屈原,满怀对楚国的赤胆忠心,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抱石沉江。12杜甫的才华没有被唐王

21、朝所承认,他只是一个小官,但杜甫所处的特殊时代却成就了他诗歌的不朽,并成为“诗圣”。【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这就是杜甫全部价值所在”理解有误。由“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可知,这是“价值所在”,并不是杜甫全部价值所在,选项过于绝对化。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探究能力。由“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结合杜甫的例子“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

22、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可知,“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可知,指历史上有空有济世之才与用世之志,却仕途坎坷,命运凄凉,无用武之地的人。一个中国历史上文人的成就与命运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如司马迁身陷囹圄,被处宫刑,却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和“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

23、以养家”可知,“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中,“抛弃了杜甫”指杜甫的才华并未在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所认识,所承认。由“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可知,“造就了另一个杜甫”,杜甫所处的特殊时代却成就了他诗歌的不朽,并最终为无数后人所景仰。13蜀相用典抒情,诗人运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了蜀汉大业鞠躬尽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会的羡慕之情和对诸葛亮的追慕,以及自己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书愤用典明志,诗人运用诸葛亮坚持北伐,名满天下的典故,追慕先

24、贤的业绩,表明自己岁年事已高,但仍有满腔的爱国热情,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的志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运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运用了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典故,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会的羡慕之情和对诸葛亮的追慕,以及自己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运用诸葛坚持北伐,名满天下的典故,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

25、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1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

26、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片段写作的能力。材料涉及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方面。古典诗词中的“英雄”都聪明杰出,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当今时代的英雄主要在于有着“利他”思想,在平凡中凸显伟大。写作上,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

27、”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英雄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写作现实的针对性。针对现实中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

28、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有流泪。文体要求写作“主题论证段”,作为论证性语段,一定要观点鲜明,材料详实典型,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切不可空发议论,牢骚满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