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622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0分)春暖花开、草长yn飞之际,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暗迷蒙。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从古至今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孟浩然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这是【甲】,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杜甫诵“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这是【乙】,在民心淳厚中心系家国;诗经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兰兮”,这是【丙】,在洗涤灵魂后chng憬美好。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远sh去的亲人【丁】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新春。1. 根据拼

2、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 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慎终追远 【乙】民德归厚 【丙】清心明志B. 【甲】民德归厚 【乙】慎终追远 【丙】清心明志C. 【甲】清心明志 【乙】慎终追远 【丙】民德归厚D. 【甲】民德归厚 【乙】清心明志 【丙】慎终追远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中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清明节有挥之不去的愁思;而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却挥笔写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大气磅礴的佳句。B. 划线句“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暗迷蒙”的结构不完整,应在“迷蒙”后添加“的感觉”。C. 文段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3、,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D. 【丁】处应该使用的标点是分号。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_,在河之洲。_,在水一方。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诗句是_,_。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正如 桃花源记中的捕鱼人漫步桃林,感受“_,_”的一树花雨,清新美丽。5. 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八(1)班在开展的“梨花风起正清明”主题活动中收集到下面的两个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并完成任务。材料一:杜牧的清明一诗千古绝唱,让清明这个节日变得深邃悠远,美丽空灵。尤其是“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材料二:今年,我们一起“云”上过

4、清明。近年来绿色祭扫、零碳祭扫方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清明假期首日,全国统计的网络祭扫平台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75.7%。网上祭扫方式满足了时空要求,传统现场祭扫正悄然发生变化,但变化的是祭祀形式,不变的是无限的追思。(1)【我来选】同学们在“声情并茂诵古诗”时,想为清明(杜牧)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你认为曲风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新明快,节奏活泼。B. 雄伟奇特,壮丽辉煌。C. 委婉质朴,低徊流畅。D. 凄冷悲壮,激昂慷慨。(2)【我来拟】请为第二则材料补充完整标题。_,追思永不变。(3)【我来析】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有什么作用?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5分)阅读宋朝苏轼的海棠,完成下面小题。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6. 下列写花的几句诗与本诗所写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B.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C.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 语言是有温度的。这首诗虽写于诗人被贬谪期间,但我们能从东风、崇光、香雾、_、 _等明丽的意象中感触到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从“只恐夜深花睡去”里的“只”感受到诗人_的心理。(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6、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贻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

7、,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注】褐:粗布衣服。 营营:内心不安。方寸:内心。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从人丐得钱( )尝贻一衲袍 ( ) 或衣以出(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狼)B. 刘欣谢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 因市一锁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D. 忽自悟以一袍故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0.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自 得 袍 之 后 不 衣 而 出 则 心 系 念11. 翻译下列句子。(1)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

8、初。(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12. 拒绝,是一种态度。【甲】文中的桃源中人拒绝和“外人”来往,【乙】文中的“乞人”最终拒绝了“衲袍”,说说这两种拒绝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名著阅读(6分)13. 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段落,回答问题。保尔注视着渐渐走近的 和那个匪兵,心乱如麻,想不出办法。“怎么办?在最后关头,他猛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从身旁走过,朝这端枪的匪兵后背放一枪,这样 就能得救了。这瞬间的决定立刻止住了他纷乱的思绪。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发疼。就在昨天, 还对他说:“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1)上面语段横线处是同一个人,他是_(人名)

9、。(2)简要说说保尔口袋里的手枪是怎么得到的?14. 读了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两部名著后,同学小轩觉得傅聪的成功都是因为有父亲的引导,保尔的成长也是因遇到的苦难多,所以他认为成才全是靠外在的影响。你认为他的看法太片面,请结合傅聪或保尔的相关事例劝说他。(四)(15分)阅读季羡林的野火,完成下面小题。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的活也十分艰苦。地面上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上去只

10、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却掉不下多少土来。刨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往年在这数九寒天,我们早已停了地里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下的镐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野火!”是的,是野火。在远处的山麓

11、上腾起一股浓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有人在努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给这地毯铺满了。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这火下了山岗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这火爬上另一个山岗了。”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这火快到山沟了。”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忽然,不知谁喊了

12、一声:“火已经过了山沟!”过了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山间地势崎岖不平,还不知道有多少山沟,多少沙滩。地边上、沟边上又长满了葛针,葛针浑身是刺,在那里等候着人们。衣服碰上,会被撕破;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

13、,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

14、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锹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锹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注。”我眼前站着的这样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有删改)注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里面有诗句“为有牺牲多

15、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5. 文章刻画的农民形象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6.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7. 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诗句有哪些作用?18.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阅读本文应采取“冷读法”,还是“热读法”?为什么?(结合文本分析,理由不少于两点)链接材料: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部编语文八下教材三、作文。(40分

16、)请从上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文章。19 题目:这并不聪明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20 这并不笨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0分)春暖花开、草长yn飞之际,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暗迷蒙。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从古至今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孟浩然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这是【甲】,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杜甫诵“秦城楼

17、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这是【乙】,在民心淳厚中心系家国;诗经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兰兮”,这是【丙】,在洗涤灵魂后chng憬美好。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远sh去的亲人【丁】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新春。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 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慎终追远 【乙】民德归厚 【丙】清心明志B. 【甲】民德归厚 【乙】慎终追远 【丙】清心明志C. 【甲】清心明志 【乙】慎终追远 【丙】民德归厚D. 【甲】民德归厚 【乙】清心明志 【丙】慎终追远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中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

18、在清明节有挥之不去的愁思;而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却挥笔写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大气磅礴的佳句。B. 划线句“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暗迷蒙”的结构不完整,应在“迷蒙”后添加“的感觉”。C. 文段中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D. 【丁】处应该使用的标点是分号。【答案】1 莺 晦 憧 逝 2. A 3. C【解析】【1题详解】草长莺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草长莺飞”的“莺”注意不要此处“鸾”;晦暗:昏暗;不明亮。“晦暗”的“晦”不要写成“诲”;憧憬:向往。“憧憬”的“憧”不要写成“童”;逝去:过去:消逝。“逝”中的“折”不要写成“拆”。【2

19、题详解】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民德归厚:了解先人事业功勋,并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的一种诚挚的缅怀。清心明志: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志向明确。甲:孟浩然的“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的意思是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清明节怀念先人,祭祀远代祖先、追念前贤。结合下文“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可知应填“慎终追远”。乙:“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的意思是想呵,在这清明时节,那长安城里的一些楼台殿阁该都掩映在如烟的繁花丛里,而我们大汉君主的这偌大山河,则已闪耀在这片灿烂夺目的锦绣之中。”“秦城楼阁”、“汉主山河”,正

20、是他身在湖湘,遥念京国的具体体现。诗句体现了对先人事业功勋、并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的一种诚挚的缅怀。据此可知此处应填“民德归厚”。丙:结合下文“洗涤心灵”可知心里没有任何杂念,据此可知此处应填“清心明志”。故选A。【3题详解】考查基础知识。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不是浪漫主义;故选C。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_,在河之洲。_,在水一方。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诗句是_,_。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正如 桃花源记中的捕鱼人漫步桃林,感受“_,_”的一树花雨,清新美丽。【答案】 . 关关雎鸠 . 所谓伊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

21、邻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雎鸠、己、涯、缤”等字词容易写错。5. 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八(1)班在开展的“梨花风起正清明”主题活动中收集到下面的两个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并完成任务。材料一:杜牧的清明一诗千古绝唱,让清明这个节日变得深邃悠远,美丽空灵。尤其是“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材料二:今年,我们一起“云”上过清明。近年来绿色祭扫、零碳祭扫方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清明

22、假期首日,全国统计的网络祭扫平台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75.7%。网上祭扫方式满足了时空要求,传统现场祭扫正悄然发生变化,但变化的是祭祀形式,不变的是无限的追思。(1)【我来选】同学们在“声情并茂诵古诗”时,想为清明(杜牧)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你认为曲风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新明快,节奏活泼。B. 雄伟奇特,壮丽辉煌。C. 委婉质朴,低徊流畅。D. 凄冷悲壮,激昂慷慨。(2)【我来拟】请为第二则材料补充完整标题。_,追思永不变。(3)【我来析】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C (2)云上过清明或清明云祭扫(意思对即可) (3

23、)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参加网络祭扫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家对云祭扫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风格的理解与分析。诗歌的情感风格要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及诗词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进行探究。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待情景、环境、气氛,传达了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气氛和境界;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人物的伤感极深,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

24、然,耐人寻味。全诗曲风委婉质朴,低徊流畅。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材料标题的能力。标题是对材料内容的高度概括,学生要对材料内容进行提炼。本则材料围绕“清明”和“网上祭扫方式”展开,标题的主体和事件就应该着眼于这两个关键词,并且句式尽量做到一致。如:清明云祭祀;“零碳”过清明。【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分析,首先指出材料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指出该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材料中“全国统计的网络祭扫平台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75.7%”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给出了网上祭扫的数据,说明参加网上祭扫的人数越来

25、越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75.7%”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对云祭扫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5分)阅读宋朝苏轼的海棠,完成下面小题。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6. 下列写花的几句诗与本诗所写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B.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C.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 语言是有温度的。这首诗虽写于诗人被贬谪期间,但我们能从东风、崇光、香雾、_、 _等明丽的意象中感触到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从“只恐夜深

26、花睡去”里的“只”感受到诗人_的心理。【答案】6. A 7. . 高烛 . 红妆 . 忘却个人所有不快,痴情于眼前海棠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东风袅袅泛崇光”,“东风”即春风,由此可知这首诗写的是春季景色。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春风”,由此可知这句诗写的是春季;B.“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菊”为秋季之花,由此可知这句诗写的是秋季;C.“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中“冰雪”是冬季的事物,由此可知这句诗写的是冬季;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荷花别样红”是夏季景物,由此可知这句诗写的是夏季;故选A。【7题详解】根据“东风袅袅泛崇

27、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可知诗歌选用了东风、崇光、香雾、高烛、高烛这几个意象。可知一二空可填:高烛、高烛。“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意思是只是怕夜深了华已经睡去了,所以用红烛照亮厅堂来赏花。表现了作者醉心于眼前的花之美好,忘怀了自己的遭到贬谪的不快。表现了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刘

28、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贻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注】褐:粗布衣服。 营营:内心不安。方寸:内心。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从人丐得钱

29、( )尝贻一衲袍 ( ) 或衣以出(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狼)B. 刘欣谢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 因市一锁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D. 忽自悟以一袍故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0.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自 得 袍 之 后 不 衣 而 出 则 心 系 念11. 翻译下列句子。(1)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12. 拒绝,是一种态度。【甲】文中的桃源中人拒绝和“外人”来往,【乙】文中的“乞人”最终拒绝了“衲袍”,说说这两种拒绝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

30、】8. . 邀请 . 跟随 . 赠 . 穿衣 9. D 10. 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11. (1)(富人)过了几天见到他,他还像以前一样穿着旧粗布衣服。(2)这个(捕鱼)人把他听到的内容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惊叹惋惜。 12. 甲文中表现桃源中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来破坏。乙文反映了遵循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坦然,不愿为物质所牵累、甘守清贫的人生态度。【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延:邀请;(2)句意:跟着

31、人家讨钱。从:跟随;(3)句意: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贻:赠;(4)句意:有时穿袍子出门。衣:穿衣。【9题详解】A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就;B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C副词,于、就/动词,顺着、就着;D均为介词,都译为“因为”;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自从得到袍子后,不穿它出去,就心里记挂着“自得袍之后”为状语,在其后断一处;“则心系念”的原因是“不衣而出”;故断为: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32、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越:过;数:多;褐:粗布衣服;如初:像以前一样;(2)具:详细地;皆:都;叹惋:惊叹惋惜。【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可知,渔人向桃花源人详细地介绍了桃花源外的世界;从桃花源人“皆叹惋”的表现来看,外面的社会是动荡的,是战乱频繁的;所以在渔人离开时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拒绝与“外人”来往,可见此举体现了桃花源人对如今美好和谐生活的珍视,不希望外人来打搅他们安宁的生活。乙文,写“乞人”未得到富人赠与的“衲袍”,内心自在、坦然,出去、晚上回家睡觉时都不用关

33、上门睡觉,行为自然洒脱;但是得到富人赠与的“衲袍”后,心里总是惦记“衲袍”,担心“衲袍”丢失(内心不安),后来便将衣服给了过路人;联系“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恰巧碰到一个人从我的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着它)”可知,“乞人”最终拒绝了“衲袍”体现了“乞人”遵循自己的内心生活,追求内心坦然,不愿为物质所牵累、甘守清贫的人生态度。【点睛】【甲】参考译文: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个

34、(捕鱼)人把他听到的内容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参考译文: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有时走到衡山县集市上,跟着人家讨钱,(讨到钱)就买盐、酪后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来讨钱。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地道谢后走了。(富人)过了几天见到他,他还像以前一样穿着旧粗布衣服。(富人)便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

35、也不用关上。自从得到袍子后,不穿它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一直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变得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我的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着它。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三)名著阅读(6分)13. 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段落,回答问题。保尔注视着渐渐走近的 和那个匪兵,心乱如麻,想不出办法。“怎么办?在最后关头,他猛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从身旁走过,朝这端枪的匪兵后背放一枪,这样 就能得救

36、了。这瞬间的决定立刻止住了他纷乱的思绪。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发疼。就在昨天, 还对他说:“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1)上面语段横线处是同一个人,他是_(人名)。(2)简要说说保尔口袋里的手枪是怎么得到的?【答案】(1)朱赫来 (2)在列辛斯基家偷的德国中尉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的识记。结合第一段“保尔注视着渐渐走近的 和那个匪兵”,第三段“在最后关头,他猛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从身旁走过,朝这端枪的匪兵后背放一枪”可知,此文段写到是保尔营救朱赫来的事,所以空缺处的人物是朱赫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掌握。保尔口袋里的手枪是保尔偷的德国中尉的;一个

37、德国中尉暂住在列辛斯基家里,有一天保尔在屋后房顶晒太阳,他看见德国中尉和勤务兵都出去了,趁着没人,他偷偷溜进房里偷走了德国中尉的十二响“曼利赫尔”手枪,又藏在了废弃的砖窑。维克多直觉怀疑是保尔干的,可惜警察在他家没找到证据,这成了一桩悬案,中尉的勤务兵白挨了一顿打。14. 读了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名著后,同学小轩觉得傅聪的成功都是因为有父亲的引导,保尔的成长也是因遇到的苦难多,所以他认为成才全是靠外在的影响。你认为他的看法太片面,请结合傅聪或保尔的相关事例劝说他。【答案】要求:称呼、分析(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结合名著。示例:小轩,成才全是靠外在的影响是不对的。影响一个人成功更重要的

38、原因是内因而非外因。保尔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的成长更多的是得益于他高贵的品质:勇敢坚强,坚贞不屈,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只有这样的保尔才能成为伟大而平凡的革命战士。【解析】【详解】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

39、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示例:小轩,成才不仅有外在的影响,更多的是内在的驱动。傅聪的成才得益于傅雷的严格管教,谆谆教诲。但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傅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跟他自身的内在品格也是不无关系的。在没有父傅聪督促下,一个人严格自律

40、,坚持音乐梦想,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他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四)(15分)阅读季羡林的野火,完成下面小题。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的活也十分艰苦。地面上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上去只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却掉不下多少土来。刨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往年在这数九寒天,我们早已停了地里

41、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下的镐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野火!”是的,是野火。在远处的山麓上腾起一股浓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有人在努

42、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给这地毯铺满了。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这火下了山岗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这火爬上另一个山岗了。”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这火快到山沟了。”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火已经过了山沟!”过了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

43、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山间地势崎岖不平,还不知道有多少山沟,多少沙滩。地边上、沟边上又长满了葛针,葛针浑身是刺,在那里等候着人们。衣服碰上,会被撕破;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

44、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锹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锹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注。”我眼前站着的这样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有删改)注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里面有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5. 文章刻画的农民形象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