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下科学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241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7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材P6869)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热在水中的传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2知道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能够熟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能够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4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

2、的想法。3形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思路的习惯,愿意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明确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难点:热对流的形成机制,冷水受热后,密度变化而向上运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大烧杯、滴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架、感温粉末、红墨水、清水、湿布、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我们都见过铁锅烧水。在开始烧水时,铁锅把热传给锅底的水,锅底的水会变热,那么中间和上层的水又是如何变热的呢?(预设:锅底的水把热

3、逐渐传给中间和上层的水。)2追问:你们认为热在水中与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相同吗?(预设:相同,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同,金属是固体,而水是液体。)3揭题:大家的猜想都有一定的依据,那么热在水中到底是如何传递的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探究竟!(板书:热在水中的传递)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聚焦本课主题。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加热试管里的水1提问:想象一下,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然后给试管中水的一端加热,水的另一端是否也会热起来?(预设:会。)是怎样变热的呢?(预设:通过热传导;通过热对流;通过热辐射。)2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猜想,用箭头在活动手册的图中画出热

4、在水中的传递方式。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68加热装置图片。)这是实验室常见的加热装置。安装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底部,再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大致高度确定试管的位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要保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同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4提问:水是无色透明的,很难观察到水的温度变化过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预设:在水中加入感温粉末。)5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6小结:加热时,试管底部热水上升,上方冷水下降,如此循环,从而完成热量的传递。探索二:加热烧杯里的水1过渡:如果加热烧杯里的水,水会如何流动?(预设:烧杯底部热水上升,上方冷水下降。)如

5、果在烧杯底部一侧加热,烧杯里的水都会变热吗?热又是如何传递的呢?接下来,我们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2讲解:出示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4小结:根据红墨水在水中的变化,可以推知加热后的水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从而形成对流现象,使热量由热水传递到冷水。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此环节通过观察分别加入了感温粉末和红墨水的清水在加热时的变化,使热对流现象可视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热对流现象的认识与理解。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发现过热对流现象吗?(预设:家里煮汤圆时,在加热过程中,汤圆上下滚动,由此可知水发生了对流现象。)2拓展:

6、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房间里哪里的空气先热起来?(预设:取暖器周围的空气。)房间里上部空气的温度和下部空气的温度哪里更高?(预设:上部空气的温度更高。)房间里的空气是怎样逐步达到全部变热的?把你们的推测用文字和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3小结: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进行热传递,而热对流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设计意图】利用冬天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的常见事例,并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其中的原理,使本课的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热传导的传热方式,大部分学生会认为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也是热传导。因此,本课通过

7、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并在实验中提醒学生观察水的流动情形,使学生认识到热的这种传递方式与在金属中的不同,从而形成新的认识。由于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通过拓展活动推测出热在气体中也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由此得出热对流的主要特点是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中的结论,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后作业二、选择题。1易错题热传递的方式有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下列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热传递的方式,属于热对流的是( )。A一锅水烧开B金属汤匙放开水里,一会儿手柄就热了C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2在我们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时,为了观察加热后水是怎么流动的,我们想出了一些办法,下列不可行的是( )。A在清水中加入感温粉末B在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滴2滴红墨水C增加清水的量参考答案二、1.A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五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