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山气日夕佳 佳木异行 词类活用法 周亚夫军细柳 不可名状 字典查阅法 你, 你的: 像, 如
2、, 好像:假如,如果;与,和;此,这个;至,至于(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 4 版)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2请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两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事。 3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本文与与朱元思书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文人笔下的水有相同点:本文“河悬激注”一句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一句都表现了水之温息。 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有_的特点,从 “_”和 “_”可以读出。 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 与朱元思书寄托了_;但本文寄托的情感我却理解不了。 可以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比如“怅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右溪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还 可以用
3、知人论世的方法作进用一步理解,作者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置,长期赋闲,在本文中就还隐藏着如陈子昂般的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生见沛公 司马迁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使者出谢曰: 沛公敬谢先生, 方以天下为事, 未暇见儒人也。 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
4、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节选) 【注】暴(p )露:栉风沐雨,在外奔波。洗:洒足也,指用水洗脚。侧注:古时帽子名,又叫高山冠。遽:匆忙,急。雪:擦净,揩干。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将兵助楚讨不义(2)沛公方洗(3)未暇见儒人(4)沛公遽雪足杖矛曰 5人像摄影主要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为创作任务。根据“郦生见沛公”的故事,完成下面的拍摄构想。 被摄者 原文 状貌 动作 神态 形象特点 郦生 镜头一 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 (1)_
5、(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回躬下身子,向使者作揖 (2)_ (4)_ 镜头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3)_ 怒目圆睁,生气愤怒。 二 酒徒也,非儒人也。 答) 6郦生的形象在沛公和使者的衬托下显得愈加鲜明。你认为谁对郦生形象的塑造作用更大?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A沛公 B使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南明山记 宋方鹏 甲申之岁,季春之晦,余来桔苍阅武于南郊之外。有山突兀,近在几格,问其名,曰南明也。即命驾而行,涉级而上,悬崖飞瀑茬茬有声。上者石梁,其纵数丈,其衡数尺。下有石潭,广可半亩,悠然有天光云影之趣。更上有寺,寺后有龛,志所谓“高阳洞”疑即此
6、也。自龛出,有孤亭焉,正倚石壁,壁刊“南明山”三字,是米元章所书,而葛仙翁“灵崇”二字,则模糊不可认矣。小坐而酌,既倦而归。 童子曰:“今日之游乐乎?先生每以衰病自怯,便于舟车,艰于徒步。是行也,佢偻蒲伏,息喘吁吁,劳亦甚矣!” 余曰:“是非尔所知也,感吾生之无几,念此行之不再,故勉力强矫,实忘其劳。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_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 童子曰:“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 余黯然以对。姑记其语以自愧云。 【注释】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米元章:即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葛仙
7、翁:即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庶:也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广可半亩 潭中鱼可百许头 B自龛出 自非亭午夜分 C有孤亭焉 且焉置土石 D上者石梁。 负势竞上 8原文_缺失一字,请从下列选项中挑选最符合语境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故 B遂 C盖 9文末写道“姑记其语以自愧云”,作者因何“自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对话,结合文章内容,从“自然”“历史”“人文”三个角度将小文的话补充完整。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怒蛙说(节选) 南宋陈傅良 日有乌,月有蛙。蛙与乌相
8、遇,乌戏蛙曰:若,脔肉耳。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呀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吾视若之怒,眇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其朔,日果无光。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 止斋先生文集 ) 【注释】乌: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蛙:蟾蜍,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蟾蜍。脔(lu n) :切成块的肉。靳(j n) :嘲笑,侮辱。翳
9、(y ) :遮蔽。呀:张开。月于望:农历的每月十五那天。下文的“月于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啬人:乡人。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已矣,若无靳我( ) (2)曩吾怒,得毋惕乎( ) (3)徐以三足蹴之(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 13参考字典中的解释,说说“且”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义项:连词。而且,并且。连词。况且。连词。尚且。连词。即使,纵然。副词。暂且,姑且。 ( 古汉语常字字典 ) 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14下面这个句子的断句,甲乙同学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说明理由。 我认为_同学的更好。理由:_ 阅读短文
10、,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列子拒粟 子列子穷,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选自列子 说符 ,有删改) 【注释】郑子阳:郑国的丞相(一说是君主) 。 无乃:莫非、岂不是。 望:埋怨,责怪。拊:拍打。
11、 死:为而死。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居君之国而穷 ( ) (2)君无乃不好士乎 ( ) (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 ) (4)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 1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死 其 难 是 死 无 道 之 人 岂 义 哉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 18列子不受郑子阳之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短文阅读短文,完成探究。,完成探究。 【甲】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 上至,又不
12、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 【乙】 张释之,堵阳人也。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
13、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注释】上:指汉文帝。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治问:询问、审问。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 19 【通字义】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固不败伤我乎 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 固: (
14、1)_ 民安所措其手足 查阅字典法:放置,安放。施行。废弃,放弃。同“错”。读 z ,挤压,夹。 措: (2)_(填序号) 廷尉当是也 成语推断法:点头称是 是: (3)_ 20 【析心理】小毅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甲)称善者久之。 (乙)上良久曰:“延尉当是也。” 21 【提观点】文中画线句分别来自周亚夫的军令和张释之的劝谏,小毅认为这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请帮小毅分析内容并概括观点。 (甲)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乙)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22 【评人物】小毅想在文中人物里选出一名“求是之星”
15、,你认为谁最合适?请结合原文内容和你对“求是”精神的理解,说明理由。 A汉文帝 B周亚夫 C张释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靿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
16、,有火燎数十把, 大盗百余人, 过张公岭, 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 谢灵运开山临獬, 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绣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 【注释】武:半步。嘄(ji o) :呼减。苍头:奴仆。火燎:火炬。靿(wng)刀:插在靴简里的短刀。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23下列各组加点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多助之至 B是日 实是欲界之仙都 C奔而上 负势竞上 D及知为灵运 至霸上及棘门军 24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括号中分别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余接声应,( )奔
17、而上,( )扶掖下之。 备选项:A我 B奴仆和山僧 25苏轼和张岱两人各自回忆上述赏月之事,分别会露出怎样的表情?请选择并阐释理由。 表情:A偷笑 B流泪 C 憨笑 D其他 26张岱可以称为苏轼笔下的“闲人”吗?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张岱,晚明散文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相关任务。 【甲】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
18、笋饷春耕。 【注】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本诗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至新城途中所作。絮帽:棉帽。铜钲(zhng) :古代铜制乐器,在行军时敲打。西崦(yn) :这里泛指山。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答李端叔书(节选)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
19、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瘦,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注】本文是苏轼谪居
20、黄州时所作。制策:指封建社会中一种临时特设的专科考试。譊譊(n o)譊:争辩,谈论,这里指写文章,在文中争辩。坐此:因此。 【链接材料】 : 1071 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遭到变法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再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1079 年,因“乌台诗案”所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94 年,又被贬惠州、儋州。 27 【得法 释词】 请运用表中提供的方法,理解词义。 方法 句子 方法联结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又举制策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_ 成语关联法 纷然诵说古今 (2)_ 的样子 查阅字典法 皆故我 原因;存心;意外的事情;过去的,原来的;姓氏。 (3)_(填序
21、号) 28 【关联 运用】 请结合上面活动二中写景技巧的知识,分析【甲】诗颈联写景的巧妙之处。 29 【深读 悟情】 (1)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 请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2)乙文中人“_”一词与丙文画波浪线句子“辄自喜渐不为人识”中“喜”字所蕴含的情感相近。 30 【联读 知人】请结合上述三则诗文,联系链接材料及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从苏轼身上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战?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炮。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22、往迟之门,或之曰:往之女家,必致必我,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三章 ) 【乙】 颜回不仕 孔子谓颜回曰: 回来家贫居年胡不仕乎?颜回对曰: 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住。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 3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3、(限三处) 。 回 来 家 贫 居 卑 胡 不 仕 乎? 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3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请分别选取一句分析它们的作用。 34结合文章分析,乙文中的颜回是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试笔自书 宋苏轼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
24、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乙】 书上元夜游 宋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 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有生:生物。少焉:一会儿。方轨:两车并行。过:拜访。民夷:指汉族和少数民族。沽:卖酒的人。过:苏轼小儿子。 35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需解释
25、的词 方法 例句或字典义项 释义 茫然不知所济 联系成语 济河焚舟(成语) 济:_ 信笔书此纸 查阅字典 义项:A诚实,讲信用;B凭证,凭据; C信使,使者;D的确,实在;E.随意。 信:_ 盖自笑也 勾连课文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 盖:_ 3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 2 处) 少 焉 水 涸 蚁 即 径 去 见 其 类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几不复与子相见。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38 【甲】 【乙】两文都写到了“笑”,请分析“笑”的内涵。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
26、之;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有删改)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 乃书所 过零丁洋 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
27、球,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选自宋史 ,有删改) 【背景链接】 时元军气盛,南宋已至危亡之际,文天祥、张世杰等忠臣拥立赵需、赵为王,进行流亡式抗争。忽必烈命张弘范征讨他们。宋军寡不敌众,文天祥于潮州被俘。 【注释】捍:保卫。泫然:水滴落的样子。球:同“救”。乡:同“向”。 39本学期,我们了解了不少文言语法知识,请完成下表。 文言文语法知识梳理 通假字 往之女家: (1)_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 (2)_ 一词多义 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 (3)_ 乃书所过零丁洋
28、诗与之:写 使为书招张世杰: (4)_ 4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4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42孟子认为“大丈夫”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你认为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联系乙文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美,秀美;说出; 2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事。 3清澈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对秀美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怀才不遇的情愫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29、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根据“山气日夕佳”中的“佳”是美或秀美的意思,推断此处也是“美,秀美”之意; (2) 句意为: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军”的用法是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推断此处“名”也是名词用作动词,“说出”的意思。 (3)句意为: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释“你,你的:像,如,好像:假如,如果;与,和;此,这个;至,至于”,这里的“若”用“假如,如果”解释最恰当,故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
30、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事”句意为: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在人间”介宾结构,应在“间”后停顿;“则可为都邑之胜”动宾结构,应在“胜”后停顿;故断句为: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事。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 (2) (3)根据题干“本文河悬激注一句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一句都表现了水之温息。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的提示,找到本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和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可知,都写出了水的清澈; (4)根据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
31、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可知,该文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根据选文“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结合题干“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置,长期赋闲”的提示,可知,作者被朝廷搁置,长期赋闲,只能赏景造亭, 聊以消遣,因此文中隐藏着“怀才不遇”的感情。 【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
32、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 ,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4 (1)带领(2)正在(正要) (3)空闲(4)拿 5 相貌好像一个大孺,身穿读书人的衣服,头戴高山冠。 恭敬、谦逊 站直身体,一手
33、按剑,一手指使者 不卑不亢、不畏强权;进退有据、据理力争。 6示例一:我选沛公,沛公先认为郦生只是一个儒生,表现出轻视、怠慢的态度,而后为郦生的胆识所折服,急忙擦干脚邀请郦生,表现出敬重的态度,其前后变化侧面表现出形象。 示例二:我选使者。面对郦生的嗔目按剑而叱,使者害怕得掉落拜帖,而后又跪下拾起拜帖,他的表现从侧面突出了郦生的形象。 (沛公着重在前后态度的变化,使者重在表现出胆怯害怕的心理状态) 【解析】 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带领人马帮助楚军来征讨暴虐无道的秦朝。将,带领。 (
34、2)句意:沛公正在洗脚。方,正在,要。 (3)句意:没有时间见儒生。暇,空闲。 (4)句意:沛公立刻擦干了脚,手拄着长矛说。杖,拿。 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状貌,相貌。类,像。衣,穿着。儒衣,读书人的衣服。冠,戴着。 (2)考查词句理解。根据他的动作“躬下身子”“作揖”可以看出,他的神态非常恭敬、谦逊。 (3)考查词句理解。“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意为:郦生听罢,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说。故可设计动作为“站直身体,一手按剑,一手指使者”,以表现出他听到使者转述刘邦的话之后的愤怒之意。 (4)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文本
35、内容可知,当时刘邦是起义军的首领,是一个强权人物。面对着刘邦对自己的傲慢与不屑,他据理力争,说自己不是一个儒生,而是“高阳酒徒”,显示了豪迈的气概。由此可知,郦生是一个不卑不亢、不畏强权,进退有据的人。 6考查写作手法。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认为沛公对郦生形象的塑造作用更大。根据“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可知,他认为郦生只是一个儒生,对自己帮助不大,非常轻视,不想见他。根据“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可知,当他从使者说的话里感受到郦生的气度之后,急忙擦干脚邀请郦生,表现出对郦生的重视与尊敬。前后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郦生不卑不亢、不畏强权;进退有据
36、、据理力争的人物形象。 可以认为使者对郦生形象的塑造作用更大。根据第二段中的“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可知,当他面对对郦生的嗔目按剑而叱,惊慌失措,竟吓得把名片掉在了地上,然后又跪下捡起,飞快地转身跑了进去回报刘邦。对他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从侧面突出了郦生不卑不亢、不畏强权;进退有据、据理力争的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 当初,沛公带兵经过陈留的时候,郦生到军门递上自己的名片说:“高阳的卑贱百姓郦食其,私下里我听说沛公奔波在外,露天而处,不辞劳苦,带领人马帮助楚军来征讨暴虐无道的秦朝,敬请劳驾诸位随从人员,进去通禀一声,说我想见到沛公,和他谈论天下大事。”使者进去禀告,沛公一边洗脚一边问使
37、者:“来者是什么样的人?”使者回答说:“看他相貌好像一个有学问的大孺,身穿读书人的衣服,头戴巍峨的高山冠。”沛公说:“请替我谢绝他,说我正忙于讨平天下的大事,没有时间见儒生。” 使者出来道歉说:“沛公敬谢先生,他正忙于讨平天下的大事,没有时间见儒生。”郦生听罢,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说:“快点!再去告诉沛公一声,我是高阳酒徒,并不是一个儒生。”使者见此,惊慌失措,竟吓得把名片掉在了地上,然后又跪下捡起,飞快地转身跑了进去,再次向沛公通报:“外边那个客人,真正是天下壮士,他大声斥责我,我很是害怕,吓得我把名片掉在了地上,他说:你快滚回去,再次通报,我是个高阳酒徒。”沛公立刻擦干了脚,手拄
38、着长矛说道:“请客人进来!” 7A 8选 B,“于是,就”,君子要立志进取,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为生病而自暴自弃,于是就努力强大勇敢,也许(这样)就不辜负此生。 选 A, 故, “所以”的意思, 君子要立志进取, 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 不因为生病而自暴自弃,所以努力强大勇敢,也许(这样)就不辜负此生。 9文中说“先生每以衰病自怯”,先生每次都以自己衰老,体弱多病作为不爬山的理由,没有勇气,对爬山感到害怕。对自己没有勇气爬山找借口而羞愧。童子对作者说,可以将爬山的勇气放到学习上来。可以看出作者平时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作者也因此而羞愧。 10南明山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东晋的葛仙翁、北
39、宋书法家米芾都来过此地,称赞南明山, 还留下墨宝; 在众多写南明山的文章中, 北宋方鹏可谓独树一帜, 由登山领悟到进学。南明山景色也很优美,瀑布飞流冲荡,石梁纵横交错。来丽水一定要去南明山看看。 【解析】 7A.都理解为“大约”; B.从/如果; C.于此/哪里; D.上面/向上; 故选 A。 8本题考查字词的填写。理解字词意思,联系前后文内容,看其是否通顺,语义是否连贯来判断放入哪个字比较合适。 A.故,意为“所以”,联系横线前后“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有志于大道,应通过学习来进步,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
40、不因病弱而荒废自我,所以会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不辜负此生,前后语义连贯,选择“故”比较合适。 B.遂,意为“于是,就”,联系横线前后“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有志于大道,应通过学习来进步, 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 不因病弱而荒废自我, 于是会尽最大的努力, 勇敢地去做,不辜负此生,前后语义连贯,选择“故”比较合适。 C.盖,意为“大概”,表推测。而“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是作者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的行为,用表示推测的“盖”不合适。 9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二段童子所说的话“
41、先生每以衰病自怯,便于舟车,艰于徒步”可知,作者总是以衰老、体弱多病作为理由,而习惯于借助舟车的便利;联系第三段“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可知,作者认为此次爬山尽最大的努力, 勇敢地去做, 而不觉劳累, 所以作者对自己没有勇气爬山, 曾找借口而羞愧;联系第四段“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可知,童子认为应将爬山的勇气放到学习上,侧面反映平时作者在学习上有所废弛(不思进取) ,作者因此感到羞愧。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南明山”“自然”“历史”“人文”方面的特色作为“必游之地”的原
42、因即可。 根据第一段“悬崖飞瀑茬茬有声。上者石梁,其纵数丈,其衡数尺。下有石潭,广可半亩,悠然有天光云影之趣”可知,此地有悬崖上飞流的瀑布,有石桥交错,宽广的石潭,有天光云影的意趣(自然方面) ; 根据第一段“正倚石壁,壁刊南明山三字,是米元章所书,而葛仙翁灵崇二字,则模糊不可认矣”可知,东晋的葛仙翁、北宋书法家米芾来过此地,称赞南明山的景色,并留下墨宝,侧面体现南明山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方面) ; 本文是北宋方鹏所写的游南明山记 ,联系第四段“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第五段“余黯然以对。姑记其语以自愧云”可知,方鹏由登山思考到如何求学,富有理趣(人文方面) 。据
43、此表达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 甲申年,季春三月的最末一天,我到栝苍来,在南郊外讲习武事。有座高耸的山,近在咫尺,问它的名字,回答说是“南明”。于是我立即动身,沿着台阶上去,悬崖上飞流的瀑布发出茬茬的声音。上面是石桥,纵有数丈,横有数尺。下面有石潭,足有半亩广,闲适悠然,有天光云影的意趣。再往上有寺院,寺后有龛,方志书上所说的“高阳洞”我怀疑就是指这里。从龛出来,有间独立的亭子,正倚靠着石壁,壁上刻着“南明山”三字,是米芾书写的;而据说是葛仙翁写的“灵崇”二字,则模糊得没有办法辨认了。我小坐饮酒,感到疲倦就回去了。 童子说:“今日的游玩快乐吗?先生您总是因体衰多病而担忧,习惯借助舟车的便利
44、,对徒步行走感到艰难。这次出行,有要俯身乃至伏地而行的时候,气喘吁吁,也很是辛苦了!” 我说: “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感怀我生命剩下的时光不多了,想着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了,所以尽力使自己强健,确实忘记了辛苦。就好像君子有志于大道,通过学习来进步,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病弱而荒废自我,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是希望不辜负此生!” 童子说:“您为什么不把这登山的勇敢,用来追求大道,在学习上进步呢?”我只能用感伤沮丧来回应他。暂时记下他的话,表示我内心的惭愧。 11 停止,这里有“不计较”的意思 先前 慢慢地 12你要不相信我,到月圆那天,我发怒给你看。 13“且”应该解释为的意思,整个句子翻译
45、为:乡民敲锣打鼓,又跑又窜。“且”,并且、而且,形象写出了乡民遭遇日食的恐慌状态。 14 示例:我认为甲同学的更好。 甲句翻译成“跳,高不过咫尺,能有什么作为!”,强调了跳的高度不过咫尺,更能表现了乌鸦对蛙的嘲讽和蔑视。乙句翻译成“跳高,不过咫尺,能有什么作为!”,强调的是跳高这一动作行为,不能更好地表现此时乌鸦的嘲讽心态。 【解析】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不计较你(的无理) ,你别嘲笑我!已:停止,这里有“不计较”的意思; (2)句意: 先前我发怒,你是不是被吓着了?曩:先前
46、; (3)句意:慢慢用三只脚趾踢太阳。徐:慢慢地。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若,你;望,月相名。 1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啬人伐鼓,驰且走焉”意思是:乡民敲锣打鼓,又跑又窜(救日) 。 “且”有“并且、而且”之意;选用的意思。体现了乡民们因日食而恐慌连跑带窜急于救日的情态。 14本题考查断句。 甲句句意:跳,高不过咫尺,能有什么作为!在“跃之”后断一处,突出强调了“跳的动作”,“高不咫尺”体现跳的结果很低(最高也不过“咫尺”) ,表现了乌
47、鸦对蛙的嘲讽和蔑视。 乙句句意:跳高,不过咫尺,能有什么作为!在“跃之高”后断一处,只强调了跳高这一动作行为,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乌鸦居高临下的傲慢,对蛙的不屑。 【参考译文】 : (传说)太阳上有(三只脚的)乌鸦,月亮上有蛙。 (一天)蛙与乌鸦相遇,乌鸦嘲弄蛙道:“你,肉块而已。跳,高不过咫尺,能有什么作为!”蛙说:“我不计较你(的无理) ,你别 嘲笑我!”乌鸦说:“你也能发怒吗?”蛙说:“我挺起我的肚子, (能)遮蔽月亮的光亮;张开我的下颚, (能)吃月亮的土壤;瞪我的眼睛,众星就不能发出光辉,怎么可能不能发怒!你要不相信我,到月圆那天,我发怒给你看。”月圆那天,月亮果然无光。 过些天,蛙遇
48、见乌鸦说:“ 先前我发怒,你是不是被吓着了? ”乌鸦说:“你怎么能吓着我啊! 我振动我的羽毛, (就能)遮蔽太阳的光亮; 随意用我的嘴, (就能)啄太阳的土壤,慢慢用三只脚趾踢太阳,天下人没有能够安居的。 我看你的发怒,你的威力实在是微小得很,怎么会因为你而吓着呢! 你要不相信我,到初一那天,我发怒给你看。 ”那个月初一,太阳果然无光,乡民敲锣打鼓,又跑又窜(救日) 。 15 居住 喜爱、爱好 赠送 果真 16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 17况且接受人的赏赐,却不在他有难的时候为他拼死,是不仗义的。 (意对即可) 18 (1)列子认为子阳并不真的了解自己,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他,以后也可能听别人
49、的话怪罪他; (2)列子认为子阳是无道之人,他不愿为无道之人牺牲自己。 【解析】 1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居:居住; (2)句意为: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好:喜爱、爱好; (3)句意为:郑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遗:赠送; (4)句意为: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果:果真。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50、“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意思是:为他有难而死,就是为无道之人而死,难道是仗义吗?“死其难”动宾结构,应在“难”后停顿;“是死无道之人”主谓结构,应在“人”后停顿; 因此断句为: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且:况且。受:接受。养:供养,赏赐。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义:仁义,仗义。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可知,列子认为子阳并不真的了解自己,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他,以后也可能听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