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 【乙】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选自陆游放翁家训 ) 【释义 懂文】 1根据要求答题。 (1) 诫子书的“诫
2、”字的意思是_ (2) 放翁家训的“训”字的意思是( ),“训以宽厚恭谨”的“训”字的意思是( )(填写序号) A教导,教诲 B训练 C词义解释,训释 D规范,准则 (3) 【甲】文中“险躁”解释为_, 【乙】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是“_”。 【圈点 品味】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3仿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陆游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
3、这一句式,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与“才”与“志”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感悟 明理】 4两则家书对少年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阐释。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答苏迈书 黄庭坚 辱书勤恳千万, 观所自道从学就仕, 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
4、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注释】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辱书勤恳千万: 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自道:自己所说。顾:只是。鞍乘:骑马,乘车。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年与时驰_ (2)意与日去_ (3)病之所在_ (4)亦取诸鞍乘之间耳_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7阅读诚子书和答苏迈书 ,完成下面表格。 书信篇目 共同话题 书信对象 书信目的 成语积累(各写 一个) 诚子书 惜时、 (1) 儿子 告诫孩子要修身养性、明确志向、
5、静心学习,不要浪费时间、虚度人生。 (4) 答苏迈书 (2) (3) (5)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椟(d )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 ) :相见。槁(go)枝:枯树枝。 8解释(1) (2)的带点字,给(3) (4)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1)未
6、尝不与书俱_ (2)乃引客就观之_ (3)或陈于前_A述说 B旧的,时间久的 C陈列,摆设 D姓 (4)间有意欲起_A空隙 B隔开,不连接的 C参与 D偶尔 9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宾 客 不 至 妻 子 不 觌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10诵读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2)信乎其似巢也! 11结合文章内容思考:陆游为什么把“书室”称为“书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7、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 注释: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
8、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悲守穷庐 穷庐: (3)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4)亦以焦躁故尔 以: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4 【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 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甲】 【乙】 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15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
9、养“俭”的习惯。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蜀书诸葛亮传(节选)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 加军师将军。 瞻工书画, 强识念, 蜀人追思亮, 咸爱其才敏。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
10、“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威熙元年内移河东。 【注释】瞻: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瑾: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尚:这里是娶公主为妻的意思。 16阅读文言文,可由不同方法推知词义。请根据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文言词句 探究方法 释义 咸爱其才敏 成解词法:老少咸宜 (1)_ 若降者, 必表为琅邪王! 查
11、阅字典法:及,比得上。你,你们。假如,如果。好像,似乎。 (2)_ 1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 2 处) 六 年 冬 魏 征 西 将 军 邓 艾 伐 蜀 自 阴 平由 景 谷 道 旁 入。 18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书签填写完整。 20诸葛瞻有没有成为诸葛亮期望的样子?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节选)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1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乃已,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选自伯牙琴 二戒 ) 【注释】越人:越国人。中分:对半分。倨:傲慢。啖:吃。嗤:嘲笑,讥笑。奚以为:固定句式,解释为“要干什么”。
13、21字词解释 (1)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需解释的词 方法 课文例句或字典义项 解释 引而俱归 查阅字典 义项:A拉弓;B拉,牵拉;C带,领;D拿,举。 引:_ 必尽啖乃已 勾连课内 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 乃:_ (2)参照提示,推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狗下首摇尾人言曰 人:_ ( 【提示】其用法与“其一犬坐于前( 狼 )”的“犬”相同。 ) 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乃已 饮食:_ ( 【提示】其用法与“闻之以宋君( 穿井得一人 )”的“闻”相同。 ) 2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 3 处) 狗 怒 啮 其 首 断 领 足 走 而 去 之。 2
14、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 24 【甲】 【乙】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两文内容概括回答。 古文阅读。古文阅读。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
15、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选自吕氏春秋 驱塞 【注释】石(d n)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25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及其家穿井( ) (2)闻之于宋君( ) (3)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 (4)非王孰能用是( ) 26请你用“/”给下面的句子正确断句。 (限断 2 处)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27请你分析甲乙两文中宋君和齐宣王的异同,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 陶渊明诗集 , 方欲遣人求之, 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不过一篇。惟恐读
16、尽后无以自遣耳。 (选自苏轼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 【乙】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我也!”大观年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然欧阳公。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选自欧阳修论东坡文 ) 【注】 :体中:身体。欧阳公:欧阳修,当时文坛领袖。棐:欧阳修的儿子。海外诗:苏轼被贬海南后写的诗歌。气索:气短,这里指没有面子。 【丙】 纵笔(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注】 :纵笔(其一) :苏轼由惠州(今属广
17、州省)再贬儋州(今属海南省)时所作。小儿:苏轼第三子苏过。朱颜:红润的脸庞,多指年轻的面容。 (1)运用表格里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解释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 联系成语法:闻所未闻 方欲遣人求之 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查阅字典法:馈赠留下遣失 (填序号)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 (2)用“/”为画波浪线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 大观年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欧阳公 (3)文言文语气词往往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我也!” (4)古人对偶像的推崇与狂热
18、丝毫不亚于现在,请参考范例,给乙文画线句写批注。 范例: 每体中不佳, 辄取读, 不过一篇。 批注: 苏轼身体欠佳时, 就读陶渊明的诗集当做良药,可见其对陶渊明的喜爱和推崇。有趣,有趣!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批注:_。 (5)小斌和小江读完乙文后,想要了解为何苏轼被贬海南后的诗受到如此推崇。他们找来了苏轼那一时期的诗作,请你一起加入他们的讨论吧。 小斌:苏轼由惠州再度贬到海南时,已经 64 岁,从诗歌中的_、_等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老人。 小江:苏轼那时已至慕年,又被贬到荒凉之地,然而他却收获了这么多的粉丝,我想不仅是由于诗本身,更是因为苏轼
19、的人格魅力。 小斌:我同意,正如“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一句,这里恰恰是他心境的表达:_。 小江:看了和苏轼有关的诗文,我发现苏轼非常崇拜陶渊明,而他后来也成了其他士人甚至是文坛领袖推崇的对象,太有意思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应该这样来追“星”:_。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
20、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天瑞 ) 【乙】 上(唐太宗)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居安思危 ) 注:(傥)同“倘”,倘若。(遽)立刻,马上。(四夷)古时对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少数民族的统称。(数)屡次,多次。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犹宜将护 (2)四夷俱服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1、( ) A因往晓之(因为,由于) B病虽愈,犹将护(即使) C然朕日慎一日(不过,但是) 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所以,因此)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32 【甲】 【乙】两文都涉及“忧”,杞人之“忧”与唐太宗“忧”,有何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22、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 ) 【注释】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箧(qi ) :书柜、书箱。薨(hng) :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33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
23、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学术联想到“孤陋寡闻”中的“寡”推断其义为“少”。 B少习吏事回忆“学而时习之”,推知“习”义为“复习”。 C及为相回忆“可以为师矣”,推知“为”义是“做,担任”。 D每归私第查字典。从“次序”“贵族的居所”等义项中判断“第”为“居所”的意思。 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35参照示例,赏析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示例】去后乃至:“乃”是“才”的意思,写出了友人珊珊来迟,没有按时到达,表现了友人的不守诚信。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2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7有人评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今我们学习论语 ,又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甲文与生活实际谈谈。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铅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八寸,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曰:“无此物,传之者
25、妄。”萧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选自列子 汤问 ,有删改) 【注释】浣:洗涤。萧叔:一个很有见识的大臣。果于自信:过于自信。 3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其一犬坐于前 语境推断法词类活用 (1)_ 闻之于宋君 (2)_ 其剑长尺有八寸 课内迁移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_ 传之者妄 字典查询法:随便;荒谬;行为不正。 (4)_(填序号) 39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40结合上下文,任选一个人物,为他选(添)一个表情填在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1)皇子_曰:“无此物,传
26、之者妄。” (2)萧叔_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A愤怒 B自信 C得意 D不满 E.其他_ 41小尚和小语对寓言的寓意产生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 小尚: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 小语:不,才不一样呢!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D A 轻薄浮躁 浮薄 2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3“切须”是务必的意思,“令”和“勿令”强调了应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告诫晚辈要多读书,不要和轻薄浮躁的人结交,更直接指出长辈要对后生严格要求,严厉的措辞中饱含陆游对晚辈的关切与教导
27、。 4 诫子书 中侧重教导少年成长要修炼自己的性情, 以“静”来立志、 勤学、 成才, 修身养性, 坚定自己的志向。 放翁家训 告诫年轻人不要恃才傲物, 不要结交轻薄浮躁之友, 努力读书,培养高洁的志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方能成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书信。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2)放翁家训:陆放翁家规。训,规范,准则。故选 D。 训以宽厚恭谨: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训,教导,教诲。故选 A。 (3)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躁,轻薄浮躁。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浮薄者,游手好闲轻薄的人。
28、故“浮薄”和“险躁”意思相近。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若有之(倘若有这样的情况)/父兄当以为忧(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可以为喜也(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 。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仿照示例,先解读加点字的意思,然后分析作者的语气和用意。 (1) 句子翻译: 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 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 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2)“切须”是切记要、务必的意思,起到强调作用,表语气的加强。要求长辈一定要约束、管教好晚辈,严格要求。 “令”是让的意思, “勿令”是不要让的意思, 这两个词语表命令
29、, 强调了应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语气上有命令的意味,告诫后辈要多读书,不要和轻薄浮躁的人结交。严厉的措辞中饱含陆游对晚辈的关切与教导。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 诫子书 。 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以“静”,只有“静”才能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要立志,立志是学习的基础。 结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 故 诫子书 中侧重教导少年成长要修炼自己的性情, 以“静”来立志、 勤学、 成才, 修身养性,坚定自己的志向,珍惜时光。 (2) 放
30、翁家训 。 结合“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可知,陆游告诫年轻人不要恃才傲物。 结合“切须常加简束, 令熟读经子, 训以宽厚恭谨”可知, 陆游告诫年轻人要通过熟读儒家经典,要培养自己的宽容、厚道、恭敬、谨慎的品格,即努力读书,培养高洁的志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合“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可知,陆游告诫年轻人不要结交轻薄浮躁之友。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方能成才。 【译文】 :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31、,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 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 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5 迅速逝去 意志 弊病,问题
32、罢了 6 (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然而人的一生又有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裕的闲散时间呢? 7 (1)学习(读书) ; (2)苏迈(朋友的儿子、晚辈) ; (3)回复来信中的困惑,“难得师友”,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 没有时间可以从生活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4)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任选一个即可) ; (5)三人行,必有我师 【分析】 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
33、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迅速逝去; (2)句意为: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 (3)句意为:弊病的所在之处。病,弊病; (4)句意为: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耳,罢了。 6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淫慢,放纵懈怠;则,就;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2)然,然而;饱,充裕。 7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
34、对照鉴别地阅读。 (1)从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和答苏迈书中“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可知,两文探讨的共同话题是有关读书和珍惜时间的问题; (2)从题目答苏迈书可知,这是写给苏迈的一封书信; (3)从“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知,写信的目的是回复苏迈来信中的困惑,“难得师友”,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没有时间可以从生活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 (4)“夫君子之行,静以
35、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引申出的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任选一个即可; (5)可积累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参考译文】 : 诫子书 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败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
36、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答苏迈书 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 , 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有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裕的闲散时间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8 (1)曾经 (2)于是,就 (3)C (4)D 9宾 客 不 至 妻 子 不 觌 而 风 雨 雷 雹
37、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10 (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也: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啊”。 11因为书室小、书多,橱中、床上到处都是书,人被书围困,就如鸟困于巢中(满屋的书就像筑成鸟巢的枯树枝,把人困在里面,行动不便) ,从中可以看出嗜书如命、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分析】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尝:曾经; (2)句意为: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乃:于是,就; (3)句意为:有的书陈列在前面。陈:陈列。故选 C。 (4)句意为:偶尔想要站起来。间:偶尔。故选 D。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
38、等断句。翻译为: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故可断句为: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0本题考查体会加点词的语气。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 (1)“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句子表达的是反问语气。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确实这像鸟窝!”句子表达的是判断肯定语气。也: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啊”。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根据“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可知“书室”称为“书巢”得原因。把自己的“书室”称为“书巢”,自我调侃中,可以看出陆游随性自由、安于陋室,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从中流露出对
39、读书生活的热爱。 【参考译文】 :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 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 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 好象积着的枯树枝, 有时到了不能行走 (的地步) ,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像鸟窝啊!” 12 (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穷庐:偏僻简陋的房屋 (3
40、)习:习惯,熟悉 (4)以:因为 13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4 遂成枯落 平心静气 躁(险躁/焦躁) 1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穷庐:偏僻简陋的房屋。 (3)句意:这样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习:习惯,熟悉。 (4)句意: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以:因为。
41、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淫慢:放纵懈怠。则:就。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的翻译要正确。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第一空: 如果过度懈怠、 不静心于学的人, 就会使人“遂成枯落”。 “遂成枯落”比喻“淫慢”“险躁”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第二空:从文中“弟总宜平心静气”可以找到:平心静气; 第三空:从甲文的“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和乙文的“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可看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15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从文中的“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
42、趋于奢矣”可以看出, 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 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 “车马仆从”成为习惯, 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节俭习惯的养成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平时时时提醒自己,衣食住行每一方面都要注意节俭。 【译文】 :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
43、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华美的衣食才称为“奢”的,但使皮袍呢褂样样都有,车马仆从件件齐全而自己却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摆有权有势的架子,这样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之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一旦焦躁起来,就会心绪稍微欠佳,办事情不能妥善。弟弟应该总是平心静气。我与弟弟们应该以此为戒,这是我恳切的嘱咐。 16全,都 假如,如果 17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44、 18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9 (1)屡升迁(意思相同即可) (2)斩艾使(意思相同即可) 20示例:诸葛瞻成为了诸葛亮期望的样子。甲文中诸葛亮希望儿子能修身养性,珍惜时间,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乙文中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可见他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后文讲到他上阵杀敌,兵败后不接受劝降,而是战死沙场,可见他有铮铮铁骨和高尚的品格。他成为了诸葛亮期望的样子。 【解析】 1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 “咸爱其才敏”句意为: 对诸葛瞻的才气都
45、非常赞赏。 根据“老少咸宜”的“咸”是“都”的意思,可知:咸:全,都; (2)“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意思是:你如果投降,一定会被封为琅邪王。若:假如,如果。 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句意为:景耀六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进攻蜀国,从阴平经过景谷进入蜀境。“六年冬”偏正结构作状语,应在“冬”后停顿;“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主谓结构,应在“蜀”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46、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成:成就。学:学问,学业。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模仿三字经 ,结合文章内容,用三个字概括。 (1) 根据题干“尚公主”的提示, 找到“拜骑都尉。 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 屡迁射声校尉、 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可概括为:屡升迁; (2)根据题干“拒诱降”的提示,找到“瞻怒,斩艾使”,可概括为:斩艾使。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47、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根据(乙)文“瞻工书画,强识念”,可知诸葛瞻学有所成;结合“瞻督诸军至涪停住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可知,诸葛瞻身当大任,上阵杀敌,兵败后不接受劝降,而是战死沙场,可见他有铮铮铁骨和高尚的品格;因此,他成为了诸葛亮期望的样子。 【参考译文】 (甲)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
48、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诸葛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兵出武功时,曾经写信给哥哥诸葛瑾说:“诸葛瞻已经八岁了,聪慧可爱,但担心他成熟的太早,恐怕不是能够担当重任的人。”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公主为妻,被任命为骑都尉,第二年担任羽林中郎将,其后很快又被晋升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等职,被加封为军师将军。诸葛瞻擅长书法绘画
49、,记忆力强。蜀国人怀念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才气都非常赞赏。每当朝廷出现善政或好事时,虽然并非是诸葛瞻提出并倡导的,但老百姓还是会奔走相告说这是诸葛瞻所为。因此,诸葛瞻的美名到处传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言过其实。景耀四年,升为行都护卫将军,和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一起处理国政。景耀六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进攻蜀国,从阴平经过景谷进入蜀境。诸葛瞻率领军队到了涪陵就停下来了,前面的先锋打败了,败退下来,住扎在绵竹。邓艾派人送了一封信,诱降诸葛瞻说:“你如果投降,一定会被封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杀掉了邓艾的信使。于是和邓艾决战, 结果大败, 战死沙场, 年仅三十七岁。 其余众人都四处逃离, 邓艾长驱直
50、入, 直达成都。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与诸葛瞻一起战死。他的二儿子诸葛京及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等人,在威熙元年向内地迁移到河东生活。 21带,领(或 C) 才 像人一样 使饮食,喂给水和食物 22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23 (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越人醒悟了,于是给狗分兽肉的时候,多留给自己一些。 24 【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最终战胜了狼。【乙】文中越人用对待人的礼节来对待狗,助长了狗的贪婪本性;后来又与狗争食,最终就难免自取其祸了。 【解析】 2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