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四:翻译文言语句(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886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四:翻译文言语句(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四:翻译文言语句(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四:翻译文言语句(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四:翻译文言语句(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考点四考点四 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 一、常见问法一、常见问法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二、解题技巧二、解题技巧 ( (一一) )选句特点选句特点 翻译句子类试题的选句有一定的特点: 1.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 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句子。 3.有深层含义、对情节发展、文章中心或人物形象(情感)有揭示作用的句子。 ( (二二) )翻译的方式与原则翻译的方式与原则 1.翻译方式: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逐

2、字逐句地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和文意相对。所谓意译,是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要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用意译法。 2.翻译原则:信、达、雅。 文言文的翻译,人们一直遵循着“信、达、雅”的原则。文言文翻译就要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信”,就是忠实于原文。即译文要准确,要符合原文的内容,符合每个句子的含义,做到字字

3、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偏离,不遗漏,也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达”,就是通顺畅达。即译文要通顺明白,要把原文的语意、思想、感情以至语气都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就是语言要规范,富有文采。即用简练、优美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再现出来。译文达到“雅”,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 ( (三三) )翻译方法:翻译方法: 1.1.留留( (保留法保留法)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以及一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朝代、年号、庙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有名词,一概保留不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

4、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此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翻译的时候,都保留不译。 2.2.换换( (替换法替换法) ):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 而是用了另外的词。 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1)将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词。如:把“日”换成“太阳”,把“寡人”“朕”“孤”“吾”“余”“予”换成“我”,把“尔”“汝”换成“你”,等等。 (2)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后面或前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

5、、前缀)。如“其妻献疑曰”中的“妻”,就可翻译为“妻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中的“影”,可翻译为“影子”;“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中的“虎”可译为“老虎”。 二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节词。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中的“绿”可译为“碧绿”, “回”可译为“回旋”, “倒”可译为“倒映”。又如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中 “然”“懈”“追”“报”分别换成“然而”“懈怠”“追念”“报答”双音节词语。 三是翻译为不含原文言词的另一个双音节词。如“乃悟前狼假寐”中的“悟”“寐”可分别译为“明白”“睡觉”。

6、 (3)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汉语的意思。如:把“走”换成“跑”;把“妻子”换成“妻子儿女”。 (4)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把“要”换成“邀”。 (5)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6)将偏义复词换成词义偏重的那个语素等。 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丞相府中而)不同。 此句中“宫”“府”“陟”“罚”“臧”“否”“宜”应分别替换为“皇宫”“丞相府”“晋升”“处罚”“赞扬”“批

7、评”“应该”。“异同”是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异”,译为“不同”。 3.3.删删( (删减法删减法) ):即删去那些没有意义的文言虚词。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这些词语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甚矣”,“之”是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不译,应删去。 又如: 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句中的“夫” “也”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翻译时要删除不译。 4.4.增增( (增补法增补法) ):增补句中

8、的省略成分或省略的语意,注意补出的部分要加括号。 翻译句子时,对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的内容等进行增补,从而使句意完整。 (1)判断句的增补。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首先应该学会辨识判断句,如“也”“者,也”等这样形式的句子或含有“为、乃、则、非、即、是”这些判断词的句子即为判断句。在翻译时应加上判断词“是”。如: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省略句的增补。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 如: 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省略了谓语“鼓”和主语“气” ,完整的表述应为“一鼓作气,再(鼓

9、)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原句可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殆尽了。 又如: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句中“使”后省略了称代扶苏的兼语“之”,翻译时必须补充出来。原句可译为: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地带兵。 再如: 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句中省略了“见”的主语、 “问” 的宾语,翻译时要补充出来。原句可译为:(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3)被动句的增补。要加上被动词“被”。如:愚公移山“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4)补出量词。文言文中,

10、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或直接用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如:陈涉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两尉”译成“两个军官”。 (5)补出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词类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的内容。 名词作状语,要在名词前后补出比喻词“像一样”,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地点、工具、手段、方式等,在名词前面补出相应的介词。 如: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句中“犬牙”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要在“犬牙”的前后补出“像一样”。 又如: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句中“法”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要在前面补出介词“依照”或“按照”。 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要在该词后面补上与该词相关的名词中心语;

11、 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要在活用的词前面补上“使”; 名词、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词,要补出“以为”“以为”,如“宾客其父”要翻译成“以其父为宾客”,“美我”要翻译成“以我为美”。 动词活用作为动词要在动词前面补出“为”。 (6)补出代词所指的内容。 (7)补出使上下文连贯的内容。 有些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顺口,表意也通顺明白。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5.5.并并( (

12、合并法合并法) ): 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 排比的复句中有 “互文” (互文见义)的用法,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如: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花黄贴在脸上。(合并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合并为:不以物己而喜悲)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用尽他们地里出产的东西和家里收入的东西。(合并为:殚竭其地之出、其庐之入)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到处喧叫吵闹,到处骚扰破坏。(合并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6.6.调调( (调序法调序法) ):即调整语序,使

13、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1)调整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倒装句)的语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调整语序。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微斯人,吾与谁归”。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状语后置句,应调整为“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马说中“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句,应调整为“千里之马者”;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是定语后置句,应调整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2)调整使动、意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生于忧患,

14、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句中“苦、劳、饿、空乏”均活用作使动词,翻译时要将语序调整为“使其心志苦,使其筋骨劳,使其体肤饿,使其身空乏”。大道之行也中“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 句中第一个 “亲” 和 “子” 活用作意动词, 是 “以为亲” 和 “以为子”的意思,翻译时要将语序调整为“以其亲为亲,以其子为子”。 送东阳马生序中“主人日再食”,“日再食”是动量结构,可翻译成“每天提供两顿饭”;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是动量结构,意思是“吃一顿”。 7.7.选选( (选择法选择法) )。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用恰当的

15、词义进行翻译,这是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有: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但,只是;反而,却。这就要求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选择。在这个句子中用义项最合适。 8.8.格格( (固定格式法固定格式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固定格式,翻译时也有固定的译法。 固定格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形式。熟悉了这些固定格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特点与句子的含义。常见的固定格式有: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16、) (2)“有所”“无所”,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3)“如何”“奈何”“何如”“若何”,译为“怎么样”怎么”“怎么办”。 吾欲之南海,何加?(为学) (4)“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5)“是以”“是故”,译为“因此”“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6)“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7)“不亦乎”,译为“不是吗”“岂不是吗”。 有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8)“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17、或“莫非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9)“有者”,译为“有个人”。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10)“非则”,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相当于”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1)“何所”,意思大致是“的(人、东西、事情)”“是谁(什么)”。要根据“所”字后面的动词灵活翻译。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12)“孰若” “与其孰若”,表选择,意为“哪里(谁)比得上” “哪如”与其哪如” 孰若孤?(孙权劝学)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13)“何之有”,表反问,是有“有何”的倒装,意思是“有什么呢”。 孔子云:何

18、陋之有?(陋室铭) (14)“何有于”,表示反问,意思是“对来说,又有什么呢”。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5)“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6)“若夫”,相当于“像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明。(醉翁亭记) (17) “何为” , 可译为 “还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怎么呢” 。 知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8)“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为“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何以战?(曹刿论战) (19)“奈何”,可译为“把怎么办”。 巫妪、

19、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0)“其乎”,可译为“难道”,表亲诘问。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 (21)“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吾我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与徐公我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2)“以为”,可译为“把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9.9.意意( (意译法意译法) ):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讳饰、用典等修辞格,如果直译表达不清楚句意,可用意译。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要拘泥

20、于原文的字句。 如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若直译则为: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这显然不合适,那么就需要意译,即“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总之,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它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所以,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得分点”。比如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 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要翻译这个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于是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 “留、换、删、增、并、调

21、、选、格、意”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 (四四)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1.1.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首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全文大意;然后探究给出句子的前后文语境,根据语境推知该句大意。 2.2.课内迁移法:课内迁移法: 有些句子的结构和课内所学句子的结构类似, 或某些词的用法和课内所学词语的用法类似,那么就可以把课内部分知识迁移过来,用到需要翻译的句子上。 3.3.增补翻译法:增补翻译法:文言文用词简练,多用单音词,而这些单音词在今天多被双音词来代替,所以翻译时要把这些单音词增补成双音词。 4.4.

22、句式还原法:句式还原法:翻译倒装句时,要先进行句式的还原;至于省略句,为了语意的通顺、连贯,需要先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进行翻译。 三、典型例题三、典型例题 【典例【典例 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23、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题目: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题指导】作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一靠日常积累;二靠“语境推断法”,结合语境做进一步的分析;三靠“增补翻译法”,把句子翻译完整。(1)“从”,顺从;“逾”,越过;“矩”,法度。以上关键词语要翻译到位。(2)“故”“新”属于活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解释为“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属古今异义词,古义“可以凭借”; “为”,做;“矣”,了。“可以为师矣”,句中“以”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温故知新的做法,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24、把句式和关键词语翻译到位即可。 【参考答案】(1)七十岁可以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典例【典例 2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

25、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题目: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适合采用“语境推断法”“课内迁移法”解题。“张良奇遇”是大家熟知的故事,这样整篇文言文至少可以解读到一半。接着通读全文,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所给

26、句子的句意,并通过“课内迁移”解读,明确:“父”,读 f,对老年男了的尊称。“里所”不表处所,“里”指一里路。“所”,数词,表示约数,相当于“许”。“复”,又。“还”,返回。“孺子”,根据语境老人是故意考验张良,所以“孺子”此处应翻译为轻蔑的语气 “小子” 。 以上关键词要翻译到位。 “有顷” , 过了一会儿。 “亦” ,也。“当”,应当。“如是”,像这样。以上关键词要翻译到位。 【参考答案】老人走了一里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小子值得教导!”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

27、意把鞋扔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 良(想)既然已经给他捡了鞋,就直身而跪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让张良给他穿上鞋后,笑着离开了。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一里左右,又回来了,(嘱咐张良)说:“小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里相会。”于是张良对老人感到很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 张良去到桥上。 老人已经先到了, (他)发怒说: “(你)跟老年人约会, (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点来相会。”。五天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去了

28、。 老人又先在(那儿)了, (他)又发怒说: “(你)又来晚了, 为什么?” (说罢就)走了,(嘱咐)说: “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老人)拿出一册书,说:“(你)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毂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没有说别的话,也没有再出现。 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对这件事感到很惊异,(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典例【典例 3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诫子书

2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周公戒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

30、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题目: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解题指导】(1)翻译句子重点在于日常积累,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到位。如“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之”,结构助词,的;“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提高自身修养;“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2)该题适合采用“语境推断法”“课内迁移法”“增补翻译法”解题。根据语境“失天下”“桀、纣是也”看,“亡”,死;“而”,连词,表因果,因“不谦”而“失天下”,再结合日常了解的桀、纣的命

31、运进行判断。 【参考答案】 (1)君子的行为操守, 以宁静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参考译文】【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辅助天子,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唯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有识之士。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

32、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 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 之所以拥有天下, 富有四海,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能不谦虚谨慎吗?” 【典例【典例 4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

33、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推断法”“增补翻译法”“句式还原法”解题。(1)根据语境,推知句意,据“宋”“丁氏”“家无井”“汲”“常一人”等可知大意。“溉汲”,汲水;“居”,古今异义,句中取“停留”之意。(2)根据语境,推知大意。“得一人之使”,直译为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但其实意思是“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属于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得”,直译

34、为“得到”,这里需要意 译为“挖出”,这样才切合讹传的内容。 【参考答案】(1)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只好到外面去汲水,因此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2)(我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典例【典例 5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 生可求乎?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注】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治:研

35、究。废:不再继续。服:服从。 题目: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推断法”“课内迁移法”“增补翻译法”解题。先通读全文,结合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可推知大略的句意。句中关键词要翻译到位:“汝”,可把卖油翁“汝亦知射乎”中“汝”的意思迁移过来,你;“为”,做,引申为“担任”;“屡”,多次;“叹”,叹息。 【参考答案】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研究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 【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研究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便

36、说:这是死刑案件,我想寻求他的活路,却没有找到。我说:活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寻求他的活路而得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我经常为死囚寻求活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 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 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服从不忘。 【典例【典例 6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目。 郑板桥工书,自创一格。鹾商某乞书,愿以百金为寿。公性傲,固不可以利动者,唾弃不顾,某亦无如何。公生平酷嗜狗肉,一日出城游,薄暮归,忽觉狗肉香,踪其所在,则见竹篱茅舍,柴扉半掩,因径入

37、焉。主人方讶不速之客至,公曰:“余板桥郑某是也。适闻狗肉香,不觉信足而入。唐突之罪,自知不免,还乞郑灵之鼎,许我一尝异味。”主人大喜,曰:“久耳鸿名,邀恐不至,今乃赐光,幸已。”揖让入室,公据案大嚼,抚腹呼饱而止。主人导入书斋茗话,四壁悬名人书画,案上琳琅满轴,纸墨横陈,知主人亦精于书者。谓曰:“饫君 佳馔,请酬以书。”主人笑颔之。公援笔狂书,腕颓始去。 一日,公偶至某商处,见所悬条幅,皆曩在城外某处书者,大惊质商。商具以告,并出一仆曰:“先生识此人乎?”公视之愕然,盖即当日狗肉主人也。 (选自易宗夔新世说,有改动) 【注】鹾(cu)商:盐商。为寿:作为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郑灵之鼎:常用为好

38、客之典。 题目: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性傲,固不可以利动者。 (2)公援笔狂书,腕颓始去。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推断法”“增补翻译法”解题。(1)“公性傲”可采用“增补翻译法”译出,即郑板桥性格傲岸。句中“固”取“本来”之意; “不可” “以利”要分开,“不可”是“不能够”,“以利”是“用利益”;“动者”,“动”取“打动”之意,“者”为“人”。(2)“援笔”根据语境,确定为“拿笔,执笔”。“狂书”中的“书”是动词,写。“腕颓”指手腕无力。“始”,才。“去”,离开,句中可意译为“停止”。 【参考答案】(1)郑板桥性格傲岸,本来就不是可以用利益打动的人。 (2)郑公拿笔狂写

39、,直到手腕无力才停止。 【参考译文】 郑板桥擅长书法, 自成一体。 有个盐商向他求字, 愿意用百金作为赠送礼物,并祝他长寿。郑板桥性格傲岸,本来就不是可以用利益打动的人,(对盐商的要求)鄙夷而不在意,那个盐商也没有怎么样。郑板桥生平非常喜欢吃狗肉,一天出城游玩,傍晚才回,忽然闻到狗肉的香味,顺着踪迹找到那个地方,就看到竹子扎的篱笆、茅草盖的房屋,柴门半开着,于是沿着小路往里走。房屋主人正惊讶没有邀请的客人到来,郑板桥说:“我是郑板桥,正好闻到狗肉的香气,不自觉地就随意走了进来。自己知道不免犯了冒昧的罪过,还请求您能容许我尝尝(锅里)特别的美味。”主人非常高兴,说:“久闻大名,担心邀请不到您,现

40、在您竟然赏光,幸运啊!”两人礼让着进屋。郑公在桌旁大吃,直到摸着肚子说吃饱了才停止。主人领他进入书斋喝茶说话,书斋的四面墙壁悬挂着名人书画,书案上摆着很多琳琅满目的画轴,纸墨摆放在那里。(郑板桥)知道主人也是精通书画的人,对他说:“吃了你的美味,请(允许我)用字作为报酬。”主人笑着点头。郑公拿笔狂写,直到手腕无力才停止。一天,郑板桥偶然到那个盐商处,看到悬挂的条幅全是先前在城外那个地方写的,大吃一惊,质问盐商。盐商把实情都告诉他,并叫出一名仆人说:“先生认识这个人吗?”郑板桥看到这个人大惊,原来是当日(那些)狗肉的主人。 四、对点演练四、对点演练 (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

41、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2、”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题目: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题指导】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第(1)句中的“以”译为“把”。第

43、(2)句中第一个“以”译为“凭借”,第二个“以”译为“因为”。 【参考答案】(1)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

4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 题目: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参考答案】(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解析】 翻译时, 要注

45、意需遵循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的基本原则, 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句中的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清荣峻茂”,含意丰富,“清”为“水清”,“荣”为“树荣”,“峻”为“山高”,“茂”为“草盛”,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第(2)句中最关键的是需要注意“色”是“模样,形状”的意思,“负刀牵牛”显然是“背着刀牵着牛”。最后,注意语言表达通顺连贯。 (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

46、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休舍:休息。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文

47、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参考答案】(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推断法”“课内迁移法”“增补翻译法”。可先读全文,把握文意,进而推知句意。另外要注意句中关键词翻译到位,如第(1)句,注意“惜死”的理解,“死”在这里动词活用为名词,在此基础上翻译为“吝惜牺牲,吝惜生命”。第(2)句“每”,每次;“辞”,推辞;“官”,升官;“必”,一定;“何功之有”是宾语前置,可从

48、陋室铭中“何陋之有”,把宾语前置的用法迁移过去,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故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什么功劳”。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昊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49、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为国而牺牲的, 为之痛哭, 并抚育他们的遗孤。 (皇上)有赏赐犒劳, 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5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