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79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8 分)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黄河,载着传说和故事,在秦晋高原的崇山 岭中,飞泻,旋流,跌宕。它以一刻也不肯安分的进取的波涛, 宣 着力量和气概。 它以辉煌得近似梦幻的粗重线条, 画一河虎威, 画一河龙 ,画一河卡车和摩托车的狂放,浩浩荡荡地汹涌而去! (1)依次给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i di B. zi di C. zi di D. zi di (2)依次填人上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竣 泻 啸 B

2、. 峻 泄 啸 C. 峻 泻 哮 D. 竣 泄 哮 2. 古诗文默写。 (1)浮光跃金,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2)_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 (4)人有悲欢离合,_ ,_ (5) 韩愈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_, _ !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部中国史, 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做斗争的历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各地都没有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驻村干部没有请假休整,更没有撤摊子、歇歇脚, 像往常一样继续扎根一线,坚守岗位,延续着高强度、快节奏的帮扶

3、生活。驻村干部是见证者, 。他们见证了中国数千年未彻底解决的贫困问题变成了历史,而他们也是全程参与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建设者。 (1)依次填人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是 还是 B. 就是 而是 C. 更是 而是 D. 就是 仍然 (2)在第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4. 名著阅读。 (1) 20世纪 30年代艾青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 ”和“_ ”。 (2)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 ,下面四首是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 A. 鱼化石 B. 北方 C. 刈草孩子 D. 我爱

4、这土地 5.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今年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湖北省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学校正在开展“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致敬英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人名。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英雄和先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挺起了民族脊梁。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中,有“闻鸡起舞”的_;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也有“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_。 (2) 【采访英雄】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坚守抗疫一线,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带领医院干

5、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最前沿,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做出突出贡献。学校的小记者想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安排你事先给他打电话联系,你应该怎么说? (3) 【点赞英雄】选择一副最合适的对联点赞张院长,并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_ 下联:_ 金温玉粹瞻人品 破志须知三古盛 铮铮铁骨为民情 为书自起一家言 叱吒风云壮布衣 耿耿丹心报国志 纵横世事舒豪气 秋月春云见性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分) (一) (共(一) (共 16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爱的面前柔软 公交车来了,人们纷纷赶去。我看到远处路口有一对母子也正急匆匆赶来,儿子六七岁,跑在母亲前面,母亲三十多岁,

6、行动有些迟缓。不一会儿,孩子上了车,他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座位,而是站在司机旁边。“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司机看看孩子,点了点头。车上一片安静,人们都静静地等候发车。可是,一分钟过去了,车子还未开动,人们便躁动起来。我旁边的一位女乘客分明听见了孩子说的话,她大声斥责起来:“你妈妈没上来就赶紧下车,别耽误我们大家的时间。” 车上抱怨的乘客渐多,司机准备发动车。这时,孩子更急了,对司机说:“叔叔,求求您,再等等,我妈妈马上就赶到了。”然后,他走向车门,焦急地望向车外,招手,呼喊,然后又跑向司机,“叔叔,我妈妈就要来了。” 母亲终于赶来了。一上车,她就感觉到车上异样的气氛,脸

7、上满是尴尬和歉意。那位女乘客又开口了:“公交车又不是为你一人开的,凭什么让我们一车的人都等你?” 孩子突然大哭起来。这一哭,反倒让车上的乘客安静了下来。母亲心有所感,紧紧地搂住孩子,不住地安慰。刷了卡之后,她向里走去。面向那位女士,母亲说了声“抱歉”,然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她的腿。 我在旁边,分明地看清,她的腿有残疾。我立即起身让母亲和孩子坐下。那位女乘客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也注意到了她的腿疾,于是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女士安静了下来,汽车发动,其他的乘客也安分了下来。倒是孩子的哭声愈见增大,伴着车子的哐当声,令人不安地响起。 母亲不断地安抚着孩子。“妈,我怕你被丢下了”“孩子不哭你看

8、,妈不是好好儿地在这里吗”听着母子的对话,我心底突然有种被痛击的感觉。车里的气氛很沉闷,人们的神情也变得不安了起来。车子开了一路,孩子也在母亲的怀里哭了一路。几站后,他俩要下车了,乘客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们身上。尽管母子俩都在极力掩饰,但是,大家都察觉到了母亲的腿疾。 许多乘客纷纷站起。先前那位咄咄逼人的女士竟迅速起身,伸手欲扶母亲。可是,母亲却微微一笑,摆摆手,儿子抢着说:“我妈妈能行!”泪痕未干的脸上写满坚定和骄傲。 下了车,孩子已经不哭,母子俩有说有笑,孩子挽着母亲的手,欢快地走着;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所有人都在

9、目送那对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我终于知道,不论世间有多大的厌与恨,在另一种东西面前,我们都会被它软化、暖化,最终变得像它一样温暖,像它一样明媚,像它一样坚强。我想,这就是所谓“爱”吧。 (作者:罗伟。有删改) 6.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请分析本文标题“在爱的面前柔软”的内涵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7. 朗读要把握人物情感,注意语气、重音的处理。请对文中划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1)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2)叔叔,求求您,再等等,我妈妈马上就赶到了。 8. 女乘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9. 有人认为第段应该删去,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

10、要阐述理由。 (二) (共(二) (共 12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

11、,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时,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乡人怂愚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周处射虎杀蛟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已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终为忠臣孝子。今天,我们讲自

12、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会多少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善于

13、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作者:何聪。有删改) 10.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一个道理? 11. 选文第段和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2. 第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4、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乙)荷花荡在葑门外,每年六月二十四

15、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渔刀小艇,顾觅一空。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舟中丽人,皆时装淡服,摩肩蔟舄,汗透重纱如雨。 (节选自袁宏道荷花荡) 注:葑(fn)门:在苏州市郊。渔刀:一种小船,形如刀。蚁旋:像蚂蚁一样来回走动,表着急之状。舄(x ):鞋。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伛偻提携 伛偻:鞠躬,恭敬的样子。 B. 觥筹交错筹 觥筹:酒杯和酒筹。 C.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这里形容醉态。 D. 树林阴翳 阴翳:枝叶茂密成荫。 14.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 语段(一)是怎

16、样写“四时”之景的? 16. 语段(一)的第二段和语段(二)都描写了场面, 这两个场面各自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 (共(二) (共 4 分)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18. 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请从“意境的夸张”角度,试举一例,加

17、以分析。 四。作文(四。作文(50 分)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大意:战胜别人的人,只能说有力量;能克服自身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老子 谁要是有智慧,谁就有力量。印度谚语 我们爱力量,却很少考虑如何去显示它。爱默生 (1)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触动?引起了你怎样的回忆?请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中寻找合适的素材,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18、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8 分)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黄河,载着传说和故事,在秦晋高原的崇山 岭中,飞泻,旋流,跌宕。它以一刻也不肯安分的进取的波涛, 宣 着力量和气概。 它以辉煌得近似梦幻的粗重线条, 画一河虎威, 画一河龙 ,画一河卡车和摩托车的狂放,浩浩荡荡地汹涌而去! (1)依次给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i di B. zi di C. zi di D. zi di (2)依次填人上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

19、项是( ) A. 竣 泻 啸 B. 峻 泄 啸 C. 峻 泻 哮 D. 竣 泄 哮 【答案】 (1)A (2)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字音的识记辨析。 载z i,载:载物或有承载; 跌di,跌宕: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考查字形的识记辨析。 第一空,崇山峻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 第二空,宣泄:吐露;发泄; 第三空,龙啸:神话中龙拉长声音叫; 故选 B。 2. 古诗文默写。 (1)浮光跃金,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2)_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

20、。 (4)人有悲欢离合,_ ,_ 。 (5) 韩愈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_, _ ! 【答案】 . 静影沉璧 . 露从今夜白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欲圣明除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璧、露、畔、弊、衰”这几个字的写法。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部中国史, 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做斗争的历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21、之后,各地都没有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驻村干部没有请假休整,更没有撤摊子、歇歇脚, 像往常一样继续扎根一线,坚守岗位,延续着高强度、快节奏的帮扶生活。驻村干部是见证者, 。他们见证了中国数千年未彻底解决的贫困问题变成了历史,而他们也是全程参与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建设者。 (1)依次填人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是 还是 B. 就是 而是 C. 更是 而是 D. 就是 仍然 (2)在第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答案】 (1)B (2)示例:更是建设者(补写能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即可) 。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关联词运用能力

22、。解答时,需要在理解语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所给词语的用法。 “也是”表示并列关系,用于两事之间; “就是”表强调,表肯定; “更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常用在递进复句的后一分句中; 第空,联系前后语境“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是对前面“一部中国史”的具体阐释,表示确定语气。所以用“就是” ;据此排除 AC项。 “而是”常用在并列复句的后一分句中,其领起的分句与前一分句意义相反相对; “或是”表示选择。 第空, “没有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驻村干部没有请假休整,更没有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 ”与后文“像往常一样继续扎根一线,坚守岗位”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而是” 。 故选 B。

23、【小问 2 详解】 考查补写语句。 横线后的句子“他们见证了中国数千年未彻底解决的贫困问题变成了历史”是对“驻村干部是见证者”一句的具体阐释,那么根据横线后句子中的“他们也是全程参与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建设者”不难判断第空应填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横线后的内容是一个递进复句,故所填内容也应与“驻村干部是见证者”构成递进复句。如:更是参与者(或建设者) 。 4. 名著阅读。 (1)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_ ”和“_ ” 。 (2)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 ,下面四首是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 A. 鱼

24、化石 B. 北方 C. 刈草的孩子 D. 我爱这土地 【答案】 (1) . 土地 . 光明 (2)B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 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25、;他的长诗向太阳 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小问 2 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要求将题干中出示的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选取两首编入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 ,注意应体现“爱与痛”的主题,即作者对祖国的热切的爱和对敌人愤怒的痛。 A.鱼化石为咏物诗,表面上是写鱼化石,实际上是在写人,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写诗人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B.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 2 月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体现对敌人愤怒

26、的痛;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对祖国的热切的爱; C.刈草的孩子写割草的孩子值得同情,他没能去上学,他没有在爹妈身边撒娇,从小就承担起劳动的重负。日暮时分他还没有回家,还在割草,生活艰辛。通过描写小孩刈草的艰辛、困苦,折射出社会的不公,体现时代特点: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 D.我爱这土地写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 “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

27、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 , “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体现出对敌人愤怒的痛。 “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 (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 ,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表现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而献身

28、,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 故选 BD。 5.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主席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今年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湖北省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学校正在开展“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致敬英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人名。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英雄和先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挺起了民族脊梁。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中,有“闻鸡起舞”的_;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也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_。 (2) 【采访英雄】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

29、坚守抗疫一线,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带领医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最前沿,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做出突出贡献。学校的小记者想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安排你事先给他打电话联系,你应该怎么说? (3) 【点赞英雄】选择一副最合适的对联点赞张院长,并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_ 下联:_ 金温玉粹瞻人品 破志须知三古盛 铮铮铁骨为民情 为书自起一家言 叱吒风云壮布衣 耿耿丹心报国志 纵横世事舒豪气 秋月春云见性情 【答案】 (1) . 祖逖 . 岳飞 (2)示例:张院长,您好,我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学生) 。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从媒体上了解到了您自强不息的可贵事迹,学校记

30、者团想对您作一次电话采访,您方便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3) . 上联:耿耿丹心报国志 . 下联:铮铮铁骨为民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积累。 第一空, “闻鸡起舞” 是关于祖逖的典故。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第二空,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 【小问 2 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张院长,您好) ,然后介绍自己(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再向张院长提出学校的小记者想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包括采访的原因(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

31、合性学习活动,我们从媒体上了解到了您自强不息的可贵事迹,学校记者团想对您作一次电话采访) ,采访的意愿(您方便接受我们的采访吗)等。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小问 3 详解】 考查对对联内容的理解及对联常识。 结合题干内容可知,张定宇院长为了国家和人民,不顾危险,冲锋在前,忘我工作,故“铮铮铁骨为民情”“耿耿丹心报国志”点赞张院长最合适。根据对联常识,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志”是仄声,为上联, “情”是平声,为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分) (一) (共(一) (共 16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爱的面前柔软 公交车来

32、了,人们纷纷赶去。我看到远处路口有一对母子也正急匆匆赶来,儿子六七岁,跑在母亲前面,母亲三十多岁,行动有些迟缓。不一会儿,孩子上了车,他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座位,而是站在司机旁边。 “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司机看看孩子,点了点头。车上一片安静,人们都静静地等候发车。可是,一分钟过去了,车子还未开动,人们便躁动起来。我旁边的一位女乘客分明听见了孩子说的话,她大声斥责起来: “你妈妈没上来就赶紧下车,别耽误我们大家的时间。 ” 车上抱怨的乘客渐多,司机准备发动车。这时,孩子更急了,对司机说: “叔叔,求求您,再等等,我妈妈马上就赶到了。 ”然后,他走向车门,焦急地望向车外,

33、招手,呼喊,然后又跑向司机, “叔叔,我妈妈就要来了。 ” 母亲终于赶来了。一上车,她就感觉到车上异样的气氛,脸上满是尴尬和歉意。那位女乘客又开口了: “公交车又不是为你一人开的,凭什么让我们一车的人都等你?” 孩子突然大哭起来。这一哭,反倒让车上的乘客安静了下来。母亲心有所感,紧紧地搂住孩子,不住地安慰。刷了卡之后,她向里走去。面向那位女士,母亲说了声“抱歉” ,然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她的腿。 我在旁边,分明地看清,她的腿有残疾。我立即起身让母亲和孩子坐下。那位女乘客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也注意到了她的腿疾,于是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女士安静了下来,汽车发动,其他的乘客也安分了下来。倒

34、是孩子的哭声愈见增大,伴着车子的哐当声,令人不安地响起。 母亲不断地安抚着孩子。 “妈,我怕你被丢下了” “孩子不哭你看,妈不是好好儿地在这里吗”听着母子的对话,我心底突然有种被痛击的感觉。车里的气氛很沉闷,人们的神情也变得不安了起来。车子开了一路,孩子也在母亲的怀里哭了一路。几站后,他俩要下车了,乘客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们身上。尽管母子俩都在极力掩饰,但是,大家都察觉到了母亲的腿疾。 许多乘客纷纷站起。先前那位咄咄逼人的女士竟迅速起身,伸手欲扶母亲。可是,母亲却微微一笑,摆摆手,儿子抢着说: “我妈妈能行! ”泪痕未干的脸上写满坚定和骄傲。 下了车,孩子已经不哭,母子俩有说有笑,孩子挽着母亲

35、的手,欢快地走着;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所有人都在目送那对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我终于知道,不论世间有多大的厌与恨,在另一种东西面前,我们都会被它软化、暖化,最终变得像它一样温暖,像它一样明媚,像它一样坚强。我想,这就是所谓“爱”吧。 (作者:罗伟。有删改) 6.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请分析本文标题“在爱的面前柔软”的内涵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7. 朗读要把握人物情感,注意语气、重音的处理。请对文中划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1)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2)叔叔,求求您,再等等,我妈妈马

36、上就赶到了。 8. 女乘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9. 有人认为第段应该删去,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6. 母亲上车后在母亲身边哭了一路的男孩,在母亲未上车时勇敢地央求司机等妈妈。为了成为儿子的骄傲,母亲努力让自己走得从容、坚强。被男孩对母亲的体贴感动,司机延迟了发车。谅解于母亲的腿有残疾,乘客不再抱怨,并提供帮助。被这对母子的坚强、从容感染,一车人目送他们下车离开。 7. (1)这一句前半句主要是陈述事实,应用叙述的语气读;后半句“等一会儿”应重读,读出商量和请求的语气。 (2)这一句,语速要稍快; “求求您” “再等等” “马上”要重读,读出焦

37、急和乞求的语气。 8. 女乘客责备小男孩,要求小男孩下车,代表了其他乘客的心声,掀起“波澜”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女乘客责备小男孩的妈妈后,看到小男孩的妈妈腿有残疾, “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暗示了她内心的歉意,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变化作铺垫。母子俩下车时,女乘客主动帮助他们,突显了“在爱的面前柔软”的主题。 9. 示例一:赞同删去。第段描述乘客看着母子两人相携离去的情景, “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表明大家对母子二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心生敬意; (2分,意思对即可) “所有人都在目送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文章如果到此戛然而止,能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想象的余地(2分,意思对

38、即可) 。 示例二:不赞同删去。第段用抒情、议论收束全文,表达了对母子二人的敬意;回扣标题,画龙点睛,明确了主旨。 【解析】 【6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结合第段中“公交车来了,人们纷纷赶去。我看到远处路口有一对母子也正急匆匆赶来,儿子六七岁,跑在母亲前面,母亲三十多岁,行动有些迟缓。不一会儿,孩子上了车,他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座位,而是站在司机旁边。 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第段中”车上抱怨的乘客渐多,司机准备发动车。这时,孩子更急了,对司机说: 叔叔,求求您,再等等,我妈妈马上就赶到了。 然后,他走向车门,焦急地望向车外,招手,呼喊,然后又跑向司机,

39、叔叔,我妈妈就要来了 ” ,第段中“车子开了一路,孩子也在母亲的怀里哭了一路”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上车后在母亲身边哭了一路的男孩,在母亲未上车时勇敢地央求司机等妈妈; 结合第段中“下了车,孩子已经不哭,母子俩有说有笑,孩子挽着母亲的手,欢快地走着;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所有人都在目送那对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的内容可概括为:为了成为儿子的骄傲,母亲努力让自己走得从容、坚强; 结合第段中“孩子上了车,他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座位,而是站在司机旁边。 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 ,第段中“司机看看孩子

40、,点了点头。车上一片安静,人们都静静地等候发车”的内容可概括为:被男孩对母亲的体贴感动,司机延迟了发车; 结合第段中“我在旁边,分明地看清,她的腿有残疾。我立即起身让母亲和孩子坐下。那位女乘客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也注意到了她的腿疾,于是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女士安静了下来,汽车发动,其他的乘客也安分了下来” ,第段中“许多乘客纷纷站起。先前那位咄咄逼人的女士竟迅速起身,伸手欲扶母亲”的内容可概括为:乘客们谅解于母亲的腿有残疾,不再抱怨,并对他们提供帮助; 结合第段中“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所有人都在目送那对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的内容可概括为:乘客们被这对母子的坚

41、强、从容感染,目送他们下车离开。 【7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朗读技巧的掌握。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 联系第段中“公交车来了,人们纷纷赶去。我看到远处路口有一对母子也正急匆匆赶来,儿子六七岁,跑在母亲前面,母亲三十多岁,行动有些迟缓。不一会儿,孩子上了车,他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座位,而是站在司机旁边。 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的内容可知,这一句前半句主要是陈述妈妈还未上车事实,应用平缓叙述的语气读;后半句是对司机的请求, “等一会儿”应重读,要读出商量和请求的语气; 联系第段中“车上抱怨的乘客渐多,司机准备发动车。这时,孩子更急了,对司机说:

42、叔叔,求求您,再等等,我妈妈马上就赶到了。 然后,他走向车门,焦急地望向车外,招手,呼喊”的内容可知,这一句,是在车上乘客不断催促,车马上要开的情况下,孩子对司机的请求,语速应稍快;重音应放在“求求您” “再等等” “马上”这几个词语上,要读出焦急和乞求的语气。 【8 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先找到描写女乘客的文字,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用。 第段“我旁边的一位女乘客分明听见了孩子说的话,她大声斥责起来” ,联系下文“其他乘客也跟着抱怨起来”可知,女乘客责备小男孩,她说出了其他乘客的心声,掀起“波澜”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段“那位女乘客又开口了” ,第六段“那位女乘客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也注

43、意到了她的腿疾,于是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 ,女乘客责备小男孩的妈妈后,看到小男孩的妈妈有腿疾, “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她内心的歉意,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变化(主动帮助母子)做铺垫; 第段“先前那位咄咄逼人的女士竟迅速起身,伸手欲扶母亲” ,女乘客主动帮助母子,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凸显了“在爱的面前柔软”的主题; 综合来看,女乘客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文章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也使小说主题更丰富。 【9 题详解】 考查内容探究。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和不赞同皆可,阐述理由要充分。 赞同:文题为“在爱的面前柔软” ,文章通过记叙乘客由责备小男孩耽误大家的

44、时间,到发现小男孩的妈妈有腿疾心生歉意,表现了“在爱的面前柔软”的过程,第段描述乘客目送母子二人相携离去的情景, “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表明大家对母子的态度已经转变,对二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心生敬意;“所有人都在目送那对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文章至此结束,也是完整的,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不赞同。内容上:第段写作者的感悟,用抒情,议论,表达了对“爱”的理解,对母子的敬意,点明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二) (共(二) (共 12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

45、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

46、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时,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 “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 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 。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乡人怂愚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周处射虎杀蛟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已之甚,乃“有自改意” ,由此弃恶从善,终为忠臣孝子。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

47、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 。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会多少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

48、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作者:何聪。有删改) 10.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一个道理? 11. 选文第段和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2. 第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0. 自省精神有利于减少自己的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 11. 影响。因为第段论述了凡事责人而不自省的不良后果,说明了自省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下文自省的力量的论述,这样的论证思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2. 道理论征(引用论证) 。引用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自省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的

49、观点, ”使论证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 根据文章标题“焕发自省的力量”和第段“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的议论可知,文章由古至今,通过古代先贤和今人的表现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即段结尾处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

50、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自省精神有利于减少自己的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 【11 题详解】 考查对论证思路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可以从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或与前文的照应关系来进行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第段从“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可知这一段论述的是“自省可以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 ;第段论述“自省可以实现自我净化提高” 。 第段和第段形成了递进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因果关系,这样的论证思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从文章结构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