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63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试卷 本卷可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1 O:16 N:14 C:12 S:32 Zn:65 Ca:40 Ba:137 Na:23 g 取 10N/kg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4分,共分,共 60 分分)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湿法炼铜 B黑火药爆炸 C铁棒磨成针 D粮食酿酒 2. 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初中科学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的验满 B倾倒液体 C检验气密性 D 测定溶液 pH 值 3. 如图所示的几种情景

2、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B C D A用力推石头但没有推动 B提着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C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D用力搬起箱子1111 4.如图所示,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5.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

3、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6.“XX 洁厕精”产品特性或使用注意事项如下:轻松去除锈迹;勿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不适用于大理石地面。其中,与洁厕精含有盐酸有关的是( )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7.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B. 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4、,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 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8.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和“ ”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分子个数都不变 9.金 属 Ti (钛) 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 Ti、Mg、Cu 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

5、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Mg、Ti、Cu BTi、Mg、Cu CTi、Cu、Mg DMg、Cu、Ti 10.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其中不合理的( ) ANaCl 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 溶液,过滤 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Cl 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1.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总质量比

6、反应前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H2SO4 溶液和 Na2CO3 溶液 B盐酸溶液和 CaCO3 固体 A H2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 D盐酸溶液和 NaOH 溶液 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稀HCl、BaCl2 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 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入 NaOH 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3.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 ( ) A.水平面光滑更有利于得出正确

7、的结论 B.研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弹簧自然长度是否有关时, 将同一根弹簧分别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钢球,比较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C.利用该实验不能研究钢球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D.该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科学方法 14.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也能置换出硫酸镁溶液中的镁 NaO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Cu(OH)2 也能使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NH4Cl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所以尿素 CO(NH2)2 也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 A 只有 B只有 C只有

8、 D 15.几千年前, 人类就用木炭作为还原剂进行金属冶炼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某学习小组为此用如图装置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 ) A.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色,则“气体产物”一定是一氧化碳 B.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产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要证明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不需要在原装置前再连接一个装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D.该实验不能确定“气体产物”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2 2 分,共分,共 4

9、 40 0 分)分) 16.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请回答: (1)食盐、食醋、味精、纯碱等均是家庭中常见的物质,为了使肉类和蔬菜不易腐败,可选用 进行腌制; (2)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品质,有助于食品防腐、保鲜。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有严格的规范, 如过氧化钙就是禁止在食用面粉中添加的物质,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为1价,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 17. 我们居住的城市高楼林立,如不小心发生高空坠物事件,则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某小区的沈先生在早晨下楼取车时,发现车的后挡风玻璃被穿了一个孔,上面还插着剩有半瓶可乐的可乐瓶。 若不计空气阻力,

10、 当可乐瓶从高空坠落时, 能转化为动能,可乐瓶的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8. 有些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 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在制作竹片画的过程中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 H2SO4(浓) CuSO4+SO2 +2X,则X的化学式是 。 但足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 其原因是 。 19.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体,重力为G。在

11、推力的作用下,由实线位置匀速转到高为H的台阶虚线所示位置,OA为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长为D,整个过程中,圆柱体在转动过程中不打滑。在A点施加一个力推动圆柱体,所用力最小的是 (选填F1 F2 F3),缓慢推动圆柱体,保持推力始终垂直OA,则推力的变化是 。 20. 小金在老师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均匀,把混合物放进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请回答: (1)硫黄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使两种反应物进行得更完全,小勇所取铁粉和硫黄的质量比是74好,还是75好? 并简要说明原因 。 21. 右图表示NaCl、Na2C03、AgN03、BaCl2、HCl

12、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 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问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两溶液之间。(填字母) (2)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溶液。 22. 如图长2m的粗细和密度都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O点转动,杆上有一光滑滑环,用竖直向上的测力计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使杆保持水平状态,测力计示数F与滑环离开O点的距离S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杆重 N; 当滑环滑到图中A点时, 金属杆是一个_杠杆 (选填“省力”、 “费力”或“等臂”)。 第22题图 23. 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

13、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_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的一组试剂是_(填序号)。 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Ag、Fe、AlCl3溶液 三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小题,第26(2)题)题6分,其余每空分,其余每空3分,共分,共36分)分) 24.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

14、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 CaCl2 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作出猜想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 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 CaCl2 和 (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实验与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 CaCl2 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 2 支试管中, 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剂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确的。你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小刚同学认为要证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可向废液中加入某种试剂,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则小刚同学所选的下列试剂合理的是 。 ANaOH 溶液 B紫色石蕊试

15、液 CNa2CO3 溶液 D铁粉 25. 小宣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瓶,里面装有无色溶液。为了探究该溶液的成分,他查到了如下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接着他在试剂瓶中取少量样品按照下面流程分别进行了四次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请分析: (1) 小宣认为该试剂瓶中肯定不是酸溶液的理由是 。 (2) 通过实验,小宣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3) 若该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CO 2,步骤滴加稀盐酸后除了沉淀消失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 。 26.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敏同学设计了

16、如图所示甲、乙 、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同一位置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 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 (2)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3) 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 用甲、丙两次实验研究动能大小与某项因素关系时,是否可以不用木块,直接比较铁球在水平面(足够长)上滚动距离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 (选填:“是” 或“否”)。 27. 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现取一定质量生锈的铁粉样品,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17、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 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小明同学欲通过 B 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 中盛放的最佳试剂是 (填序号);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浓溶液 稀盐酸 水 完全反应后,测得了装置B 增重的质量,计算出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 上述实验中,CO 气体起到以下四个作用: 作为反应物; 实验开始时,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气体,防止A 中生成的铁又被氧化; ; (4) 待反应完全后,是否需要先断开 A、B 之间的连接再熄灭酒精灯,以防 B 中溶液倒吸入 A

18、 中引起玻璃管破裂,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本题有四、解答题(本题有6 6小题,第小题,第2 28 8题题6 6分,第分,第2 29 9题题6 6分,第分,第3030题题7 7分,第分,第3 31 1题题6 6分,第分,第3 32 2题题9 9分,第分,第3 33 3题题1010分,共分,共4444分)分) 28. 图甲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不计空气阻力)。 小敏分析了实心球自脱手至落地的过程的能量转化过程,画出了其势能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请你在图丙中再画出此过程中实心球动能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并标出A、B、C三点,并说明画此曲线的理由。 29.合金通常比纯金属具有更优良的性

19、能,如硬度大、强度高等,为测定由锌、铜熔合而成的合金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先将样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黄铜属于 (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2)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 (3) 先将样品粉碎的目的 ; (4)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0.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杂质与盐酸不反应)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克 1.76 3

20、.52 4.4 M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 (2)上表中M的数值 。 (3)计算这种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多大? 31. 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4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6克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渣的质量为10克。求: (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 。 (2)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2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所用试剂和质量如下表: 所用试剂及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甲 CaO(固)a1 g,10%盐酸 b1 g c1 g 乙 Ca(OH

21、)2(固)a2 g,10%盐酸 b2 g c2 g 丙 CaCO3(固)a3 g,10%盐酸 b3 g c3 g 已知:a1a2a316.5 g,b1b2b3146 g,现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全部倒入一个容器中,测知其溶液的质量是 158.1。 (1)写出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后三位同学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 (3)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33如图是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C、D,物体A、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物体A通过细绳与滑轮C相连,物体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MO:MN=1:3。 物

22、体B受到的重力为100N,A的底面积为0.04m2,高1m。 当物体A恰好浸没在水中时,物体B对电子秤的压力为F1; 若水位下降至物体A恰好完全露出水面时,物体B对电子秤 的压力为F2,已知:F1F2=61。滑轮重、滑轮与转轴的 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求: (1)物体A完全浸没时,A受到的浮力F浮。 (2)物体A的密度A。 (3)当物体A有部分浸入水中时,如果把细绳由N端向左移动到N处,电子秤的示数恰 好为零,NN:MN=16,此时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V浸。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4分,共分,共 60 分分) 二填空题(每空

23、二填空题(每空 2 2 分,共分,共 4 40 0 分)分) 16. 食盐 CaO2 17. 重力势 (势) 不变 18. (1)脱水(腐蚀得1分) (2)H2O 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不能跟稀硫酸反应 19 . F2 变小 20. Fe+S= FeS 75 好,硫和铁粉反应的同时,还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一部分 21 BD BaCl2 22. 40 省力 23 气泡 三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 4小题,第小题,第2626(2 2)题)题6 6分,其余每空分,其余每空3 3分,共分,共3636分)分) 24HCl;不正确,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BCD

24、。 25 (1)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 (2) K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D D D A B A A B C D D C (3) 气泡产生 26 (1) 甲、乙 (2) 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3)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4) 是 27 (1)3CO+Fe2O3 2Fe+3CO2 (2) (3) 起一个类似鼓气装置的作用, 能将反应中生成的 CO2 全部赶入NaOH 溶液中,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 不需要,因为实验中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入 CO,试管内气压不会降低,B

25、 中溶液不会倒流。 四、解答题(本题有四、解答题(本题有6 6小题,第小题,第2 28 8题题6 6分,第分,第2 29 9题题6 6分,第分,第3030题题7 7分,第分,第3 31 1题题6 6分,第分,第3 32 2题题9 9分,第分,第3 33 3题题1010分,共分,共4444分)分) 28. 如图:图的形状正确(1分)三个点(不一定要写字母)的位置正确(B比A低,且动能不为0;C比A高)(1分) 理由: (1)实心球脱手A点时有速度故具有一定的动能;(1分) (2)A至B过程中,实心球高度增加,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1分), (3)在B时势能达到最大,动能变至最小,但由于球还在水平飞行,因此不为0;(1 分) (4)B至C过程中实心球高度下降,势能转化为动能(1分) (5)C点时势能为零,动能达到最大(1分) 29(1)混合物 (2)35% (3) 增大表面积有利于样品充分反应由图可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20g-7g=13g 30. (1)3、4 (2)4.4 (3)80% (4)14.6% 31.(1)CaO + 2HCl = CaCl2 + H2O (2)14.0% (3)10g 32.(1)1.9103 kg/m3 (2)14.82kg 33.(1)400N (2) 1.8103kg/m3 (3) 0.012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