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8064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州市龙湾区温州市龙湾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卷 一、夯实知识之基(一、夯实知识之基(1717 分)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走进古镇,就是走进了一段旧时光。墙角青砖斑驳,墙头青草萋萋,鲜 y n( )的花,随风摇 y( ) 。一位娉婷女子,踩着高高低低的麻石条路,脚步在低吟一首平平仄仄的诗歌,不断寻找着前行的韵律 走出街巷,回眸一 pi( ) ,古镇安详,一颗怅 wng( )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2. 根据赏析点评,完成古诗文填空。 序号 诗文雅句 赏析点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 境界顿开,高昂乐观,相

2、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_, 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与人之间若只有初相识相遇那般彼此如意,相知相伴,彼此信任,那该多好啊。 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_,_。 苏轼水调歌头 这两句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句道出了古仁人的豁达胸襟,正印证了杨绛先生说的:“人生最受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_,_。 论语述而 君子坦然舒泰情状,小人役于物固多忧戚。 3.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A. “记”是一种文体, 可以记人记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 可以记器物建筑,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B. “衔觞赋诗”“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觞”“筹”“白”“樽”都有“酒杯”的意思。 C. “滕子京谪守望巴陵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谪”表示官吏降职或远调,“左迁”表示升职。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二、推开名著之门: (二、推开名著之门: (9 9 分)分) 4. 阅读艾青

4、诗选时,小语绘制了“艾青的诗歌历程”思维导图。根据不同阶段艾青诗歌的特点,为图中处选择恰当的诗篇。 A.“北方的晴天,辽阔的一片,我爱它的颜色,比海水更蓝。”( 鸽哨 ) B.“如今,你的诗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 芦笛 ) C.“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镜子 ) 5. 某出版社收到了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认为不够贴切。请结合艾青诗选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封面(初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构图要素:_ _ 添加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红色作为主色调 _

5、 三、感受诗歌之美(三、感受诗歌之美(2424 分)分) 九(8)班准备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流程】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 【甲】 星月的来由 顾 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乙】 罗伯特 史蒂文森 从客厅和厨房投来的灯光, 透过了布帘,栅栏和玻璃窗; 窗外有千万颗星星, 正在高空穿梭不停。 它们比一棵树上的叶子还要多, 也多过了公园和教堂里的人群。 天狼、北斗、猎户和所有的天神, 还有水手的导航精灵, 这些星星们都落进墙边的水桶, 桶里一半装着水,一半装着星。 【A】大人们发现了我, 紧抓住我的

6、衣襟, 他们把我丢上了床, 我眼中的光辉, 却仍然闪烁不停, 脑海中, 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 【丙】 雪 图多尔。阿尔盖齐 晶莹纯洁的雪花, 我期待着你下凡。 你,栽种在蓝天上花瓣。 【B】蓝天正在凝结, 为寒冬制作项链。 整个天穹都在忙碌, 为你准备洁白的衣衫。 但是,你同星星和月亮 一起来到我们人间, 永远难免涉足尘埃, 落入那污浊的泥潭。 6. 某小组搜集了三首诗歌(如右所示) 。根据诗歌内容,你认为这组诗最应安排的朗诵单元是( ) A. 哲思短笺 B. 时代浮光 C. 情寄风物 D. 童心无价 7. 该小组在查找诗歌的过程中,找到了乙诗不同的译本,发现标题有不同的翻译。结合诗歌内容

7、和语言特点,为乙诗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睡前的逃跑 B.该睡的时候溜了 诗歌研读阶段: 【朗诵脚本设计】 8. 为更好地完成朗诵,该小组一起设计了朗诵脚本。仿照示例,从【A】 【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朗读设计。 朗诵小贴士 朗诵时, 应注意重音、 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朗读设计示例: 星月的来由一诗前两句重读“想”“撕裂”“只”,尤其是“撕裂”一词,表现作者的痛苦和无奈。诗歌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快,语调轻快,表现作者情感由痛苦转化成希望,留给人无限的期冀和想象。 诗歌主旨探讨】 9. 经过对诗歌的理解和研读,为更贴合这组诗歌特点,该小组决定以“星辰大海

8、”为组名。请你整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星星”意象的丰富内涵。 【撰写邀请函】 10. 诗歌朗诵会即将开始,选择一个邀请对象,根据提供的信 息,以九(8)班全体同学的名义写一则 120字左右的邀请函。 邀请对象: A:压力巨大的徐老师 B:对九年级读诗活动不支持的妈妈 活动地点:校文化礼堂; 活动时间:2021 年 11 月 20 日 四、探究理趣之思(四、探究理趣之思(1616 分)分)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 【新闻事件】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 有 20 年的教龄, 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 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

9、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 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 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 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快 10 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 OUT 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毕竟,

10、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 (摘自钱江晚报 ) 【媒体观点】 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 (摘自钱江晚报 )

11、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 BP 机、5 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 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摘自新浪网)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

12、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网) 【网友评论】 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 我:作为学生,我认为 11. 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见解莫衷一是,请简要阐述两种主要观

13、点。 12.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 (2)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13. 新浪网引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处古诗文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14. 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 五、聆听古典之韵(五、聆听古典之韵(1919 分)分) (甲)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颖州时。六幺:绿腰,曲

14、调名。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

15、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 【注】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

16、修。构:建构。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末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5. 文言文实词推断有很多方法,请你根据方法提示,推断加点的文言词语含义。 词语 方法 示例 解释 滋 组合成词 构亭曰“丰乐”:构,建构 云烟之相滋(1)_ 或 课内迁移 得山之高:发现,找到 既出,得其船:发现,找到( 桃花源记 ) 或醉且劳(2)_ 即 成语还原 可望而不可即 则必即丰乐以饮(3)_ 优游 联系语境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联系“无憾”, 给足的意思就是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4)_ 16.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不

17、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B. 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C. 至于负者歌于途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D. 醒能述以文者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17. 请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8. 小阳在阅读这几篇选文时,想对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做进一步的探究,他需要你的帮助。 (1)小阳将甲乙两文中百姓与欧阳修出游欢乐情态进行比对,请你助他完成表格。 语文 百姓 欧阳修 浣溪沙 词的上阕一个“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 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舫的喜爱之情。一个“出”字 词的下阕写出

18、了作者 的情态,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文言虚词不虚。虚词能表达语气,凸显作者情感: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的“也”字 ;虚词能开启话题,引出下文,如乙文中的“至于”一词,从上文的四季之乐转入对行人之乐的描写。 (2)小文阅读中发现欧阳修与百姓出游时多次提出自己的“白发”,他觉得欧阳修“与民同乐”不只是简单地跟老百姓一起玩乐,背后包含着欧阳修“经世济邦”的思想,这让他想到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请结合丙文和岳阳楼记“忧”与“乐”,谈谈你对“经世济邦”思想的理解。 六、打开写作之窗(六、打开写作之窗(6060 分)分)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19、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2021 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节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温州市龙湾区温州市龙湾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学年九年

20、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卷 一、夯实知识之基(一、夯实知识之基(1717 分)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走进古镇,就是走进了一段旧时光。墙角青砖斑驳,墙头青草萋萋,鲜 y n( )的花,随风摇 y( ) 。一位娉婷女子,踩着高高低低的麻石条路,脚步在低吟一首平平仄仄的诗歌,不断寻找着前行的韵律 走出街巷,回眸一 pi( ) ,古镇安详,一颗怅 wng( )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答案】 . 妍 . 曳 . 瞥 . 惘 【解析】 【详解】鲜妍:拼音为 xin yn,光彩美艳的样子。 摇曳:拼音为 y o y ,指逍遥;轻轻地摆荡,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 一瞥:拼音

21、为 y pi,看了一眼。 怅惘:拼音为 chng wng,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 2. 根据赏析点评,完成古诗文填空。 序号 诗文雅句 赏析点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 境界顿开,高昂乐观,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_, 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与人之间若只有初相识相遇那般彼此如意,相知相伴,彼此信任,那该多好啊。 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昨夜在梦中出现故乡景色,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_,_。 苏轼水调歌头 这两句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_,_

22、。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句道出了古仁人的豁达胸襟,正印证了杨绛先生说的:“人生最受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_,_。 论语述而 君子坦然舒泰情状,小人役于物固多忧戚。 【答案】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君子坦荡荡 . 小人长戚戚 【解析】 【详解】本题中“沧”“凫雁”“婵娟”“坦荡”“戚”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3.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一种文体, 可以记人记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 可以记器物建筑,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

23、多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B. “衔觞赋诗”“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觞”“筹”“白”“樽”都有“酒杯”的意思。 C. “滕子京谪守望巴陵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谪”表示官吏降职或远调,“左迁”表示升职。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B.“筹”是行酒令的筹码; C.“左迁”表示降职; 故选 D。 二、推开名著之门: (二、推开名著之门: (

24、9 9 分)分) 4. 阅读艾青诗选时,小语绘制了“艾青的诗歌历程”思维导图。根据不同阶段艾青诗歌的特点,为图中处选择恰当的诗篇。 A.“北方的晴天,辽阔的一片,我爱它的颜色,比海水更蓝。”( 鸽哨 ) B.“如今,你的诗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 芦笛 ) C.“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镜子 ) 【答案】B A C 【解析】 【详解】A.鸽哨写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此阶段艾青的诗歌主题主要是赞颂新中国的光明,讴歌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并着重探索人的心灵美,更多地从人的精神生活角度来捕捉形象,抒唱生活

25、。此诗也不例外,通过赞美北方晴天的辽阔深远,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B.芦笛以“我”和芦笛之间相依为命的关系以及悲惨境遇作为纵向的线索,以彩色的欧罗巴、阿波里内尔、大西洋边自由自在与上海滩的巴士底狱、比歌声更响的铁镣之间的对比表现作为横向的线索,由此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歌结构。这首诗就是在狱中写出来的,写于 1933 年 3 月 28 日。这首诗是诗人艾青对遭监所发出的反抗之声,同时也表现了叛逆之情。可以说,反抗之声和叛逆之情是围绕着一支芦笛而展现出来的。 C.镜子是诗人艾青的一首哲理小诗。写出文革后的新时代。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镜子的诚实、正直、无私的可贵品质。在光怪陆离

26、的世界,镜子从不虚伪媚俗,始终奉行客观公正的准则。不管你是腰缠百万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乞丐;不管你是头戴金。表达了艾青对镜子的喜爱之情。 根据写作年代分析,第空填:B;第空填:A,第空填:C。 5. 某出版社收到了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认为不够贴切。请结合艾青诗选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封面(初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构图要素:_ _ 添加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_ 【答案】 . 太阳(添加构图要素) . 太阳属于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理由) . 我选 A,理由: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背景主色调,主要由于艾青诗歌和土地有关意象的大量

27、运用,如我爱这土地 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旷野 中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乌暗而干枯的田亩”、 “褐色阴暗的山坡”;这棕色是斑驳暗沉的是祖国大地曾经伤痕累累的象征,是诗人艾青心系祖国大地上苦难的人民象征;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发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之上衬托着太阳,更能凸显诗人内心在苦难中依旧渴望光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与理即可。作答时,可围绕着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艾青诗歌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来拟写。 第空示例:可以添加火把,理由:因为火把是其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表现了他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28、 可以添加太阳,理由:因为太阳也是其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表现他对光明自由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以添加一扇窗,理由:因为透过艾青的诗歌,读者可以看到艾青心中那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空,两种观点都可以,结合艾青诗歌内容写出理由即可。 示例: 我选 B。 我会添加一轮红日, 并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因为“太阳”是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它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不息的追求,与封面中凝重的“土地”相照应,共同突显艾青诗歌的重要主题。 三、感受诗歌之美(三、感受诗歌之美(2424 分)分) 九(8)班准备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流程】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 【甲】

29、星月的来由 顾 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乙】 罗伯特 史蒂文森 从客厅和厨房投来的灯光, 透过了布帘,栅栏和玻璃窗; 窗外有千万颗星星, 正在高空穿梭不停。 它们比一棵树上的叶子还要多, 也多过了公园和教堂里的人群。 天狼、北斗、猎户和所有的天神, 还有水手的导航精灵, 这些星星们都落进墙边的水桶, 桶里一半装着水,一半装着星。 【A】大人们发现了我, 紧抓住我的衣襟, 他们把我丢上了床, 我眼中的光辉, 却仍然闪烁不停, 脑海中, 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 【丙】 雪 图多尔。阿尔盖齐 晶莹纯洁的雪花, 我期待着你

30、下凡。 你,栽种在蓝天上花瓣。 【B】蓝天正在凝结, 为寒冬制作项链。 整个天穹都在忙碌, 为你准备洁白的衣衫。 但是,你同星星和月亮 一起来到我们人间, 永远难免涉足尘埃, 落入那污浊的泥潭。 6. 某小组搜集了三首诗歌(如右所示) 。根据诗歌内容,你认为这组诗最应安排的朗诵单元是( ) A. 哲思短笺 B. 时代浮光 C. 情寄风物 D. 童心无价 7. 该小组在查找诗歌的过程中,找到了乙诗不同的译本,发现标题有不同的翻译。结合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为乙诗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睡前的逃跑 B.该睡的时候溜了 诗歌研读阶段: 【朗诵脚本设计】 8. 为更好地完成朗诵,该小组一起设计了朗

31、诵脚本。仿照示例,从【A】 【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朗读设计。 朗诵小贴士 朗诵时, 应注意重音、 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朗读设计示例: 星月的来由一诗前两句重读“想”“撕裂”“只”,尤其是“撕裂”一词,表现作者的痛苦和无奈。诗歌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快,语调轻快,表现作者情感由痛苦转化成希望,留给人无限的期冀和想象。 【诗歌主旨探讨】 9. 经过对诗歌的理解和研读,为更贴合这组诗歌特点,该小组决定以“星辰大海”为组名。请你整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星星”意象的丰富内涵。 【撰写邀请函】 10. 诗歌朗诵会即将开始,选择一个邀请对象,根据提供的信 息,以九(8)

32、班全体同学的名义写一则 120字左右的邀请函。 邀请对象: A:压力巨大的徐老师 B:对九年级读诗活动不支持的妈妈 活动地点:校文化礼堂; 活动时间:2021 年 11 月 20 日 【答案】6. D 7. 示例:应选择睡前的逃跑作为诗歌标题。本诗描写了一个孩子在该睡觉的时候却偷偷溜下了床,留恋大自然的灯光,久久不愿回房的情境。译者把这一行为比作“逃跑”,饶有趣味地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以睡前的逃跑为题,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 8. 示例:A 句中前两句重读“紧抓”“丢”,语速较快,表现出“我”不得不暂时打断美好想象的无奈之情;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慢,语调轻松,重读“

33、闪烁不停”“旋转”,表现“我”的好奇心从未停止,让人感受到孩子的童真与美好。 示例: B 句朗读时语速轻快, 重读“凝结”“项链”“整个”, 展现出雪花的高洁, 读出雪花即将铺满大地,天地银装素裹的隆中;“洁白的”重音轻读,体现雪花的晶莹和轻盈,表现诗人内心美好的想象。 9. 示例: 星月的由来一诗中,“星星”代表着诗人努力追寻的光明和希望; 睡前的逃跑一诗中,“星星”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险; 雪一诗中,“星星”和“雪”“月亮”都象征着人内心所追寻的纯洁的理想。三首诗中,虽然星星这一意象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寄寓了人们对光明和美好的探索与追寻。“星辰大海”

34、中的“星”代表着小组成员们对美好的追寻,引人遐想。 10. 示例一: 尊敬的徐老师: 您好! 经历一个月的诗歌学习,九(8)班全体同学准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诚挚的邀请您参加。诗歌净化心灵,缓解压力,聆听美好的诗歌,能给您在忙碌的生活中带来美好的享受。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与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缓解压力,更好的前行。2021 年 11 月 20 日,校文化礼堂,我们不见不散! 九年级 8 班全体同学 2021 年 11 月 11 号 示例二: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少年情怀总是诗。经历一个月诗歌学习,我们班准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诚挚的邀请您参加。也许您认为读诗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你了解了诗歌的

35、魅力,一定会消除这样的想法。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与我们一起走进感受诗歌的魅力,更多的了解我们,更多的了解诗歌。2021 年 11 月 20 日,校文化礼堂,我们不见不散! 九年级 8 班全体同学 2021 年 11 月 11 号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的归纳。甲诗以奇妙的想象,表现了童真对星月由来的。乙诗中的“我”是个活泼的小孩子,他在观察星星,深夜还不想入睡。丙诗以真意的眼光,写了对雪花的期盼。三首诗,都以儿童的视角来表达感情,因此可列入“童心无价”的朗诵单元。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和标题的赏析。乙诗描述了个小孩,临睡前偷偷地起床外出

36、去观察星星,被大人捉住丢到床上去的事。两个题目“睡前的逃跑”“该睡的时候溜了”各有优点。选择你认为更合适的一个,结合诗歌内容和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应选择该睡的时候溜了作为诗歌标题。“该睡的时候”点明了时间已是深夜,在大人看来“该睡了”,可是“我”因迷恋星星而从房间里“溜了”,既观察头顶的星座,又观察它们在水桶中的倒影,久久不愿回屋睡觉。“该睡的时候溜了”既概括了全诗的内容,又给读者造成悬念,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充满儿童的天真趣味,与诗境完全融合,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根据示例,从诗句中选择要重读的词语,朗读时停连、节奏等语速的变化来设计,结合诗句

37、感情说明理由即可。 如, A 句中“紧抓住”“丢上”要重读, 表现大人对“我”的粗暴行为, 使“我”不得不中止了观察和探索;“闪烁不停”“还旋转着”要重读,表现“我”虽然不得不上床睡觉,但仍然沉浸在星星的奇妙世界里。语速上,前三句要快读,表现出“我”的行为被中止时的失望无奈心理;后四句要慢读,语速渐慢,表现出“我”的童心依然不会中止,让听者感受到童真童趣的美好。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三首诗,都以“星星”为主题和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星月的由来 ,以孩子的口吻和想象,说明了“星月”的来历。诗中的“星星”,是光暗夜中光明和希望的象征。第二首诗中,孩子对“星星”的观察

38、和探索,体现了他对世界的好奇心,“星星”是童真童趣的大自然的象征。 雪一诗中,“星星”和“雪”“月亮”在天上和人间交相辉映,人世的污浊反衬了它们的纯洁。“星星”和“月”“雪”都象征着人们努力追寻的内心纯洁的理想。 三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的意象,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都象征了美好的事物和理想,寄寓了人们对光明、希望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星辰大海”就是对这一理想和追求的概括。答题时扣住“美好”“光明”“希望”等内涵即可。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邀请信,与书信的格式基本相同,只是不需要信末的祝福语。选择一个邀请对象,对他(她)说明听诗歌朗诵的益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劝说,晓之以理,

39、动之以情,语气委婉,以达到邀请的目的。如,邀请老师时,要说明听诗歌朗诵会舒缓心理压力的好处。邀请信除了格式正确外,还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 四、探究理趣之思(四、探究理趣之思(1616 分)分)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 【新闻事件】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 有 20 年的教龄, 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 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

40、“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 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 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 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快 10 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 OUT 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 (摘自钱江晚报 ) 【媒体观点】 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

41、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 (摘自钱江晚报 ) 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 BP 机、5 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42、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 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摘自新浪网)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

43、网) 【网友评论】 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 我:作为学生,我认为 11. 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见解莫衷一是,请简要阐述两种主要观点。 12.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 (2)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13. 新浪网引用“日暮

44、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处古诗文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14. 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 【答案】11. 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可见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令人堪忧;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值得大惊小怪。 12. (1)“土气”,这里是对白蜡烛外形简单,看起来传统落后、没什么科技产品样子的特点的概括。 (2)“套中人”,这里指被家长过度保护而丧失基本动手能力的孩子。 13. “新浪网”的引用,意在表明蜡烛虽看似“自古以来”,其实在古代也并非寻常物。网友的引用,对孩子不明古诗中的

45、“烛”为何物表示遗憾,暗含着对“不管时代发展如何,孩子们还是应该对这些事物有所了解”观点的支持。 14. 示例: (作为学生,我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事物和许多知识都会在迭代中淘汰,很多事物并非在生活中不存在就不需要了解,比如历史。蜡烛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终将会成为历史。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去了解它的理由,更何况蜡烛还具备文化意味。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和信息整合。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的观点在“媒体观点”的部分。 本部分的第二段中“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可概括为:“稚子不

46、识白蜡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值得大惊小怪。 本部分第三段中的“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可概括为:“稚子不识白蜡烛”,可见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令人堪忧。 概括这两种主要观点作答即可。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首先要读懂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1)“土气”本意是“式样风格等,赶不上潮流,不时髦”;概括同一段中首句“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可知白蜡烛“土气”的语境意:白蜡烛外形简单,传统落后,不属于科技产品。 (2)“套中人”

47、本意是“跟不上时代固步自封的保守落后的人”,语境意,根据同一段中“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可知“套中人”的含义主:因从小被家长呵护过度而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的孩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古诗句的作用。找到问题区域区域,结合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答。 “新浪网”引用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要根据下一句“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来分析,可知看似“自古以来”就有蜡烛,其实在古代某些时期是皇宫贵族所用之物,绝非寻常之物。 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应根据此诗句的上

48、句“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与下句“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对孩子们不能理解古诗中的“烛”感到遗憾,言外之意是虽然时代发展了,有些事物被淘汰了,但对有些事物还是应该让孩子们有所了解。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论的写作。写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首先写好引子,比如“稚子不识白蜡烛”的问题,要点评分析“稚子不识白蜡烛”现象的利弊得失,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说理要有深度。评论写作,要文从字顺同,言之即可。 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被淘汰掉,弃之不用,远离我们的生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些具有文化意味的事

49、物,还是应该让孩子们有所了解。即使日常生活中用不到,但在特定情境下,还是要了解它的特点,理解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五、聆听古典之韵(五、聆听古典之韵(1919 分)分) (甲)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颖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50、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