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96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七年级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七年级上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6 分)分) 1.根据原文内容默写。(根据原文内容默写。(10 分)分) (1)为者常成,_。 (2)“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朱自清春 ) (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 (4)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由名词连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 表现了思乡之切; 马致远面对夕阳, 一句“_”包含着思乡

2、的泪水。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分) 金秋十月,荷兰花海内的百合花海以森林绿色配上多个百合花色带,如弧形的彩带,展现了百合花的姹紫嫣红,淡淡的百合花香在空气里酝酿,令人心犷神怡。水韵龙湾城市森林公园又为全区人民提供了一个静 m 的去处。响晴的午后来到位于公园东北侧的玻璃栈道,更是给游客带来漫步云宵的奇妙感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 分) 酝酿 静 m (2)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下面的横线上改正。(2 分) 改成 改成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响晴: 3.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

3、(3 分) A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此句中的“一群黄蝴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中的“小山”会说话,用的是拟人)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D道路虽然挫折,但不要退缩,没有什么羞涩的,坚定地迈出自己的脚步,只要学会坚强,生活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坚强”和“坚定”是一组同义词,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 4. 下列文学常识表

4、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泰国作家、诗人。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夏日的海边,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花枝招展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在沙滩上漫步,在海岸边追逐嬉戏。 B. 一树盛开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 还没走进教室,我就被震耳欲聋

5、的声音淹没,孩子们争先恐后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问题。 D. 他办事总是井井有条,回答问题总是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大家都喜欢和他相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大。 B电影流浪地球以其盛大的场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孝”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D仔细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经典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7.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8 分)分) 某中学七年级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

6、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2 分) 【材料一】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材料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_ _ (2)随着网络的发展,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开始逐渐取代以“串门”为代表的传统社交模式。的确,近半数人认为网络社交平台承担了一部分“串门”的功能。此外,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宅文化”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串门文化”带来冲击。 相关数据显

7、示, 近半数的人在非工作时间更喜欢宅在家里。 那么,你对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请简要谈谈,并说明理由。(3 分) _ (3)为了使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班委会决定邀请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王老师参加,并期望他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如果让你去邀请王老师,你会怎么说呢?(3 分) _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54 分)分) (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完成完成 811 题。题。(16 分)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8、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与友期行 期:_ (2)去后乃至 乃:_ (3)相委而去 委:_ (4)有约木来过夜半 过: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 10.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友人态度变化的词是“_”、“_”;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营造了_的氛围。(3 分) 11.面对久等不至的友人

9、,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太丘与约客中的诗人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种做法?请说明理由。(5 分) _ (二)阅读(二)阅读五猖会片段五猖会片段,完成,完成 1216 题。(题。(16 分)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

10、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那当然是很好的, 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 读下去, 记

11、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2.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该散文集原名是_。(2 分) 1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在百静中, 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_ 14.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

12、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么?(3 分) _ 15.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_ 16.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想说服“父亲”放弃要“我”读鉴略的想法,你该说些什么?(4 分) _ _ (三)(三)阅读史铁生的老海棠树,阅读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完成完成1720题。(题。(22分)分)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

13、”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 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

14、的纸袋。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15、。”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

16、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7. 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4 分) 春:_ 夏:_ 秋:_冬:_ 18. 作者在第 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5 分) _ _ 19.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7 分) (1)品味第段“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

17、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的妙处。(3 分) _ _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4 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_ _ 20. 文中几次出现“老海棠树”,下面链接材料中作者也几次提到“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个形象在文中有哪些共同的作用?(6 分) 【链接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链接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链接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18、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_ _ 三、作文(三、作文(60分)分) 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事例要典型; 要表达出真实情感; 600 字左右,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七年级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七年级上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6 分)分) 1.根据原文内容默写。(根据原文内容默写。(10 分)分)

19、(1)为者常成,_。 (2)“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朱自清春 ) (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 (4)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由名词连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 表现了思乡之切; 马致远面对夕阳, 一句“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解答】答案:

20、(1)行者常至(注意“至”的书写) (2)一年之计在于春 (3)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注意“藤”的书写) (5)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断肠人在天涯(注意“雁”的书写) 【点评】【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分) 金秋十月,荷兰花海内的百合花海以森林绿色配上多个百合花色带,如弧形

21、的彩带,展现了百合花的姹紫嫣红,淡淡的百合花香在空气里酝酿,令人心犷神怡。水韵龙湾城市森林公园又为全区人民提供了一个静 m 的去处。响晴的午后来到位于公园东北侧的玻璃栈道,更是给游客带来漫步云宵的奇妙感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 分) 酝酿 静 m (2)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下面的横线上改正。(2 分) 改成 改成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响晴: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嫣”,第二个字读作“ning”,第三个字写作“谧”。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心犷神怡”应写作“心旷神怡”。“云宵”应写作“云霄”。 (3

2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响睛的意思是晴朗无云。 【解答】【解答】答案: (1)嫣 ni ng 谧 (2)犷 旷 宵 霄 (3)晴朗无云。 【点评】【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此句中的“一群黄蝴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23、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中的“小山”会说话,用的是拟人)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 的义项) D道路虽然挫折,但不要退缩,没有什么羞涩的,坚定地迈出自己的脚步,只要学会坚强,生活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坚强”和“坚定”是一组同义词,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 【分析】【分析】本题是对修辞、词语的用法的考查。要正确理解词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答】A将“地上的黄叶”比作了“一群黄蝴蝶”,正确; B“小山”会说话,用的是拟人,正确; C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宇宙万物

24、;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表示理所当然。根据语境,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D“坚强”和“坚定”不是一组同义词。后者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前者常和“性格”搭配。 故选:D。 【点评】【点评】本题考点较多,针对不同的考点,要具体分析,根据要求进行解答。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泰国作家、诗人。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尊君”“家君

25、”,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解答】ACD.正确; B.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故选:B。 【点评】【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同学们日常学习中的积累,不仅要积累作家作品,还要阅读作品,对作品要有自己的欣赏观点。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夏日的海边,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花枝招展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在沙滩上漫步,在海岸边追逐嬉戏。 B.

26、 一树盛开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 还没走进教室,我就被震耳欲聋的声音淹没,孩子们争先恐后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问题。 D. 他办事总是井井有条,回答问题总是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大家都喜欢和他相处。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解答】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

27、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该成语属 于褒贬误用。 故选:D。 【点评】【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大。 B电影流浪地球以其盛大的场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孝”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D仔细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经典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

28、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要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应把“增大”改成“增强”; B.正确; C.有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也”改成“还”; D.有误,一面对两面,应删去“能否”。 故选:B。 【点评】【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29、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7.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8 分)分) 某中学七年级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2 分) 【材料一】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材料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30、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_ _ (2)随着网络的发展,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开始逐渐取代以“串门”为代表的传统社交模式。的确,近半数人认为网络社交平台承担了一部分“串门”的功能。此外,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宅文化”的发展,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串门文化”带来冲击。 相关数据显示, 近半数的人在非工作时间更喜欢宅在家里。 那么,你对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请简要谈谈,并说明理由。(3 分) _ (3)为了使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班委会决定邀请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王老师参加,并期望他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如果让你去邀请王老师,你会

31、怎么说呢?(3 分) _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材料一】是马克思的一句关于“友谊”的名言,这句话主要意思是“真正的友谊是忠实的、纯洁的、不求回报的”;【材料二】中“管宁割席”其实说明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用在“友谊”方面也就是说“真正的友谊需要志同道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谈谈“你对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的看法”,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邀请他人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用语文明礼貌,称呼要适当。要将有关事宜交代清楚,言简意赅,表答清晰。 【解答】【解答】答案: (1)真正的友谊是忠实的、纯洁的、不求回报的;真正的友谊需要志同道合。 (2)

32、 示例一: 我不赞同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 这种捧着手机、 看着电脑的交友方式, 其实淡化了人际关系,只能让朋友之间更加疏远。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符合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十分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学生。我们班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想邀请您担任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不知您有没有时间? 【点评】【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

33、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54 分)分) (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完成完成 811 题。题。(16 分)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34、 分) (1)与友期行 期:_ (2)去后乃至 乃:_ (3)相委而去 委:_ (4)有约木来过夜半 过: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 10.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友人态度变化的词是“_”、“_”;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营造了_的氛围。(3 分) 11.面对久等不至的友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太丘与约客中的诗人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种做法?请说明理由。(5 分) 【分析】【分析】译文: 【陈太丘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

35、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约客】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36、; 句意: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句意: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委,舍弃; 句意:是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过,超过。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尊君,你的父亲;不,同“否”。 句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在?” 重点词:引,拉;顾,回头看。 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可知, 在得知陈太丘先走了以后“友人便怒”, 而在元方一番反驳后, “友人惭”。故友人的态度从“怒”变到“惭”。在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句,写出了梅雨季节阴 雨连绵,蛙声处处的情景

37、,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比较分析。 在文章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紧守时间约定,到时就走,这件规了守时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他面对不诚信之人绝不纵容的态度。而约客中,诗人面对“有约不来”的友人“闲敲棋子落灯花”,体现了理解的胸怀。 答案: (1)约定; 才; 舍弃; 超过。 (2)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在?”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怒 惭;单调、寂寞。 (4)不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是:“陈太丘舍去”而约客中是“闲敲棋子落灯花”。 示例一:赞同陈太丘的做法,面对不诚信之人,如果纵容下去,会让对方

38、得更寸进尺。 示例二:赞同诗人的做法,对方爽约有可能的确有事,我们要善于理解宽容别人。 【点评】【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同时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在翻译文言文基础上体会作者写文章的写作手法。 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多读。同时也要加强诗歌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写作背景,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都要学会鉴赏。 (二)阅读(二)阅读五猖会片段五猖会片段,完成,完成 1216 题。(题。(16 分)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

39、,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

40、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那当然是很好的, 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 读下去, 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

41、,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2.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该散文集原名是_。(2 分) 1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在百静中, 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_ 14.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么?(3 分) _ 15.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_ 16.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想说服“父亲”放弃要“我”读鉴略的想法,你该说些什么?(4 分) _ _ 【分析】【分析】朝花夕拾原名

42、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文段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原名是旧事重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描写方法一般指人物描写方法,包括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 这句话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从“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可以体会到作者急切的心情; 从“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在百静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

43、中鸣叫似的”这些语句中也能够深深体会到作者的无助无奈以及痛苦。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运用。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旨: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结合内容,从“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中可知,“我”对去看“五猖会”充满了期盼;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中可知,父亲专制,不了解儿童 的心理。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说服父亲,放弃

44、让我读鉴略的想法,先要说明想去看五猖会的理由,同时,也要表明看会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的态度,请父亲放心不会因为看会而耽误学习。还要注意用语恰当,符合人物身份。 答案: (1)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2)这句话运用的是心理描写,从“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可以体会到作者急切的心情,从“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在百静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些语句中也能够深深体会到作者的无助无奈以及痛苦。 (3)烘托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4)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5)示例:爸爸,我牢记您的教导,感念您的良苦用心。但是这次五猖会我已心

45、心念念许久,可否将这次游玩作为我前段时间劳苦读书的奖励?况且,我惦记着这事,读书也不能专一,一心多用,即使背会了也转瞬即忘,悖了读书的本心。我也向您保证,回来后定专心读书,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由您检查。还望您能宽限一天,满足我这个小小的愿望。 【点评】【点评】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三)阅读史铁生的老海棠树,阅读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完成完成1720题。(题。(22分)分)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

46、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

47、“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 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

48、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

49、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7. 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4 分) 春:_ 夏:_ 秋:_冬:_ 18. 作者在第 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

50、?(5 分) _ _ 19.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7 分) (1)品味第段“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的妙处。(3 分) _ _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4 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_ _ 20. 文中几次出现“老海棠树”,下面链接材料中作者也几次提到“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个形象在文中有哪些共同的作用?(6 分) 【链接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链接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