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229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课:藤野先生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第 5 课 藤野先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这一笔名,既随母姓,又取“愚鲁而迅达”之意。鲁迅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 5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 大的读者。 1902 年 3 月,22 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

2、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 年 8 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有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情节,中国学生观看时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和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了像藤野先生这样没有民族偏见

3、、正直、热情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

4、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1,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2,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解析】1.从侧面表现出藤野先生生活俭朴。2.几乎被疑是扒手,说明他忙于教学而不修边幅,具有 朴素、平易可亲的优良品格。【段析】写与藤野先生相识。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3【解析】3.突出表现藤野先生专注、执着地研究骨学。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

5、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 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 4,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5。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解析】4.“吃了一惊”是因为先生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抄讲义而让先生费神添改。“感激”的是藤野先生对“我”的热忱帮助,毫无民族偏见之心。5.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待学问的一丝不苟以及教导学生时的循循善诱。【段析】写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第一件

6、事:添改讲义,表 现了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无民族偏见之心。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 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 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6【解析】6.“我”口是心非,与前边“有时也很任性”相照应。【段析】写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第二件事: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科学要

7、求严格。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7。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析】7.“不过是”表明只是达到了起码的要求,是不满意的。成绩“在中间”“没有落第”,为下文“匿名信事件”的发生埋下伏笔。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 8, 没有这回事。”【解析】8.此处“很担心”“总算放心了”,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同时体现出他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品质。【段析】写与藤野

8、先生相处的第三件事: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9【解析】9.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也表现出他对这种野蛮的习俗丝毫没有嘲弄的意思,而是“叹息”地表示对中国妇女的同情。【段析】写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第四件事: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求实精神。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 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 10,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

9、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解析】10.“却只翻检了一通”,表明其意图不在细察、求证,只是为事先的结论做一番演示。“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 11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 样的成绩。末尾是 匿名。【解析】11.用反语“爱国青年”讽刺了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 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

10、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 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12【解析】12.回忆干事讥讽,悟出玄机。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 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 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13【解析】13.交代事情的结局。这是正义的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胜利。【段 析】写匿名信事件 。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

11、高尚品质,又说明作者深感弱国国民备受歧视,从而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14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 15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 有一个我。【解析】14.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用“当然”加以强调,突出了 此话逻辑之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满腔义愤与不平。15.“自

12、然都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妄自尊大的宣传可见一斑。一个“偏”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气愤之情。“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 16起 来。【解析】16.“万岁”“欢呼”说明“他们”的精神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表现出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 在那时 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段析】写看电影事件。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1.脉络分明,记叙有序。本文以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自己爱国的思想情怀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因此,文章篇幅虽

13、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2.事例典型,特征突出。文中具体写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另外作者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简单的几笔勾勒,就甚为 传神。3.语言含蓄,感情浓厚。这篇回忆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惊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言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 怡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

14、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 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 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 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 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

15、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1959 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 ,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 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