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18611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科版六年级上教科版六年级上 2 2.2.2昼夜交替现像昼夜交替现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昼夜交替现象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 2 课。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旨在充分展露学生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多样性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本课希望让学生能自主展示各种解释方案,暴露自己的原有认知,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发现问题、修正解释,最终推动学生的认知向

2、前发展。教材主要安排四个有层次的活动, 一是学生独立地思考并形成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二是像科学家一样研讨、交流我们的解释;三是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四是交流实验结果,修正解释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学情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天都在上演,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学生熟悉的只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成因的理解却比较模糊。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 但学生在

3、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重点 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及解释。 难点 能够通过模拟

4、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人们就把金乌出来时看做是白天,休息时看做是黑夜。 1、什么是昼?什么是夜? 明确: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总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称为昼;一半没被太阳照亮称为夜。 听故事 回答 听故事,激发兴趣,知道什么是昼和夜。看视频,猜测产生昼夜的因素。 2、 太阳东升, 白昼开始; 太阳西落, 黑夜降临。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观看视频,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播放视频) 明确: 太阳 地球 看视频,猜测 讲授

5、新课 一、探索 (一)形成假设 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把你的假设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中。 (二)交流看法 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大家有哪些假设? 案例 1: 案例 2: 案例 3: 案例 4: 案例 5: 提出并表达自己的假设 交流自己的看法 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案例 6: 案例 7: 案例 8: 案例 9: 我们的假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明确: 相同:都与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有关。 不同: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关系不同。 小结: 在科技不是很发达的古代,关于昼夜交替的天文现象有很多种说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人们是

6、怎样看待昼夜交替现象的。 这样看来,有些同学的观点与古人一样。 (三)模拟实验 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同学们刚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发现了多个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怎样才能验证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明确: 比较 阅读 回答 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模拟实验。 由于我们无法将太阳和地球拿到教室里来做实验,所以我们要找与太阳、地球有相似特征的物体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就称为“模拟实验”。 (1)实验材料 “太阳”我们用“手电筒”来代替,因为它们一样都能发光。 “地球”我们用“自制的地球模型”来代替,因为它们都不会发光也不透明。 (2)实验项目 由于假设太多,课堂

7、时间有限,我们只验证以下四种假设。 (3)注意事项 确定地球模型上的一个点来观察。(在地球模型上用记号笔画一个小圆点) 调节手电筒与地球模型的距离,差不多能照亮半个地球模型。 严格按照示意图上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操作。 两名同学负责实验操作,另外两名同学负责观察实验结果,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4)实验记录单 (5)实验操作。依次播放四个实验视频。 (6)实验汇报 二、研讨 认识材料 认真听 看视频,学实验操作 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1、通过模拟实验,能够够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明确: 能。手电筒的光打在地

8、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断变化,对应昼夜交替现象。 2、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明确: 3、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明确: 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下节课继续探究。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2、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下图模拟的是( )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绕着地球转,同时地球自转 四、作业布置 回答 回答 回答 练习 提升认识和探究欲望 完成达标测评 有爱好的同学继续实验验证其他假设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延伸课堂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假说的画圈环节,提前示范了如何画,学生在掌握了画法后整个过程都画得比较清晰。对于运动过程中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学生比较混乱,在这里可以设下伏笔,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为后面的课程作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