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4176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 一、 (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每题 3 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n) 倔强(ju) 忧心忡忡(chng) B. 莅临(1) 纤细(qin) 坦荡如砥(d) C. 拾级(sh) 修葺(q) 戛然而止(ji) D. 校补(jio) 强笑(qing) 相濡以沫(r)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新时代青年要画好人生_图。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

2、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_的希望。新时代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自觉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 憧憬 殷切 践行 B. 憧憬 恳切 履行 C. 愿景 殷切 履行 D. 愿景 恳切 践行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着诸多先人勇于改革创新、突破常规的事迹。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都是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A. 第句 B. 第句 C. 第句 D. 第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

3、的一项是( )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搏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 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5. 下面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

4、酒长精神。 A “巴山楚水”代指贬谪之地,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B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写被贬归来的感触。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D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阅读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 ,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 吴锡平 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是以图片和影像为主体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的阅读空间,成为主流传播形式:另一种是各类媒体上文字应用的差错越来越多。 前者从短视频平台流量不断高企以及图片视频不断霸屏“朋友圈”中可以窥见一斑。一荆

5、新闻或信息,本来几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却要制作成一段视频,铺垫大量背景,顾左右而言他地卖各种关子,半天才进入主题。又或者把内容制作成人物造型夸张的漫画,搭配搞笑配文抻成超长图片或动画。 后者能从媒体上时不时出现的文字错误中得到印证。去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在混双决赛中包揽冠亚军,国内一家网络平台发帖祝贺称“铩羽归来,包揽金银!这份荣耀,非你们莫属! ” “铩羽”指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国羽明明奏凯而还,却被说成是“铩羽而归” 。再比如,一些权威媒体的微博或节目的字幕上,经常出现“的” “地” “得”和“已” “矣”等使用混乱不分的情况。 一方面图像传播盛极一时,另一方面文字应用差错

6、频频。这两种现象互相驶照,内里却彼此关联。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 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信息传播应以受众利益为中心,追求精准、便捷、直抵内核,并且应把信息接收的主动权交给受众,由受众自己控制时间,决定信息取舍顺序。这是一种“天然正义” 。而现在的图像传播,遵循的是以平台为中心的算法逻辑,通过营造沉浸式传播场景吸引受众沉浸在一个又一个视频中。受众耗费的时间,在平台那里是流量、热度和所谓的“黏性” ,是平台变现的资本。这是图像传播的逻辑。 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传播是一个眼睛读取、神经传送、大脑接收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连贯而复杂的过程。相比之下,图像形

7、象直观,所见即所得,更能逢迎人的认知习惯。接收文字信息的时候,身体需要调用的功能要比读图的时候多,更加考验人的思维能力。这是文字传播的逻辑。 对比两种传播形式,图像传播营造了一个沉浸式、轻松化的信息接收场景,像是一锅温水,一点一点把人们“煮熟”成一个图像依赖者、文字脱敏者和思维钝化者,让网络时代本已十分严重的提笔忘字、错别字泛滥、表达苍白等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文字应用的场景不断被图像挤压,很多人越发不知道该怎样恰当、雅别地在不同场合进行得体的表达,只好跟风随大流,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

8、和鲜明标志。在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要警惕滥用图像对人们文字应用能力的负面冲击。 ( 光明日报2022 年 01 月 16 日 12 版) 6对本文结构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B/ C/ D/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B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 C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 D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 8对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各类媒体上文字

9、应用差错越来越多的现象。 B第段以图像传播的逻辑为例,证明图像传播是低效率传播。 C第段将文字传播与图像传播的过程进行对比,突出接收文字传播对人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D第段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图像传播对人产生的影响。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10、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10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

1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C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D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 第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3 题,共 93 分。 二、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 (2)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 (3)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4) ,并怡然自乐。 (文天祥过零丁洋 )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 ( 论语为政 )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 (7) “诗言志”是中国自古的文化传统。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借景抒怀,用“ , ”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 三、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牛弘之裔。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

13、,杜塞言者。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帝善之,谓左右曰: “吾不谬知人。 ”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 【注释】裔:后代。韩弘,河南滑州匡城人。杜塞:阻塞。卒:死。赀簿:账簿。校计:核算。饷:贿赂。注:批注。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分) (1)悉收赀簿:_(2)谓左右曰: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分) 四、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大美田园一文,完

14、成下面小题。 大美田园 王本道 千百年来, “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今年入夏,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盘锦水乡徜徉。 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

15、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还是“开轩面场

16、圃,把酒话桑麻” ,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

17、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项,白鹭飞来无处停” ,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 ,更可以“洗心” “养心” 。 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

18、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 ,有删改) 16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中补上本文思路梳理的恰当内容。 (4 分) 眷恋田园,前往水乡(1)_田园情结,古今联想(2)_抒发感想,离开水乡 17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 (4 分)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第段写“我”对田园生活有

19、着很深的眷恋,只因为“我”自幼在城市长大。 B第段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C结尾段写水乡之行令人身心愉悦,美好的田园风光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D文章饱含“田园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憧憬田园之美是人类共同精神追求”之意。 E文章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五、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天津某中学为此组织了“火灾避险与自救”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材料一 八年级安全疏散示意图 材料二日常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

20、、顶棚上、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 、 “紧急出口” 、“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材料三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材料四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材料五火灾发生时不要贸然跳楼。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 ,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20你是本次

21、“火灾避险与自救”安全教育活动的宣传员,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图示,用简洁的语言向八年级同学们介绍火灾发生时有序逃离教学主楼的安全疏散路线。 (3 分) 21为了便于活动宣传和大家记忆,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仿照加点部分的示例,概括出两种火灾逃生方法。 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可以采用迅速撤离法、_法、_法等常见方法避险自救。(2 分) (二)名著阅读(8 分) 22.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4 分) 作品 文段 (1) 聪,你想,我这些联想对我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四月三日(第 30 号)的信,我写的时候不知怀着怎样痛苦、绝望的心情,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儒林外史 (2

22、) 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好!我中了! ” (3)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红星照耀中国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4)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颤骨突出。 (1) _ (2)_ (3)

23、_ (4)_ 23.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法国作家大仲马也说过说: “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 ”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4 分) A祥子( 骆驼祥子 ) B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六、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4. 作文(50 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2 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 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 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

24、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认真阅读以上材料,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4)不少于 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解解析析 一、 (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每题 3 分) 1. 【答案】C 【解析】 A倔强(ju)(ju) ;B纤细(qin)(xin) ;D相濡以沫(r)(r) ;故选 B。 2. 【答案】A 【解析】

25、 憧憬:意思是对某种事物的期待与向往,能作“图”的定语,愿景:意思是希望看到的情景,和“图”有语义重复处,不能作“图”的定语,故第一空选“憧憬” ; 殷切:深厚而迫切。恳切:意思是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 “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如言词恳切,她恳切地请老师帮助。 “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等,如殷切期望。结合“党和人民”的语境, “党”是一个组织,应用殷切。故第二空选“殷切” ; 践行:意思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履行:意思是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结合其宾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念,用“践行”更符合语境,故第三空选择

26、“践行” ; 故选 A。 3. 【答案】C 【解析】 C第句中“记载着诸多先人勇于改革创新、突破常规的事迹”错,语序不当,应改为“记载着诸多先人突破常规、勇于改革创新的事迹” 。第句表达正确,无语病。 故选 C。 4. 【答案】B 【解析】 第一、二处: “朱亚蓉说”位于所说话语的中间(前后都为此人说的话) ,所以第一处为句号和后引号,第二处为逗号和前引号; 第三处:其人话语结束,应用句号和后引号; 故选 B。 5. 【答案】C 【解析】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他从白诗中翻出这

27、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因此这里说“表达了诗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错误。 故选 C。 阅读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 ,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6C 7B 8B 【解析】 6 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述思路。 第段”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是另一种是”先介绍两种现象,第段“前者”和第段“后者”具体分析了两种现象,因此这三个自然段是一层意思; 第段“一

28、方面图像传播盛极一时,另一方面文字应用差错频频” ,对前三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中心论点“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 ,本段是一个层次; 第段“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 ,第段“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 ,第段“对比两种传播形式”对第段进行了总结,这三个段落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具体论证,是一个层次; 第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了“在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要警惕滥用图像对人们文字应用能力的负面冲击”的观点,是最后一个层次; 因此全文层次结构可划分为:/; 故选 C。 7 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提炼。 A.“在时下的信息传播中,有两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文章开头,只是列举现象

29、,属于论据,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B.“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对图像的滥用,助长了很多人对语言文字的轻视” ,在第段中,是在总结时下信息传播中两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的具体观点,能够概括全文的论证中心,因此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C.“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甚至将低俗网络用语用作书面语,导致了汉语的粗鄙化” ,在第段中,是对网络流行语的评价,是文章的论据,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D.“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在第段中,是对语言文字作用的诊断,不能概括“信息传播莫重图轻文”的文章中心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文章的中

30、心论点; 故选 B。 8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B.第段观点是“滥用图像是一种低效率的传播” ,然后以图像传播的逻辑为例进行了证明。图像传播合理利用还是有益的,并非所有的图像传播都是低效率传播。因此本项中“图像传播是低效率传播”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 B。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 9B 10A 11D 【解析】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 故选 B。 10 本题考查句子的语气。 A.句意: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31、,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本句是愚公征徇家人的意见,是询问的语气; B.句意: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是妻子对愚公提出的疑问,是反问的语气; C.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是智叟对愚公的讽刺,是反问的语气; D.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是愚公对智叟的回答,是反问的语气; 故选 A。 11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D.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目的出发的,是对愚公移山的关心,对移山持肯定态度。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睛】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

32、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

33、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第卷 二、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答案】 (1)山岛耸峙(2)一览众山小(3)我寄愁心与明月(4)黄发垂髫(5)温故而知新(6)蜡炬成灰泪始干(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

34、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耸峙、丹、髫、蜡炬、缘。 三、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答案】 13 (2 分)(1)全,都 (2)对说 14 (2 分)因此就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升迁为中书侍郎。 15 (3 分)文中通过描写皇帝核算韩弘家收缴的账簿,唯独送牛僧孺的钱牛僧孺不接受。说明他是一个不慕名利,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人。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悉,全,都。 (2)句意:对身边的人说。谓,对说。 1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

35、整,流畅,准确。注意:由是,因此;遂,就。以相,以之为相;寻,不久;迁,升迁。 15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至僧孺,独注其左曰: 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分析,皇帝派遣使者到牛僧孺家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 “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 ”韩弘曾送给僧孺千万钱,但他没有接受。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不慕名利,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牛僧孺字思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此前,韩弘入朝,他的儿子公武行贿权臣来阻塞别人进言。不久韩弘、韩公武相继死去,孤孙年弱不能理事,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

36、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 “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 ”穆宗赞赏他,对左右侍臣说: “我没有看错人啊! ”因此就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升迁为中书侍郎。 四、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答案】 15 (4 分)穿行田间,欣赏美景(或:稻田景色,美丽怡人) 进入芦荡,感受美好(或:芦荡风光,生机勃勃) 17 (3 分)示例:运用比喻,把芦荡比作“帐幔” ,把声音比作“乐曲”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芦秆摇曳及水声的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 18 (4 分)示例:田园生活,是一

37、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 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憧憬田园之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摒弃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田园不仅可以“养目” ,更可以“洗心” “养心” 。 19 (4 分)AE 【解析】 16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从第段“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可知,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向往田园,来到水乡; 从第段“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

38、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息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身旁的沟渠里”可知,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穿行田间,欣赏美景; 从第段“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可知,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产生联想,引发遐思; 从第段“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可知,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进入芦荡,感受美好; 从第段“我暗忖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39、。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第段“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等内容可知,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抒发感想,离开水乡。 据上分析,在相应位置正确作答即可。 17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修辞手法: “苇叶葱茏,宛如轻纱织成的帐幔” “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中把芦荡比作“帐幔” ,把声音比作“乐曲”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段“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 “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可知,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叶子的葱茏茂密,也表现出它的轻柔之美,而“乐曲”则表现出芦秆声、潺潺的水声组合起来的声音的美

40、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段“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 “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第段“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第段“田园不仅可以养目 ,更可以洗心 养心 ”提炼; 根据第段“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可概括为,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摒弃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据此概括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的原因即可。 19 A.根据第段“千百年来, 田园这两个字,

41、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 “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可知, “我”对田园生活有着很深的眷恋是因为: “田园”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 “我”被其意蕴吸引) ;在田园“我”的心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 E.本文以我回到田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所以是以抒情为主,写“田园”的景色与意蕴,综合运用议论和记叙等表达方式,表达对“田园”的追求与向往; “文章以说明为主”表述有误; 故选 AE。 五、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

42、习(5 分) 【答案】 20 (3 分)在安全疏散时,八年 4、5、6、7 班同学离开教室,经安全出口,从东侧楼梯下楼,走主楼后门撤离教学楼。其他班级同学经安全出口,从西侧楼梯下接,走主楼前门撤离教学楼。 21 (2 分)匍匐(弯腰)前进法, 捂住口鼻法,结绳逃生法(任意两个即可) 【解析】 20 看图可知,八年级四班、五班、六班、七班的同学离开教室后东行,经过安全出口,从东侧楼梯下楼,经过主楼后门,撤离到教学楼安全区域。剩下其他班级的同学出教室后西行,经过安全出口,从西侧楼梯下楼,经过主楼前门撤离到教学楼安全区域。 21 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三中的“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

43、或弯腰前进”提炼可得:匍匐(弯腰)前进法。根据材料四中的“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提炼可得:捂住口鼻法。根据材料五中的“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 ,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可得:结绳逃生法。 (二)名著阅读(8 分) 22.(4 分) 【答案】 (1)傅雷家书 (2)范进 (3)海底两万里 (4)毛泽东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人物等内容的能力。 (1)根据开头的称呼“聪”可知,此处指的是傅雷的儿子傅聪,由此可知,这部分内容选自傅雷家书 ; (2)根据“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44、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可知,这是范进在看到自己中举人之后的表现,所以此处是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一情节,故此处应填写“范进” ; (3)根据语段中人物的名字“尼摩船长”可知,这段文字选自海底两万里 ; (4)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

45、象。由“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可知,第四空人物为毛泽东。 23.(4 分) 【答案】 A 示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想通过努力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食其力,过上理想中的生活,是祥子的希望。烈日下拉车,暴雨中拉车,祥子一直用他的勤劳和坚忍在等待新生活的开启。然而“三起三落”的经历、小福子的去世,让祥子希望落空,无所期待,他开始自暴自弃,迷失方向的祥子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的人生从此失去意义。 B 示例: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并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无论是

46、战场上的搏杀、情感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他之所以能忍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是因为他心中始终坚守“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念,他心中有一个方向,并愿意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特别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从 AB 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扣住米兰昆德拉中的“努力”和大仲马的“希望和等待” ,结合情节来谈即可。 示例 1:我选 A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对未来充满希望,他老实善良、健壮、坚忍。来到北平后,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过上自己期待的生活。为此他不断努力,经过三起三落,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

47、的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示例 2:我选 B 保尔。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心中始终坚守“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念,这是他的希望所在。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24. 作文(50 分) 【答案】范文: 团队的力量 团结奋斗,就是大家携起手来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向着可以走上领奖台的终点冲刺,向着一望无际的高远的蓝天飞翔。一个团队,只要大家都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并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凝聚力,就能够让这支队伍从无望

48、的坎坷中走向充满希望的旅程。 一个社会需要正能量,一个家庭需要美满幸福,一个球队需要密切配合的团体精神。要想成为优秀的班集体,没有斗志不行,没有团结互助也不行。就说说我们班吧,虽然平时总是两个一群三个一伙在一起玩,看着就简直像一盘散沙,但是如果到了学校举行一些活动的那阵子,大家也是决不甘心落后的。 前阵儿,我们学校举办了田径运动会,当大家听到校运会即将进行的时候,每个喜欢运动的人都不禁摩拳擦掌起来。天没亮,有些同学就起来在操场上跑步了;晚上睡觉前,他们也还在绕着宽阔的操场跑好几圈。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班的男女同学不管是参赛的还是不参赛的,大家都很自觉地去参加锻炼。因为大家知道,只有多一些陪练员给

49、参赛的同学鼓劲,那些运动健将才能在赛场上一展风采。 比赛那天,不参赛的同学齐刷刷地在赛场边当最好的啦啦队队员,他们用最响亮的呐喊声为各自班级的运动员加油。体育健将们就会用最强的实力来操自己,他们不管输赢,都会挥汗如雨全力以赴。受苦了,他们不喊苦;受累了,他们也不叫累。我只参加“一分钟跳绳”项目,可以说是不怎么累的。看到健将们多数都能咬牙坚持下来,我也变得坚强了不少,我很敬佩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 最能显示团队的力量是“800 米往返跑接力赛”这个项目。当时,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赛前,他不仅给同学们讲解接力赛的要求,还细心地传授了接棒时的姿势与位置。在班主任和同学们的鼓励支持下,我

50、们班男子组和女子组最终都获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二名。是啊,不是齐心协力,没有互助,没有为班集体争光的思想境界,我们班能够得到这样理想的战果吗? 说实话,尽管我们班的纪律不是很好,但我依然为生活在这个集体中而骄傲。我是班级的一员,我很爱自己身边的老师与同学。是他们,给我诠释了“众志成城”的含义;是他们,给我讲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也是他们,始终引领着我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从伤痕累累的今天走向多姿多彩的明天。真的,在这个班,我们都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都曾经一起洒下了很多奋斗的汗水。 今后,不管毕业后我到了哪里,我都会把班集体珍藏到脑海深处。我相信,这个集体中的很多成员和我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 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仿真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