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6232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期末综合复习练习期末综合复习练习(1 1) 一、选择题 1.(2020 七上 滨江期中)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属于原生植物 B. 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 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2.图 1 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象如图 2 所示,则制作装片步骤中最可能出现问题的是( ) A. B. C. D. 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

2、有: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 之相关的是( ) A. B. C. D. 4.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5.生蚝又名牡蛎,是一种软体动物,新鲜生蚝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锌元素 能否进入细胞是由某一细胞结构所控制的。该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细胞核 6.下列事

3、物中,质量最接近 50 千克的是( ) A.一中学生 B.一头牛 C.一只鸡 D.一只大象 7.骨髓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 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生长 C.分化 D.癌变 8.水的比热容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利用这 种特性的是( ) A.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9当你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湖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 ) A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B水比沙子的比热

4、容小 C水比沙子吸收的热量少 D水比沙子的温度变化大 10.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菇 11.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是( ) 选项 目 的 操 作 A 要调换目镜 转动转换器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低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D 要使物象更清晰 调节粗准焦螺旋 12小明将某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得液体的体积 V,再置于天平上,测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 m,如下表所示,则某液体的密度是( ) 次別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V(立方厘米

5、) 10 20 30 40 m(克) 30 38 46 54 A0.3 克/立方厘米 B1.0 克/立方厘米 C0.8 克/立方厘米 D3.0 克/立方厘米 13 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可用碘水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 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 14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 ( ) A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 B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 C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 D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 15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

6、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 A是事实,是推论 B是事实,是推论 C是事实,是推论 D是事实,是推论 16.武文杰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 7 种动物中的 6 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 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 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 1 中 D. 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 2 中 17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

7、 2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温度为 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为 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C冰的温度高于 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冰的温度低于 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18 (2019 八上 宁波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的 m-V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4:1 D.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1:4 1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 A在 BC 段物质处于液态 B第

8、10min 时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48 DBC 段物质温度不变,说明没有吸热 20.(2020 平阳模拟)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为了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他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 向左下角移动装片,使物像处在视野中央 B.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C.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 类别 1 青蛙、大雁、野兔 类别 2 蝗虫、蚯蚓、蜘蛛 第 18 题图 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 21.(2021 七下 杭州开学考)如果用下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

9、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 ) 22.测定小金属块的密度需要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小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慢慢没入水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将小金属块放在天平方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A. B. C. D. 23.(2020 七上 杭州期末)小应从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 CB 坡度比 DB 坡度更陡 B. A 处比 B 处海拔高 B. C. E 处是山脊

10、 D. B、D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200 米 24.(2020 七上 杭州期末)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小应总结了下列几条,其中正确的是( ) 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 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 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B. C. D. 25.(2020 七上 台州期末)冬天早晨,爸爸送小柯

11、上学。开了一段路后,小柯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发雾变模糊;爸爸开启除雾装置,一会就变得清晰了。关于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车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选项 A B C D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B 纲 门 目 种 C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C. 启动车外的雨刮器可以除雾 D. 除雾装置加速了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 26.如图所示,A、B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现有两种不同的液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1和 2 , 已知 12。现在,向两容器分别倒入这两种液体

12、,且都倒满。倒入方法:取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倒入 A;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倒入 B;设此时 A 容器的总质量为 mA,B 容器的总质量为 mB, 则 mA、mB的关系为( ) A. mA=mB B. mAmB C. mAmB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7.对如图所示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 C. 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放出了热 D. 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 28.(2021 七上 柯桥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

13、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29.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30.(2020 七上 杭州期末)渔民在南海某地(10 N,117 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突遇渔船机械故障。 某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

14、0 N,110 E)前往事发地点营救。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二、填空题 31.(2019 七上 南浔期中)秋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这几日小楠头疼咳嗽,便决定用体温计测量一 第 26 题图 第 27 题图 下自己的体温。 (1)体温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楠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的体温是 (3)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 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 36.8和 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是 。(填字母) A. 36.8和 38.1 B.

15、 37.3和 38.1 C. 36.8和 37.3 D. 都为 37.3 (4)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 10 厘米,最大刻度 A 处离 顶部 2 厘米 将此温度计放入 35的温水中, 液面升到 B 处, B 离顶部 6.2 厘米, 如图所 示 再将此温度计放入 40的热水中, 液面升至离顶部 3.2 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 是 ,表示人体正常体温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厘米。 32.(2018 七上 嘉兴期中)读如图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这是 引起的。 A. 地壳运动 B. 海平面上升 C. 海平面下降 D. 大陆漂移 (2)从地表到地表以下

16、 17 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 17 千米,属于 层。 (3)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 A. 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 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 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 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33.(2018 七上 湖州期中)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者常用的观察器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字母“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 若视野中出现了污点, 移动目镜、 物镜, 都没变化,那么污点最有可能存在的部位是 . (2)如果目镜上标有 10 ,物镜上标有 10 ,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100 倍;在如图甲的四个镜头中,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哪两个 。 34.如

17、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 水面上升了, 乌鸦喝到了水。 若瓶子的容积为 450mL, 内有 0.2kg 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 , 石块的质量是 。 (石块密度 2.6 103kg/m3) 35.(2017 九下 乐清模拟)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均匀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的条件下,两种晶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两种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比较,Q甲 Q乙(选填“”、 “”或“=”) ; 若要选择一种液体作为散热器中的冷却液, 应选择液态 (选填“甲”或“乙”) 。 36如下图,被测物体的长

18、度是 cm。用它测得科学课本 188 页的厚度为 9.4 毫米, 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 毫米。 37小陈在登山的过程中,注意到路边一处岩石有特殊的纹理,如图甲,此处的地面非常潮湿、植被低矮。 甲 乙 (1)小陈发现,岩石的纹理中好像是远古时代形成的动物化石,这种岩石应该属于三类基本岩石类型中的 。 (2)这里有一种植物,有根、茎、叶,叶背面有一个个褐色的囊状结构,如图乙,该植物属于 类。 (3)通过进一步观察,小陈发现此处还生活着葫芦藓。它植株矮小与乙中植物在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 。 38如图甲所示是小乐在校园里拍摄的四种植物的叶片;如图乙所示是小乐根据这些植物叶 片的特征编制的二岐式检索表。

19、(1)图甲中的 A 为冬青的叶,则检索表中 2a 的信息为 。 (2)若小乐将上述植物重新分类,其中 A、C 和 D 为一类,B 为另一类;则她的分类依据是 。 第 35 题图 第 36 题图 39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 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 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

20、扩张说”的基础上创 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 。 40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将当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和水温 度/ 酒精 水(红

21、色) 混合液呈均匀红 色时的总体积/ml 混合液呈均匀红 色时所需的时间 体积/ml 质量/g 体积/ml 质量/g A 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 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进行合理的解释: ; 。 三、实验题 41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实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等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

22、体外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 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 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一般来说,寿命越 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高: 实验:细胞结构中的 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42为了探究 “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根据相关资料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只小塑料瓶,B 为玻璃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 A 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

23、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 h。 (1)经过讨论,有以下两种预测结果:预测一:环境温度越高,h 越小; 预测二:环境温度越高,h 越大;你支持哪种预测? 说说理由 (2)与图乙中的常见温度计相比,图甲温度计除了携带不方便外,其它不足之处有 (写出其中一点) 43.(2020 七上 杭州期末)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 号 1 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 2、3、4 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 。许多科学家 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 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

24、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 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_。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

25、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44.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 m0为 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如图甲所示m1_g; 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 如图乙所示, V奶_cm3;则酸奶的密度 _g/cm3。 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 45.(2019 七上 余杭期末)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

26、请指出图甲中操作错误: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该同学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46.(2020 七上 温州期中)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较高温度的液体,它的结构如图甲,利用它测得某物质温度如图乙。 (1)图乙中酒精温度计的读数是_。 (2)酒精是无色液体,而温度计中的酒精一般添加了红色的染料,这样做的目的是_。 (3)若用图丙中的 a、b、c 三个容器制成温度计,为了使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应选择哪种容器?

27、并说明理由。 47. (2018 七上 天台月考) 用量杯盛某种液体, 测得液体体积 V 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 m 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求出: (1)量杯的质量是_g; (2)该液体的密度是_kg/m3 (3) 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m3, 为了计算它的质量, 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 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 100mL 的上述液体,然后将这块样品完全浸入液体中,此时液面升高到 150mL。求这块碑石的质量为_吨。 48.元旦期间,小燕在绍兴古镇旅游时,发现一家小店卖米酒和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米酒所用器具比量取相同质量的酱油所用器具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

28、问题: (1)从图甲中判断,米酒的密度 1 酱油的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 (2)小燕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各买了一些米酒和酱油带回学校。如图乙是他测米酒密度 的过程,按照序号 1 (选填“ABC”或“BCA”)的顺序更为合理; (3)请求出米酒的密度(写出计算过程) ; 49.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经小组合作,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方案】 用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 81.8g。 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内。 如图乙所示,当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

29、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 10 次。 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1) 【获取事实与证据】请你根据实验步骤,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用于记录对应数据。 (表格中填写必要记录内容,不用抄录数据;不一定要填满。 ) (2) 【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所测空气的密度是 。 (3)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 1.29kg/m3 , 而测得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请你帮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30 BDBBC ACBAD BCBAA CACCA CDADD CACBD 31.

30、(1)液体的热胀冷缩(2)37.5(3)B (4)42 5 32. (1)A(2)地壳(3)B 33. (1)q;装片(2)BC 34. 250cm3;0.65kg 35. ;甲 363.403.42 0.1 37(1)沉积岩 (2)蕨 (3)葫芦藓没有根的分化 38(1)叶椭圆形 (2)单叶还是复叶 39(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合理即可) 40(1)水分子 (2)混合液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组混合均匀所需的时间较 短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1. 减弱 长 细胞核 42. 预测一(2 分) ,理由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比液

31、体明显(1 分) 温度升高, 液柱下降, 与常规的观察习惯相反气体热胀冷缩明显, 导致测量范围小 气体热胀冷缩非线性,导致刻度不均匀,受大气压影响大等(合理即可) 43.(1)B(2)B,D 44.(1)81.4;40;1.1;酸奶倒入量筒中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量的体积偏小 (2)实验过程: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 m0; 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 m1; 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 m2; 酸奶密度的表达式: 奶=2010水 45.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2)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停止加热 (4)

32、 46. (1)40 (2)使液柱的高度变化显示更明显,便于读数 (3)选择 b 同体积液体膨胀,管径细的上升高,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 a、b 比 c 精确度高。同管径时,液体越多,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上升越多,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 b 比 a 精确度高。 47.(1)40(2)2.8(3)84 48.(1)小于 (2)BCA (3)米酒的质量为:m=(50g+20g+1.8g)-(10g+4.2g)=57.6g; 米酒的体积为:V=60mL=60cm3; 米酒的密度为: =57.6603= 0.96/3。 49. (1) 初始皮球 质量/g 排出空气 的体积/cm3 排出空气后 皮球的质量/g 排出空气 的质量/g 空气的密度/kg/cm3 (2)1.4 10-3g/cm3(1.4kg/m3) (3)皮球漏气;放气时有气体泄漏;放气排水时空气超过量杯的最大测量值(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