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591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1 页 2021 年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八年级年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措施有效且合理的是( ) A. 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超过噪声的响度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 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 使用一段时间后, 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 体积、 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变小,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D.

2、 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3.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 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 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 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4.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水中山的倒影 C. 月食 D. 日晷 5. 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3、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 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读作“5度” B. 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7.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21 页 A. 入射角为50 B. 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向左 C. 当液面上升时,光点的位置不变 D. 光源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将向左 8. “十一”期间,小明跟爸爸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如图是仪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

4、是( ) A. 士兵正步走时的步幅约为75(步幅:一步的距离) B. 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 天安门城楼相对于行进中的仪仗队是运动的 D. 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红旗发生了镜面反射 9. 有三个质量相等,外半径也相等的空心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铜 铁 铝如果在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灌水后,三个球的质量为铜、铁、铝的的关系应该是( ) A. 铜 铁 铝 B. 铜 铁 铝 C. 铜= 铁= 铝 D. 铁 铜 水 煤油酒精 汽油( ) A. 煤油 B. 酒精 C. 汽油 D. 水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1 分) 16.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

5、传播后,小明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航天员要用对讲机说话的原因是_。 (4)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甲和图乙的声音_相同。图甲和图丙声音的_相同。(选填“音调”或“响度”) 第 4 页,共 21 页 17.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这一过程需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而金属板下表面出现水滴,是水蒸气通过_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18.

6、如图所示为分别敲甲、乙两个音叉时记录下来的波形,观察波形可知,两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的是_(选填“甲”成“乙”)。 19.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移至_位置,若要获得的实像,应将移至_位置(后两空选填“焦点”、“焦点以内”或“焦点以外”)。 20. 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绘制的甲、 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如果将液体换成酒精,则它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_(选填“”、“”或“”)区。(酒精= 0.8/3) 21. 如图所示光的色散实验, 光屏上

7、、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 其中为_(选填“红”或“紫”)光;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应用于遥控器的光的区域是_(选填“”“”“”);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 则反射角大小为_,折射角大小为_。 22.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甲=_; 第 5 页,共 21 页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_;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后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23

8、. 小亮家里有一瓶未知液体,爸爸让小亮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到学校去验明“身份”。以下是小亮利用天平和量筒对其进行了密度测量。操作如下: 物质 硫酸 盐水 酒精 密度/2 1.8 103 1.1 103 0.8 103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处, 若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 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在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后,接着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 (3)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

9、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为_; 他的同学说, 这种测量液体的体积方法比它的实际体积要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 (4)他的同学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 ”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烧杯质量为_,该液体的密度为_/3;通过查表对照判断该液体是_ 第 6 页,共 21 页 24. 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有:长木板、支撑木块、小车、刻度尺。 (1)实验原理是_; (2)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某次实验如图所示,要减小斜面的坡度,应该把支撑木块向

10、_(填左/右)适当移动; (4)小车长度为10,小车从图中位置由静止下滑,到达底端(虚线处)所用时间为5,则小车运动的距离为_,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 (5)某次实验时,小车越过底端(虚线处)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平均速度_(“偏大”或“偏小”) 25. 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凸透镜固定在50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 (1)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 凸透镜、 光屏, 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 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在_;如图当蜡烛移到20处时,移动光屏到80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 (2)凸透镜位置不变, 又将蜡

11、烛从20处移到10处时, 要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光屏应从80处向_(填“左”或“右”)移动, 这时所成的像是_(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如果用不诱明纸板将凸诱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是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第 7 页,共 21 页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26.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容积为0.95的瓶内盛有750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20的同规格小石块投入瓶中, 当乌鸦投了27枚同规格小石块后水

12、面升到瓶口, 乌鸦喝到了水。水= 1 103/3,求: (1)瓶内水的体积。 (2)瓶内27枚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7. 甲、乙两地900,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卸货停靠了1,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90/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200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1。 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若火车以40/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轨道上迎面驶来一列长300米的货车,速度为72/,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第 8 页,共 21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

13、解析 1.【答案】 【解析】解:、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2.【答案】 【解析】解:随着使用,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钢瓶的容积就是

14、氧气的体积,钢瓶容积不变,氧气体积不变;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故 D正确,ABC 错误。 故选:。 氧气的体积等于钢瓶的容积,随着使用,钢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由密度公式分析其密度的变化。 氧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纳氧气容器的容积就是氧气的体积,这是解答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 A正确; B、冰面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 B 正确; C、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 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 D 正确。 故选:。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

15、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第 9 页,共 21 页 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 【解析】解:、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C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的倒

16、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 B 符合题意。 D、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工作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1)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日晷、日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倒影、照镜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现象;透镜、看水下的物体变高,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等是光的

17、折射形成的现象。 5.【答案】 【解析】解:、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A错误;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 B错误;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1)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2)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大小影响声音的音调的高低;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

18、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本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产生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分等,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6.【答案】 第 10 页,共 21 页 【解析】解:、5读作“5摄氏度”,故 A 错误; B、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 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C正确; D、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过程放热,故 D 错误。 故选:。 (1)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

19、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把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中考物态变化题的基本题型。 7.【答案】 【解析】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知,入射角大小等于40,故 A 错误; B、当液体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右,故B 错误; C、当液体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左,故C错误; D、光源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时,入射角

20、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根据下图所示,故 D正确。 第 11 页,共 21 页 故选:。 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得出结论; B、当液体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右,由此可得出结论; C、当液体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左,由此可得出结论; D、光源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根据下图所示,可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其中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图象答题是解本题的一个技巧。 8.【答案】 【解析】

21、解:、中学生的步幅约60,成年人的步幅略大于此数值,在75左右,故 A 错误; B、士兵枪上的刺刀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所以刺刀不是光源,故 B错误; C、天安门城楼相对于行进中的仪仗队,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 C 正确; D、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光在红旗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D 错误。 故选:。 (1)根据生活经验判定步幅的大小; (2)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第 12 页,共 21 页 (3)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

22、物体是静止的; (4)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本题考查了距离的估算、光源、物体运动情况的判定、漫反射,都是基础知识。 9.【答案】 【解析】解:已知三个空心金属球的外半径相等,因此三个金属空心球的体积相等; 又已知三个空心金属球的质量相等,因此三种金属的质量关系:铁球= 铝球= 铜球, 三种金属的密度关系铜 铁 铝, 由 =可得,金属的体积关系:铝 铁 铜,所以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的关系:铝空 铁空 铁 铝。 故选:。 已知三个空心金属球的外半径相等,据

23、此可知三个金属空心球的体积关系,根据三个空心金属球的质量、体积关系和铜 铁 铝这两个条件,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分别算出三个球的实心体积,从而比较出三球的空心体积大小,据此可知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此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外,还同时锻炼学生解题的速度,即从公式可直接看出三个实心球的体积大小,从而判断出空心部分的体积,然后即可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的大小。 10.【答案】 【解析】解:因为 =, 所以前20汽车行驶的路程:1= 11= 30/ 2060 = 10, 后40内汽车行驶的路程:2= 22= 60/ 4060 = 40, 汽车行驶总路程: = 1+ 2=

24、10 + 40 = 50, 汽车在这1内的平均速度: =501= 50/。 故选:。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和后40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第 13 页,共 21 页 11.【答案】 【解析】解: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

25、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 B符合题意。 故选:。 (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

26、此实验最好亲自做一下比较好。 12.【答案】 【解析】解: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速度会变小,故 A错误; B、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B 错误; 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90 20 = 70,故 C错误; D、潜望镜是由两个平面镜制成的,通过潜望镜成正立的虚像,应用了光的反射,故 D正确。 故选:。 (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2)由于反射面不同,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入射光线

27、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4)潜望镜是由两个平面镜制成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角的定义、平面镜成像原理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都是一些基础知识。 13.【答案】 第 14 页,共 21 页 【解析】解: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影子,不是实像,故错误; 人能看到虚像,也能看到实像,故错误;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故正确; 光线经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故错误。 故选:。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8、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3)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3)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 14.【答案】 【解析】解:、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不是差错,故 A 错误; B、某一本书的长为25.

29、70厘米,分度值是1,故 B正确;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故 C错误; 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 D错误; 故选:。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5.【答案】 【解析】解:由水银 水 煤油 酒精 汽油可知,、选项中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而选项水银密度都大于水的

30、密度,由 =可得 = ,故能装下500的水银。 故选:。 第 15 页,共 21 页 求能够装500水的瓶子,还能装下500什么物质;由 = 可知,可以装下密度比水大的其它物质。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瓶子的容积一定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密度公式是关键。 16.【答案】振动 大于 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 响度 【解析】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样宇航员的交流只能靠无线电来交谈; (4)由图可知,甲、乙的频率相同,则甲、乙声音的音调相同;甲、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故

31、答案为:(1)振动;(2)大于;(3)真空不能传声;(4)音调;响度。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 (3)真空不能传声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17.【答案】汽化 吸热 降低温度 【解析】解: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吸

32、收热量,发生汽化造成的,汽化吸热; 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温度低,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是水蒸气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8.【答案】乙 【解析】解:对比两图可看出图中的振幅相同,但甲波形较为疏松,即频率

33、较小,音调较低;乙图中的波形较密,频率较大,音调较高。 故答案为:乙。 第 16 页,共 21 页 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两幅图,可看出它们振幅和频率的不同。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 19.【答案】会聚 焦点 焦点以外 【解析】解:(1)如果不经过凸透镜,光线将沿着红色光线的方向射出,当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如下图所示: (2)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因此若要获得一束

34、平行光,应将移至焦点的位置;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 时,成实像,因此若要获得的实像,应将移至焦点以外位置。 故答案为:会聚;焦点;焦点以外。 (1)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 (2)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的理解,画图说明,效果会更好一些。 20.【答案】3:2 【解析】解: 由图像可知,当甲= 乙= 6时,甲= 43,乙= 63, 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甲=甲乙=643= 1.5/3, 乙=乙乙=663

35、= 1/3, 则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甲乙=1.5/31/3= 3:2; 第 17 页,共 21 页 酒精的密度酒精= 0.8/3 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3)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26.【答案】解: (1)水的密度水= 1 103/3= 1/3, 由 =可得瓶内水的体积: 水=水水=7501/3= 7503; (2)瓶子容积容= 0.9

36、5 = 0.953= 9503, 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石= 容 水= 9503 7503= 2003; (3)27块小石块的总质量: 石= 27 = 27 20 = 540, 石块的密度: =石石=5402003= 2.7/3= 2.7 103/3。 答:(1)瓶内水的体积为7503; (2)瓶内27枚石块的总体积为2003; (3)石块的密度为2.7 103/3。 【解析】(1)知道瓶内水的质量、水的密度,利用 =求瓶内水的体积; (2)瓶子的容积减去瓶内水的体积,可得瓶内52枚石块的总体积; 第 21 页,共 21 页 (3)知道一块小石块的质量可求52块小石块的总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

37、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石块总体积加600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 27.【答案】解:(1)由题可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 = 16:30 7:30 = 9, 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9009= 100/; (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为: = 90/ = 25/,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为: = = 25/ 1 60 = 1500, 则火车的长度为:车= 桥= 1500 1200 = 300; (3)已知货车的速度货= 72/ = 20/, 由于火车与货车相向行驶,则相对速度:= 火+ 货= 40/ + 20/ = 60/, 由 =可得坐在火车窗口的乘

38、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00/; (2)火车的长度为300; (3)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5秒。 【解析】 (1)由题可得出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和路程, 利用 =可求出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和时间,利用 = 可求出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而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和,据此可求出火车的长度; (3)已知货车的速度和火车的速度,二者相向行驶,二者速度之和即为相对速度,货车的长度即货车从火车窗口的乘客面前驶过的路程,利用 =即可求出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理解火车与货车的速度之和等于二者相向行驶的相对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