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439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永川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永川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永川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永川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永川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7 页 2020-2021 学年重庆市永川区九年级上学年重庆市永川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在亚运会开幕式的精彩表演中,产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音乐喷泉 B. 焰火表演 C. 彩球放飞 D. 霓虹灯表演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氧气 B. 氮气 C. 氦气 D. 水蒸气 3. 臭氧(3)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3)属于()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4.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加热液体 C. 取用固体药品 D. 检查气密性 5. 产生明亮的蓝

2、紫色火焰的实验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空气中燃烧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7. 下列属性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红褐色 B. 硬度大 C. 稳定性 D. 导电性 8.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第 2 页,共 17 页 A. 元素的核电荷数 B. 原子的中子数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9. 微粒 R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3、() A. x 只能为 6 B. R 是金属元素 C. R的原子易失电子 D. x 为 8 时,R 是阴离子 10.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11. 自来水生产中可用于消毒杀菌的是() A. 氯气 B. 活性炭 C. 明矾 D. 肥皂水 12. 下列化学变化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2 + 2= 2 + 2 C. + 2; + 2 D. 34+ 2 = 3 + 2(4)3 13. 治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

4、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2 C. 图中有三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7:22 14.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会选择的是() A. 氧化铜 B. 石蕊试纸 C. 稀盐酸 D. 澄清石灰水 15. 取一定量打磨好的铝片于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以下图像不能正确表达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第 3 页,共 17 页 A. B. C. D. 16. 将苯(66)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2、2和 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66 2 2 2 X 反应前质量() 1.3 3.2 0 0 0 反应

5、后质量() 0 0 2.2 0.9 W A. W 的质量等于1.5 B. X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X 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D. 2和2分子个数比为 2:1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7. 用化学用语正确表达: (1)2个氯气分子 _ ; (2)2个氢氧根离子 _ ; (3) + 1价铜的氧化物 _ (4)二氧化锰中锰呈+4价 _ 。 18. 按要求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 ; (2)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 _ ; (3)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_ ; (4)二氧化碳使石蕊试剂变红的原理 _ 。 19. 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1)干冷的烧杯内有 _

6、生成,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_ ; (2)电解水时, 电源正极连接的是管 _ (填“a”或“b”, 后同), 电解产物氧气应在 _ 管中。 第 4 页,共 17 页 20.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 为黑色固体,式量(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等称为式量)大于 200;B、D均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C 为固体单质,块状时呈银白色,粉末状时为黑色。 (1)、C 的化学式分别为 _ 和 _ ; (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 (3)和 E 都具有较强的 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1. 将一定量的金属 X 加入到硝酸锌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 过滤得

7、到固体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 注明:X反应后的生成物表示为(3)(为 2 或3) (1)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_ 填化学式,(2)同,滤渣的组成应该有 _ 种情况。 (2)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_ ,可能有的物质是 _ 。 (3)滤液中只有一种物质的前提是 _ 。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_ ; (2)实验室用 B、 E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 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在 _ (填 B 装置中的“a”或“b”)处; (3)若用 C、D或 C、F装置,都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_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

8、装置是 _ (填序号),若用 F装置收集氧气,收集满后的操作步骤是:将导管移出集气瓶; _ ;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在桌上。 第 5 页,共 17 页 23.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某铝制易拉罐的材料成分。 (1)【发现问题】除去氧化膜后的该易拉罐金属片容易在纯铝片上刻画出划痕,证明该易拉罐的材料属于铝。 (2)【查阅资料】 铝制易拉罐的材料主要成分是铝,可能含有镁和铁;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 + 2 + 22 = 22+ 32 (无固体物生成); 在加热(00以内)条件下,镁能与水反应: + 22;()2+ 2,而铝和铁无明显现象。 (3)【提出假设】该易拉罐的组成除铝而外,可能还有

9、镁和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4)【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原因 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_ 溶液,充分反应后并过滤 样品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后得到较多的滤液和少量的滤渣 样品含铝为主 取少量上述洗涤、烘干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 _ 色 样品中含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5)【实验结论】该易拉罐的材料由铝和铁组成。 (6)【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_ ;如果补充下列实验:取(4)中少量洗涤、烘干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 _ 后无现象产生,则该小组的结论是正确的。 24.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化学课外活动

10、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 20g 鸡蛋壳捣碎,放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明: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_ g; (2)列式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 6 页,共 17 页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音乐喷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焰火表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彩球放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霓虹灯表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

11、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音乐喷泉、彩球放飞、霓虹灯表演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

12、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答案】C 【解析】解:臭氧不是氧气,也不属于稀有气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4.【答案】A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第 7 页,共 17 页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

13、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

14、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的区别。 6.【答案】D 【解析】解: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故答案为:D 利用催

15、化剂的定义进行答题,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第 8 页,共 17 页 此题是对催化剂定义的考查,较简单,但定义记忆不准确,容易出错 7.【答案】C 【解析】解: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

16、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电荷数,故选项错误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

17、项错误 故选.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图中粒子可能是离子,x可能为 6或 8,故选项说法错误。 B、R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8,为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 = 2 + , = 6,最外层电子数是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第 9 页,共 17 页 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x为 8时,质子数= 8,核外

18、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故可选;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故选:B。 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19、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过滤实验一定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否则就会使过滤实验失败。 11.【答案】A 【解析】解:.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 HClO,用于消毒,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不合题意; C.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不合题意; D.肥皂水可用于检验硬水与软水,但不能用于消毒杀菌,不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 熟悉水净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操作方法或所使用的试剂的作用,是回答此类问题必须具有的基础 12.【答案】A 第 10 页,

20、共 17 页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2 + 2= 2 +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 + 2; +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34+ 2 = 3 + 2(4)3,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置换反

21、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 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A.反应物 NO中,氮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2中,氮元素为 0 价,选项说法错误; B.C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N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图中有三种氧化物,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而氮气属于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

22、程式可知,生成丙(2)和丁(2)的质量比为 28:(44 2) = 7:22,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利用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确定其化学式,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各选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并书写相关的方程式,然后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4.【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第 11 页,共 17 页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23、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5.【答案】C 【解析】解:A、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容器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B、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故选项图象正确。 C、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在刚开始反应时,盐酸中的氢元素

24、被铝置换出,水中的氢没有被置换,容器中的氢元素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容器中的氢元素增加的较缓慢,当铝被反应完之后,再加入稀盐酸时,HCl 中的氢元素不再被置换出来,容器中的氢元素会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而要比之前增加的要快些;故选项图象错误。 D、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铝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稀盐酸有剩余,铝完全反应,减少至 0,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C。 根据取一定量打磨好的铝片于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至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不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

25、金属的化学性质,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C 【解析】 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2质量增加了2.2, 是生成物; 2质量增加了0.9, 是生成物; 2质量减少了3.2,是反应物;苯的质量减少了1.3,是反应物;生成物还少1.4,所以 X 是生成物。 A、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x的质量1.4,故 m的值为1.4,故 A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相等,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3 7278 100% = 1.2,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 1244 100% = 0.6,物质 X 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

26、2 0.6 = 0.6.苯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3 678 100% = 0.1,0.9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0.9 218 100% = 0.1,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第 12 页,共 17 页 相等,故物质 X不含有氢元素。则 X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4 (1.2 0.6) = 0.8; ,故 B错误。 C、由上边的分析可知 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 C 正确; D、2和2分子个数比为:2.244:0.918= 1:1,故 D错误。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 X的质量;通过计算苯、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

27、元素的质量,推算出 X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17.【答案】22 2; 2:42 【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个氯气分子可表示为:2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 (3) + 1价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2。

28、(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锰中锰呈+4价可表示为::42。 故答案为: (1)22; (2)2;; (3)2; (4):42。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 + 1价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解答。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

29、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第 13 页,共 17 页 18.【答案】 【解析】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使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

30、23。 故答案为: ; ; ; (4)2+ 2 = 23。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答案】水雾 验纯 a a 【解析】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干冷的烧杯内有水雾生成;氢气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故填:水雾;验纯; (2)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电源正极连接的是管 a,电解产物氧气应在 a管中;故填:a;a。 (

31、1)根据氢气的性质及其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与实验现象来分析。 第 14 页,共 17 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气燃烧以及电解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0.【答案】34 还原性 【解析】解:A为黑色固体,式量大于 200,推出 A为四氧化三铁,A与 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 C和 D,B、D 均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C为固体单质,块状时呈银白色,粉末状时为黑色,推出 B为一氧化碳,C 为铁,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E 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推出 E 为碳,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1)推出 A为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34,C为铁,

32、化学式为 Fe,故填:34;Fe; (2)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E 为碳,则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3)为一氧化碳,E 为碳,则 B和 E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填:还原性。 依据 A为黑色固体,式量大于 200,推出 A,A与 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 C 和 D,B、D均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C为固体单质,块状时呈银白色,粉末状时为黑色,推出 B、C、D,D 与 E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B,推出 E,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依据推出的 A、C 分析; (2)依据推出的 B、D、E分析; (3)依据推出的 B、E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转化图及物质的性质

33、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1.【答案】Cu、Zn 两 (3) (3)2 X过量 【解析】解:将一定量的金属 X加入到硝酸锌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可能含有 X,反应是 X 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3)和铜,硝酸铜反应完,X才能与硝酸锌反应生成(3)和锌。 (1)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铜、锌,化学式为 Cu、Zn,可能含有 X。滤渣的组成应该有 Cu、Zn,Cu、Zn、X 两种情况。 (2)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是(3),硝酸锌可能有剩余,可能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硝酸铜,硝酸锌的化学

34、式为(3)2。 (3)滤液中只有一种物质的前提是 X是过量的。 第 15 页,共 17 页 故答案为: (1)、Zn;两; (2)(3);(3)2; (3)过量。 根据将一定量的金属 X 加入到硝酸锌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 过滤得到固体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则 X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3)和铜,硝酸铜反应完,X才能与硝酸锌反应生成(3)和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水槽 b 氢气 A 在水中盖紧玻璃片 【解析】解:(1)

35、标号的仪器名称是水槽。 故填:水槽。 (2)实验室用 B、E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在 b 处,即液体浸没长颈漏斗末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故填:b。 (3)若用 C、D或 C、F装置,都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氢气,是因为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故填:氢气。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A, 若用 F装置收集氧气, 收集满后的操作步骤是: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在水中盖紧玻璃片;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在桌上。 故填:A;在水中盖紧玻璃片。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

36、斗逸出,长颈漏斗应该伸入液面以下; (3)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答案】氢氧化钠 浅绿 + 2 = 2+ 2如果滤渣中含有铁和镁,实验现象也是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因此不能判断是否含有镁 00的水 【解析】解:(4)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第 16 页,共 17 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原因 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7、,充分反应后并过滤 样品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后得到较多的滤液和少量的滤渣 样品含铝为主 取少量上述洗涤、烘干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样品中含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 2+ 2 故填:氢氧化钠;浅绿; + 2 = 2+ 2。 (6)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如果滤渣中含有铁和镁,实验现象也是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因此不能判断是否含有镁; 如果补充下列实验:取(4) 中少量洗涤、烘干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00的水后无现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镁,则该小组的结论是正确的。 故填:如果滤渣中含有铁和镁,实验现象也是产生气泡,溶液由

38、无色变成浅绿色,因此不能判断是否含有镁;00的水。 (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 (6)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加热条件下,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6.6 【解析】解:(1)分析图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6.6,故填:6.6; (2)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3+ 2 = 2+ 2 + 2 100 44 6.6 10044=6.6 = 15 则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520 100% = 75% 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1)依据图像分析; (2)依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曲线图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第 17 页,共 17 页 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