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9767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 3 节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强化点 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2021 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 作用的时间短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神经调节速度快,正确、错误;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 错误; 神经调节作用部位准确, 正确; 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 正确、错误。 2.(2021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与

2、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物质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 C 解析 人体内部分内分泌腺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A 错误;体液调节的调节物质主要是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的激素,但也有一些化学物质(如 CO2等)不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B 错误;血液中高浓度的 CO2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排出较多的 CO2,以维持体内 CO2含量的稳定,C 正确;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D 错误。 强化点 2 体温调节 3.(2021 上海古美模拟)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

3、A.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肾上腺分泌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肾上腺分泌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肾上腺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肾上腺分泌减少 答案 A 解析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人体主要通过减少散热量和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平衡,如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立毛肌收缩,以增加产热量;肾上腺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 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和代谢方式调节体温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热觉感受器通过体温调节中枢

4、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 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量同时也在增加 答案 D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 错误;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中,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属于物理方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的调节属于代谢方式,B 错误;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热觉感受器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热量的散失, C 错误; 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量同时也在增加,以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D 正确。

5、 5.(2021 山东师大附中调研)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 37 左右,是因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为 37 ,若“调定点”改变,体温将随之改变。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机体后,机体发热至 39 ,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由 37 上升至 39 的过程中,机体汗腺分泌减少 B.体温由 37 上升至 39 以后,“调定点”开始上升 C.体温由 39 降至 37 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结果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 病毒侵入机体后, 机体“调定点”发生改变, 体温由 37 上升至 39 的过程中,产热增加

6、,散热减少,机体汗腺分泌减少,A 正确;“调定点”先上升,体温才升至 39 ,B 错误;体温由 39 降至 37 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才能降低,C 正确;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结果,D 正确。 6.(2020 浙江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感觉中枢在下丘脑 B.甲的含义中有毛细血管收缩 C.乙、丙的含义均是指相关激素的作用 D.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抑制 答案 B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 错误;乙、丙当中只有一个代表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另一个代表骨骼肌战栗,C

7、错误;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促进,D 错误。 强化点 3 水盐平衡的调节 7.(2020 安徽宣城期中)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的简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是( ) A.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包括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 C.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无机盐等不会进入肾小囊 D.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答案 B 解析 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B 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不会进入肾小囊

8、,而水和无机盐等会进入肾小囊,C 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D 错误。 8(2021 广东中山市调研)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判断 A、B、C依次是( ) A.抗利尿激素 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B.渴觉中枢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抗利尿激素 答案 C 解析 水盐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9.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

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盐从尿中排出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现象(腿部变细) C.盐从尿中排出时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D.内环境稳态只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就能维持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D 错误。 10.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增加 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D.抗

10、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B 错误。 强化点 4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 11.(2021 河北衡水金卷)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剧烈呕吐会丢失大量的水但不会丢失 Na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排出 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答案 D 解析 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随尿排出,A 错误;剧烈呕吐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B 错误;寒冷环境中人体多余的水分也可由皮肤表层蒸发排出

11、,C 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D 正确。 12.(2020 湖北武汉期中)如图是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健康人走出温暖房间进入非常寒冷的环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 B.血液中激素和分泌量会增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C.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抑制 D.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通过调节使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表示

12、促甲状腺激素。人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寒冷环境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与散热量都处于动态平衡,但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A 错误;处于寒冷环境时,血液中激素和分泌量会增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 错误;激素对垂体的作用为促进,当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正确;处于寒冷环境时,骨骼肌受下丘脑有关神经的支配,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但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体温相对恒定,D 错误。 13.(2021 西安高新一中调研)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

13、,B_,C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当人体处在 40 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 (3)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 (4)当传入神经兴奋时,细胞膜外的_大量内流而形成_电位。 答案 (1)下丘脑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汗液的蒸发 (3)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 (4)Na 动作 解析 (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 A 为下丘脑;调节体温的方式除图中标明的外,还有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骨骼肌战栗是物理方式调节,故 B 为骨骼肌,C 为肾上腺。(2)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 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的

14、蒸发。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4)当传入神经兴奋时,细胞膜外的 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14.(2021 湖南长沙一中期末)夏季,38 摄氏度的高温已让人难以忍受,但炼钢工人却长时间在高达 50 余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 请结合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炼钢工人在高温环境中主要通过_ 途径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2)炼钢工人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排出了大量水分,导致细胞外液_升高,引起_分泌抗利尿激素_,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维持水平衡。 (3)炼钢工人不仅要面对高温的环境, 还要进行强体力劳动, 对能量的需求

15、增加,因此体内_(填激素名称)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供给机体更多的能量。一段时间后血糖含量下降,引起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促进_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维持血糖平衡。 答案 (1)汗腺分泌增加和汗液的蒸发 (2)渗透压 下丘脑 增加 (3)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解析 (1)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和汗液的蒸发途径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2)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排出了大量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高温的环境,还要进行强体力劳动,对能量的需求增加,所以

16、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 供给机体更多的能量。当血糖浓度下降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水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维持血糖平衡。 15.(2021 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 A、B 的名称:A._、B._。 (2)当健康人体处于 38 的环境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此时, 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_ _。 写出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_ 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 A 的调节效应是_A 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 _。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2)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此时出汗增加,体内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 尿量减少, 同时, 渴觉中枢兴奋, 引起口渴, 使人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3)抑制 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解析 (1)由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可知A为下丘脑, B为垂体。 (2)当环境温度为38 时,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增加散热。(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对 A 的调节效应为抑制 A 的活动,从而维持体内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