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953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时间:30 分钟) 强化点 1 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 1 C.基因型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 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 答案 B 2.如图表示某个种群基因型的组成情况,A、a 为

2、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种群中 a的基因频率是( ) A.0.11 B.0.4 C.0.5 D.0.55 解析 由图中可知 AAAaaa111, 所以 a 的基因频率为 aa1/2Aa1/31/21/30.5。 答案 C 强化点 2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及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 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 a 基因的频率是( ) A.12.5% B.25% C.50% D.75% 解析 由 Aa 自交一代后,AA 与 aa 所占比例相同,各占 1/4, 而 Aa 占 1/2, 不管连续自交多少次 AA 与 aa 的比例都是相同的,由于 Aa 中基因 A 与基因 a

3、 比例相同,所以 A 与 a 的频率均为 50%。 答案 C 4.某豌豆的基因型为 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 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C.两者都变化 D.两者都不变 解析 自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但会改变基因型频率。 答案 B 5.人工养殖了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解析 基因库包括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

4、部基因,所以只要有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种群进行定向选择, 使部分个体被淘汰, 或加入新品种都会导致基因库发生变化。 答案 D 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生物一定在进化, 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 性状变了基因不一定改变,所以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生物也不一定在进化。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答案

5、 C 7.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方向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和方向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正确;个体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可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C 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正确,D 错误。 答案 D 8.(2020 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20 000 只,其中基因型 VV、Vv和 vv 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 2 000 只基因型为VV 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6、 F1代中 V 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解析 原有果蝇 20 000 只,其中基因型 VV、Vv 和 vv 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则 VV20 00015%3 000,Vv20 00055%11 000。由于从岛外入侵了基因型为 VV 的果蝇 2 000 只,现在 VV3 0002 0005 000。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计算出 V 的基因频率V 基因总数/V 和 v 基因总数100%(5 000211 000)/(20 00022 0002)48%。 根据种群个

7、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得出 F1代中 V 的基因频率与其亲代相同,也是约为 48%。 答案 B 9.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解析 由于 aa 个体不能产生后代,所以后代中 a 的基因频率降低。又由于 Aa个体具有繁殖能力,所以 a 基因不可能消失。 答案 B 10.由于真菌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类增长率最可能的结果是( ) 解析 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由于所有树的颜色都

8、变成了灰白色,所以在生存斗争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蛾类易于生存下来,并产生子代个体,这种情况逐代进行就会使个体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在群体中可能还会有棕色等其他颜色的个体存在。 答案 D 强化点 3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1.(2019 南菁高中期末)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使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

9、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细菌耐药性本来就存在,不是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且变异是不定向的,A、C、D 均错;抗药性强产生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B 正确。 答案 B 12.(2019 安徽师大附中期末)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淘汰了变异个体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C.“耐药性”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

10、产生“耐药性”,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 解析 抗生素只淘汰了不耐药的变异类型,A 错误;本来就有变异的发生,自然选择保留了耐药性基因,使其频率上升,B 正确;“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C 错误;不是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是细菌本来就有耐药性,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耐药性”基因频率,D 错误。 答案 B 13.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中,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 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

11、的时期。 据图回答: (1) 在 图 中 所 示 的 三 年 间 , 该 生 物 种 群 是 否 发 生 了 进 化 ? 为 什 么 ?_。 (2)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抗药性个体,这是由于_的选择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_的频率。而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敏感性个体反而被选择,导致下一代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升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_ _。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不断变化,由于图中所示的三年间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该种群进化了。(2)由于杀虫剂对害虫的选择作用,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都被保留下来,抗药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但是

12、到了越冬时期,由于敏感性个体的生活适应力一般都强于抗药性个体,因而越冬后存活的个体多数为敏感性个体。 答案 (1)该种群进化了,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 (2)杀虫剂 抗药性基因 变异的有利与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在冬天敏感性个体适应力强于抗药性个体 14.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 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 b 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

13、力相同), 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 年 中 , 该 植 物 种 群 是 否 发 生 了 进 化 ? _ , 理 由 是_ _。 (3)预测上述 b 植物中 D 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_, _, _。 (4)若要使 c 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_ _。 解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没有进化。(3)根据自然选择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上升、不变、下降。

14、(4)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 答案 (1)种群 自然选择 (2)否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若 D 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 D 基因频率上升 若 D 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 D 基因频率下降 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 D 基因频率不变 (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 15.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 A、B 两部分,用 DDT 处理每组的 A 部分, B 部分不接触

15、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 B 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 A、B 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 B 部分选出抗药性强的家蝇。 材料二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状细胞贫血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 现对 A、 B 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 B 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抗药性的出现是_的结果,DDT 起_作用。 _是不定向的,_是定向的。 (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 63%,长翅

16、短肢 21%,残翅长肢 12%,残翅短肢为 4%,则基因型为 TT_ _和 TTRR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 (3)材料二中 A 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下图: 计算 A 地区中 A 的基因频率为_。 画出 B 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镰 状 细 胞 贫 血 的 出 现 反 映 了 基 因 对 性 状 控 制 的 途 径 是_。 通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_。 解析 (1)由于每组中的 B 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 DDT,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 DDT 的诱导,DDT对其有选择作用。(2)此题的突破点为随机交配,

17、说明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可用遗传平衡定律来解题,由题干中数据可知短肢 (rr)个体占 25%,残翅(tt)个体占16%,则 t 的基因频率为 40%,r 的基因频率为 50%。故 TT_ _个体所占比例为:(T)60%(T)60%36%,而TTRR个体所占比例为60%(T)60%(T)50%(R)50%(R)9%。 (3)由图中数据可知: A 的基因频率为:AA1/2Aa90%8%1/294%。镰状细胞贫血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很多,所以 Aa 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 对疟疾抗病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 个体既是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镰状细胞贫血是血红蛋白结构

18、改变而直接引起的一种疾病。 答案 (1)基因突变 选择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2)36% 9% (3)94%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6.(2019 松原期末)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 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是不

19、定向的,但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的过程。 解析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 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自然选择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答案 (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