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9399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对点强化训练+综合强化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强化点 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1 比例的是( ) F1产生配子的比 F2性状分离比 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A. B. C. D. 解析 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答案 D 2.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C.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 11 的性状分离比 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

2、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 解析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的假说所用的实验是测交,即 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产生后代的显、隐性数量之比为 11。 答案 C 3.(2019 莱芜一中高一期中)下列测交或自交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解析 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 AAaaAa,A 错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 Aa、 aa, C 错误; 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 例如 AaaaAa、aa,D 错误。

3、答案 B 4.孟德尔用测交法来检验 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因素是( ) A.用于测交的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B.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直接反映 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C.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便于统计 D.测交便于在不同豌豆个体间授粉 解析 检验 F1是不是纯合子,需要观察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可反映出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B 正确。 答案 B 强化点 2 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5.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

4、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 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得出结论),A 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B 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 错误,D 正确

5、。 答案 D 6.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遗传因子的控制(用 R、r 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 A白花 B 全为红花 二 红花 C红花 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 31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 A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Rr C.红花 C 与红花 D 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白花 B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Rr 答案 A 强化点 3 分离现象的解题方法及概率计算 7.正常人(B)对苯硫脲感觉味苦,对苯硫脲没有味觉叫味盲(b)。若几对夫妇子代味盲率分别是 25%、50%、100%,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6、 ) BBBB bbbb BBbb BbBb Bbbb BBBb A. B. C. D. 解析 由子代隐性性状逆推双亲遗传因子组成是遗传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隐性性状在子代中占 25%时,双亲均为杂合子;在子代中占 50%时,双亲之一为杂合子,而另一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在子代中占 100%时,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答案 D 8.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 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75%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假定为 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AaaaAa、aa,可见后代中杂合子占

7、 50%。 答案 C 9.纯合的黄色(YY)豌豆与绿色(yy)豌豆杂交得 F1, F1自交, 选取 F1所结的黄色种子全部种下,植物长成后,自然状态下授粉,则这些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是( ) A.11 B.31 C.51 D.61 解析 据题意可知,F1所结的黄色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有两种:YY、Yy,在黄色种子中分别占 1/3、2/3,自交子代应是 1/3(YYYY)2/3(YyYy)1/3YY2/3(1/4YY1/2Yy1/4yy)1/2YY1/3Yy1/6yy。即 Y_yy5/61/651。 答案 C 10.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 F1黑斑

8、蛇之间进行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 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解析 据F1黑斑蛇交配后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可知, 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F1黑斑蛇和亲代黑斑蛇均为杂合子,而 F2黑斑蛇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答案 A 11.用纯种圆粒豌豆(RR)和纯种皱粒豌豆(rr)杂交,子一代全为圆粒,用子一代与豌豆甲个体杂交,所得豌豆中圆粒与皱粒数量相等。则豌豆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RR 或 Rr B.RR C.Rr D

9、.rr 解析 由于子一代是纯种圆粒豌豆(RR)和纯种皱粒豌豆(rr)杂交所得,所以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 Rr。用子一代 Rr 与豌豆甲个体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 皱粒豌豆, 即 11, 为测交类型, 说明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Rr 和 rr,因此,豌豆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rr。 答案 D 12.玉米中含直链淀粉多而无黏性(遗传因子为 W)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蓝色,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遗传因子为 w)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棕色。 W 对 w 完全显性。把 WW 和 ww 杂交得到的 F1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 F1植株上的花粉和所结籽粒,分别用碘液处理,结果为( ) A.蓝色花粉棕色花

10、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 B.蓝色花粉棕色花粉3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 C.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1 D.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0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WW 和 ww 杂交,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Ww,其能产生 W 和 w 且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 W 遇碘变蓝色,w 遇碘变棕色,则产生的花粉遇碘 1/2 变蓝色,1/2 变棕色,即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Ww,其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 WWWwww121,其中 WW 和 Ww 遇碘变蓝色,ww 遇碘变棕色,则所结的种子遇碘 3/4 变蓝色,1/4 变棕色,即蓝色籽粒棕色籽

11、粒31。 答案 A 13.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 R、r 表示)。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性状表现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 (2)组合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 写 出A组 合 中 两 亲 本 的 可 能 遗 传 因 子 组 成 :_。 解析 (1)C 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 圆粒为显性性状。

12、 (2)B 组合: 皱粒皱粒, 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3)D 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类型接近 11,则为测交。(4)A 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RRRr 或 RRRR。 答案 (1)C 圆粒 (2)B (3)D (4)RRRr 或 RRRR 14.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 控制显性性状,d 控制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做出这一判断是根据哪一过程?_。 (2)P 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F1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F2的红果中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_。 (3)P 的

13、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是_,遗传因子组成是_,原因是_。 (5)如果需要得到纯种的红果番茄,你将怎样做?_ _。 (6)F2自交得 F3,F3中能稳定遗传的红果所占比例是_。 解析 (1)根据 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红果对黄果为显性。(2)P 中红果与黄果杂交产生后代中有红果与黄果两种性状, 说明 P 中红果是杂合子 Dd;F1中红果由配子 D 与 d 结合而成,其自交后代中 DDDd12。(3)杂合子 P红果与隐性纯合子 P 黄果杂交,相当于测交。(4)F1黄果植株为隐性纯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是 dd,由于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

14、分离。(5)红果有 DD 与 Dd 两种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DD 自交后仍为 DD;Dd 自交后能产生 DD、Dd、dd 三种组成,其中 dd 表现黄果性状被淘汰,因此让红果植株连续多代自交后纯合子 DD 比例升高。(6)F2中红果所占比例为 1/23/43/8,红果中 1/3DD 能稳定遗传,2/3Dd 的子代中 DD 占 1/4,故 F3中纯合子红果占3/8(1/32/31/4)3/16。 答案 (1)红果 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2)Dd Dd DDDd12 (3)测交 (4)黄果 dd 黄果为隐性性状,只产生一种配子 (5)让红果植株连续多代自交 (6)3/16 15.在豌豆中

15、,高茎与矮茎的有关遗传因子为 A、a,将 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 杂交后代 杂交组合 高茎 矮茎 总植株数 AB 210 70 280 CD 0 250 250 EF 190 190 380 GD 300 0 3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细胞是_。 (2)上述实验中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 (3)豌豆 G、C、A 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 (4)、的交配方式分别是_。 解析 (1)配子是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起联系亲子代的桥梁作用。(2)表中所给四组杂交组合,都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中第一组杂交,后代高茎矮茎2107031,由此判断,属于杂合子自交,矮茎属于隐性性状, 由此可判断其他三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 aaaa, Aaaa, AAaa。所有子代中高茎纯合子2101/370,占高茎总植株比例为 70/(210190300)100%10%。(3)由(2)推知 G、C、A 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 AA、aa、Aa。(4)的交配方式分别为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 答案 (1)配子 (2)10 (3)AA、aa、Aa (4)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