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331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植被与土壤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特点,同样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 也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据此回答 12 题。 1 某地各月均温都高于 20 , 一月干燥, 草木枯黄; 七月湿热, 植物茂盛, 该地植被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 2下列对应关系匹配完全正确的有( ) 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 红树林强风大浪板状根和呼吸根 针叶林叶 小如针抗寒抗旱 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革质叶片 A B C D 答案 1.B 2.A 解析 第 1 题,

2、 该地各月均温都高于 20 , 说明位于热带。 一月干燥, 草木枯黄; 七月湿热, 植物茂盛,说明干湿季分明,故该地植被为热带草原,B 正确。第 2 题,地带性的植被生态 特点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正确。红树林强风大浪 板状根和呼吸根,正确。针叶林叶小如针,主要作用是抗寒抗旱,正确。落叶阔叶 林四季分明,叶片宽阔,冬季落叶,夏季葱绿,错误。故 A 正确。 (2021 山东潍坊期末)红柳沙包是分布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高度一般在 310 米。研究发现,红柳沙包由许多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组成,二者交替堆积,形成了清 晰的层理构造。如图示意“红柳沙包景观”。据此完成

3、 35 题。 3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植被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4与红柳沙包中枯枝落叶层厚度大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气压 B水分 C气温 D光照 5沙包上的红柳( ) A植株高大 B叶片宽阔 C枝条粗短 D根系发达 答案 3.A 4.B 5.D 解析 第 3 题,由材料及图片可知,红柳沙包形成于红柳树边,由枯枝落叶层与风沙层两者 交替堆积而成。据此判断,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植被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故其主导因素应是 植被。故选 A。第 4 题,枯枝落叶层厚度的大小取决于红柳树的生长状况。干旱地区决定植 被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 B。第 5 题,由红柳所处的沙

4、漠环境及景观图片可知, 沙包上的红柳为灌木,因此植株并不高大,枝条细长可以用以编筐等;叶片较小,以减少蒸 发;根系发达,以适应新疆罗布泊地区干旱缺水的环境。故选 D。 (2020 浙江温州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完成 67 题。 6乙地的自然植被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关于甲、乙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甲地较高 地形 B甲地较低 气温 C乙地较高 植被 D乙地较低 基岩 答案 6.A 7.C 解析 第 6 题,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 高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草原,A 对。第

5、7 题,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甲地,因为乙地的自 然植被是温带草原,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甲地 的自然植被是温带森林,树木根系分布较深,为土壤直接提供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 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故选 C。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 的气候,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89 题。 8图中台湾岛针叶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9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弱呼吸作用 B抗寒

6、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 8.D 9.B 解析 第 8 题,由图可知,台湾针叶林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 林分布的原因,B 错。海洋影响不是森林分布类型差异的原因,A 错。林业发展区划不会影 响植被类型,C 错。台湾岛中东部地势较高,水热条件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因此台湾岛 的针叶林分布特征受地形影响显著, D 对。 第 9 题, 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 不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和呼吸作用,A、C、D 错。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 抗寒作用,B 对。 (2020 湖北荆州中学月考)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 一

7、。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 径流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 350951 米某山地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 性资料”。据此完成 1012 题。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 饱和持水量 (吨/公顷) 总孔隙 非毛管孔 毛管孔 针阔叶混交林 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17 56 7.79 1 833 10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 A针阔叶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11

8、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 ) A针阔叶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12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年均温较高 答案 10.C 11.D 12.A 解析 第 10 题,读材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小,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也是 最小,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 故本题选择 C。第 11 题,读材料可知,灌木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大,且单位的饱和持 水量也是最大,对应的产生径流的时间最迟也就是最长。故本题选

9、择 D。第 12 题,灌木林有 机质含量高,说明土壤肥沃。植物种类多,表明土壤中养分多而活跃,有机质多;枯枝落叶 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有机质;年均温较高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小生物的活动,增进有 机质的积累;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导致有机质降低,与 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的关联度最小,故本题选 A。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 含有大量的鹅卵石。完成 1314 题。 13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 A荒漠 B水乡 C森林 D草原 14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

10、润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 13 题,鹅卵石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这里是水乡 泽国,B 对。第 14 题,红壤是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形成的土壤,该地红壤的出现,说明当时 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故选 B。 (2021 广东实验中学期末)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 40%、有机质 10%、水分和 空气各 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示意我 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 1516 题。 15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16据图可知( ) A该土壤水分较

11、多,空气偏少 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答案 15.B 16.A 解析 第 15 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和地形对土 壤形成有影响, 但不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选 B。 第 16 题, 材料指出理想土壤的体积占比为: 矿物质 40%、有机质 10%、水分和空气各 20%。该土壤水分大约占 35%,比理想土壤多,空 气大约占 10%,比理想土壤少,故 A 正确。该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约为 5%,说明当地微生 物活动旺盛,所以当地可能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故 B 错误。该土壤矿物质比

12、重大于 40%,比 理想土壤稍大,但是颗粒大小无法判断,故 C 错误。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故 D 错误。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5%。图 1 为“我国东 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 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1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答案 17.C 18.B 解析 第 17

13、题,从图 2 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 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 5%,说明地表 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 部地区降水丰富,表层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第 18 题,免耕直播即在不耕地的情况下直接 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 区降水较多,不适宜免耕直播;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 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可以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 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读“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分布

14、示意图”,回答 1920 题。 19图中四类沉积物会影响到土壤的( ) A颜色差异 B有机质差异 C质地差异 D矿物质差异 20下列影响图中土壤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地貌 答案 19.C 20.D 解析 第 19 题,读图可知,四类沉积物最显著的差异是颗粒大小不同,这主要影响土壤的质 地;同一区域沉积物的矿物质成分差异小;同一区域沉积物只存在颗粒大小的差异,这不会 影响土壤的颜色;土壤有机质差异是生物作用导致的。第 20 题,读图可知,影响图中土壤差 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貌。 (2020 山东青岛选科抽测)下图示意祁连山黑河上游三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

15、变 化。据此完成 2122 题。 21关于土壤有机碳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很大 B相同土壤深度,高寒草甸的有机碳密度最大 C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的表层聚集性 D表层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 22影响黑河上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被类型 D地形地势 答案 21.D 22.C 解析 第 21 题,读图可以看出随着深度增加,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没有大幅下降, A 错;相同土壤深度,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B 错;在 80100 cm 深度,高寒 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也很大,说明其表层聚集性并不显著,C

16、 错;表层高寒沼泽草甸土 壤有机碳密度最高,D 对。第 2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植被覆盖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很 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植被类型。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等的总量。它是土壤 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不同植被类 型土壤距地表 110 cm 土层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读图完成 2325 题。 23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4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温度和湿度 C

17、海拔和降水 D植株密度和温度 25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 B高温多雨使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使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答案 23.C 24.A 25.A 解析 第 23 题,由图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季多,冬春季少,C 正确。第 24 题,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等的总量,它是土 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故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第 25 题,春季和秋季土壤温度、湿度接近,但秋季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生物分解量大,微 生物更活跃。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5

18、0 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 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地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 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 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6 分)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6 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 400 毫米

19、),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 1 米以下存 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 植被防 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 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解析 (1)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 400 毫米,地表 1 米 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得出答案。(2)该区域为我国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

20、水量 400 毫 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小老头树)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 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导 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27(2021 沈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我国甘肃省某学校的地理小组开展郊区山地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小组某成员绘制的等 高线示意图,M、N 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调查发现,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N 线南 侧的树木成活率低于北侧,试分析其自然原因。(4 分) (2)调查发现,M、N 附近土壤颜

21、色、土层厚度存在明显差异。指出 M 地的土壤颜色和土层厚 度特征,分析其主要原因。(6 分) 答案 (1)南侧为阳坡,蒸发量较大,土壤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树木生长。 (2)特征:M 地土壤颜色较深、土层厚度较大(或 N 地土壤颜色较浅、土层厚度较小)。原因: M 地为河谷,植被生长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大),颜色较深;M 地地势低,堆 积作用强,土层厚度大。(或 N 地为山脊,地势高,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大量营养物 质被带走,因此该地土壤颜色较浅,土壤深度较薄。) 解析 第(1)题,该地位于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N 处 地形为山脊,南侧为阳坡,与北坡

22、(阴坡)相比,光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条 件差,不利于树木的生长。第(2)题,M 地有河流流经,河流和坡面径流带来的泥沙、枯枝落 叶等易汇聚在河谷中,堆积作用明显,因此该地土壤颜色较深、土层厚度较大;而 N 处为山 脊,地势高,流水的侵蚀作用强,且搬运作用强,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走,因此该地土壤颜 色较浅,土层深度较薄。 28(2020 山东临沂期末)杭州某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浙江南部山区开展了 一次主题为“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野外实习。同学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 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1)考察地区的地带性

23、植被是_。(2 分) (2)同学们在浙南低山丘陵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土壤多为红色, 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 分) (3)简要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 分)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 (3)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在生长 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 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

24、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 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但研究显示, 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 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1)比较 M、N 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8 分)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6 分) 答案 (1)差异:M 地土层厚度大于 N 地;M 地土壤肥力大于 N 地。 原因:M 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 地纬度及海拔比 N 地低, 水热条件更优越; 且 M 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

25、 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 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 土壤更肥沃。 (2)保护岛上的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 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解析 第(1)题,N 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 地位于 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 地纬度及海拔比 N 地低,且位于向 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更肥 沃。第(2)题,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从植被保 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